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6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来临之际,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成都地调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李军,退休老所长潘桂棠,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海洋所”)退休老所长刘守全等人,一同前往成都市温江区泰康之家蜀园看望刘宝珺院士。

    李军代表成都地调中心党委向刘宝珺院士致以节日问候,远道而来的刘守全老所长为刘宝珺院士送上精心准备的鲜花,希望刘院士的生活如花般绽放美丽和温馨。

    老友相见,分外高兴;问候之余,三位地学大师不禁展开了专业探讨。“90后”刘院士和“80后”潘老、刘老分别就各自深耕的沉积地质、大地构造和海洋地质三大专业开启“高峰论坛”,既谈“山”又说“海”,兼具高度、深度和广度,思想的火花不时迸发。

    李军主任陪同三位老领导一起,从成都地调中心和青岛海洋所的深厚渊源谈到地质人不怕苦、不言弃的敬业精神,从三峡水库淤沙、长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对长江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雨线北移等问题谈到将高原湿地、平原湿地和滨海湿地相结合探索性开展系统研究。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大家说古道今,谈笑风生,意犹未尽。大家一致认为,成都地调中心和青岛海洋所两家单位各具独特的专业优势,合作共赢前景广,相信“东西合璧,山海相连”,必是“山高海阔,风光无限”。

    桑榆不晚,为霞满天。三位地学大师虽已白发苍苍,但他们心系国家的情怀、忠于专业的素养以及“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热情并未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大家要记住他们的经验、智慧与成就,更要学习、传承与发扬他们的精神,切实融入到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具体实践之中。

    离退休干部处相关人员一同参加慰问。

    合影(左起:李军、刘守全、刘宝珺、潘桂棠)

    热烈探讨

    桑榆不晚霞满天 “山海”相逢话长卷

    5月1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简称“成都地调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率队赴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四所”)调研,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国-东盟国际合作交流等工作,与海洋四所所长、副所长等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

    会上,海洋四所对成都地调中心一行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海洋四所的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工作进展,重点介绍了四所在创新平台建设、东盟国家合作、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海洋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进展。

    李军同志对海洋四所的热情接洽表示感谢,同时指出,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民心相通,要统筹开展陆上和海上的地学合作,打造“陆海相通”的合作格局。海洋四所的“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与成都地调中心的“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地域相同、领域互补,可作为双方合作的良好抓手。

    双方一致认为,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外交方针政策,基于东盟平台,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联合研究、人才培训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双方还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共识。

    成都地调中心主任助理张巨华、办公室、科技处、东南亚和南亚地质调查合作中心有关同志参加调研。

    座谈会现场

    介绍海洋四所规划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

    2018127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召开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科学技术处及各业务部门负责人、青年科技人员80余人参加会议。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负责人指出,结合自己20多年申报和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经历,从项目申报者和评审者的不同角度,谈了自己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定位和申报项目的心得体会。科学问题的凝练、创新思维的跃动是24小时、360天,而不仅仅是从动员会开始的这一天这一刻,今年的项目申报动员会比过去早、规模大、准备充分,非常好。他号召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立足地质调查,及时挖掘、梳理、总结、提出科学问题,积极撰写、申报基金项目,并预祝大家在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中取得佳绩,在地质调查与科研结合的道路上取得更大进步!

    武汉地调中心副主任李军研究员着重讲解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要点。他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什么、为什么要申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怎样写好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等3个方面,结合自己申报基金项目的经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五大平台),指出只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个人自主申报,主要资助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目标,强调自然科学的源头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具有基础性、探索性、理论与方法的普遍性等特点。他分析了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特点,讲解了创新思想、研究实力和写作技巧等,强调摘要切忌平淡无奇、语气一定要坚定且旗帜鲜明,要重点突出,讲明现状、意义、课题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等。

    会议传达了“自然资源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培训班精神,分析了业务转型与科技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科技创新与业务转型要从理念转型开始。会议还介绍了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变化及相关时间要求,提醒大家重视形式审查,切忌因小失大。

    李军研究员讲解基金申报技巧

     

    武汉地调中心召开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

    5月17日,在局科外部的安排下,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矿产资源勘查技术培训班”培训平台,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科研人员与伊朗地调局副局长Mohammed Reza Hezareh先生进行了会谈。

    青岛海洋所副总工程师李军介绍了该所的海洋地质调查能力,Hezareh副局长介绍了伊朗的地质概况及海洋地质调查能力,双方围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与环境效应、近年来国际水合物研究进展、印度洋构造地质问题等科学问题进行了讨论。双方就开展阿曼湾海洋地质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交换了意见,Hezareh副局长非常赞同我方提出的合作计划并希望尽快签署,他表示回国后将积极推动双方的海洋合作。

    据悉,本次会谈一方面将为青岛海洋所环印度洋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拓展该所水合物勘探活动范围,推进国际海底区域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工作。也对推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地质合作、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有积极意义。

     

    青岛海洋所与伊朗地调局就海洋地质合作展开会晤

    中信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受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的委托,就航磁补偿及收录仪采购项目(项目编号:0733-166212820306)组织采购,评标工作已经结束,中标结果如下:

     一、项目信息

    项目编号:0733-166212820306

    项目名称:航磁补偿及收录仪采购项目

    项目联系人:唐永良

    联系方式:010-84865055-161

     二、采购单位信息

    采购单位名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采购单位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金光道84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卢彦 0316-2267617

     三、项目用途、简要技术要求及合同履行日期:

     

     

     四、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采购代理机构全称:中信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采购代理机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6号京城大厦A8

    采购代理机构联系方式:唐永良 84865055-161

     五、中标信息

    招标公告日期:20160927

    中标日期:20161018

    总中标金额:92.17026 万元(人民币)

    中标供应商名称、联系地址及中标金额:

     

     

    评审专家名单:

    付水兴、叶锦华、郭志宏、齐建伟、尹成明、李军峰

    中标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服务要求:

    中标标的名称:航磁补偿及收录仪采购项目

    货物名称和数量:航磁补偿及收录仪    1

    规格型号:AARC510&CS-VL

    交货期:采购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

    六、其它补充事宜

    1、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开标时间:20161018日上午930(北京时间)

     投标文件递交地点/开标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北路甲5号永安宾馆5号楼二层会议室

     评标时间:20161018日上午1030(北京时间)

    2、招标方式:公开招标

    3、评标方法:综合评分法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航磁补偿...

     为全面落实局党组的部署,加快推进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两重工作”,顺利完成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提高项目组成员业务水平,沈阳中心邀请辽河油田、长城录井公司相关专家在“秀1”井现场开展钻井及岩屑录井培训工作。

    辽河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钻井工程监督陈长全结合目前正在施工中的“秀1”钻探工程,对井场人员分工及职责,钻杆、钻铤、钻头参数与组合情况,防喷器作用与操作方法,泥浆比重和粘度测量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时对井场安全防范和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

    长城录井公司辽河项目部地质监督李军以“秀1”岩屑为实例,对岩屑捞取、清洗、过筛、荧光分析、干湿对比、油气显示级别划分等流程和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时结合“秀D1”井与“秀1”井的测井曲线,对油气储层识别和邻井地层对比的方法进行了讲解。

     通过此次培训,项目组成员熟悉了钻井工艺与安全防控措施,掌握了岩屑录井的流程与操作方法,同时加强了当前钻探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为圆满完成“秀1”井及今后的钻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项目开展钻井及岩...
      为全面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全体专兼职党务干部的能力和素质,近期,沈阳中心邀请辽宁省省直工委组织部李军教授来中心做了以“切实做好基层党支部工作”为主题的业务培训讲座。中心党委书记曹贵斌同志出席并主持了培训会议,专兼职党务干部30余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会上,曹贵斌同志首先强调了这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要求与会同志高度重视,把此次培训作为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好机会,并希望大家积极开展互动,进一步开阔视野,更加适应新形势下做好党务工作的要求。

      李军教授围绕“切实做好基层党支部工作”的主题,从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规程和有关政策、党支部工作的规范与创新等三个方面20项内容进行了深入讲解,还就落实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求、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活动等介绍了个人体会。与会同志纷纷对李军教授的讲座表示赞许。 

      曹贵斌同志在总结中要求各党支部把这次培训的成果融入到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把握好中央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严格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是抓好“学习”这个基础环节,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二是抓好“做合格党员”这个关键。曹贵斌同志强调,各党支部要做好计划、合理安排,把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做细做实,积极开动脑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促进党建工作与地调科研工作深度融合,为全面推进中心发展做出贡献。

     

    地调局沈阳中心开展专兼职党务干部培训


                一、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军

                     邮箱:junli741001@gmail.com (邮件题目注明“志愿者报名”)

                     电话:0532-85776342


              二、附件: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志愿者报名表.doc


              三、 大会网站:http://www.icgh8.org/

     

    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志愿者招募

    12月20日,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学术交流会议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活动在四川成都举行,会议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

    本次会议的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凝聚西南地区地质力量,深入探讨解决制约西南资源环境关键地质问题的方法路径,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全国政协常委、时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四川省应急厅副厅长,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现场出席会议。两院院士吴福元、侯增谦、毛景文、郭旭升、胡瑞忠、朱敏等线上出席会议并作学术报告,中国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潘桂棠研究员现场出席会议并作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伯奇费尔,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爱丁堡皇家协会研究员迈克尔·本顿,CCOP驻曼谷技术秘书处主任李永柱,柬埔寨矿产资源总局副局长孔西塔,缅甸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总局局长德丁纽等发来视频或贺信表示祝贺。成都地调中心主任李军致欢迎词,党委书记胡时友主持开幕式。

    会议指出,六十年来,成都地调中心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宗旨,凭着一茬茬、一代代地质人团结奋进、求实创新、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向国家提交了众多优秀的地质成果,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地质人才,为国家地质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起点上更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心怀“国之大者”,不负民之所望,为西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一是要发挥“大区主战”思维,坚持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原则,扎实落实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真正发挥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作用。二是坚持地质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用开放合作理念凝聚西南地区地质力量,实现项目共谋、成果共享、效益共享、目标共赢,推动地质科技理论新突破,真正将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做大做强做出成效。三是坚持系统安全发展理念,围绕制约成都地调中心长远发展的系列体制机制和重大关键问题,全面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推动西南地区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

    谢安军在讲话中对六十年来成都地调中心为地方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希望成都地调中心继续发挥技术优势,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四川省治蜀兴川新篇章做出更多贡献。

    成都地调中心扎根西南六十载,积极推动国际国内地学合作发展,不断深耕青藏高原国际地学研究、沉积岩相古地理研究,将“东特提斯”研究范围拓展至整个特提斯构造域,提出“多岛弧盆系构造观”等多项原创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其他各类获奖成果215项。新时代,成都地调中心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解决能源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作为地质科学创新的方向,推进新时代地质工作转型,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再立新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和成都地调中心原主任、党委书记丁俊研究员为罗平生物群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揭牌 

    侯增谦院士作“青藏高原主要成矿系统与深部机制”学术报告

     
    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学术交流会议暨成都地质调查中...

    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重要回信精神,落实部局党组关于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指示要求,11月9日至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李军带队赴云南省调研,先后与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云南省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昆明理工大学等单位座谈。在调研过程中,李军与有关单位深入交流了对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要指示精神的理解,以及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总体部署要求。成都地调中心工程首席专家全面介绍了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的工作思路和西南地区具体工作部署。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围绕新一轮战略找矿行动的具体实施、区块部署等提出了大量意见建议,为加快战略找矿行动在云南省精准落实落地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李军表示,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西南地区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队伍应深刻理解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大意义,坚决扛起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使命担当。二是要理顺央-地协作机制。应牢牢把握战略找矿行动专项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标准、要求,明晰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工作界限和相互关系,形成推动战略找矿突破的强大合力。三是做优工作部署。要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尽快梳理提出“项目”“队伍”两张清单,优选、排序重点工作区,切实保障2023年突破性目标的顺利实现。四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聚焦关键地质问题,产学研单位联动,以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程度的提升带动找矿突破。

    其间,调研组参观了云南地质大数据中心,并实地考察了小石桥沉积黏土型锂矿和狮子山铜矿山。

     

    成都地调中心与云南省地调局进行业务交流  

    野外调研现场 

     
    成都地调中心一行赴云南调研对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自然资源部迅速启动地质灾害防御三级响应,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闻令而动,向险前行。首批地质灾害防治专家于震后2小时抵达石棉震区,迅速融入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响应体系,投入到抗震救灾一线工作中。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带队专家工作组第一时间深入震区,中心党委书记牵头技术保障组精心编制详实资料图件、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在四川省直机关工委、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等多部门的密切协调下,中心相继派出由23位专家、7台车辆,4台无人机组成的3个专家工作组,奔赴石棉、泸定、汉源、天全等地震灾区开展救灾工作。

    面对余震频发、道路中断、山体崩塌等诸多不利和危险因素,中心专家工作组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毅然决然向灾区挺进。石棉专家组于震后第一时间赶往灾区,历时12小时,徒步30余公里,最终进入距离震中最近的幸福村、跃进村,利用专业知识和高精尖设备紧急展开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工作。泸定县专家组结合地形和水量特征,科学研判湾东村堰塞湖影响范围有限,难构成重大险情,为指挥部科学调配救援力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在部、省领导专家的精心指导和兄弟单位的通力配合下,中心各专家工作组圆满完成了震区次生地质灾害首轮排查任务,为保障救援顺利进行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

    救灾过程中,中心专家工作组有力落实省部联动救灾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地质调查专业优势,在前期调查重大隐患40余处、现场会商研判40余次的基础上,及时向四川省“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线联合指挥部提出泸定县城小学后山崩塌等重大灾害隐患点处置的专业应急处置建议。与此同时,工作组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本次地震参数特征,及时总结和研究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为灾后重建中的防灾减灾规划提供了重要科学参考。

     

      

    成都地调中心主任李军在震中磨西镇参加前方指挥部现场会

     

    成都地调中心专家工作组穿越王岗坪乡大岗山崩塌危险区

     

    成都地调中心专家工作组操作无人机航拍大岗山库区灾害点分布情况

    成都地调中心发挥专业优势支撑“9•5”泸定地震灾...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近日向海南省琼中县移交一批地质调查成果,为琼中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在成果移交会议上,局武汉地调中心副主任李军对该中心2019年以来为支撑服务琼中县脱贫攻坚开展的地质调查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对琼中县委、县政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地热井出水

    琼中县副县长王安涛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武汉地调中心赠送了锦旗和感谢信。他表示,该中心开展的安全饮水、地热资源勘探、地质灾害监测等工作,真真切切让琼中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为琼中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琼中县将以此次成果移交为契机,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下大力气推动优质矿泉水和地热水产业发展。

    据了解,此次移交的地质调查成果包括:安全饮水井与矿泉水井29口、地热水井3口、矿泉水资源监测与评估示范2处、地质灾害监测示范工程1处,以及《支撑服务琼中县脱贫攻坚地质调查工作报告》《琼中县扶贫饮水井开发利用建议一览表》《琼中县毛枞村矿泉水资源监测与评估报告》等10项成果报告及图件。

    经过交流协商,双方一致表示,将积极谋划推动琼中县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工作,共同促进地质调查成果的推广应用。

    自然资源部派驻琼中县干部,琼中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及相关乡镇的领导,武汉地调中心琼中项目组成员等参加了移交会议。

    武汉地调中心移交一批地质调查成果 为琼中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