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25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18年1月22至24日,地调局环境监测院“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组前往江西省吉安市调研指导当地地质公园建设工作,应邀参加了中央公益性地质工作需求调研和井冈山地区地质公园建设座谈会。

    吉安市副市长王大学向调研组介绍了吉安市基本情况。吉安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罗军红介绍了吉安市国土资源工作现状,提出了建设地质公园的工作目标,希望环境监测院能够加强交流与指导。环境监测院地质遗迹调查评估室主任董颖、江西省地质调查院副院长尹国胜分别作了题为《吉安市地质公园申报与建设》和《大“井冈山地质公园”的构想》的交流发言,提出了建立以井冈山为核心的世界级地质公园,有效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助力脱贫攻坚的建议。

    会后,调研组考察了吉安市境内的黄坳大断裂构造、热水洲温泉、泥盆系石英砂岩峡谷和黄洋界花岗岩等地质遗迹资源。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江西省地质调查院、吉安市国土资源局、井冈山市人民政府、遂川县人民政府、永新县人民政府、江西省煤田地质局二二七地质队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

    据了解,江西省吉安市是井冈山革命老区,同时又是罗霄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构造地貌类、水体地貌类、岩土体地貌类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环境监测院调研指导江西吉安地质公园建设

    根据《院(中心)2018年项目质量检查工作方案》的要求,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于8月28至9月25日组织专家队伍赴西藏林芝、四川成都和江西南昌对“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的子项目和委托业务进行质量检查。

    检查组听取了二级项目、子项目及各委托业务阶段工作汇报,按照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检查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对项目原始资料、安全、保密等质量管理资料进行了检查。检查组野外考察了林芝地区思金拉措堰塞湖水体遗迹、易贡滑坡地质灾害遗迹、米林花岗岩地貌、自贡恐龙化石遗迹、江西梅岭花岗岩地貌等地质遗迹点。根据各项目汇报和资料检查情况,专家组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并形成检查意见

    专家组认为二级项目、子项目及各委托业务工作进展顺利,原始资料齐全完整,各项地质工作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下一步,各项目组要积极与地方政府对接,充分了解地方政府需求,及时将项目成果转化利用。

    据了解,“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隶属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国土开发保护地质调查一级项目、国土资源利用与保护基础支撑工程。该项目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重大需求,以省域为单元,开展重要地质遗迹特征、价值、分布与保护现状研究,摸清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家底。据统计,2018年该项目共完成1:5万地质遗迹调查2100平方千米,地质遗迹数据库6322余条,编制《全国重要地质遗迹图集》(初稿)13幅。摸清了青海囊谦、四川稻城、西藏墨脱、波密、当雄、米林、班戈、申扎等地地质遗迹资源状况,设计了道路、科普等标识牌,提出了初步建设规划,并将初步成果提交给地方主管政府。选取赣县宝莲山观音谷、会昌县、永新县地区进行地质遗迹调查,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并初步形成地质遗迹详细调查方法。编写完成科普小故事11个,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研学旅游教材各1套。《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已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

    西藏林芝项目检查会议

    西藏野外检查

     

     四川成都质量检查会议

     江西南昌质量检查会议

    南昌野外检查
     
    环境监测院完成“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质量检...

    2017年12月4日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17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桂林顺利召开,袁道先院士、汪集暘院士出席并主持了会议。

    蒲俊兵副主任对2017年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在实验室建设、年度科研进展、开放课题、实验成果以及2018年度工作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工作总结。学术委员刘再华研究员、徐永新教授、王世杰教授、蒋勇军教授及特邀嘉宾谢建平教授分别作了以“我国西南喀斯特区显著且活跃的碳酸盐风化碳汇效应”、“A perspective of Karst Environment from South Africa to China”、“喀斯特地区各圈层库与流的特征与分析”、“漓江水体中惰性有机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土壤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与三七连作障碍”为题的学术报告,并和袁道先院士、汪集暘院士及其他与会科技人员探讨了以上成果的创新之处,以及下一步可以继续完善和深入研究的方向。

    何师意研究员、姜光辉研究员、朱同彬副研究员和殷建军副研究员分别详细介绍了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17年在“赣州市兴国县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包气带剖面结构与水分运移过程—来自丫吉试验场的实例”、“毛村野外基地2017年进展:岩溶区土壤氮转化过程特点及其对退耕还林的响应”和“中国南方洞穴石笋δ18O的气候指示意义探究”方面的研究成果,与会的学术委员对以上报进行了点评,并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卢光辉和李志华两位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项目负责人分别对自己承担的开放课题的研究进展、经费使用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详细汇报。接着,学术委员会对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16-2017年度开放课题研究进展进行了审议,并对2018年度新申请开放课题进行了投票表决。

    最后与会的学术委员对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17年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18年的建设出谋划策。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17年度学术委...

    为拓展专业知识领域、提高调查科研能力、交流项目工作经验,2016年1月11日-2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经过精心筹备,举办了2015年度学术交流暨原始资料展评活动。

    1月11日,地调局水环中心举办了学术交流活动启动会,中心领导参加并做了动员讲话,为学术交流活动拉开了序幕,随后分三个阶段开展了野外调查原始资料展评、各业务领域成果分会场学术交流、中心大会学术交流。40个地调科研项目的野外调查原始资料参加了展评,188项成果进行了汇报交流,其中项目成果53个,工作内容成果96个,学术论文39篇。经专家组评议评选推荐形成10项优秀原始资料和38项优秀成果。

    分会场学术交流按水文地质业务领域、环境地质业务领域、地质灾害业务领域、技术方法业务领域四个板块分别进行,交流内容覆盖地调局水环中心2015年度承担完成的地调、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中心大会学术交流包括专家学术报告、出国访问成果报告以及各业务板块推荐的优秀成果汇报。

    通过原始资料展评,展现了地调局水环中心技术人员野外调查的基础功力,不同项目组间的观摩与经验交流起到了相互学习、持续改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中心领导和专家对野外记录本、实测剖面图、实际材料图等原始资料的点评,提高了大家的质量意识,起到了质量检查闭合的作用,为下一步项目综合研究和成果梳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学术交流,展示了地调局水环中心地调科研项目取得的新进展、新认识与新突破,突显出一批重要成果,在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发现了新亮点。“三峡库区巫山段危岩体调查”项目组结合地方政府需求,利用地质调查成果,制作了通俗易懂的滑坡示警及避险图。图件清晰表达出滑坡影响范围,突出显示安全区、撤离路线及紧急情况联系人,实用性、指导性和可读性强,打破了传统地质成果非专业人员看不懂的专业壁垒,突出了成果的服务意识,为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开辟了新的思路。

    在学术交流活动中,邀请南非开普敦大学徐永新教授、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杨剑锋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张永双教授和王涛博士,分别就“地下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迈向生态文明的地质环境调查战略框架研究”、“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与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新时期滑坡填图与评估方法”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心得”等内容进行了专题报告,拓展了地调局水环中心技术人员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了学术交流的深度和层次。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为地调局水环中心技术人员搭建了相互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在交流中一批年青的技术骨干显现出扎实的基础功底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他们在学术交流主题选择、成果提炼、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均有明显的进步。这次活动既达到了拓展知识、提高能力和交流经验的目的,也实现了项目质量检查、技术业务推进、发现发掘人才的效果。

    启动会

    南非徐永新教授专题报告

    原始资料展评

    水环中心领导点评原始资料

    地调局水环中心成功举办学术交流暨原始资料展评活动
      近日,受中国地调局水环中心邀请,南非西开普大学地球科学系徐永新教授莅临中心做学术交流,并与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互动研讨。

      徐永新教授围绕“地下水与生态研究和意义”这一主题,介绍了南非、印度、美国等国家的水资源开发状况、地下水评价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特别是列举了南非历时15年完成的全国河流健康诊断评价工作和地下水知识普及到社区等方面的经验、地下水的约束条件以及成果社会化服务等内容。

      通过学术交流,徐教授把国际上地下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些新理念展示给大家,拓宽了技术人员的视野,为做好中心2014年成果总结与成果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借鉴经验。




    南非西开普大学徐永新教授莅临中心学术交流
      2014年10月26-28日,由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岩溶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承办的“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中非水资源论坛第二次研讨会)在桂林召开。

      会议主要议题包括:一是地表水、地下水(岩溶水) 的开发、利用;二是水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三是地表水、地下水的管理模型;四是研讨中非在水资源领域加强合作途径。来自南非、中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8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25位专家在大会上做学术报告。本次会议将致力于加强中国与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在水资源管理、开发利用、新技术方法应用和信息共享的方面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项目专员Hans Thulstrup、联合国水文地质教席、西开普大学教授徐永新、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开幕式。


















    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在桂林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