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89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近日,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指导下,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出版社主持编纂,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等领衔,组织地球科学各领域、各行业内的30位院士、7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历经7年多时间编纂、修改和审查,反映20多年来地球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展的《地球科学大辞典》(第2版)正式出版发行。

    《地球科学大辞典》(第2版)分为三卷,即基础学科卷、应用学科卷和技术方法卷,涉及74个学科,实收词目33600余条,总计1000余万字,附有汉语拼音索引和英汉词目对照索引,是一部鸿篇巨著,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和传承性。

    《地球科学大辞典》(第2版)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立项支持,汇聚了地学界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是地球科学工作者必备的工作手册,是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特别是基础地质研究、地质矿产勘查、国土空间规划、工程地质勘察、测绘地理信息、生态环境相关单位,以及矿业企业从业者的管理工具书,也是普通高等院校、中小学师生及广大地球科学爱好者学习地球科学的大百科全书。

    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地球科学大辞典》(第2版...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刘成林钾盐团队完成、中国工程院陈毓川院士作序、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的《罗布泊盐湖钾盐矿床形成条件与规律》专著正式出版。

    罗布泊是我国重要的钾盐资源生产基地,在维持我国钾肥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企业科技项目等,围绕“罗布泊盐湖巨量钙芒硝沉积阶段的超前成钾机理”和“深部钾盐成矿规律”等新的科学问题,研究团队连续开展近20年的罗布泊盐湖钾盐成矿作用与外围资源调查。

    《罗布泊盐湖钾盐矿床形成条件与规律》一书是对上述研究工作的总结和凝练,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广大盐湖钾盐科研与勘查技术人员的关注。该书内容涵盖区域地质、构造、第四纪气候环境、沉积学、矿物学、水文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阐明了罗布泊巨量钙芒硝沉积及超前富钾成因机理,创新“含水墙”、“上升卤水成钾”等成钾理论与模式,提出罗布泊是我国又一个钾盐矿集区并建立相应的矿床及资源预测模型,指出了新的盐湖钾盐找矿方向,圈定了新的成钾区,获得了预测资源量。该专著不仅丰富了我国陆相盐湖钾盐成矿理论,同时对我国其他盐湖找钾预测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对我国西北第四纪气候环境研究也具有参考意义。

    《罗布泊盐湖钾盐矿床形成条件与规律》专著正式出版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水环中心”)基岩山区地下水勘查团队组织撰写的科普图书《野外:一览地质山水 保护自然生态》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选取我国西南、华北岩溶区,西北荒漠绿洲,华东红层丹霞和岩溶丘陵,东北黑土地典型地貌和典型水文地质现象照片,配以概化的水文地质科普图件,以地貌景观带动水文地质现象观察、认识,以山水地质之美吸引读者,勾起读者阅读兴趣;从水文地质学科角度进行通俗化科普文字注解,普及山水文化。

    该书把欣赏山水自然之美与学习地质科普知识深度融合,体现了水环中心地质人最朴素的科普意识,践行了山水林田湖草是人类生命共同体理念。

     
     
    《野外:一览地质山水保护自然生态》科普图书正式出版...

    2020年9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陈毓川院士指导、王岩、王登红、黄凡为主编、“中国矿产地质志”地调项目及国家出版基金联合资助的《中国矿产地质志·中国矿产地分省图集(2020)》专著正式出版,这是中国第一个全面反映全国各省矿产资源全貌的大型图集,基本摸清我国矿产资源家底,为国土资源规划提供依据,为社会大众普及了我国矿产资源国情。

    该图集系统梳理了我国已发现的182个矿种64846处矿产地资料,其中大型超大型5843处、中型9310处、小型22452处,涵盖了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四大类矿产,基本代表了我国目前矿产资源的现状,表明了我国矿产资源家底并不殷实,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任重道远。图集实现了“一个统一、三个覆盖”的目标,即按照统一的矿产图例开展研编,实现了已发现矿种全覆盖、矿产地全覆盖、陆域面积全覆盖,并总结了32个省/市(含台湾)矿产资源分类和分布特征等。图集可较全面反映《中国矿产地质志》现阶段研编的新成果,最大限度地、客观地体现我国矿产资源的信息量,为今后缓解矿产资源的瓶颈提供战略性理论依据,为取得重要成矿区带找矿突破指明战役性方向,为就矿找矿的战斗提供具体的工作建议。

    《中国矿产地质志·中国矿产地分省图集(2020)》正式出版...

    5月17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全国项目办公室参加了内蒙古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座谈会暨《中国矿产地质志·内蒙古卷》赠书仪式。

    座谈会上,内蒙古地矿集团就单位组建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所属矿权的深边部找矿、勘查开发、分析测试等有关“卡脖子”技术难题作了详细说明,内蒙古地质调查研究院就资料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资源所介绍了《中国矿产地质志》成果构成、研编及服务进展情况,并针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会议强调,与会三方要加强交流,打造央地合作新模式,建立志书服务-更新新机制,进一步围绕内蒙古地矿集团所属矿权,梳理现有矿权存在的问题和成矿潜力,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在矿产勘查和开发两个方面发力,以促进内蒙古地矿集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贡献力量。

    赠书仪式上,资源所与《中国矿产地质志·内蒙古卷》主编单位内蒙古地质调查研究院,共同向内蒙古地矿集团赠送了《中国矿产地质志·内蒙古卷》。内蒙古地矿集团各直属地勘单位代表接受了赠书。

    据悉,《中国矿产地质志》作为新中国第一套矿产资源领域的大型专业志书,秉承“书记天下矿产、图示古今资源、库存海量信息、普及地学文明”的编志原则,对我国百年矿产地质勘查成果的“大清理、大梳理、大总结、大提炼”,实现了我国已发现矿种、矿产地和国域面积三个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国630余家单位4500余人参与了研编,共完成了208部志书的研编和评审工作,其中,正式出版发行了74部志书,总页数已达4.5万页,约1亿字,预计到2024年底出版发行志书总数将达100部,是我国矿产勘查和成矿规律总结的集大成扛鼎之作。《中国矿产地质志·内蒙古卷》为《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成果之一,包括志、图、库、普四大成果,对内蒙古已发现的142个矿种2735处矿产地以及16个三级成矿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做到了矿种、矿产地、成矿带三个全覆盖,摸清了全区矿产资源家底,是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地质及成矿规律研究方面最新、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著作,填补了内蒙古矿产资源领域志书的空白,将为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提供全面的矿产资源信息公益服务,为新时期内蒙古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矿业谋篇布局提供重要支撑。

    活动现场

    支撑地勘单位事业改革,共谱找矿行动新篇章——《中...

     

    近期,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的中国矿物志编研团队经过多年潜心钻研,完成并出版《中国矿物志》五个分册,分别是第二卷第一分册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上、中、下);第二分册硫盐矿物;第三卷第四分册二氧化硅族矿物;第五卷第二分册硼酸盐矿物、磷酸盐类矿物和第三分册碳酸盐和硝酸盐矿物。

    《中国矿物志》的编著计划始于1984年,全书共七卷十七分册,被列为国家出版基金“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截至目前,资源所中国矿物志编研团队已完成十一卷册的编著工作,五个卷册于近期正式出版,其余六个卷册也将在后期陆续面世 。

    《中国矿物志》作为矿物领域的系统性集成之作,是国家科技发展的基石性工程之一。该系列志书全面记录和集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矿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涵盖了自然界已发现的矿物种在中国的产出状况,包括矿物种类、物理和化学特性、产地、产状和分布规律及其资源环境意义,对于全面深入认识我国的矿物种类、特征、产状及分布规律具有不可估量的科学价值。此外,该书可以为我国矿产资源综合调查、评价、开发、综合利用和管理、为新矿物材料与环境功能材料的创新开发等提供基础科学支撑,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后续,资源所将继续全力完成《中国矿物志》尚未编著的四个分册,努力实现《中国矿物志》的编著计划,推动《中国矿物志》成果的网络共享。

    《中国矿物志》正式出版——系统记录新中国矿物学研究的辉煌...

    近日,由中国地质出版社出版的《“钨”以稀为贵》正式出版发行。这部精心打造的科普图书,为大众揭开了钨这一“工业牙齿”的神秘面纱。

    钨矿是中国的优势矿产,虽然只有100多年的开发历史,却一直是影响全球钨业的关键性矿产资源,也被列为国家保护性开发矿种。历经百余年发展,中国钨矿在地质勘查、成矿理论以及矿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各项成果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矿产地质志・钨矿卷》是第一部全国层次上系统反映中国钨矿资源状况、钨矿勘查成果、钨矿床地质特征、钨矿成矿规律及相关研究成果的专业志书。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秦燕副研究员为首的团队,精心选取《中国矿产地质志・钨矿卷》中关于中国钨矿百年勘查与科研的核心成果,将其转化为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科普内容。

    《“钨”以稀为贵》的出版,填补了钨相关科普读物的空白。该书通过“发现钨,认识钨”“钨在哪里”“钨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他们的故事”“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钨矿资源”5个篇章,全方位、多层次地介绍了钨矿相关知识,让地质知识走进大众视野,激发公众对中国钨矿研究的兴趣与关注。

     

     
     
    以科普之光启迪科学理想--《“钨”以稀为贵》科普图...

    近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组稿主编的《中国矿产地质志·重要成矿理论卷》已正式出版发行。该卷是对我国代表性成矿理论、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研究的系统总结和高度概括。内容既包括了海相成矿理论又有陆相成矿理论;既有金属矿产研究成果又有非金属矿产研究成果;既有区域成矿规律总结又有典型矿床案例剖析,是一部集成矿理论、预测方法和找矿实践于一体的,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的理论专志。该志书还对我国首个区域成矿模式——玢岩铁矿成矿模式、青藏高原盐湖成矿模式、中国陆相油气成矿理论、青藏高原碰撞造山成矿模式、“幔汁成矿理论”等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详细介绍。

    矿床成矿理论对科学有效的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由我国地质学家从中国自身的地质特征和成矿特点出发,破藩篱,摒成见,原创的成矿理论和重大研究成果,不仅是理论创新的具体体现,更是在找矿勘查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矿床成矿理论创新和保障矿产资源安全贡献了中国智慧,是《中国矿产地质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辑录成册,以志传世。本志是各位专家长期在野外一线工作的辛勤劳动结晶和重要原创成果,有效指导了勘查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如,发育于长江中下游断陷盆地中的玢岩铁矿成矿模式的提出具有两个主要创新点:一是不限于个别矿床及矿床类型的研究,而是把盆地火山-侵入活动过程中先后形成有内在成因联系的各类矿床、矿床类型构成一个自然整体,称之为玢岩铁矿。这是1979年程裕淇为首的集体提出矿床的成矿系列概念的重要思维之一,是矿床成矿系列的雏形,二是绘制了玢岩铁矿理想成矿模式,这是区域矿床成矿模式,开拓了区域矿床成矿模式研究领域,并有效指导铁矿找矿勘查取得重要突破。

    我国矿产的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矿产资源大量消耗,包括锑在内的有些传统优势矿种也已濒危,石油、天然气、铜、铬、富铁、钾盐等大宗矿产仍然高度依赖进口,面临“卡脖子”的严峻形势,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亟需寻找各类矿产资源。本志书的出版,不单是为了铭记国人取得的辉煌成就,更是为了在今后的找矿勘查中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玢岩铁矿理想成矿模式

    《中国矿产地质志·重要成矿理论卷》出版

    近期,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主编的《藏东地区地质灾害形成机制与风险评价》专著由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

    专著聚焦于藏东地区川藏交通廊道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地方新型城镇建设中的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与防范需求,依托翔实的野外地质工作数据,全面总结了区内地质灾害的孕灾条件和分布规律,剖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探究了典型地质灾害的成灾机制。专著通过综合研究,科学评价了重要工程区和重点城镇的地质灾害风险,探索了不同等级城镇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式,构建了基于源头风险管控的综合防灾体系。

    专著可为藏东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依据,对致力于研究藏东地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科研工作者们具有参考价值。 

     
     
    《藏东地区地质灾害形成机制与风险评价》出版发行

    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编著的《中国东北部及邻区地质图(1:2500000)及说明书》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大型图件及专著是一部以地球系统科学、旋回演化论及全球动力学思想为指导编制的东北亚地区综合研究类成果,是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近年来取得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并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任纪舜的高度评价。

    该大型图件地理上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朝鲜、韩国5个国家,编图范围西起贝加尔湖,东到萨哈林岛(库页岛),北起尚塔尔岛,南至渤海湾;地质上经历了古亚洲洋和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叠加演化过程,地质构造极其复杂。该专著以区域不整合界面为主要依据,以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为主线,梳理和建立了整个古亚洲构造域东段和太平洋构造域北段的地层-岩浆-变质-构造格架,系统总结了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总结了中国东北部及邻区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构造格架主体特点,探讨了“燕山运动”大地构造属性及幕次划分;梳理了中国东北部及邻区前中生代不同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从全球超大陆旋回的角度描述了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开展了专题综合研究,并提出了东北亚地区大地构造格架一些新的认识。它是中国东北部及邻区最新的一部区域地质构造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该成果为东北亚地区基础地质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为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以及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快捷有效的基础地质信息,并填补了东北亚地区地质图数据库体系的空白,为地质大数据、“地质云”建设和社会化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中国东北部及邻区地质图(1∶2 500 000)及说明书...

    由陈毓川院士指导,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王登红、王成辉、王岩研究员主编,53位编委历时15年共同参与研编完成的《中国矿产地质志·金矿卷》业已面世。

    《中国矿产地质志·金矿卷》在回顾这百年金矿勘查历史的基础上,客观记录我国金矿为世人瞩目的跨世纪辉煌成就。这是我国有史以来首部全国性金矿专业志书,系统反映了我国金矿资源状况、勘查成果、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相关研究成果。

    志书在搜集整理全国范围内5349处金矿矿产地资料的基础上,首次分地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中南、华东及山东省)系统论述了金矿资源的禀赋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重点介绍了这一百多年来发现并勘探的178个典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和勘查成果,高度概括总结了中国金矿的总体成矿规律,实现了“编制矿产地质志,全面反映中国矿产勘查成果与成矿规律”的国家目标和科学目标;也为普及金矿知识,进一步总结金矿成矿规律,深入研究金矿成矿理论,拓展金矿找矿空间,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专业性单矿种志书;既填补了空白,也可引领未来。

    志书通过对中国金矿178个典型矿床的系统介绍和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用价值,是历史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成果的集中体现。其中,金矿床(成因/工业)类型的重新划分、金矿预测类型的重新划分、金矿成矿系列的重新厘定、金矿矿集区的重新圈定及定量化研究、燕山晚期金矿“双源三向动定转化成矿动力学模式”的构建以及金矿区域成矿模式和多旋回成矿谱系的构建等方面的成果具有创新性,显著地提升了中国金矿的历史地位,而且将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引领作用,对于重塑中国金矿资源新格局也具有深远意义。志书对不同类型的金矿典型矿床的找矿勘查技术方法进行了重新梳理,从矿床成矿系列的角度,以焦家式金矿、水银洞金矿等典型矿床式为单元构建了成矿模式和勘查模型,可操作性强,具有现实意义;对部分典型矿床的找矿方向还直接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建议,对于危机矿山深边部找矿、拓展资源潜力、建设大型资源基地、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等也具有现实意义,在云南墨江金厂金矿等老矿区运用“双推双控双成”成矿模式直接取得了“边研编、边应用、边实现成果转化”的找矿新进展。志书配套出版了《中国金矿成矿规律图(1∶5 000 000)》(王岩、王登红、王成辉主编),清晰展示了我国金矿资源的全貌,实现了金矿矿产地的全覆盖。

    至此,中国矿产地质志已正式出版志书87部,完成了涵盖萤石、镍矿、锑矿、煤炭等战略性矿产的全国性矿种组志书19部,江西卷、台湾卷、内蒙古卷、吉林卷、海南卷、天津卷、宁夏卷、安徽卷、江苏及上海卷、陕西卷等10部省级志书的出版发行。

     

    中国金矿成矿规律图(1∶5 000 000)

    中国金矿百年勘查与科研成果首次分区系统论述——《...

    5月,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编著的《英汉矿物种名称词典》正式出版,并于5月29日在南京召开的“第一届新矿物发现研究、矿物命名及矿物成因研讨会”上举行了首发仪式。该词典是目前我国包含矿物种数最多、内容最全的一本矿物英汉名称对照工具书,特别收录了截至2023年6月全球已发现并经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批准的所有有效矿物种5955个。该词典在我国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学术组织——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分类命名专业委员会指导之下完成,是最新的科学使用矿物中文名称的规范及指南。

    《英汉矿物种名称词典》词典共收录矿物名称词条11302条,包括有效矿物种5955条、矿物(超)族583条、否定矿物种230条、矿物变种295条、存疑矿物种13条、待批准矿物种83条、预测矿物种60条、矿物多型32条、人工矿物种12条和同义词4039条。这是自1984年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分类命名专业委员会颁布“矿物种汉名审订条例”以来,第二次系统性全面开展矿物种汉译名审订工作取得的新成果,对于不断推进矿物种中文译名的标准化、完善矿物名称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参考价值。

    该词典出版由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中国矿物志——正、环状硅酸盐及有机矿物卷编研”(2019FY202200)资助。

      

     
     
    《英汉矿物种名称词典》正式出版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