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7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16年7月22日,《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首发赠书仪式在北京举行。该志书是《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成果之一,由陈毓川院士指导,杨明桂担任主编,资源所和江西省地勘局组织实施,江西省数十家地勘单位、百余名专家历时8年共同完成,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出席赠书仪式并做重要讲话。他指出: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是一项打基础、立长远、具划时代意义的世纪性工程,其成果在服务相关规划编制、指导地质找矿、丰富完善成矿理论和方法技术、促进地质科技创新等方面必将发挥重大作用。为全面推进矿产志研编工作,李金发副局长要求各大区地调中心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工作质量,为跨省区Ⅲ级成矿区带矿产志研编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资源评价部要发挥好“协调、指导、监督、服务”作用,为矿产地质志研编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

    矿产地质志编委会成员、中国地质出版社、六大区地调中心主管领导及课题负责人、中央管理地勘单位代表、局属单位代表、省级项目代表、国土资源报社、中国矿业报社、全国项目办成员,以及局总工室、基础部、资源部、科外部、水环部代表共50余人参加了赠书仪式。赠书仪式后,会议代表围绕跨省区Ⅲ级成矿区带矿产地质志编研工作进行了研讨。

     

     

    《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首发赠书仪式在北京举...

    根据《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2024年度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工作方案》要求,现将本次招聘面试安排公告如下:

    一、面试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专业技术岗1:王梓茜、田野、张雅杰、赵瑞梅、高健。

    专业技术岗2:米智丰、刘璐、赵甍、梅晓敏、董怡雪。

    专业技术岗3:王红磊、李泳萱、张新。

    专业技术岗5:杨明晟。

    专业技术岗7:吕轩阳。

    二、面试时间

    2024年1月18日上午8:30-12:00

    如有变化,另行通知。

    三、面试方式及地点

    面试原则上采取线下方式。面试地点为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内)探工楼301会议室。

     

    四、面试内容

    面试主要测试应聘者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能力、专业水平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面试环节根据需要增设专业知识或技能测试。

    五、面试要求

    1.请面试人员向指定邮箱发送回执,邮件标题为“姓名+按时参加面试+报考岗位名称”或“姓名+不参加面试”。

    2.面试包括自我介绍、考官提问,共计15分钟。其中自我介绍5分钟,请自行准备PPT。参加面试人员请于1月17日前将PPT发至指定邮箱,PPT内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3.请按照规定时间提前30分钟到场,不按时参加者视为自动放弃面试资格,不再提供补考机会。

    4.面试时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学生证、户籍证明等材料原件。工作人员对面试人员进行人证核验,签订《应聘承诺书》。

    5.考生须确保所登记手机号码始终保持畅通,如因手机号码无法接收短信、未接听电话而影响面试顺利进行的,后果由考生承担。

    联系人:吴老师

    联系电话:010—82321072

    邮箱地址:hrbjiee@163.com

    2024年1月11日

     
    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2024年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面...

    《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志书

    中国矿产地质界献礼建党百年的力作、新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总结100多年来全国及各省(区、市)矿产全貌及重要成矿规律的重大成果——《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志书研编完成阶段性任务。截至目前,已成稿志书187部,包括全国性矿种志书27部、省级志书77部、成矿区带志书15部、专题志书9部、专题图件59套。首批50部志书已公开出版,预计最终将形成200余部志书。

    前不久,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举行《中国矿产地质志》首批成果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向社会发布了这一消息。

    那么,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重要意义何在?本次研编工作有何特点?研编成果又有何应用价值呢?

    填补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矿产资源翔实志书的空白

    《中国矿产地质志》总主编之一、中国工程院陈毓川院士认为,矿业是中华民族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命脉。中国矿业发展是广大地质及矿业工作者长期辛勤劳动探索的成果。记录中华大地找矿、矿产开发历史和汇总过去矿产勘查成果,是矿业界大事,是矿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陈毓川介绍,我国曾在1906年出版了由顾琅和鲁迅合著的中国第一部《中国矿产志》,当时记录了30个矿种、1203个矿产地。从那时起,至今已过去115年。100多年来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由水深火热到“站起来”、到走向民族复兴,这其中,矿产资源功不可没。迄今,中国已发现矿种173个,新发现了众多矿产地,保障了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矿产需求,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矿产地质勘查与科研成果资料,但并未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因此,为充分总结这些成果、经验和规律性认识,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很有必要。

    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高度重视《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工作,将其列入《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志书研编也受到业内院士专家的高度关注。首批成果发布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侯增谦、陈毓川、裴荣富、李廷栋、赵文津、常印佛、郑绵平、任纪舜、康玉柱、莫宣学、多吉、王双明、邓运华等院士以及多位矿产勘查界专家学者出席。

    据成果发布会介绍,《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是一项集大成、家底性、立典式的基础性工作,它填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矿产资源翔实志书的空白。研编工作自2014年正式启动以来,在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精心组织600余家单位,组成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领衔、4000余名矿产地质科技工作者参加的研编团队,对百余年积累的海量矿产地质资料进行集成整理,并开展整体性、多层次、群体性的综合研究,目前完成了阶段性研编任务。

    反映全国及各省(区、市)矿产资源全貌及重要成矿规律

    据全国矿产地质志研编项目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旨在全面总结全国及各省(区、市)现有矿种的矿产勘查和科学研究成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矿产勘查与研究成果,全面反映全国及各省(区、市)矿产全貌及重要成矿规律。研编工作包括32个省(区、市)、52个重点矿种、94个Ⅲ级成矿区带的志书编撰和重大区域成矿规律问题专题研究,以期实现四大目标任务:国家目标、科学目标、社会目标、人才目标。国家目标——汇总、总结全国及各省(区、市)全部矿产资源家底,为国家制定有关规划、发展矿业等提高矿产资源保证程度服务,为矿业、科技、教育界、社会各界开展业务服务。科学目标——充分吸纳各行业部门、科研院所一流专家参与志书研编,进一步丰富发展成矿系列理论,发展矿产地质科学。社会目标——成果将为社会大众提供全面、权威的中国矿产资源信息,普及地质矿产知识。人才目标——通过矿产地质志的编研实践,锻炼培养矿产资源领域的不同层次的技术骨干和领军人才,建设一流队伍。

    “矿产地质志研编属于专业志书研编,与一般的志书不同,一般的志书主要写实;本次矿产地质志除了写实,还有对找矿过程、经验,找矿与成矿规律的总结。研编的基本原则是,以述为主,述论结合,论要有据。”陈毓川介绍说。

    找矿有两个方面的成果,一个是资源量,一个是对矿的认识和经验。资源量可以提供给国家、矿业权人使用;而对矿的认识和经验,则可为以后找矿提供借鉴。此次研编的志书汇聚了中国已发现的全部矿产和矿产地、全国各类成矿区带的成矿条件和资源状况、各类矿产勘查与开发的历史,对每一个已发现的矿床进行定位、归类,建立了矿种全覆盖的矿床成矿系列,探索总结了成矿规律,由省级志书、重要矿产志书、成矿区带志书组成,分别以志、图、库、普的形式加以表达。陈毓川表示:“研编人员奋战8年,克服不少困难,成果得来不易!”

    积极深化成果应用,服务资源安全战略

    《中国矿产地质志》总主编之一、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王登红研究员说,《中国矿产地质志》作为百年勘查成果的历史记录和成矿规律的全面总结,记录了在党的领导下开发矿业发展经济的百年历史,记录了全国矿产地质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历史,也记录了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而勇攀高峰的科技创新历史。

    目前,《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

    ——按照矿种、矿产地和国域面积“三个全覆盖”原则,系统梳理核实了我国已发现的6.48万余处矿产地,基本反映了我国目前的矿产资源现状。系统编制了新一代矿产地分布图、矿产地质图和成矿规律图,全面展示了矿产资源时空分布和成矿规律,研判了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为实施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提供基础支撑。

    ——构建了标准化的矿产地质志成果数据库,实现各行业部门百余年矿产勘查和科研资料的统一数字化集成,促进了信息资料共享服务,为信息化时代的矿产地质工作奠定了大数据基础。

    ——创新发展了我国“成矿系列”理论,建立完善了中国成矿体系框架,提升了我国矿床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研编团队提出了全国矿床(成因/工业)类型三级分类体系,厘定了矿种全覆盖的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1000多个,构建了全国94个成矿带的区域成矿谱系和中国分时段的成矿体系。

    成果发布暨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矿产地质志研编不仅是记录历史的过程,还是推动基础地质研究、深化成果应用的过程。据介绍,此次《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编制了全国和各省(区、市)矿产地分布图、成矿规律图等专题图件及温泉分布图等特色图件,服务于政府相关规划、管理和决策;出版了一批矿产地质志普及本,为宣传矿产资源国情和普及地学知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江西省是全国矿产地质志研编试点省份之一。在众多学者、专家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江西《区域地质志》《矿产地质志》《环境地质志》的研编任务,还完成华南洋—滨太平洋构造演化与成矿研究,对江西与华南的地质构造与成矿作用取得了一些新认识。据江西省“三志”总主编杨明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介绍,最主要的是华南洋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次构建了晋宁期古华南洋陆缘弧盆格局,厘定了古华南洋构造成矿域,建立了古华南洋成矿体系。从前研究认为,华南洋是一个岛弧洋盆,现在认识到是一个大洋;古华南构造成矿域与特提斯、滨太平洋构造域复合,形成了我国南部及邻国高原、大陆、海域、岛弧的构造格局。

    研编试点省份云南省在矿产地质志研编中坚持以服务国家及地方需求为目标,边研编,边出成果,边应用,其成果应用于《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2021~2035年)》工作部署,《云南省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云南省自然资源图集》《云南省旅游及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等。

    研编试点省份新疆,其矿产志系列成果已在新疆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地质调查规划、矿产资源国情调查等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在指导找矿实践中取得了成效。

    还有一些地方应用研编成果直接指导矿区找矿预测取得实效:如在湖南锡矿山锑矿、广东大宝山铜矿、贵州遵义和松桃锰矿等的勘查工作中实现重要找矿突破,在川西马尔康、青海茶卡北山等地区促进形成一批战略性矿产勘查基地。

    原地质矿产部部长朱训致信成果发布会说,这部巨著的问世,不仅本身具有学术价值、史料价值,而且体现了几代人为国探宝的历史功勋。这部巨著可为当代找矿人提供有效的指导,为地质院校进行矿产地质教育提供生动的教材,为广大地质人员今后深入研究提供丰富的宝贵的资料。

     

    百年勘查研究之集大成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深入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22年11月19日,中国地调局武汉、天津、南京三个大区地调中心和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地质部门围绕大别山造山带找矿突破,在线上共同签署了“桐柏-大别找矿突破行动战略合作协议”。

    该协议主要内容为三省六方全面加强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地质相连、地理相邻的优势,以桐柏-大别造山带、南襄盆地、合肥盆地及两淮地区为抓手,加强区域协调联动,助推鄂豫皖相邻三省优势整合,共同推进区域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共创“科技+地质”新格局,共享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共建地质找矿人才团队。在组织保障方面由六家单位分管地质找矿工作的领导牵头成立合作专班,明确联系部门,确定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合作事宜。武汉地调中心副主任鄢道平、天津地调中心副主任朱群、南京地调中心副主任邢光福、湖北省地质局副局长杨明银、河南省地质局副局长于伟、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一级巡视员施申轶作为各方代表签署了该协议。

    武汉地调中心党委书记郭兴华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将全力发挥好中国地调局大区中心协调、支撑和服务作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部局党组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战略合作协议内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武汉地调中心副总工程师牛志军、陈孝红,中南协调处、科技处、矿产室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此次签约仪式。

     

     
    三省六方共同签署桐柏-大别找矿突破行动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11月25日,第十五届全国矿床会议在浙江杭州隆重开幕,这是继1980年,时隔四十年全国矿床会议重回杭州。四十年前的第二届全国矿床会议决定研编并最终于1994年和1996年分别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矿床学巨著《中国矿床》和《1∶500万中国矿产资源图》。四十年后,来自全国各省、各行业和领域的广大地质工作者组成的“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组秉承前辈精神,为国修志,以资盛世,采取“边研编,边出成果”的办法,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大会设置了“中国矿产地质志”展台,选择展出了代表性志书成果,向本届大会献礼!

    本次展出了包括《中国矿产地质志·典型矿床总述卷》《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中国矿产地质志·钨矿卷》《中国矿产地质志·镍矿卷》《中国矿产地质志·磷矿卷》等在内的系列专著和《中国新疆矿床成矿系列图》《中国矿产地分省图集(2020)》、中国典型矿床分布图、中国镍矿成矿规律图等重要图件。为了让与会者及时全面了解大会举办地浙江的矿产资源概况,还展出了新鲜出炉的《浙江矿产地质——中国矿产地质志·浙江卷·普及本》。上述成果在展出期间,引起了广大与会者的极大关注,受到同仁们的普遍好评。

    自1906年,顾琅和鲁迅先生合著“中国矿产志”以来,已历百年。“中国矿产地质志”肩负汇集百年勘查成果和总结全国成矿规律之重任,是一项倾全国之力的浩大的国家工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通过全国广大同仁数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目前已完成超百部志书成果报告,正式出版发行了30多部。“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的最终成果将实现全国已发现矿种、矿产地和国域面积三个全覆盖,是对我国百年来的矿产资源开展的一次“大清理、大梳理、大总结、大拯救”,是我国矿产领域的矿产勘查和成矿规律总结集大成之作,正如温家宝总理在给《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总编杨明桂的回信中所说,“编写《区域地质志》《矿产地质志》是老一代地质工作者的责任,把资料、成果、理论留给后人,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对包括鲁迅和顾琅先生在内的地学先贤们遗志的继承和发扬,是对“两个一百年”的隆重献礼!

    《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成果献礼第十五届全国矿床会...

    4月26日上午,为纪念第19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加强版权宣传普及,传播自主创新理念,提升科技人员知识产权意识,积极营造“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同位素室邀请中部知光技术转移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杨明高级工程师,为科技人员作题为“专利的挖掘布局与申报”的辅导报告。

    杨明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专利布局挖掘、产业规划及可行性研究分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项目的策划培育和创新创业政策辅导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紧密围绕“什么是知识产权”“为什么要申报专利”“如何挖掘申报专利”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结合典型实例分析,向科技人员普及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专利的定义、分类及作用、专利挖掘布局的思路与方向、专利技术交底书的撰写流程等。与会科技人员认真聆听了报告,并结合自身情况积极提问、参与互动交流,培训活动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进行。

    世界知识产权日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2001年4月26日设立,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的法律环境。本次培训活动以此为契机,不仅大大增强了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而且有力激发了科技人员勇于创新的精神,助推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取得更多优秀的创新性成果。

     
     
    武汉地调中心举办“专利的挖掘布局与申报”培训

    《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志书是由陈毓川院士发起,国土资源部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具体承担的一项重大工程,是贯彻落实《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矿产地质志,全面反映矿产勘查成果和成矿规律”任务要求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切实推进省级矿产地质志研编工作的通知》精神的重要举措。2017年2月13日,试点项目江西省矿产地质志研编整体成果在北京顺利通过评审。

    在陈毓川院士指导下,由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组织实施、赣西地质调查大队承担、李四光奖获得者杨明桂为首的百余名专家历时多年共同研编完成了地质志试点工作。该项工作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对全省矿产地质与成矿规律,特别是区域成矿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合研究与资料成果集成,实现了出精品的目标。主要成果由“志、图、库、普”四部分组成,即《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1∶50万江西省矿产地质图和1∶50万江西省成矿规律图及说明书、江西省矿产地质志数据库和《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普及版)》。

    其中,《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志书的开篇之作《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含图和库),是江西省有史以来矿产地质及成矿规律研究方面最新、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著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正式出版的省级矿产地质类专业志书,既客观真实记录了江西矿产地质的基本特征和成矿规律,也反映了江西省百年来地质找矿的主要成果,又展示了江西矿产地质学界在斑岩铜矿、离子吸附型稀土、超大型钨矿等方面的理论创新,整体上提升了江西省矿床学研究的水平。《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普及版)》文字通俗易懂,插图简单明了,让社会公众“看得懂、明矿情、用得上”,被称为“江西矿产资源一本通”。

    “江西省矿产地质志”是江西地质界以百年矿产勘查实践成果为基础,植根于基层的一次群体性地质成果总结与创新活动。其率先完成树立了省级矿产地质志研编的样板,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志书将是110年以来中国首套正式出版的全面总结全国及各省矿产全貌及重要成矿规律的重大成果。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成果的陆续问世,将夯实地质矿产工作基础,整体提升矿产地质科研水平,为新时期地质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了理论支撑,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产品服务,为科研机构和高校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献,也为全民普及矿产资源的基础知识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科普读物,标志着我国矿产地质科学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封盒 

    江西省全面完成矿产地质志研编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