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7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19年7月6日-7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召开岩溶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学术研讨会,来自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海南大学和岩溶所的7位专家、研究人员进行了学术报告。

    会上,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蔡祖聪教授做了题为“气候-土壤-植物氮形态契合的生产和生态环境意义”报告,深入阐述了土壤氮循环与气候和植物之间的关系,提出应根据土壤氮转化特点和作物氮素吸收特性合理施用氮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莫江明研究员做了“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对氮沉降的响应与适应”报告,系统阐述了氮沉降对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固氮效应和水分的影响。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马斌研究员做了“基于网络视角的土壤微生物生态过程”报告,分析了不同气候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地理分布模式以及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对土壤功能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颜晓元研究员做了“农田氮肥去向的影响因素与高效利用原理”报告,分析了我国氮肥施用的农学价值和环境影响,提出了降低氮肥损失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管理措施。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伍延正博士作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热区稻菜轮作系统氧化亚氮和甲烷排放的影响”报告,阐述了热区水稻种植条件下如何合理施肥以及温室气体减排。岩溶所李强研究员做了“喀斯特断陷盆地盆-山结构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报告,分析了断陷盆地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岩溶所朱同彬副研究员做了“岩溶区石灰性土壤氮转化特点”报告,评估了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氮转化过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研讨会期间,部分参会专家和老师参观了中国岩溶地质馆和毛村野外试验基地,并就野外试验设计、采样等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来自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浙江大学资环学院、海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医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岩溶所等高校院所50余人参加会议。

     

     

    岩溶所召开岩溶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学术研讨会
    所在单位:中化地质矿山总局
    完成人员:林国宣、林子华、潘潘、蔡江明、田俊、范启金、江丽珍、王海滨、范云虎等。
    项目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
    起止时间:2013—2015年

    主要进展

      根据调查成果,在调查区圈定了3个重点工作区。2013年度主要在桃棋-双西石墨矿重点工作区开展调查工作。2014年度主要对莒口-后山重点工作区开展了地质调查工作,同时对武夷山桃棋外围找矿靶区矿体进行了深部验证。通过调查工作,初步了解了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尤其对区内前震旦系大金山组含矿层进行了进一步划分,共划分成3个岩性段,区内的石墨矿层主要赋存于前震旦系大金山组中段(AnZdb)地层的石墨石英云母片岩及石墨变粒岩中。

      已圈定找矿靶区5个:武夷山市桃棋外围找矿靶区、建阳市留田找矿靶区、莒口至长埂找矿靶区、湖桥找矿靶区、西岸至溪仔边找矿靶区。对武夷山桃棋外围找矿靶区和建阳市莒口-长埂找矿靶区通过地质测量、物探、槽探和钻探等手段进行了重点评价,预计可提交1-2处大型晶质(大鳞片状)石墨矿产地。

      (1)武夷山市桃棋外围矿产地

      圈定了5个矿(化)体,推测长400~2650米,倾向上控制延伸200m,真厚度为2.05-26.48米,平均品位:固定碳2.50~3.98%。矿体赋存于前震旦系大金山组中段(AnZdb)地层中,石墨矿以片岩型为主(照片1),次为变粒岩型、混合岩型。矿石结构为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矿石构造为片状构造、块状构造、条带(纹)状构造。矿石工业类型属晶质石墨矿石。


    照片1  地表石墨矿

      矿石矿物主要为鳞片状晶质石墨,呈浅铅灰(黑)色~钢灰色,半自形鳞片状结构,呈细片状、鳞片状,不透光,反射光铅灰色,绝大部分石墨呈鳞片状、细片状嵌布在其它矿物晶粒间,个别石墨呈细鳞片状嵌布在石英、长石矿物晶体(呈包裹结构)中,鳞片有弯曲。


    照片2  石墨矿岩心

      石墨矿经光片测定:片径0.02-1.8mm之间,其中片径<0.147mm(100目)约占石墨总量10-20%,片径>0.147mm(100目)约占80%以上,为大鳞片的晶质石墨矿(照片3)。


    照片3  光片下的大鳞片晶质石墨矿

      综上,可提交大型晶质(大鳞片状)石墨矿产地1处。

      (2)建阳市莒口-长埂石墨矿产地
    初步圈定了5条矿体,推测长500~3950米,真厚度为2.00-26.26米,平均品位:固定碳2.50~4.68%。石墨矿体赋存于前震旦系大金山组中段(AnZdb)地层中,石墨矿以片岩型为主,次为混合岩型、变粒岩型。矿石结构为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矿石构造为片状构造、条带(纹)状构造、块状构造。

      矿石矿物主要为鳞片状晶质石墨,石墨矿呈浅铅灰(黑)色~钢灰色,半自形鳞片状结构,呈细片状、鳞片状,石墨片径目估0.1-1mm,混合岩型的石墨片径较大,目估1-2mm,为大鳞片状晶质石墨矿。

      2015年计划在莒口至长埂靶区对矿体进行钻探揭露,预计矿床规模也可达大型。
    1-23 福建省武夷山市桃棋-建阳岭根墙地区晶质石墨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