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4月2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北京举办地质调查共享服务产品信息发布会暨“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持续推进科学数据资料开放共享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今年地球日活动周的一次重要活动,重点发布地质调查共享服务产品有关的信息资料,加快推进科普工作,提升科普能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金发指出,近几年来局党组高度重视科普工作,科学编制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学技术普及规划(2017-2020年》,明确了中国地质调查局2020年、2025年两个阶段科普目标,并分解落实到了29个直属单位以及地质调查十大计划、50余项工程和300多个项目,依托“世界地球日”和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两大平台”建立了中国地质调查社会服务产品信息定期发布机制,主动、有效地向社会发布地质调查最新服务产品信息,以满足社会及公众对地学信息的需求。

    李金发要求,要紧紧围绕地质事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新要求,完善地质调查科普工作机制,增强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着力提升科普工作能力,打造地质科普品牌,进一步完善科普考核奖惩制度,为地质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提升社会公众的地学素养做出更大贡献。

    会上,介绍了2017年中国地质调查年度报告、地调项目地质资料服务、核心数据库业务网的共享及系列地学产品。本次最新公布了1958项地调项目地质资料,75个核心地质数据库、自然资源专题数据库,8大类53个小类的地学产品等。至此,中国地质调查局已通过地质调查信息发布制度向社会公众发布了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各类地质资料14.6万档,1:5万区域地质图2381幅(公开版),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82万个(钻孔数),全国14个连片贫困区(乌蒙山区、罗霄山区等)共计678个县的32112档地质资料目录以及大量海洋地质成果图件、实物地质资料库藏信息、国产卫星遥感数据等共享地质信息。内容覆盖油气、矿产、地质灾害、海洋地质数据等十大专业类别,在“地质云”上可实现在线浏览、在线叠加分析、属性查询、数据检索与下载、数据服务查询检索等多项数据服务功能,实现地质信息产品“一站式”服务。

    此外,会议还宣布了首批科学传播专家聘任通知,梁金强、包书景、金若时、王贵玲、杨建国、周新桂、吕庆田、杨胜雄、熊盛青、殷跃平、蒋忠诚等11人被聘任为首批地质调查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王贵玲研究员作为专家代表作深部清洁能源资源科普报告。

    局各部室负责人、地质调查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各直属单位分管科技负责人、地质调查计划协调人、工程首席专家在局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单位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二级项目负责人、科普基地与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平台负责人以及其他业务人员等在分会场参会。

    大会现场

     

    中国地质调查局举办地质调查共享服务产品信息发布会...

    11月2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组织开展“地质云2.0”、海洋地质数据库信息服务系统和海洋地质综合服务平台应用专题培训会。 

    此次培训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地质云2.0”应用,包括“地质云2.0”用户登录与密码修改、地质云用户与UC账号绑定、地质云主要功能介绍以及数据、产品上云的技术要求和流程;二是海洋地质数据库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包括数据查询、地图浏览、元数据检索、在线制图、统计分析、数据申请和下载等功能介绍与应用;三是海洋地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包括平台集成的海域多门类自然资源信息系统、海洋地质信息网等八个系统应用介绍。

    会议针对青岛海洋所信息化建设和“地质云2.0”应用,提出六点要求。一是各部门、工程和项目必须全面试用“地质云2.0”,找问题、提建议,将问题和建议反馈给信息室,信息室汇总后以周为时间单元反映给局网信办。二是各业务部门、工程和项目必须积极应用“地质云2.0”,广泛下载、使用数据和产品,同时梳理拟上云的数据、产品等信息,由信息室统一上云发布。三是各管理、支撑部门和项目组必须全方位使用“地质云2.0”中“业务管理”功能模块,将使用“地质云2.0”作为日常工作内容之一。四是全所职工必须广泛使用“地质云2.0”各种功能。五是各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每个部门指定信息化人员(网信联络员),做好本部门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六是要强化组织协调工作,做好“海洋地质数据库信息服务系统”和“海洋地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通过培训,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理解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了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云2.0”和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熟悉了“地质云2.0”使用流程,明确了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强化了信息化建设在海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驱动作用。

     

     
     
    青岛海洋所组织召开“地质云2.0”等信息化应用专题培...

    为有效形成地质调查全方位服务合力,提升地质调查信息化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7年初提出“地质云”建设,并成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2017年重点工作之一,根据《“地质云”建设总体方案》,按照“一核两翼五任务”部署推进,明确各节点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共享数据清单、服务产品清单等,并对各项任务的技术、完成时间等做了具体要求。

    2017年中,地调局水环中心加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云”节点建设体系,成为12个专业分中心节点单位之一,按照“地质云”主节点的统一要求,水环中心在节点规划、数据组织、产品体系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逐步跟进,实现了节点建设工作的平稳起步,节点建设进展顺利。

    一是编制了“地质云”水环中心节点建设方案,制定了2017-2018年的节点建设实施计划,初步规划了2019-2020年的工作计划。

    二是建立了 “地质云”水环中心逻辑节点。实现了与“地质云”主节点及时对接和沟通,适时领会地质云建设的指示精神和业务动态,并以每周一报的形式向主节点定期简报工作进度。

    三是梳理了水环中心地质数据清单,制定了汇聚和共享服务计划。针对2017年计划对外提供共享服务的西南应急抗旱找水数据,通过整合、再处理、图层化,完成了3240条原始数据的汇聚和空间信息生成,利用主业务网对外提供空间数据服务和属性数据检索服务。

    四是梳理了水环中心节点信息产品清单,整理了信息产品元数据。其中数据产品1项、地学科普产品1项、软件产品3项、仪器设备产品27项。目前已在国家地质信息服务平台上完成全部产品上线。

    五是成立了水环中心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以水环中心地质环境大数据室为主体组建了“地质云”水环中心节点建设技术团队,为落实水环中心地质数据共享清单和地质信息产品发布清单等任务奠定了团队支撑。

    下一步工作,水环中心将主要完成一站式业务管理系统接入、配合主节点完成信息报送等工作。

    地质云水环中心节点建设进展顺利

    为协助开展四川省全境的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精心部署、快速行动,在一周的时间内完成了四川省全境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生产工作,及时向四川省政府提供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

    在收到任务后,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统筹协调数据资源,第一时间开展了数据覆盖情况分析,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完成了四川省全境范围的高分一号和高分二号数据检索与数据回迁,并立即进行了数据生产。

    为保证数据生产进度满足要求,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调集全部生产节点,在7月17日-7月21日集中开展生产,分批次、分区域完成了数据生产工作,数据覆盖四川省全境21个市(州)共计48.6万平方公里,累计生产数据量达到13.18TB。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四川省应急排查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此次数据生产工作是卫星遥感数据支撑地方防灾减灾,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的又一应用典范。

    四川卫星服务

     

     

    国产卫星数据全力保障四川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