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激励干部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奋力推进地质调查工作现代化,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于9月26日组织近百名干部职工赴成都市大邑县建川博物馆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参观了辉煌巨变、正面战场、日本侵华罪行、奋斗与辉煌等多个展馆。通过参观活动,广大干部职工深切感受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真切体会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征程的波澜壮阔和当今中国式现代化的气象万千。大家深感震撼、备受鼓舞!

    参观结束后,广大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砥砺前行,以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在强国复兴的最美华章中,奏响我们地质工作者的时代最强音!

    参观奋斗与辉煌——中国共产党100年礼赞展

    干部职工合影

     

    强国复兴有我 共庆盛世华章

    翰墨丹青描绘崛起画卷,光影镜头记录复兴伟业。9月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南京地调中心”)“丹青绘盛世 翰墨颂华章”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书画摄影展开幕。

    此次书画摄影展得到了广泛响应,不仅南京地调中心干部职工积极踊跃投稿,更有能力共建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干部职工的倾情参与。此次活动共展出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191件,充分展现了广大干部职工多才多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广大爱好者泼墨重彩抒豪情,拍摄定格展风采,把对党的忠诚和地质事业的发展历程挥洒入一幅幅画面,把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和对改革发展的成就凝固进一枚枚照片,向祖国华诞献礼。作品内容丰富、立意深刻,笔墨淋漓、气象万千,满载着赤诚,饱含着深情。此次活动不仅为南京地调中心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活动增添了色彩,也为广大书画摄影爱好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创造了舞台。

    此次活动,既是中心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涵养践行新时代地质文化的鲜活展示,也是南京地调中心为祖国华诞献上的最美好的祝福。它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信仰信念信心,活跃了精神文化生活,为促进南京地调中心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必将汇聚起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南京地调中心举办“丹青绘盛世 翰墨颂华章”庆祝新中...

    翰墨飘香庆华诞,丹青吐彩绘初心。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来临之际,2021年6月28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筑梦新征程 翰墨颂党恩”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摄影展正式开幕。南京地调中心党委书记出席并致辞,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和部分职工参加了开幕仪式。

    此次书画摄影展共展出书法、绘画、篆刻、剪纸、摄影等作品118件,集中展现了南京地调中心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着广大干部职工不断汇聚开启新征程、迈向新目标的磅礴伟力。作品内容丰富、立意深刻,笔墨淋漓、气象万千,满载着赤诚,饱含着深情,彰显了南京地调中心广大地质工作者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表达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

    此次活动,既是南京地调中心喜迎建党10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广大干部职工涵养践行新时代地质文化的鲜活展示,更是南京地调中心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的最美好的祝福,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信仰信念信心,活跃了精神文化生活,为促进中心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南京地调中心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摄影展开幕

      丹霞山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仁化、曲江两县交界地带,总面积290平方公里。世界上由红色陆相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这一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丹霞山位于南岭山脉南侧的一个山间盆地中,整体为红层峰林式结构,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38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山峰在300—400米之间,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气象万千。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丹霞山又称“中国红石公园”,自古为岭南第一奇山。各种形态、组合的丹霞地貌若千年石堡。丹霞的山石拟人拟物、拟兽拟禽,宛如雕塑大师的一尊尊艺术杰作,但却无一不是出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丹霞盆地孕育于晚古生代,形成和发展于中生代,被改造于新生代,其地质历史包含了从地槽—地台—地台活化(地洼)等三个阶段的完整旋回。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是形成于距今约7至9千万年前的晚白垩世的红色河湖相砂砾岩。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本区受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许多断层和节理,同时也使整个丹霞盆地变为剥蚀地区。在距今约2300万年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得本区迅速抬升。在漫长的岁月中,间歇性的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质作用将本地区塑造得秀丽多姿。

      除了美不胜收的自然风貌外,尚有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和片状分布的山顶、山谷原始生态群落及古树名木和野生动物。

      丹霞山开发历史悠久,人文景观颇为丰富。丹霞山附近很久以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息,丹霞盆地西南缘还有著名的马坝人(尼尔德特人)头骨化石遗迹,是研究早期智人的重要线索。同时在狮子岩的石峡文化遗址,是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在这里,从古到今流传着许多奇闻逸事和民间传说,女娲造人补天,舜帝登韶石奏韶乐等等,既是一段段历史佳话,又影响了一方文化,这一切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广东丹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