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为指导,开展了海盐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并将区域内的特色土地资源—富硒土地资源,与南北湖景区建设相结合,提出了“杭州湾南北湖生态园”综合开发方案,为同类项目调查成果的应用转化提供示范。
 
1.项目概况
 
2013年,浙江省地质调查院承担了“浙江省海盐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工作周期2013-2015年,在完成试点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技术体系及成果应用转化提供示范。
 
2.成果简介
 
2013年度,以海盐县澉浦镇为试点区,开展了1:1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查明了该区土地环境质量状况,同时发现平原耕地区富硒土地(土壤硒含量>0.4 mg/kg)约1.8万亩,主要分布在澉浦镇茶院村-六里村一带,而丘陵区除长山地区外,均为富硒土壤,约占总面积的75%。采集的稻谷累计67件,达到富硒标准的有42件(稻米硒含量>0.04 mg/kg),约占62.69%,其他蔬菜、水果尚未达到富硒农产品标准。
 
              表1  土壤及稻米中硒元素参数统计表    (含量单位:mg/kg)
 
  | 采样介质 | 最大值 | 最小值 | 算术均值 | 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几何平均值 | 
 
  | 表层土壤(n=815) | 0.45 | 0.21 | 0.33 | 0.06 | 0.19 | 0.32 | 
 
  | 稻米 (n=67) | 0.245 | 0.032 | 0.046 | 0.027 | 0.578 | 0.043 | 
 
 
综合考虑海盐县澉浦镇区位交通、土地利用规划、富硒区块特点及南北湖景区规划等因素,划分各区块功能定位,划分一个一级核心区,一个次级核心区和六个辐射区。以富硒农产品的食、购为主要渠道,多层次打造“杭州湾南北湖生态园”,以服务景区为目标,带动澉浦镇“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田一丘两园”式开发地区生态环境资源。
 
另外,建议在南北湖西南部丘陵区建设“杭州湾火山地质景观及澉浦镇地学演化史”科普教育基地,沿景区山路修建地质科普长廊,长度约5公里,通过实物标本、动画科普片、图文展示牌及游客互动小游戏等多种方式,向游客展示火山地质景观、澉浦镇地学演化史等,建设成为中国沿海地区特色科普教育基地。
 
 
 
图1 “杭州湾南北湖生态园”综合开发建议图
 
 
3.成果意义
 
通过在海盐地区开展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进一步完善了南方水网平原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方法,同时确立的成果与地方国土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景区建设相结合的成果应用转化模式,实现自然景观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地质资源及环境资源的综合集成,进而为同类项目调查成果的应用转化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