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4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探索资源环境和谐发展之路

    邓杰 邓善芝

    资源的综合利用,主要是指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液)、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对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不仅是解决矿产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现实选择,对有效利用和合理保护自然资源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矿产开发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合理开发、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倡导低碳经济不仅有利于缓解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矛盾,调整优化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且对于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矿产资源低碳开发

    就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来说,每年排出废石上亿吨、尾砂7000多万吨,占用大量土地;数亿吨废水只有少部分复用或处理达标后排放。有色金属材料生产过程的许多材料含有一定量的有毒金属,如汞、镉、钍等,产生的废弃物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色金属采选回收率仅为50%~60%;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70%的矿山仅占7%,综合利用率达50%的矿山不到15%,75%的综合型矿山企业综合利用率不到2%~5%;选矿回水利用率65%~70%;尾矿综合利用率为20%左右;冶炼的资源综合利用率为40%~60%,许多共、伴生矿没有综合回收;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为72.8%;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率为7%~8%;SO2的利用率约70%左右,致使每年排放大气中的SO2高达50余万吨。因此在有色金属工业的采、选、冶、加工过程中,对尾矿及“三废”进行综合利用显得格外迫切。

    2.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除开展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之外,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也是非常重要。

    发展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可以节省采矿、冶炼、电解等工艺环节,大量减少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也是降低资源对外依存度、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业内预计,到2020年末,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整体产业链产值将达3万亿元。

    资源综合利用的途径

    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生产的产品包括:利用煤矸石、铝钒石、硼尾矿粉、锅炉炉渣、冶炼废渣、化工废渣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生产建材产品、电瓷产品、肥料、土壤改良剂、净水剂、作物栽培剂;利用制糖废渣、滤泥、废糖蜜、淀粉废渣、造纸污泥等生产造纸原料、建材产品、酒精、饲料、肥料、赖氨酸、柠檬酸、核甘酸、木糖,碳化硅、饲料酵母,及多种有机糖类。

    综合利用废水(液)生产的产品包括:利用化工、纺织、造纸工业废水、制盐液(苦卤)及硼酸废液,生产银、盐、锌、纤维、碱、羊毛脂、多种无机盐类、粘合剂、酒精、香兰素、饲料酵母、肥料、制冷剂、阻燃剂、燃料等;利用酿酒、酒精、制糖、制药、味精、柠檬酸、酵母废液生产饲料、食用醋、酶制剂、肥料、沼气,以及利用糠醛废液生产的醋酸钠;利用石油加工、化工生产中的废硫酸、废碱液、废氨水以及蒸馏或精馏釜残液,生产硫磺、硫酸、硫铵、氟化铵、芒硝、硫化钠、环烷酸、肥料,以及酸、碱、盐等无机化工产品和烃、醇、酚有机酸等有机化工产品。

    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包括:回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塑料、废纸、废玻璃、废旧家用电器、废旧电脑及其他废电子产品 ,从中提取金属(包括稀贵金属)非金属和生产的产品;利用废棉、废棉布、废棉纱、废毛、废丝、废麻、废化纤、废旧聚酯瓶和纺织厂、服装厂边角料,生产造纸原料、纤维纱及织物、无纺布、毡、粘合剂、再生聚酯产品;利用废轮胎等废橡胶、废塑料生产的胶粉、再生胶、轮胎、防水材料、橡胶密封圈、塑料制品、建材产品、装饰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利用杂骨、皮边角料、毛发等生产骨粉、骨油、骨胶、明胶、胶囊、磷酸钙及蛋白饲料、氨基酸、再生革、生物化学制品。

    城市矿产垃圾:放错地方的资源

    据测算,每回收利用1万吨再生资源,可节约自然资源4.12万吨,节约煤1.4万吨,减少6万吨~10万吨垃圾处理量;每利用1万吨废钢铁,可炼钢8500吨,节约铁矿石2万吨,节能0.4万吨标煤,少产生1.2万吨废渣,减少86%的空气污染。

    在“城市矿产”回收体系当中,垃圾分类处理是废弃资源再生回收利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回收利用,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按照一般城市特点,我们将城市可能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动物尸体、人畜粪便、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垃圾分类处理大致分为三个步骤:湿垃圾(有机垃圾)在有机垃圾加工利用厂被加工成有机肥或有机复合肥,用于绿化或农业施肥;干垃圾(无机垃圾)在生活垃圾分拣中心被进一步细化分类为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可回收利用成分,再由相应的再生利用厂进行再生利用;有害垃圾在有害垃圾分拣处置站分拣,可回收利用物送去回收利用,残渣进行焚烧或安全填埋处理。

    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有以下诸多优点:

    一是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能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二是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中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会导致动物死亡。

    三是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亿~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支,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生产1200吨纸。1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炼结成1吨很好的铝块,可减少开采20吨铝矿。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本小利大的资源。

    石墨,缘何脱颖而出?

    曾小波 徐明

    2008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位学者因发明石墨烯材料获得诺贝尔奖,在全球引发“石墨热”;欧盟宣布石墨烯入选“未来新兴旗舰技术项目”,并设立专项研发计划;日本将石墨作为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进行储备;美国将石墨列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矿物原料,实行立法保护。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访问英国莫彻斯特大学石墨烯重点实验室;2015年10月,华为与曼彻斯特大学石墨烯研究所签订石墨烯合作战略协议;2016年,《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将晶质石墨列为我国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资源。

    石墨烯晶体结构模型

    石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资源,为什么会在众多矿产资源中“脱颖而出”?在中国经济面临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晶质石墨资源开发及高科技利用将会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一、晶质石墨是什么

    石墨,别称“石涅、石黑、石螺、石黛、画眉石”,是C元素的结晶矿物之一,素有“黑金子”的美称,呈钢灰色、黑灰色,具半金属光泽,有滑感,易污手。

    石墨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可分为晶质石墨和隐晶质石墨。晶质石墨特别是大鳞片晶质石墨是高端石墨产品的重要原料,工业价值较大。

    中国石墨矿产分布及生产加工基地示意图

    二、晶质石墨的战略地位

    1.晶质石墨的性质

    晶质石墨具有金属和非金属两种特性,同时是碳结晶矿物,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自润滑、耐高低温、高化学稳定性、密封、抗辐射及可塑性型强等特点,使其在光学、微电子、热力学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异性能。

    2.晶质石墨的主要产品

    耐火材料:鳞片石墨大量应用于冶金工业中的石墨坩埚和镁碳砖生产等。

    高纯石墨:高纯石墨材料要求C≥99.9% ,用于核能、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材料,则要求C≥99.99 %。

    铸造工业用石墨:用石墨作铸模涂料,增加铸件的光滑度,减少铸件的裂纹和孔隙。对石墨原料的要求一般粒度0.074mm,含碳70%~80%。

    柔性石墨: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耐高低温、耐腐蚀、耐辐射、导电、导热、安全无毒,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自粘性和润滑性,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

    胶体石墨:拉丝用石墨乳粒度小于10μm,含碳98%~99%;模锻用石墨乳呈鳞片状,含碳要求在80%~99%以上,粒度+0.15μm。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目前成熟应用的主要是碳石墨材料,是电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关键性材料。

    各向同性石墨材料:是核能、半导体、电火花加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石墨产品,大量用于单晶硅、多晶硅等半导体材料的制造设备。

    电气工业用石墨:利用石墨制作电极、电刷、碳棒、碳管、阳极板、石墨垫圈等。对石墨原料的要求为粒度43μm,含碳94%~97%。

    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最薄最轻、硬度最高、韧性最强、导热性和导电性最好的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

    3.晶质石墨的战略地位

    晶质石墨是多种工业必需的关键性原料:在航空航天方面,用于制造远程导弹或者航天火箭推进器的材料、宇宙航行设备的零部件等;在国防军工方面,用于制造新型潜艇的轴承,生产国防用高纯石墨、火药、石墨炸弹、隐形飞机和导弹的鼻锥等;在化工方面,用于制作热交换器、反应槽、凝缩器、燃烧塔、吸收塔、泵等设备,用于石油化工、湿法冶金、酸碱生产、合成纤维、造纸等工业;在电子方面,用来作电极、电刷、碳棒、碳管、水银整流器的正极、石墨垫圈、电话零件、电视机显像管的涂层、电磁屏蔽的导电塑料等;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可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核能工业,高密度的高纯石墨和氟化石墨,用作核反应堆中子减速剂和防原子辐射的外壳;在光伏产业,石墨烯是一种较好的储氢材料,用于制作大比电容的超级电容,提高锂电池的充放电效率,石墨烯也是太阳能电池较好的备选材料。

    晶质石墨将带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革命。石墨烯将带来诸多工业革命性的技术进步,是未来科技竞争的核心。计算机及互联网领域的技术革命:石墨烯芯片的主频可达1000GHz,是普通晶硅电脑芯片的数百倍;通信领域的技术革命:石墨烯制成的天线以1000GHz的频率正常工作,远超目前常规的天线;新能源工业技术进步:石墨烯制成的超级电容器,充电时间只需1 毫秒,新能源汽车电池有望充电10分钟,连续开行1000公里;国防军工:石墨烯强度比钢强200倍,是现有测试材料中轻度最强的,这将带来武器工业的技术革命。

    4.晶质石墨的需求

    未来,传统领域石墨需求保持稳定,新兴产业石墨需求将快速增长,需求增长集中在晶质石墨。据中国地质调查局预测,2020年晶质石墨需求将达到95万吨,新兴产业需求占比将超过45%,其中,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约23万吨,核电领域需求约14万吨,高端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领域需求10万吨以上。预测到2030年,晶质石墨需求将达到135万吨,新兴产业需求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三、晶质石墨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1.我国石墨资源丰富,资源保障程度高。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统计,2017年,全球石墨储量2.7亿吨,80%集中分布于土耳其、巴西和中国。矿石种类上,晶质石墨主要分布在中国、乌克兰、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巴西等国;隐晶质石墨矿床主要分布于土耳其、印度、韩国、墨西哥、奥地利、中国等地。多数国家只产出某一类型石墨,中国是少数几个石墨资源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

    中国石墨资源丰富,总保有量长期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晶质石墨资源量约2.6 亿吨。晶质石墨以大、中型矿居多,占矿产地总数的70%,全国晶质石墨保有矿物储量约88%集中分布于大型矿中。目前,我国已形成六大石墨生产加工基地,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其中晶质石墨主要产地有黑龙江鸡西、黑龙江萝北、山东平度、内蒙古兴和等;隐晶质石墨主要产地有湖南郴州、吉林磐石等。

    2.晶质石墨深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尚未成为资源强国。

    长期以来,我国晶质石墨深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大量出口低附加值产品,高端深加工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开发利用粗放。

    石墨产品一般分为高纯石墨(固定碳含量>99.9%)、高碳石墨(94%~99%)、中碳石墨(80%~93%)和低碳石墨(50%~79%)四大类,国内企业主要生产低碳、中碳石墨产品,高碳和高纯石墨产品较少。球化石墨、柔性石墨和氟化石墨等深加工产品占比有限,深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出口的石墨产品80%为初加工产品,同类产品进出口价格相差悬殊,如球化石墨进口价格是出口价格的两倍以上。

    石墨矿石中含有大量的杂质矿物,晶质石墨矿石的品位较低,一般为3%~15%,但可浮性很好。在选矿过程中,需采用多段磨矿多段选别,通过筛分或水力旋流器分级,及时将已解离的大鳞片石墨分离出来,避免受到反复磨损。

    我国中小型采选企业数量多,生产规模小而散,技术设备落后,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等现象突出,晶质石墨利用率仅为40%,资源浪费严重。

    四、结语

    晶质石墨不仅应用于耐火材料、电极电刷、铅笔、铸造、密封、润滑等传统工业领域,更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核电领域的关键资源,被誉为“21世纪支撑高新技术发展的战略资源”,素有“黑金”美誉。随着技术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晶质石墨资源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国是世界石墨资源大国,第一大石墨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但长期以来石墨加工技术落后,大量出口低附加值产品, 高端深加工产品主要依赖进口,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技术和经济优势。未来,随着我国石墨资源战略地位凸显,科学利用和保护天然石墨资源,开发深加工技术和发展高端产品,将成为石墨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引领 科学高效利用资源

    (一)关键地质问题综合调查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工程首席专家:王涛,研究员,花岗岩及构造研究方向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邮编:100037;E-mail:taowang@cags.net.cn

     

    工程目标:通过地层、构造、岩浆、变质和矿床五大学科深入解剖研究、专题地质填图,瞄准重大事件,联合攻关, 实现以下目标:①建强地层、构造、岩浆、变质和矿床学科,以大科学视野,编图建库,总结提高,形成全国层面学科集成成果,建立和发展五大学科业务中心,解决一批大调查中的一些学科问题;②围绕关键地质问题,开展专题地质调查和填图试点,探索新的综合性和专题性填图方式、方法,为构建我国现代填图方法体系提供范例和技术支撑;③解剖若干重要成矿带,探索和应用新方法,查明制约找矿的关键因素,圈定若干成矿远景区带,力争做出创新成果;④以构造事件为主线,以(超)大陆聚散思路, 集成多种学科成果, 初步构建关键时段中国大陆聚散和巨型成矿带发育演变框架,提高成矿规律总体认识,为地调工作宏观部署提供依据;⑤培养卓越人才1~3名、杰出人才5~10 名、优秀人才10~15 名。

     

    工程任务::在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和矿床方面,初步解决一些关键地质问题,探索和提出专题填图的思路、方式和方法。完善部分重要区域地层系统的划分与建立,厘定华北克拉通中部古元古代的地层层序, 初步查明胶-辽-吉带和孔兹岩带古元古代的物质组成、构造背景及岩浆事件序列;查明秦岭早古生代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性质和关系,建立秦岭-大别造山带变质变形等构造热事件序列格架;查明北方造山带东段花岗岩的物源及地壳生长结构;查明重大地质事件与大规模成矿耦合关系;提出若干矿集区尺度的找矿模型。编图建库,集成总结,初步形成一些学科集成成果框架。初步建立完善中亚造山带东段花岗岩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库;初步编制全国花岗岩时空分布草图;初步总结中国西部蛇绿岩特征。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安排关键地区区域地层标准建立与关键生物群演化和沉积岩试点填图、华北克拉通及周缘关键地质问题调查与变质岩试点填图、造山带关键构造调查与试点填图、造山带关键构造调查与试点填图、重要矿种关键问题调查与矿产地质专题填图试点、内蒙东南部地区三维地质调查应用示范、古生物标准化石数据库建设。


    (二)深部地质调查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

    工程首席专家:吕庆田,研究员,地壳深部结构与探测方向

     

    通讯地址:北京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科学院。邮编:100037;E-mail: lqt@cags.ac.cn

     

    工程目标:以我国“第一油桶”的松辽盆地、“金属粮仓”的华南钦杭成矿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的西北盆山结合带为重点研究区,通过点、线、面多方法深部地球物理调查、地质填图和科学钻探等手段,揭示重要资源、能源基地的地壳精细结构,查明构造边界、块体属性、演化过程,深化认识华南陆内造山、西北增生造山和松辽巨型沉积盆地形成演化的深部背景与动力学过程;建立典型矿集区、含油气盆地3D地质模型,获取深部成矿、成藏和地质信息,评价深部资源、能源潜力;建立陆相沉积地层“金柱子”,抢占白垩纪温室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国际制高点,引领国际深部地质前沿;推动地质调查向深部进军,实现传统地质调查方式的根本改变;培养一批一流人才,建设一支一流的深部探测团队,为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做出贡献。

     

    工程任务:

    1.松辽盆地深层能源、古环境调查。通过部署深地震反射剖面、超深钻探和3D地质-地球物理建模等方法,评价盆地非常规油气、地热和深层油气资源;研究白垩纪古气候、古环境快速变化及对生物的影响;建立松辽盆地中深部完整连续的沉积地层“金柱子”;探测松辽盆地深部精细结构,为研究盆地形成机制和探索深层油气提供基础资料。完成我国首例6400m井深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获取2865~6400m井段连续取心3535m。完善超深孔钻探技术及高性能配套机具,验证“地壳一号”钻机装备和深孔钻探施工技术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2.华南东部岩石圈结构及典型成矿带深部地质调查。华南东部岩石圈结构宽频地震及MT调查,揭示深部地质过程、重大块体边界和断裂分布;钦杭成矿带地壳结构“廊带式”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阐明成矿带地壳精细结构和块体垂向边界;典型矿集区3D结构综合调查,查明主要地质体、控矿、控藏层位三维空间分布;评价区域资源、能源潜力;雪峰山科钻选址与深部能源综合调查,建立雪峰山地层格架、变质-变形过程,新元古代和寒武纪烃源岩系分布, 评价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实施2000-2500m科学钻探先导孔。

     

    3.祁连-天山及周缘盆山结合带深部地质调查。塔北缘-天山-准格尔地质廊带深部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精细了解“两盆一山”的耦合关系、重大地质边界的地壳/上地幔结构、构造变形与成矿成藏的地质背景;柴北缘-祁连山-河西走廊廊带深部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揭示北祁连造山带、前陆冲断带、河西走廊盆地群的地壳结构与盆山耦合关系,逆冲推覆与走滑作用如何影响和控制盆地展布的机制,从深层结构评价北祁连成矿区带构造背景与河西走廊盆地群油气资源远景。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安排钦杭结合带及邻区深部地质调查、祁连-天山及周缘盆山结合带深部地质调查、松辽盆地深部油气基础地质调查、松辽盆地资源与环境深部钻探工程。

    工作部署

    4月至今,按照二级项目实施方案和工作部署,胶东成矿带栖霞-乳山地区金矿地质调查各项工作正在有序稳步推进。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实施年限2019-2021年,包括3项主要工作内容:胶东招平金成矿带金矿深部预测,招平金成矿带夏甸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和郭城-崖子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方法主要涉及:重要矿集区三维地质建模、1∶5万专项地质填图、1∶5万重力测量、1∶1万构造-蚀变填图、1∶1万地物化综合剖面测量、槽探、钻探等。

    截止6月中旬,已完成招平金成矿带夏甸-大尹格庄矿集区三维地质建模的重、磁、电、震及钻孔资料储备;郭城幅1∶5万专项地质填图和1∶5万重力测量、招平金成矿带1∶1万构造蚀变填图等野外地质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重要成矿远景区圈定、矿产检查和异常查证等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本次工作重点围绕胶东大型金矿资源基地,以金为主攻矿种,摸清重要成矿带资源禀赋特征。一是构建招平矿集区三维结构与预测模型,提交深部找矿靶区;二是查明胶东东部新类型金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建造-构造特征,总结成矿规律,评价资源潜力;旨在有力支撑中国东部大型资源基地建设。

    1∶5万重力测量野外施工现场

    胶东成矿带栖霞-乳山地区金矿地质调查项目各项工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