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7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1月14日,根据科技部技术预测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资源领域技术预测2014年度工作安排,非金属矿资源领域技术预测工作牵头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再次组织专家就非金属矿资源领域“十三五”技术预测进行研讨。来自中南大学、郑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贵州大学等单位的10余位专家出席了研讨会。

      会议传达了11月3号在北京召开的资源领域技术预测工作会议精神,介绍了非金属矿资源领域技术预测和战略研究总体工作进展情况,阐述了刘炯天院士在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方面的工作思路,并对下一阶段的具体工作进行了部署。

      专家们根据战略院“领域技术清单调整的建议”要求,结合第一轮技术调查结果及调查专家反馈意见,对拟在“十三五”期间开展的非金属矿资源领域关键技术和研究方向展开了充分研讨,并进行了凝练和筛选。会议强调,专家要根据关键技术选择的利益原则、原创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前瞻性原则及安全原则和满足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及可行性的准则,在非金属矿资源领域科技发展趋势和技术预测结果的基础上,研究提出非金属矿资源领域国家关键技术选择建议,凝练30项大方向技术,并最终形成技术选择报告,为即将进行的资源领域技术预测及关键技术选择汇报咨询答辩会做好充分准备。




    非金属矿资源领域“十三五”技术预测专家再聚首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工作计划安排,2020年12月3日下午,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邀请中共湖北省委宣讲团成员、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喆教授作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讲座。中心全体在职职工、离退休支部书记支委15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参加学习。 

    朱喆教授以“百年巨变与战略擘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为题,从全会召开的背景与成果、历史与未来、目标与任务、权变与构建、保障与使命等五个方面对全会精神作了全面系统的解读。报告内容丰富、鞭辟入里、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对中心全体干部职工正确理解和把握全会精神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辅导价值。

    思想在交流中凝聚,蓝图在展望中清晰。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发展信心,同心同德、乘势而上,把十九届五中全会谋划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的愿景,逐渐成为中心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部局党组的工作要求,带头学习、带头宣传,当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研究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会议还对武汉地调中心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安排部署。辅导讲座后,召开了全员警示教育大会。

    武汉地调中心举办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辅导讲...

    2018年5月6日-8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和武汉理工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地表-地下水综合调控与高效利用技术”2018年工作部署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旨在通过总结2017年的研究成果并部署2018年工作,更好细化落实课题中期考核目标。

    5月7日,与会人员到国土资源部果化岩溶石漠化野外研究基地及平果县太平-耶圩示范区进行了野外工作部署,重点对砂糖橘-火龙果种植示范区的提水灌溉方式、水肥一体化应用以及钻孔细沙处理和抽水试验进行了讨论,与会专家针对各种类型的地表-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式提出了指导意见,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区雨水收集与水质净化、地下水引-提-灌、洼地排涝-储水-灌溉等示范工作的部署。

    5月8日的室内会议主要由课题各承担单位分别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2018年工作计划、示范工程部署完善、中期考核指标落实、经费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汇报,课题负责人和指导专家对各研究专题在野外调查与监测、室内模拟试验、野外示范工程建设和成果产出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针对各专题提出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解决方案讨论,对“五水”联合调蓄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地表-地下水综合调控与高效利用技术”重点研发课题立足于岩溶峰丛洼地地区,通过构建“五水”循环模型,研发区域特色的地表-地下水调控与高效利用技术,为解决峰丛洼地特别是石漠化的水资源问题服务。

    会议邀请了云南省地调局、广西师范学院相关专家到会指导,课题负责人、及岩溶所课题骨干成员参加了会议。

    地表-地下水综合调控与高效利用技术项目召开2018年工...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度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启动工作的函》(国土资厅函〔2015〕733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2015年国土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总预算的通知》(中地调函〔2015〕190号)要求,6月1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2015年度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任务书审查会暨公益项目启动会在郑州举行。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省岩矿测试中心、中国铝业研究院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参加了审查会。

    会上,地调局相关负责人肯定了郑州综合所2015年度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申报成绩,传达了国土资源部科技司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任务书审查的具体要求,指出公益项目和项目课题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作,要明确仪器设备和药剂研究及工艺流程的考核指标,并要提交科普化成果。期间,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和课题负责人的汇报,对项目任务书、预算书及参加单位课题任务书、预算书进行了审查,就项目预期成果及考核指标、年度工作计划及目标、经费预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项目组成员进行了质疑和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2015年,郑州综合所新承担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3项,经费总额近3000万,由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源伟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迈安德集团等多家单位共同协作完成。“典型煤系非金属资源耦合高值化利用技术与示范”项目旨在通过系统研究煤矸石、粉煤灰、煤系粘土等非金属资源选别关键技术、提质降杂关键技术,开发以煤矸石、粉煤灰和煤系粘土为主要原料的具有高附加值的建筑保温材料、新型耐火材料、高性能纤维、页岩气陶粒支撑剂等系列产品,形成一批支撑煤系非金属资源高值化利用新技术,建立相应的示范生产线;“榴辉岩型金红石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项目以榴辉岩型金红石为研究对象,研究适合此类资源特性的金红石、石榴子石、绿辉石高效分选新工艺、新药剂和新设备,实现有用矿物的综合利用。项目实施对于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该类型矿石提供技术支撑和较好地示范作用,有望缓解我国紧张的钛资源供需关系,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含氧化钨钼矿利用产业化技术研究”项目针对我国目前低品位含氧化钨钼矿技术指标差、经济利用难的现状,依据矿石嵌布特征和密度差的特点,采用重选预选抛尾预富集、特效氧化钨钼矿捕收剂和脉石抑制剂研制以及分级分选设备的先进实用技术,并经过中间试验和工业试验形成成套的氧化钨钼矿产业化利用技术,对我国钨钼矿选矿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和创新意义。

     

    审查启动会现场

     

    现场汇报

    郑州综合所2015年度公益行业科研专项任务书审查会暨...

    2019年6月4日-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地表-地下水综合调控与高效利用技术”成员到武汉理工大学进行技术交流与研讨。 

    课题组成员参观考察了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发的雨水收集与水质处理一体化试验装置、人工湿地水质过滤装置,现场观看了生物质高吸水材料的吸水和释放过程演示试验,并就各参与单位承担的专题进展情况进行了讨论交流。课题目前已完成大部分考核指标,特别是在雨水收集和水质净化装置的研发、高保水缓释生物质材料研制以及示范区建设和技术模式研发与辐射推广等方面效果显著。

    通过本次技术交流和研讨,明确了课题目前的工作进度,进一步推动了课题考核指标的落实和相关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课题参与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相关人员参加交流和研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地表-地下水综合调控与高效利...

    日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组织专家对该所牵头实施的“典型煤系非金属资源耦合高值化利用技术与示范”、“榴辉岩型金红石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含氧化钨钼矿利用产业化技术研究”等3项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9个课题进行了验收。

    专家组听取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中源伟业新材料有限公司、郑州综合利用所等单位的课题负责人对任务完成情况、课题执行情况、成果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试验研究情况、技术创新与课题成果、成果应用前景分析等内容的汇报,审查了各课题验收材料,。

    “榴辉岩型金红石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等3项目自2015年立项实施,立项经费2859万,下设课题9个。三年来,9个课题共研发新技术9项,研制新装备3项,开发新药剂4种,申请专利42项,获授权18项,发表论文37篇,培养技术骨干、研究生、博士后51名,建立示范生产线5条,圆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考核任务。

    郑州综合利用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通过验收

    在系统分析评价我国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研究程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提出了符合国情的《矿产勘查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研究程度要求》(征求意见稿),研究成果为规范矿产勘查工作中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研究程度奠定了基础,这是孙传尧院士等专家组近日在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组织的结题验收会上,做出的终评结论。

    该课题是国家专项“国家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之共生伴生矿产综合勘查评价研究”下的《矿产勘查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研究程度要求》课题任务。子项目承担单位为国土资源部储量评审中心,课题承担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课题协作单位为武汉理工大学。课题组在系统分析评价我国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矿产勘查各阶段、不同矿床规模和矿石加工难易程度的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研究程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强化了工艺矿物学等相关要求;提出了多种非金属矿产工业用途物化性能的测试项目。为完善国家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体系和规范矿产勘查工作中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研究程度提供了依据。

    提交的《矿产勘查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研究程度要求》(征求意见稿),对尚不明确的矿石加工难易程度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对以前相关标准中尚未作要求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和非金属矿物化性能测试进行了明确的要求。该行业标准技术要求系统全面,实用性强,为进一步提高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奠定了技术基础。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工作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通过质询和讨论,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课题审查验收。

     

    矿产勘查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研究程度将有国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