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基本情况: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西部,敦煌市境内,距敦煌市区约180千米。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多样,共77处地质遗迹点,包括地貌景观、地质构造、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4大类,构造形迹、流水地貌景观、风力地貌景观、沙漠地貌景观、湖沼景观、地质灾害遗迹景观6类,中小型构造、流水侵蚀地貌景观、流水堆积地貌景观、风力侵蚀地貌景观、沙漠景观、沼泽湿地景观、山体崩塌遗迹景观7个亚类。

     

    除雅丹地貌外,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内还有其他类型多样、造型奇特的风蚀地貌。园区南部较为多见的风蚀谷与风蚀残丘,其形成是由于暴雨把地表侵蚀成很多沟谷,然后风再沿着这些沟谷吹蚀,经过多次反复,谷地逐渐扩大加深,发展成峡谷,称为风蚀谷。部分风蚀残丘由于其砂泥层中垂直节理特别发育,又经过多次暴雨的反复切割与风蚀作用,松软的沙土石被卷走,原来块状的岩石被切割成一条条石柱,成为风蚀柱。风蚀柱受风的磨蚀作用,在靠近地表的地方磨蚀作用更强,使其下部凹进上部突出,再进一步发展成蘑菇状,成为风蚀蘑菇。进一步发展,风蚀蘑菇就变得很不稳定,当大风吹来时,使之摇动,成为摇摆石。风蚀柱的根部也常常由于风的吹蚀作用而形成凹坑,成为风蚀洼地。散布在地表的卵石或砾石,在风沙和相互间的作用下,被磨蚀成多个光面,而且边棱清晰鲜明,造型奇特,被称为风棱石。

     

    据记载,中国的雅丹地貌面积约2万多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罗布泊周围。

     

    主要景点:

     

    敦煌魔鬼城。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为沙漠平原区,光照充足,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四季多风,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雅丹地貌的岩石形成于距今约70万年的中更新世,为一套河湖相的砂泥质沉积物,颜色呈灰色、灰绿色和土黄色。由于风长期的猛烈吹蚀,松软的沙土石被卷走,地表被侵蚀成颇具规则的沟谷,而坚硬的土石层则成为高矮不等的土岗,强风又刀刻斧凿般地把土岗雕成一个个似人非人、似禽非禽的造型,如石人、石佛、石蘑菇、石孔雀、宝塔、蒙古包等等,千姿百态,维妙维肖。当夜幕降临之后,强劲的风发出恐怖的呼啸,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

     

    金狮迎宾。是雅丹地貌发育壮年期的产物。由于风吹、雨淋、水冲,大型雅丹体被侵蚀,沿裂隙不断崩塌而逐渐变小,形成了如雄狮伏卧的景观。

     

    猿人头像。雅丹体底部为圆形基座,上部呈柱状,其形态酷似猿人头像:凸起的眉骨,深凹的双眼,特征明显的嘴巴,像是一尊远古巨人的雕塑,在守望着这座“魔鬼城堡”。

     

    发展现状:2001年,敦煌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敦煌市雅丹地貌风景区管理处,配备人员对景区进行全面保护与开发。由于地处罗布泊无人区,远离市区,无路、无电、无水、无通信联络,条件十分艰苦。在此情况下,雅丹地貌风景区管理处首先确定了保护区范围和游览观赏区,请地质专家普查地貌,请旅游专家制定总体规划,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管理条例。2001年12月,敦煌雅丹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列入全国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行列后,敦煌市政府投入资金修通了市区至雅丹景区的公路。景区建成光伏发电100千瓦的发电站及相关配套设施。近几年来,他们加大了雅丹的开发保护力度,与地质部门、沙漠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了系列地质遗迹挖掘和保护研究,施工了环形道路,设立了外围防爬围栏等。

     

    2003年8月,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正式开园揭碑,并对游人开放;2006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2005年3月,被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确定为西北风情自驾车旅游基地;2011年8月,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2012年10月,被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勘探技术所”)甘肃北山铜镍金矿高效精准勘探技术研究项目,依托年度钻探工程任务建设的荒漠戈壁区绿色勘查标准化钻探机台,在甘肃敦煌市成宣矿钻探施工区,配合沙漠戈壁区绿色找矿系列技术装备,圆满完成了示范应用。

    项目位于甘肃成宣矿勘查区。该区域地形地貌为典型的荒漠戈壁,项目组前期进行了详尽的野外踏勘与实地调研,针对施工区域地形特征,遵循绿色地质勘查钻探机台标准化要求,以“人、机、环、管”有机结合为建设理念,结合钻孔实施技术难点,优化技术方案,并配套自主研产的YDX-800F分体模块型全液压岩心钻机,应用优化改进的高效绳索取心技术以及环保型泥浆体系,建立废浆和废渣不落地、无害化处理流程与机制,实现了高效、安全、绿色环保钻探机台应用示范。

    钻探施工中,项目组克服荒漠戈壁生产物资调配周期长、施工用水与通信困难等不利条件,仅用5天完成了ZK1001钻孔示范,完钻孔深300米,岩心采取率98.35%,高效高质量完成了地质钻探目标。

    本次绿色勘查标准化钻探机台示范,打造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沙漠戈壁区找矿绿色、先进、适用、高效钻探技术装备样板。这不仅是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绿色勘查要求的重要实践,也为实现找矿突破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有机结合提供重要支撑。 

    勘探技术所绿色勘查标准化钻探机台支撑沙漠戈壁区绿...
        7月29日,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质量万里行到达第一站——敦煌。下午,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调查汇报及座谈会在敦煌市七里镇青海油田基地举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和局机关有关部室负责人,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中心,青海省地质调查局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李金发指出本次调研活动要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调研与地调项目质量万里行和安全检查相结合。李金发提出三点意见,一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要坚定不移的加强油气地质调查工作,要加强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提出攻关的示范,要树立一些勘查示范区,在理论上、在技术方法上进行攻关;二是要进一步围绕“项目从哪来,工作怎么干、成果怎么用”三个环节,调整业务结构,优化定位,加强管理,提升服务;三是要积极推进新机制,加强与油公司的合作,探索合作的长效机制,搭建产学研平台,为中国油气事业的大发展做出贡献。

        会上,油气调查中心有关负责人汇报了柴达木盆地油气调查项目和野外基地标准化建设情况。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对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情况进行了介绍。随后,李金发征求了大家对地调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公益性服务水平的意见和建议。
     

    2013年地质调查项目质量及安全检查到达第一站——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