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3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6月3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在局机关会见了深圳地质局周金文局长一行。李金发表示,深圳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人口密度大、地质环境复杂,是以环境为主的现代地质工作的示范区。他指出,深圳地质局作为一支公益性队伍,要处理好体制机制问题,形成对深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分析制约城市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主动出击,有所作为。

    李金发希望深圳地质局进一步做好基础地质调查以此带动理论突破;做好城市地质调查,率先成为智慧城市;做好海岸带地质调查,摸清海洋家底;做好能源资源调查,包括地下水、地热等能源资源。

    局办公室、总工室、基础部、资源部、水环部、科外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见。

    李金发会见深圳地质局周金文局长一行

    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需要一座桥梁

     

    2015年6月15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工业和信息化部,听取了推进“中国制造2025”、重大装备研制和标准制定、“互联网+制造”等情况介绍。

     

    中国的中原地带,郑州一处厂房内,橘色的六轴机器人正在精准抓取各式各样的零部件,一切井然有序;地处华南的东莞,一家公司计划投入1000个机械手,开建“无人工厂”。在美国缅因州,一位消防队长使用产自中国深圳的无人机,为困在河中石头上的一名男孩提供救生衣;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一辆辆技术先进的中国造列车在核心城区与周边卫星城之间穿梭,每天运送乘客约34万人次。

     

    这些故事在上世纪90年代还令人难以想象——当IBM公司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深蓝”战胜当时等级分排名世界第一的国际象棋选手加里=卡斯帕罗夫时,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占比还不到3%,如今这一数字已接近25%,稳居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位置。

     

    不过,在李克强总理看来,“中国制造”虽然在过去创造了畅销全球的辉煌,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将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主攻方向。

     

    2015年3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李克强强调,中国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丝毫不能忽视。

     

    如果检索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的历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会发现这一行动计划有着清晰的脉络——迄今为止召开的1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至少有11次议题与提升“中国制造”直接相关。

     

    这是李克强总理最关切的议题之一。“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再依靠廉价劳动力推动已经难以为继。但在装备制造行业,我们还有巨大的发展提升空间。”在今年6月17日的常务会议上总理说,“如果中国制造重点从消费品转向中国装备,就能切实推动中国经济大大升级,进而迈向中高端。”

     

    ■ 让中国制造“十年磨一剑”,十年上一个新台阶

     

    经历了近3年时间制定而成的《中国制造2025》,被视为“用三个10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第一个10年路线图。

     

    今年5月19日国务院公布这份纲领性文件时,分析人士立刻注意到,其中内容都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直接讨论过。譬如加大金融对制造企业“走出去”的支持;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中国制造输送人才;决定推进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快递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2015年3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总理针对“中国制造2025”行动规划指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方方面面全写上。那就没重点了。”

     

    他进而阐释,做方案不能“大而全、喊口号”,而要明确方向、细化标准、突出重点,要把工作做细做实。总理对规划中列出的“绿皮书目录制度”表示欣赏,认为这份目录明确了中国制造重点领域今后的升级方向、标准和重点,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都要给予倾斜。

     

    李克强最后说:“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在某些领域能完成突破,就能为未来打一个很好的基础,让中国制造‘十年磨一剑’,十年上一个新台阶!”

     

    ■ “中国制造2025”及时出台恰逢其时

     

      2014年10月10日,中德经济技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将一只精巧的鲁班锁送给德国总理默克尔。他说,这是中国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作品,寓意中德制造业深度融合。摄影 中新社记者 刘震

     

    2014年10月访问德国时,李克强总理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赠送了一个“神秘礼物”:一把由3名中国学生用德国机床制作的“鲁班锁”。

     

    鲁班被公认为中国工匠鼻祖,而“德国制造”则是现代制造业的标杆。有评论这样解读总理向默克尔赠送“鲁班锁”的深意:1000多年的故事和100多年的故事这样相遇,全球最大制造国与最精良制造国之间的合作令人期待。

     

    事实上,当人们提及“中国制造2025”时,往往会以德国的“工业4.0”作比较。这个提法最早出现在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并很快上升为德国的国家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内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政策调整重获制造业优势,几乎是所有工业强国的选择。为此,美国制定了“再工业化”、“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日本开始实施“再兴战略”;韩国抛出了“新增动力战略”;法国也提出“新工业法国”。

     

    在众多工业强国纷纷出台各种工业升级计划之时,“中国制造2025”及时出台恰逢其时。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价说,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到了一定时候,中国这一制造业大国就会因后劲不足而将“接力棒”交给其他国家,但如今中国不仅没有松手,反而把棒捏得更紧了。

     

    梳理新一届政府组成以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互联网+”与中国装备“走出去”被视为李克强为“中国制造2025”找到的两个加速器。他反复强调,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 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是推进“中国‘智’造”

     

    李克强总理曾在去年一次国务院常务会上提及一个故事:10多年前他到欧洲考察,在一家企业参观时,一位技术工人浇灌出来的金属棒,“一个气泡都没有,机器都没他做得好!”当时那家企业负责人介绍说,这位工人的年薪超过20万欧元,“比负责人的工资都要高”。

     

    “我们最缺乏的正是这样的高级技工。”李克强说。当天常务会的议题之一是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在为“中国制造”绘制行进路线图时,李克强一直突出强调“人才”和“创新”的作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是推进中国‘智’造。”他在2015年6月17日的常务会议上指出,“‘集众智者成大事’,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亿万人层出不穷的新鲜点子,激发市场活力,真正推进中国制造的智能转型。”

     

    有评论称,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需要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常务会议回顾解读(五):“中国制造2025”:...

    3月26日-2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举行2018年工作会议暨五届四次职工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部署,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南地区地质调查工作成果,分析新形势、聚焦新目标,部署安排今后一个时期和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

    会议听取了题为《贯彻新思想 勇担新使命 全面建设新时代一流新型区域地质调查中心》的主任工作报告。报告从能源资源调查、古生物研究、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境外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等十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十八大以来西南地区地质调查工作成果。会议结合自然资源部机构调整,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业务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分析了新时代成都地调中心业务结构调整方向,系统部署了2018年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新时代成都地调中心将围绕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自然资源中心工作的职责,着重做好能源资源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地质调查、资源环境承载力地质调查、地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会议强调,成都地调中心2018年将重点推进七项任务。一是全面实施成都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完成《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制定;二是要在冈底斯矿产资源调查、四川盆地页岩气调查、滇西重要战略矿产调查、三江重要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三是统筹推进乌蒙山片区脱贫攻坚地质调查工作,在土地质量调查、安全饮水、地质遗迹调查、优势矿产调查等方面有新成效;四是全面推进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平台建设和技术创新,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运行机制落实,促进项目合作落地;五是确保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基地建设全面开工;六是加强成渝城市群环境地质调查与成果集成,有效支撑成渝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建设;七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深化优秀地质文化体系建设。会议强调,全体干部职工要认清形势、凝聚合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任务、新要求上来,加快业务结构调整、拓展地质调查工作和服务领域,有所为有所不为,开创西南地区地质调查事业新时代。

    会议还听取了《成都地调中心2018年“两重”工作目标分解暨项目重点工作推进方案》、《成都地调中心2017年财务收支和2018年度预算安排情况汇报》,表决通过了《工会工作报告》,对2017年度优秀部门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和部门代表签订了2018年目标责任书。会议表决通过了主任工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潘桂棠、成都地调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受邀老领导老专家及全体职工参加了会议。

    刘宝珺院士、潘桂棠先生等老领导出席会议 

    领导班子成员就座主席台

    表彰先进工作者

    成都地调中心主任与部门代表签订目标责任书

    成都地调中心召开2018年工作会议

    67-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首席专家黄长生一行4人到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就如何开展好广州市城市综合地质调查工作开展调研交流。

    调研座谈会围绕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地质需求、新一轮城市综合地质调查工作的总体思路及城市地质调查项目设置、工作流程、方案编写、建立联合工作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形成了三项共识:

    一是明确城市综合地质调查是新一轮地质调查工作的重点,城市地质调查要坚持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服务城市群规划建设;二是确定项目名称为“广州市城市综合地质调查”,明晰了广州市城市综合地质调查工作总体方案编制内容和职责分工,方案要体现“多要素”、“全过程”和“四统筹”等原则。成立工作方案编写组,方案编写要以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为核心,地勘队伍多方参与;三是以“广州市城市综合地质调查”项目为契机,探索形成中央地质调查工作与地方需求无缝对接,共同实施立项合作、业务推进、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开创多方联动、统筹合作、共建平台、多元服务的工作模式,打造地质调查工作有效支撑服务城市发展的典范。

    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广东省煤田地质局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  

    武汉地调中心到广州市地调院调研城市综合地质调查工...

    2015年7月29日下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对2015年新职工开展了一次党风廉政教育活动。活动由党委书记张发旺讲解,6名新职工、党委办公室相关人员参加了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座谈会和参观廉政文化展板。座谈会上,张发旺书记首先从“如何看待我国存在的腐败现象”与新职工进行了交流座谈,随后结合《反腐倡廉应知应会读本》指出常见的违纪违法行为。以史为鉴,以案为镜,教育他们在今后的岗位上严守纪律,按规章制度办事,从思想上树立“不想腐”的价值观。最后张发旺书记带领新职工一同参观了廉政文化展板。

    会后,新职工们感慨颇深,纷纷表示要牢记进入地科院岩溶所的第一堂党风廉政教育课,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此次廉政教育为培养新职工的职业操守打下了坚实基础。

     

    岩溶所开展2015年新职工党风廉政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