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申请的“似斑状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加工方法及应用”和“一种利用煤矸石材料制备的水泥砂浆及其制备方法”两项发明专利,日前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当前,似斑状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由于遭受风化后呈松散砂状构造,形成20mm-70mm斑晶和小于10mm基质,工业化加工现状是把斑晶制备成建筑用骨料或原料直接销售,基质制备成建筑用砂,未能充分发挥原矿中有用矿物的价值。煤矸石作为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副产品,如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还污染环境,利用领域多集中在道路路基、路面底面层的填料以及煤矸石混凝土和提取氢氧化铝领域。

    “一种似斑状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加工方法及应用”发明专利,摈弃传统的利用方法,依据原矿的结构、矿物性质和化学成分进行开发利用,采用清洁绿色工艺,通过对原矿进行一系列的擦洗、筛分、破碎、磨矿、磁选等作业后,获得不同品质钾长石、砂子、细泥、强磁性物质、磁铁矿等不同产物。该产物可分别应用于高档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建筑砂、陶粒、塑料填充料、磁性材料等领域,实现了斑晶的高值化利用、基质的充分利用以及无尾排放,极大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一种利用煤矸石材料制备的水泥砂浆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采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石英砂与活化的煤矸石混合搅拌,加入一定的改性剂,制备出保温、隔热、抗裂性能优良的功能性水泥砂浆。此发明为解决煤矸石利用提供了另一种应用思路,对推动煤矸石材料化具有重要意义。

     

     

    郑州综合利用所新获两项发明专利授权

    日前,国土资源行业公益专项“典型煤系非金属资源耦合告高值化利用技术与示范”2017年度评审会议在郑州召开。

    会议首先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项目进展汇报。项目自实施以来,形成了煤矸石和粉煤灰多组分分离综合回收、轻质高强保温材料制备等关键技术,开发了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制备高性能低成本Al2O3-SiC-C系炮泥耐火材料的技术,及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陶粒支撑剂和高性能陶瓷纤维技术;达到了预期主要指标,粉煤灰分选有机碳含量低于0.5%,炮泥耐火材料性能达到Al2O3≥35.0%,SiC≥10%,C≥8.0%,体积密度≥2.0g/cm3,抗折强度≥3.5MPa(1400℃×2h);高性能纤维材料纤维化率大于90%(球化率小于10%);建成年产1万吨高性能纤维和年产5万平米多孔建筑外墙保温隔热材料示范生产线;页岩气支撑剂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任务书规定的要求;申请发明专利11项,授权8项,发表论文17篇,其中SCI(EI)论文15篇;培养技术骨干、研究生19名。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一行及来自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出席了会议。

    地调局郑州综合利用所、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源伟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参加单位也对承担的课题做了详细汇报。针对项目存在的问题,专家组给予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专家组在听取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汇报、审查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经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研究意义重大,影响辐射广,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年度指标,达到考核要求,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年度评估。

    2

    典型煤系非金属资源耦合高值化利用技术与示范项目顺...

    为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矿产资源与矿物材料产业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绿色发展,6月29日-7月1日,第七届绿色矿业与矿物材料发展科技大会在郑州举办。中国工程院陈毓川院士及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联合会等80余家单位的15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岩石材料专委会、教育部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多金属矿评价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硅酸盐学会、《矿产保护与利用》编辑部等单位主办,南召县工信局、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捷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南召县钙业协会等单位协办。

    会议聚焦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以“协同创新、绿色发展”为主题,结合我国非金属矿资源发展面临的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固废排放形势严峻、绿色矿山建设紧缺这一现状,围绕绿色矿山建设、固废资源化利用、非金属矿资源开发利用、矿物材料发展方面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学术报告及技术交流。

    陈毓川院士等33位专家分别作题为“加快发展绿色矿业”、“非能源矿山固体废弃物大数据”、“从绿色矿山到绿色勘查的思考”、“非传统非金属矿综合利用技术”、“纳米气泡特性研究及其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矿物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研究”、“矿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石墨资源质量分级评价与应用”、“中国盐湖锂资源开发利用进展”等学术报告,对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业发展、固体废弃物利用和矿物材料发展等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科技创新方向和发展对策建议。

    依托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人才资源优势,会议还进行了“河南省碳酸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揭牌仪式,精准对接南召县碳酸钙企业发展瓶颈,致力于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特色绿色新产业,以提升和带动河南省碳酸钙产业新发展。

    与会专家学者

    陈毓川院士作“加快发展绿色矿业”主题报告

    河南省碳酸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仪式

    第七届绿色矿业与矿物材料发展科技大会在郑州举办

    日前,国土资源行业公益专项“典型煤系非金属资源耦合告高值化利用技术与示范”2017年度评审会议在郑州召开。

    会议首先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项目进展汇报。项目自实施以来,形成了煤矸石和粉煤灰多组分分离综合回收、轻质高强保温材料制备等关键技术,开发了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制备高性能低成本Al2O3-SiC-C系炮泥耐火材料的技术,及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陶粒支撑剂和高性能陶瓷纤维技术;达到了预期主要指标,粉煤灰分选有机碳含量低于0.5%,炮泥耐火材料性能达到Al2O3≥35.0%,SiC≥10%,C≥8.0%,体积密度≥2.0g/cm3,抗折强度≥3.5MPa(1400℃×2h);高性能纤维材料纤维化率大于90%(球化率小于10%);建成年产1万吨高性能纤维和年产5万平米多孔建筑外墙保温隔热材料示范生产线;页岩气支撑剂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任务书规定的要求;申请发明专利11项,授权8项,发表论文17篇,其中SCI(EI)论文15篇;培养技术骨干、研究生19名。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一行及来自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出席了会议。

    地调局郑州综合利用所、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源伟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参加单位也对承担的课题做了详细汇报。针对项目存在的问题,专家组给予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专家组在听取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汇报、审查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经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研究意义重大,影响辐射广,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年度指标,达到考核要求,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年度评估。

    2

    典型煤系非金属资源耦合高值化利用技术与示范项目顺...
        10月24-25日,郑州综合所承担的5项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在研项目“典型微细粒矿利用新技术研究”、“环境恢复矿物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豫西金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固体非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技术标准研究”和“低品位铜镍硫化矿选别中降镁抑制剂的研究”顺利通过了中国地调局组织的中期评估。来自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岩矿测试中心等单位的9位专家参与了此次评估,来自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广东应用研究院、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等10家外协单位的30余人出席了会议。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相关领导在讲话中指出,开展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期评估重在抓进度、促质量和调整布置,检查项目进展和成果及项目预算,评估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提出评估意见。同时还强调,项目承担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发挥各方面作用,规范管理、严肃纪律,做好下一步工作。

        各项目负责人围绕目前项目的总体情况、主要工作进展、取得的主要成果、资金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进行了如实汇报。与会专家严格把关,在认真听取项目汇报和查阅原始记录的基础上与项目组成员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对这次评估给予了肯定,认为各项目进展顺利,执行进度符合任务书要求,部分阶段性成果显著,资金使用合理,一致同意通过中期评估检查。

        “典型微细粒矿利用新技术研究”研发出一种新型组合捕收剂,使用后获得了产率为0.0983%、品位为52.59%、回收率87.32%的钼精矿,回收率提高了八个百分点;都兰金矿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金品位为37.49g/t,产率8.72%,回收率87.22%的金精矿,目前该工艺已推广应用到企业。

        “环境恢复矿物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子课题“沙漠复垦与高效产出综合配套技术示范”目前完成了矿物复合吸水保水材料扩大试验,产出的首批沙漠植物用膨润土复合吸水保水材料扩大试验样品已进行首批应用试验,在性能没有明显降低的前提下可降低原料成本25%左右,对大面积推广使用吸水保水材料具有重要意义;获得的“利用绿色环保去除高纯石墨中杂质硫的方法”,成功地将山东平度天然鳞片石墨中杂质硫含量降低50ppm以下,石墨纯度远高于95%;获得的“一种微细鳞片无硫膨胀石墨的微波制备方法”具有膨胀体积大、无硫、节能、环保等优点,对于细鳞片石墨很有效。

        “豫西金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完成钨选别柱式高效分选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出柱式高效分选装备及操作规程。采用浮选和氰化联合工艺流程,可使鸿鑫金钨矿金精矿品位达到30克/吨以上,金总回收率达到96.5%左右;采用扫选精矿再磨工艺可使灵广金钨矿选金选别指标达到30克/吨以上,回收率大于88%;选钨试验确定了选钨的最佳粗选药剂制度,采用组合捕收剂具有较好的指标,对鸿鑫金钨矿钨粗选回收率达62.32%,对灵广金钨矿粗钨选回收率达76.50%,三氧化钨含量达3.22%。

        “固体非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通过征求包括地质、采矿、工艺矿物学、选矿、尾矿综合利用领域内研究院、设计院、大专院校、行业协会、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及大型矿山企业约40家单位200多人次意见,已完成8项标准(征求意见稿/草案修改稿)、标准编制说明和征求意见处理汇总表的编制;发表学术论文10篇,培养研究生4名,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矿产综合利用的标准研究队伍。

        “低品位铜镍硫化矿选别中降镁抑制剂的研究”试验出的高效组合抑制剂实验室降镁效果显著,铜镍混合精矿氧化镁含量已降到5.81%,镍回收率达到85%左右。


    郑州综合所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通过中期...

    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在花岗岩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持续攻关,取得多项发明专利。近日,《一种花岗岩细粒石粉全粒级除杂制备超细高白微粉的方法》(专利号ZL 201910979893.1)、《一种花岗岩石材废石制备陶瓷原料的方法》(专利号ZL 201910978877.0)、《一种花岗岩石材锯泥石粉制备陶瓷原料的方法》(专利号ZL 201910532022.5)等3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我国现有花岗岩开采及加工产业聚集基地20余处,年增固废超1.5亿吨,受运输半径限制,主要以集中堆存、填埋为主,造成资源浪费、土地占压、环境污染等问题。郑州综合利用所发挥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依托“华东地区脉石英晶质石墨等重要非金属矿综合利用评价”地质调查项目,形成花岗岩资源非金属矿物分离、除杂提纯、功能材料制备等综合利用技术,并完成年处理30万吨规模花岗岩固废制备陶瓷原料工业试验,实现花岗岩固废规模化消纳、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研究所充分发挥专利技术优势,与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共建非金属矿高效利用产学研用合作基地,构建“矿山开采—天然石材—边角废料—非金属矿加工—废浆废渣再利用—陶瓷原料—建筑卫生陶瓷建材—功能材料等”的循环产业链,促进了驻马店市非金属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以上3项“花岗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均采用无污染物理技术,绿色环保、经济高效,可在山东平邑、五莲、莱州;河南泌阳、南召;湖北麻城、随州、通山、咸丰、罗田;广西贺州、岑溪;新疆奇台、和硕、焉耆、哈密、博乐、托里;吉林蛟河;内蒙古镶黄旗、合林格尔等花岗岩资源基地推广应用。此外,该技术还适用于花岗岩型钽铌、锡铜、钨钼、锂铷铯等多金属矿废石及尾矿综合利用。

     

     

    郑州综合利用所3项“花岗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获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