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8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6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为了促进成果交流与共享,全面总结项目主要成果进展,谋划2018年重点工作,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在成都召开冈底斯-喜马拉雅铜矿资源基地调查项目2017年度成果交流会,会议由项目负责人李光明研究员主持。

    29个子项目负责人对2017年工作进展、科技创新目标完成情况、取得成果与成果转化情况进行了汇报。在最后的总结会议上,东特提斯找矿工程首席王立全研究员对项目2017年度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冈底斯-喜马拉雅铜矿资源基地调查二级项目2017年取得了6项显著成果。

    一是在冈底斯东段的唐加-松多一带新发现较完整的晚古生代蛇绿岩组合,初步证实冈底斯东段存在古特提洋壳的残留,对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古特提斯洋的性质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二是通过对雅鲁藏布江南侧郎杰学岩群的精细填图,查明了其变形特征与构造属性,新发现其中存在多条蛇绿混杂岩带,识别出洋内弧、楔顶盆地等地质单元,新建岩石地层单元洛林岩群,认为郎杰学岩群和洛林岩群均属于典型的增生杂岩,初步重建了雅鲁藏布江洋板块地层系统。三是在曲水、谢通门等地识别出一套具有浅变质特征的火山-碎屑岩沉积组合,显示出斜坡相-盆地相深水沉积特征,该新发现为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在三叠纪向北俯冲提供了新证据。四是厘定喜马拉雅东段扎西康矿集区错那洞片麻岩穹窿的精细结构及岩浆演化序列,提出喜马拉雅双穹隆带和高分异淡色花岗岩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新认识,深化了喜马拉雅新生代碰撞造山及成矿过程的认识。五是初步证实错那洞矿区具有超大型铍锡钨矿的找矿潜力,揭示出喜马拉雅带是我国一条稀有金属成矿带。六是在喜马拉雅带首次发现具有大型找矿前景的萤石矿床与金矿床,在冈底斯带北部发现具大型找矿潜力的铅锌矿床,在冈底斯带林子宗群火山机构中多处发现黑曜岩,涌现的这些新的找矿成果不断丰富了西藏地区矿床类型及矿种类型。

    东特提斯找矿工程首席王立全、相关专家以及各子项目负责人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冈底斯-喜马拉雅铜矿资源基地调查二级项目取得重要新...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郝勇 文/图)4月14至1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市植物园联合开展了“石头会说话——听地质学家讲石头的故事”科普讲座,本次讲座吸引了亲子家庭、学生以及地质学爱好者等140多人参加。

    高级工程师郭阳带来的“南红玛瑙的前世今生”为本次讲座拉开了帷幕。他为大家解答了很多关于玛瑙这种自带土豪属性的石头的一些疑问,同时一幅幅色彩绚丽,造型炫酷的南红玛瑙图片也让观众大饱眼福。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地质矿产研究工作的研究员李光明通过讲述青藏高原的地质景观刷新了大家对青藏高原的认识,带领大家远程体验了独特的地质旅行。高级工程师董随亮为现场观众带来的“认识你身边的矿产资源”讲座,正是这些资源才让我们人类文明有了如此大的飞跃。而高级工程师王子正带来的“远古的生命大爆发”则将本次讲座推向高潮,让观众穿越到寒武纪见证了生命的起源和繁衍。

    本次讲座受到现场观众普遍欢迎和好评,游客高先生和李小姐说,原来在大地下面埋藏着如此多的宝藏,在为人类生存服务,我们将会把今天学到了知识传递给我们的亲人、朋友,让更多的人都行动起来保护好地球环境,保护好人类的生存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留下一片蓝天,希望类似的科普活动经常举办。

    本次科普活动还进行了岩石标本展示,主要包括奇石、宝玉石、化石、矿石、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等近300多块标本展,特别邀请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专家学者还为武警黄金部队官兵、外国友人以及广大游客举办专题讲解6场次,为5000多名中小学学生进行了岩石、矿石、宝玉石和地质等知识进行普及,揭开岩石、矿石、宝玉石和地质的神秘面纱与关系了解它们的构成元素,探索里面的学问,激励青少年学生要更加努力学习,立志为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和利用好矿产资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石头会说话”科普讲座 带观众见证生命起源和繁衍

    4月9日-4月1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在成都市植物园科普馆,组织开展了“石头会说话”大型地学科普活动。活动聚焦第49个世界地球日“珍惜自然资源 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的主题,旨在依托成都地调中心专业技术力量、地调科研成果及成都市植物园科普教育硬件资源,通过科普展览、专家讲座、提问互动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地学知识,引导社会民众节约集约利用地球资源,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本次“石头会说话”科普活动得到了民众的积极好评,社会反响热烈,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成都晚报等多家地方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在为期一周的科普展览中,成都地调中心在展览现场共接待参观群众近2000人。为了达到宣传教育深入人心的效果,成都地调中心分20余个批次为参观群众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展出的矿石标本、科普展板进行系统讲解。

    4月14日-4月15日,由成都地调中心李光明研究员、董随亮高级工程师等4位地质学专家带来的科普讲座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8堂专题讲座以图文并茂的生动讲述,带领听众领略了青藏高原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增进了对身边矿产资源的认识。地质学家们在向公众普及地学知识的同时,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和直观的数据,揭示了地球生态环境的脆弱、自然资源的匮乏及物种灭绝的危害,向全社会发出了“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的倡议,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强烈共鸣。

    成都地调中心主任在活动中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成都地调中心作为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有义务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地质科普工作发展,而成都市植物园作为地方推动科普工作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单位,是我们推进地质科普走进民众的最佳合作对象。这次合作体验很好,社会反响也很好,将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整合优势技术力量和硬件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平台,将地学科普知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更好地传递给社会大众。”

    长期以来,成都地调中心作为直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业地质调查研究机构,一直高度重视地学科普工作,特别是近几年立足“地球日”、“科技开放周”等平台,面向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铁路中学、人北小学、SOS儿童村等院校、机构,开展了多批次的“地学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成都地调中心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地方城市建设需求,依托自身项目成果出版了一批优秀科普图书,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支撑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推动地方地质公园建设等领域作出了积极贡献。

    接受媒体采访
    为学生作讲解
    专题讲座
    成都地调中心组织开展“石头会说话”科普活动

    李光明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罗平生物群综合研究项目组荣获“国土资源部‘十二五’科技与国际合作先进集体”,丁俊、李光明、付修根荣获“国土资源部‘十二五’科技与国际合作先进个人”。

      

    成都地调中心“十二五”科技与国际合作工作获得国土...

    李光明

    近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十二五”科技与国际合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入选名单,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罗平生物群综合研究项目组获得先进集体称号。

    罗平生物群是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2007年在区调过程中首次发现并正式命名的。罗平生物群化石种类丰富、保存精美、规模庞大,对研究P/T大绝灭之后海洋生态复苏、生物辐射等国际古生物学前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为全面探讨罗平生物群的重大科学意义,扩大罗平生物群研究的国际影响,自2010开始,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罗平生物群研究团队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了正式的合作协议。英国布里斯托大学Michael J. Benton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时任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美国肯特州立大学Rodney M. Feldmann教授和Carrie E. Schweitzer教授(十足目节肢动物专家)连续6年前来中国与项目组进行罗平生物群野外考察;柏林自由大学Helmut Keupp教授(时任柏林自由大学副校长)长期致力于德国中生代化石库埋藏学和沉积学研究,于2010年考察罗平生物群,并协助项目组成员于2011年赴德国进行三叠纪地层和生物群对比研究。此外项目组还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Jürgen Kriwet教授(中生代鱼类专家)、英国布里斯托大学Phillip Donoghue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牙形石专家)等开展了罗平生物群鱼类、牙形石等方面的合作研究,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西澳大学、香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3名。

    在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罗平生物群团队和国外合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罗平生物群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证实了罗平生物群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三叠纪海洋化石库,提出了罗平生物群是三叠纪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全面复苏的标志和第三次生物大辐射的典型代表等原创性认识,将十足目节肢动物的辐射时间从晚侏罗世提前到中三叠世,提前了近一亿年,改写了十足目的演化历史,在国际古生物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项目组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0多篇学术论文,包括在《Nature Communications》、《Earth-Science Reviews》、《Nature Geoscience》、《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Scientific Reports》等著名刊物。其中关于世界上首例幻龙类水下觅食遗迹、世界上最大的幻龙头骨、最早的空棘鱼卵胎生证据、罗平生物群龙虾化石等学术论文在古生物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成果获得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科技十大进展和2015年度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

    罗平生物群的发现和研究是产、学、研、用的典范,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探索发现》等栏目相继播出了罗平生物群6个专题,《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国家地理》刊登了罗平生物群的研究专题,《云南信息报》、《新华网》等国内主要报刊、网络及国外主流媒体均报道了罗平生物群。另外与当地政府共同创建了国土资源部罗平生物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促进了我国三叠纪地层古生物学研究,成功申报了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带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

    罗平生物群国际合作研究成果得到了原国际地科联主席Roland Oberhänsli、著名古生物学家殷鸿福院士等人的高度评价。最新版国际著名教科书《Vertebrate Palaeontology》将罗平生物群复原图作为封面。罗平生物群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视,在即将开展的由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NSFC)与英国自然与环境研究理事会(NERC)中英双边合作项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和应变能力历史演化”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此次在全国共遴选出73个先进集体和239名先进个人,该荣誉是为表彰“十二五”期间科技与国际合作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除罗平生物群外,成都地调中心的丁俊、李光明和付修根同志获得了先进个人称号。

    地质遗迹对外开放

    丁氏滇龙标本

    罗平生物群标志

    罗平生物群复原图

    罗平生物群研究团队喜获国土资源部“十二五”先进集...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和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共同主办、山南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协办的“西藏扎西康铍锡钨多金属地质找矿工作推进会” 近日在西藏山南市召开。

    会议透露,2016年,西藏扎西康整装勘查区在稀有金属铍,有色金属锡、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找矿新发现。通过研究和初步工程控制,扎西康整装勘查区南部的错那洞地区铍资源量可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锡、钨也具有大型找矿前景,喜马拉雅带中段同样具有巨大的铍锡钨找矿前景。该项找矿成果对显著提高我国铍资源保障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改变地质学家对喜马拉雅带成矿作用的传统认识。此项成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扎西康产学研团队发现,得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西藏国土资源厅以及山南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会议期间,40余名专家还现场考察了扎西康产学研基地和错那洞铍锡钨多金属矿,就矿床类型、资源潜力、下一步研究-勘查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李四光地质科技奖获得者李文昌、侯增谦等有关专家对扎西康整装勘查区取得的重大找矿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新发现铍锡钨矿对山南地区发展特色优势矿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进一步加大勘查力度,着力打造扎西康铍锡钨多金属资源基地。

    据了解,2012年,为了推进“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成果(获得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转化应用,积极探索地质找矿新机制,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组建了以李光明研究员为核心的扎西康产学研人才团队,并携手西藏华钰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扎西康铅锌多金属整装勘查,全力打造西藏扎西康地调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

    2012年-2016年,该团队获得了一系列重要找矿发现,极大增强了扎西康找矿信心。经过5年的艰苦工作,该团队系统总结了矿集区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首次提出了扎西康矿集区“伸展热穹窿控岩,张扭性断裂控铅锌,压扭性断裂控金,剪切构造控制铍锡钨成矿新模型,揭示并合理解释了扎西康矿集区区域构造演化、成矿作用和控矿规律,为找矿突破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技术支撑。到2016年,扎西康矿集区控制的铅锌资源量从110万吨增加到230万吨,且多是可供开发利用的富矿,也揭示出矿区深部还具有进一步的找矿潜力,坚定了企业进一步找矿的信心,实现了三年再造了一个“扎西康”的目标。

    专家表示,此次该团队在西藏山南市的错那县和隆子县新发现超大资源前景的铍多金属矿,对打造中国“铍都”,支撑服务藏区脱贫攻坚,开辟喜马拉雅成矿带稀有及锡钨找矿新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由西藏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刘鸿飞主持,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主任李文昌、西藏国土资源厅厅长梁建平、山南市副市长黄金城等领导出席会议。

    扎西康整装勘查区铍锡钨多金属地质找矿工作推进会现场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扎西康产学研人才团队核心人员李光明研究员进行错那洞铍钨锡多金属矿成果汇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李四光地质科技奖获得者李文昌考察扎西康产学研基地 

    李四光地质科技奖获得者李文昌与工程首席王立全等现场考察错那洞铍钨锡多金属矿

    藏南错那洞地区铍资源量可达大型-超大型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