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7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支撑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环太平洋地质背景与成矿对比计划”,总结与交流东部大陆边缘近年来的地学研究成果、提升研究水平,深化与搭建东部大陆边缘地区地球科学研究的合作平台,2018年11月13-15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主办、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协办、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承办,东部大陆边缘地质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业务中心)地质研究培训会暨重大地质问题研讨会在沈阳召开。 

    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调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吉林大学、辽宁地质矿产调查院、吉林省地质调查院、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等18家单位的近10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沈阳地调中心表示将以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整体技术优势为后盾,联合各科研院所、地勘队伍等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地质科学各领域、各方面专家的积极性和优势特长,以业务中心为合作平台,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充分保障,全力支撑业务中心工作。

    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作了题为“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研究”、中国科学院吴福元院士作了题为“花岗岩研究的前沿与机遇”、业务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邓晋福教授作了题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岩石构造组合及其亚类划分”、南京地调中心邢光福作了题为“华东地区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探讨”、中国地质科学院李锦轶研究员作了题为“东北地区古新世挤压变形及地球动力学背景探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张克信教授作了题为“造山带洋板块地层关键问题探讨-兼论兴蒙造山带洋板块地层分布与演化”的报告,20多位专家学者的报告精彩纷呈。之后,东北、华东两地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业务交流,研讨了中国东部大陆边缘存在的关键性地质问题。

    会议期间,沈阳地调中心基础室宋维民从业务中心的基本概况、运行管理、团队建设、主要活动、主要成果、长期规划等6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业务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邓晋福充分肯定业务中心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并对业务中心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现今业务中心办公室设置在沈阳地调中心基础地质室,负责沟通、组织、协调和业务交流与研讨的具体实施。在此次会议承办过程中,基础地质室主任动员全室力量,充分发挥年青人拼搏奉献、团结合作精神,组建了务实高效的会务组、秘书组,保障了此次会议圆满成功。

    研讨结束后,沈阳地调中心朱群与南京地调中心邢光福分别进行了会议总结,就当前国际形势、转变工作思路、聚焦重点领域、整合项目支撑等方面均达成基本共识,为业务中心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东部大陆边缘地质研究中心地质研究培训会暨重大地质...

    为了提高地调局环境监测院业务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把“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引领地质调查工作”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近日,环境监测院先后邀请香港大学岳中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资源学院周仰效教授为业务人员作学术报告,开展学术交流。

    10月16日,岳中琦教授以“科技原始创新的思维方法探讨”为题,通过他三十年多来的学习与研究经验和体会,结合实例演示,生动形象地分析、阐明了常规思维法和科技原始创新思维方法的不同,何为原始科技创新,以及怎样才能做到原始科技创新。

    10月17日,周仰效教授以“鄂尔多斯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联系及植被对地下水的依赖”为题,以定量研究海流兔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相互联系、当地典型农作物和植物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为例,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如何用科学的态度选择和确定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寻求科学答案,并如何利用科学研究成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

    环境监测院始终把加强地质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组织学术交流活动是践行科技创新精神、加快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之一。2017年,环境监测院已成功举办8次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专家涵盖美国、德国、瑞士、荷兰等国家及香港地区,交流范围涉及地下水监测、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含水层利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监测仪器设备应用、国际合作成果等,为科研人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极大调动了青年人钻研业务知识、做好地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岳中琦教授作报告

    周仰效教授做报告
    环境监测院组织学术交流活动
      1月9日,中国地调局航遥中心、国土资源部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重点实验室等联合在航遥中心组织召开了第一届重点实验室青年学术交流研讨会。会议由航遥中心科技外事处处长/实验室副主任葛晓立主持。

      研讨会由15位青年专家分别从航空地球物理仪器研制,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软件系统研发、国土资源应用,以及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技术综合应用等方面做了专题报告。会前15位青年专家做了系统的准备,图文并茂,即有方法理论研究,也有当下高新技术与中心业务发展的思考,更多的是结合中心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具体业务技术研究与应用,专题报告基本覆盖了中心的业务。每个专题报告后,与会代表纷纷就感兴趣的领域提出问题进行交流,会议现场紧张而活跃,青年代表表示通过交流会学到了新的知识,老专家也感受到了中心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交流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专题报告完成后,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对每位青年作的专题报告进行了评比,评选出6个优秀报告,分别是骆遥(从地核到太空—拓展航空磁测应用领域的思考)、郭兆成(水工环地质调查领域中的遥感应用)、米耀辉(基于交叉采样技术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的设计)、张涛(土地覆盖遥感解译自动化方法探讨)、刘斌(地基InSAR边坡稳定性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和王彦佐(国土卫星数据接收、管理与服务)作的专题报告。


    学术交流会会场


    颁发优秀专题报告证书


    航遥中心第一届重点实验室青年学术交流研讨会成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