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4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讯(记者 刘志伟)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9月14日该校知名构造地质学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岁。他提出的地球系统动力学理论,已成为目前国际地学界的热点。他在病床上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李德威教授研究青藏高原近30年,行程超8万公里。1990年,他参加了李紫金教授负责的“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发现了许多与地质构造学说相矛盾的现象。为了弄清原因,从那时开始,他每年都要花3至4个月的时间奔波在青藏高原,足迹几乎踏遍了高原的每一寸土地。

    李德威教授在病床上坚持工作

    经过多年实地调查,1992年,李德威提出了以盆山耦合、下地壳流动为核心的“层流构造假说”,一举打破“板块构造假说”,以非常简洁的模式和合理的动力来源完整地解释了青藏高原上的各种现象。此后,李德威相继又提出了洋陆耦合、多级循环、四维动态成矿和地震热流体成因等创新理论,建立了盆山与洋陆耦合的地球内部系统动力学,和地核与太阳能共同驱动的多级循环地球系统动力学,初步形成了一套以青藏高原为基地的地学理论系统。

    李德威教授在野外考察

    在他刚提出“层流构造假说”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也有人暗地里说他傻,“一个教授,不把心思放在SCI论文上,却固执地搞什么科学理论创新?”“跟板块较劲、跟地震较劲,就是在跟自己的前途较劲。”但他从不在乎别人的议论,更不愿随波逐流,他说:“我绝不会为了评职称,放弃创建自己理论的梦想”。

    2011年至2012年,李德威曾两次以执行主席的身份参加香山科技会议,先后获得“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诸多荣誉。

    在重症监护室写下“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

    近年来,随着对地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他开始用创新的理论研究固热能(地球物质发生固态流变的热能)。李德威教授科研团队通过重点研究南海、雷琼裂谷及周边的固热能热源及控热构造,查明了雷琼裂谷南侧的固热能分布规律。今年3月在海南琼北打出了“中国东部第一井”,为我国固热能的开发和利用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病重之际,同事到医院看望李德威,“当时他已经浮肿得很厉害,艰难地握了手。他一见到同事说的却是项目的人员安排,他说自己已经没力气了,希望学校能继续把事情办成。”从李德威夫人口中得知,他的病情十分严重,怕感染,需要隔离,但他不听,不断召集学生来论证项目。9月12日他在病危住进重症监护室不能说话的情况下,写下“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这是他终生追求的事业,也是对祖国最美好祝愿!

    李德威教授在重症监护室写下: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

    2016年1月19日,应地科院力学所马寅生研究员和刘成林研究员邀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庞雄奇教授到力学所做了题为“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深部复合成藏机制与油气富集规律”的精彩报告。

    庞雄奇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项目的立项背景、意义与课题设置;然后介绍了研究团队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深部油气地质理论方面取得的创新性成果,指出中国深部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其中叠复连续型油气藏是最主要的类型;最后重点从叠复连续油气藏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成因机制与发育模式、分布规律与预测方法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深部叠复连续油气藏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

    会上,大家对深部油气地质条件与成藏机理新进展等科学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庞雄奇教授做了详细的解答,并希望在深地资源领域能够与力学所合作开展油气成藏条件与机制方面的研究。

    庞雄奇教授是两届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国家“863”项目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为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盆地定量分析和油气资源评价。近年来基于国家“973”项目在叠合盆地深部油气成藏与预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次报告是庞教授研究团队第二轮“973”项目的最新成果。

    IMG_0690.JPG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庞雄奇教授到力学所交流深部油...

    应德国哈勒∙维滕贝格大学邀请,6月2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严光生率团访问了该校。副校长麦克∙布朗出席欢迎仪式并致欢迎辞。

    访问期间,双方开展了三维地质建模的专题研讨。我方人员以上海市为例做了三维地质建模与信息管理的报告,哈勒∙维滕贝格大学第三理学部地学院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系彼特∙维斯克教授研究团队以哈勒市为例介绍了城市区域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的相关情况。双方就三维地质结构建模过程中3D打印、大幅面立体光栅打印、3D真彩色全息打印、玻璃激光雕刻等在现实环境中展示立体地质结构的技术开展了研讨交流。

    哈勒∙维滕贝格大学是德国著名的国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也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迄今拥有500年的历史。该校与哈勒市政府联合,在德国最早开展了城市区域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

    局科外部、南京中心、物化探所和地科院相关同志陪同出访。

    参观哈勒∙维滕贝格大学地质园

    双方开展三维地质建模专题研讨

     

    严光生率团访问德国哈勒∙维滕贝格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