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4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进一步促进地质大数据平台(“地质云”)的建设,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邀请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杨超伟教授作了“时空信息云平台技术与实践”学术报告。来自地调局机关、部信息中心、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实物中心、地质图书馆、地科院资源所、地科院水环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ESRI中国、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永杰主持。

    杨超伟教授首先介绍了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时空协同创新中心的组成、方向、目标及在研项目。该中心致力于提升人类通过构建时空思维基本方法以提高智力的能力、开发新的计算机软硬件以加速计算领域变革的能力,以及开发时空应用以增强对前沿科学研究和解决巨大工程挑战的能力。接着,详细分析了时空信息云计算在气候变化模拟、气候大数据分析、行星防御、沙尘暴预报、大数据知识挖掘等方面的应用实践及存在的挑战,突出了时空数据分布式索引构建与应用、利用地理时空规律优化云计算架构等技术内容;最后介绍了在美国搭建的由6个分布式节点组成的GeoCloud云平台,包括平台的物理基础设施和网络配置、云软件管理架构、未来的发展规划等内容。该报告对地调局当前正在开展的“地质云”平台建设启发作用明显。

    据悉,这是国土资源部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进入建设期以来举办的第32次学术报告会,也是今年举办的第6场,会后实验室主任谭永杰为报告专家颁发了学术报告证书。

     

    “时空信息云平台技术与实践”学术讲座成功召开
      2019年4月9日,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的邀请,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以下简称“环境监测院”)“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组参加了《全国地质遗迹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研讨暨编写启动会。 会议任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和环境监测院作为《规划》的主编单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杨超强调,《规划》要立足于国家“十三五”规划,依托已摸清的全国地质遗迹资源家底,准确评估地质遗迹的保护现状。根据实施的不同阶段提出对应的保护目标和任务,明确不同类型地质遗迹的保护措施、保护形式、监测体系和科教方式。保障极易受到破坏影响地质遗迹的抢救性保护经费。通过《规划》的实施,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会上,“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负责人董颖介绍了项目的主要工作进展和调查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我国地质遗迹的科学分类体系、重要分布情况与保护现状,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工作中存在重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杨超高度肯定了“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的重要调查成果,认为环境监测院在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保护和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扎实的专业工作基础。“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成果能够为《规划》的编写提供重要数据依据和工作思路,能够有效支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
      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国家林业与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环境监测院、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标准研究院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环境监测院助力《全国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