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7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做合格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5周年之际,2016年6月26日,地调局水环中心京津唐张项目野外临时党支部组织项目组成员在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争做地质标兵”活动。

    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大海陀乡,是为纪念以海陀山区为中心的平北抗日根据地而建的。1989年,聂荣臻题“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地”,段苏权题“大海陀”镌刻于村东天然巨石上,1993年7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地是晋察冀边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融合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国防教育示范、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于一体,是全国著名的革命传统和廉政教育基地。

    在纪念馆前面,临时党支部及项目组全体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向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先烈默哀。随后在纪念馆内,大家先后参观了大量的史料、照片和实物,缅怀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昔日的斗争虽然艰苦,但由于革命先烈在政治上坚持了党的领导和统一战线,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在军事上坚持正规军和地方武装密切配合的人民战争思想,在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等一系列爱民政策,从而在粉碎敌人一次又一次围剿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最终取得了民族战争的伟大胜利。

    通过此次参观纪念活动,重温革命历史,接受红色传统教育,激励了临时党支部全面发挥在野外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推进野外地质工作有效开展,全体支部党员一致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地质标兵。

     

    缅怀革命先烈 争做地质标兵

    2020年2月13日,湖北新增确诊新冠肺炎病例4823例(武汉3910例)……,14日湖北新增病例2420例(武汉市1923例)……看着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一串串惊悚的数字,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科学技术处青年党员陈荣如坐针毡,内心如针扎一般,焦虑难安。“我觉得我应该做些什么!”这个念头在她内心深处油然而生。

    2月16日,武汉地调中心党委向全体党员发出了就近下沉社区支撑服务疫情防控的号召,陈荣想方设法说服父母并得到孩子的支持,在传播风险等级最高、医疗资源最为紧缺的时期,第一时间来到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枫林上城社区报到、领受任务。

    志愿者队伍组建之初,不少同志都在观望,甚至谈疫色变。但疫情不容等待!在几名骨干的强烈支持下,陈荣毅然扛起志愿者组长的大旗,带领广大志愿者投奔社区疫情防控一线。解决独居老人生活所需、开展心里疏导,是社区交给志愿者的第一项任务,也是陈荣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突如其来的压力并没有难倒这个曾经梦想仗剑走天涯的坚强姑娘,却恰恰激起了她的倔强与斗志。陈荣与几名骨干合计后,开始分工合作、有条不紊着手解决独居老人生活问题。对陈荣来讲,平均每天忙碌十多个小时,往来穿梭于人迹稀少的社区道路,日行两三万步已是家常便饭。

    “李阿姨,防疫指挥部下达小区封闭指令了,您孩子不在身边,生活上有什么需要,我跟社区反映,大家一起解决”“王叔叔,今天身体好点了没,您要的药给您取回来了,放您门口了哈,我走了后您再出来取,记得消毒哟”“张爷爷,现在疫情还比较复杂,咱们响应号召,安心在家封闭,病毒困死了,春天就来了”……陈荣用热忱的服务、亲切的话语,为社区孤寡老人带去了温暖和激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老人们质朴的感激声中,陈荣感受到了为民服务的无比充实。疫情阴云笼罩期间,陈荣和她的志愿者团队为社区孤寡老人买菜、送药,仅她自己手机里就留存了近百名孤寡老人微信账号,只要老人们有需求,陈荣总是第一时间回应并悉心周到解决。多少次顶着寒风细雨为老人买菜送药,多少次深夜哄睡孩子后,强打精神陪独居老人说话聊天。她把对家庭的责任深深埋藏于心底,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与笑容,她用娇小单薄的身板为枫林上城社区孤寡老人撑起一片艳阳天,被社区和志愿者们誉为爱心“守护者”。

    “保存自己才能消灭敌人,下沉社区一定要注意自身防护!”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和下沉党员面临的高风险挑战,中心领导和支部书记再三殷切叮嘱。得益于平日里坚持锻炼,陈荣的身体状况一直比较好,她带领的阳光在线小区党员志愿者小组,从开始成立的8人扩充到44人,安全高效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艰巨的任务。到3月5日,他们连续3次入户为2750户居民测量体温、登记健康信息,并重点关注独居老人、医护家属的身体健康状况,帮助他们加入网格群获取团购信息和生活帮助。楼梯、巷道、走廊、树荫道下,处处都有身着臃肿防护服、戴着橡皮手套、脚穿防护鞋套、提着酒精喷壶、拿着记事本的志愿者身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小区居民从最开始的拒不开门到后来的积极配合,这中间的酸甜苦涩、百感交织,她从未抱怨过,也从未退缩过。“多沟通就好了,居民都在家里不能外出,要多疏导和体谅一下他们”“有人听见我们的声音,说还有人出来为他们服务,心理就有莫大的安全感,我们的工作意义重大啊!”这是陈荣常对小组同志说过的话。工作一整天,为了不浪费防护服,也怕给家人带来风险,她就坐在楼梯间吃着从家里递出来的饭菜,然后回到岗位继续忙完当天的工作,消毒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已是深夜。

    按照社区防控工作要求,从3月6日开始,陈荣的志愿者小组开始全面负责社区保供工作。社区2750户、7000余居民,日常物资需求量巨大。陈荣积极联系中百、中商、沃尔玛、武商等政府指定商家,累计为社区居民团购、分发生活物资共计43次3987份,派送企业捐赠“爱心菜”“爱心鸡汤”3次共5780件,为小区残疾人、困难户、高龄老人、孕妇、医护人员家属和“特殊家庭”配送爱心物资10次共445份,为小区居民买药送药300人次,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给小区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次次风里雨里、从下午开始到晚上9点甚至10点的分发物资,是去超市垫资抢购来的一车车10-17元每斤的爱心冷冻肉,是一包包10斤10元的特价爱心菜,更是社区居民生活物资丰富、多样化的保证。完成这些繁重的工作任务之外,志愿者们还要轮班在小区大门执勤,站在冬去春来的和风中安静地守护小区居民的健康。言传身教,每当晚归,女儿都会说,“妈妈我也想和你一起去帮助别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陈荣用她无畏的大爱与担当,坚守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践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她用无私的付出换来更多家庭的平安和欢声笑语,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自信风采,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

    清点物资

    讨论工作

    让青春在抗疫斗争中闪光

    这是3月31日拍摄的张富清。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有这样一位老英雄,“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他就是湖北来凤县离休干部,已经95岁高龄、有着71年党龄的张富清老人。

    战争年代,在生与死之间,张富清选择不顾安危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战斗英雄。1948年3月,出身贫苦的陕西汉中洋县人张富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一名战士。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阶段,他担任的是最危险的突击任务:6月,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1个、击毙敌人2名、缴机枪1挺;7月,在东马村带突击组6人,扫清敌人外围,占领敌人碉堡,给后续部队打开缺口……3枚奖章、1份西北野战军报功书、1本立功证书,记载着他立下的赫赫战功。“我入党时宣过誓,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不怕死……我情愿牺牲,为全国的劳苦人民、为建立新中国牺牲,光荣,死也值得。”任凭岁月磨蚀,朴实纯粹的初心,滚烫依旧。

    和平时期,在小家与国家之间,张富清选择舍弃名利扎根山区,始终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光与热。1955年,退役转业时,组织告诉已升为连职干部的张富清,恩施地区条件艰苦,急需干部支援。山水迢迢,他深知这一去只怕再也回不了大城市。虽然心里惦记着部队,又想离家近些,他还是服从组织安排,带着爱人来到了恩施。到恩施后,他再次响应组织号召,奔赴来凤县。从此,两人扎根异乡山区,一过便是一生。从粮食局到三胡区、卯洞公社再到外贸局、建设银行,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甘当螺丝钉。三胡区是来凤县最穷的地方,为了工作,他甚至都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由于困难时期工作任务繁重脱不开身,路太远,钱也不足,我想我不能给组织找麻烦,干好工作就是对亲人们的最好报答。自古忠孝难两全。”“我不能考虑家事和私事,任何时间我都要考虑党和人民的利益,我要做的事符不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符合的我就做,不符合的我就坚决不做。”任凭光阴流转,清澈无私的初心,坚定不移。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张富清每一次选择,都在践行他在党旗下的誓言,都在诠释他始终不渝的初心。以张富清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对英雄最好的致敬。

     

     
    新华网评:始终不渝的初心是英雄本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八十四年后来到泸定桥,看着浊浪排空、惊涛裂岸,依然能感受到“大渡桥横铁索寒”。13根铁索奠定了共和国的基础。

    为庆祝建党98周年,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7月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党委成员及中层干部赴泸定桥追忆红色经典,重温革命历史,在红色教育中接受洗礼、感悟初心。

    1935年5月29日,22名勇士用血肉之躯抵住了敌人的枪林弹雨,成功地飞夺泸定桥,红军英勇战绩铸就了红军长征中辉煌灿烂的历史丰碑,在长征史上谱写了一曲悲壮而奋进的赞歌。

    踏上横亘在大渡河的铁索桥,满眼的惊涛骇浪、波涛汹涌,成都地调中心的党员干部切身感受到了泸定桥一战的艰难险阻。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大家怀着崇敬心情走进“战略转移”“抢险飞夺”等展厅,仔细观看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历史文物,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惊心动魄的过程。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前,成都地调中心党委书记带领党员干部重温了入党誓词。

    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这些红军长征中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事迹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每一次缅怀,心灵依然受到强烈撞击和震撼,甚至泪流满面,因为这些革命传统和历史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伟大的革命精神。成都地调中心主要负责人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前强调,飞夺泸定桥精神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缅怀这段历史就是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我党红色基因,以伟大的长征精神为引领,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质调查事业转型发展的具体实践。

    重温入党誓词

     

    成都地调中心中层及以上干部赴泸定桥感悟初心

    为纪念建党97周年,深入学习和了解革命历史,弘扬长征精神,2018年6月2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等70多名党员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党性教育基地一一湘江战役灌阳新圩阻击战遗址开展了“重温历史 弘扬长征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新圩阻击战,是湘江战役著名的三场阻击战之一。从规模上说,仅次于脚山铺阻击战,为湘江战役第二大战斗;从后果上说,新圩阻击战导致红军后续部队遭到惨重损失,是湘江战役后果最严重的一场战斗。

    活动中,大家首先瞻仰了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碑,酒海井是一个直径3米多,深至少25米的溶井,连接一条暗河。这里沉睡着84年前为掩护中央红军纵队抢渡湘江,受命进行阻击任务,因形势紧迫,撤退时来不及安全转移的120多位红军战士。这些红军伤病员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捆绑起来活活丢进深酒海井里,然后又被机枪凶狠扫射而全部壮烈牺牲的。大家面对纪念碑默哀。欣慰的是,从2017年8月,灌阳县党委政府开始勘探打捞寻找挖掘酒海井红军遗骸行动,并修建了烈士墓冢对挖掘上来的烈士遗骨进行妥善安葬,告慰英灵。

    在红军烈士纪念碑前,岩溶所党委代表岩溶所敬献了花篮。参加活动党员面对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重温入党时的思想热情和奋斗追求,回忆入党初心。

    之后,大家参观了此次战役的师指挥所(红三军团第五师指挥所),指挥所位于距离第一道阻击阵地仅有一二里的杨柳井,体现了红五师师长李天佑带领的“绝命后卫师”为中央纵队渡湘江赢得宝贵时间,誓把敌人挡在湘水面前的决心和当时湘江战役的严峻形势。

    接着,大家追寻红军战士足迹,在第一道阵地枫树脚身临其境重走长征路,参观了为纪念在此次战斗中牺牲的师参谋长胡震和红十四团团长黄冕昌修建在山坡上的“胡震厅”和“冕昌厅”,平头岭和尖背岭的一草一木无不在诉说着这场战斗的惨烈。为感受战士们为了赢取宝贵时间争分夺秒在泥泞小道快速奔跑前进的艰辛历程,组织了快速前进传口号的活动,大家在快速冲破敌人封锁线的同时,不忘将“牢记使命”的口号传给后面的战友。

    最后,大家来到了狙击战陈列馆,认真学习了红军三过灌阳进行艰苦卓绝战斗的历史。随着陈列馆中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和一份份详实的文献资料记载,大家再次感受到了红军勇往直前、不惧强敌、不怕牺牲,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

    新圩阻击战遗址之行是重温历史之行,是弘扬革命精神之行。岩溶所全体党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历史的厚重与艰难,认识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更体会到了一切行动听党指挥的重要性,增强了大局意识和核心意识,更加坚定了爱国主义情怀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

    在活动结束前,岩溶所党委书记作了总结讲话,要求全体党员牢记历史,珍惜现在;铭记党员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明确责任,做好本职工作。以当前项目论证为抓手,用实际行动促进世界一流岩溶所的建设!

    岩溶所开展“重温历史、弘扬长征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觉践行“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4月2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所团委组织40余名团员青年职工赴河北省易县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狼牙山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做新时代水环人”主题团日活动。

    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进入狼牙山爱国教育基地之后,水环所团员青年职工在五壮士雕像前、鲜艳的党旗下庄严地合影留念。

    1941年9月25日,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八路军五勇士被敌人逼到狼牙山顶峰,他们把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向敌群,把枪摔坏,丢下深谷,决定宁可跳崖也不投降,班长马宝玉高喊口号,第一个纵身跳下了万丈深渊,接着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也高喊口号,纷纷跳下大峡谷,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行动表现了他们对党的忠诚。

    大家在教练的指导下,组成安全有序的队伍,一同追随英雄曾经的足迹,大家彼此鼓励互助,凭借着耐心和勇气,集体登上了狼牙山顶峰,大家表现出无比兴奋和自豪的感情。俯瞰狼牙山,在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前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缅怀先烈,感受当年革命烈士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情怀,自身的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

    下午,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从图片、历史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雕塑等,深入了解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和悲壮历史。

    为积极响应水环所举办的“珍惜自然资源 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第49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在这次活动过程中,团员青年们自愿组成了科普传播团队,通过向身边的市民发放科普宣传册,对民众进行科普讲解和科普宣传的方式,号召更多的普通大众参与到保护地球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行动中来。

    临返程前,全体团员青年们通过有趣、立体的自我介绍游戏环节,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友谊。

    水环所团委旨在通过参观狼牙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追忆狼牙山五壮士之壮举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职工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牢固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革命精神,积极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履职尽责、奋发有为、敢于担当、建功立业”的热情和动力,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创新型研究所贡献力量。

    五壮士雕像前、鲜艳的党旗下合影

    参观狼牙山五勇士纪念馆

    水环所开展“五四”青年节狼牙山红色之旅主题团日活...

    201912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人民政府向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送锦旗,感谢岩溶所在红军烈士遗骸打捞过程中提供的技术支撑。

    1934年底,中央红军长征进入灌阳县,为确保中央纵队及后续部队安全渡过湘江,多支红军部队先后投入新圩阻击战,浴血奋战,伤亡惨烈。根据当地史料记载和老红军、群众口述,当年,红军战地救护所里的100多名红军重伤员因来不及转移,被敌人投入酒海井中,全部壮烈牺牲。

    为缅怀先烈,灌阳县党委、政府在酒海井修建了红军烈士纪念碑和殉难处纪念碑等纪念设施。2017年813日启动酒海井红军烈士遗骸勘探打捞工作。由于酒海井连通地下河,受地下河发育不均一及洞内淤泥堵塞的影响,打捞工作进展缓慢,仅搜寻到20余例遗骸,因此下一步的打捞工作需查明地下河的发育情况。

    为了让湘江战役灌阳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牺牲的红军烈士入土为安,2018年12月,灌阳县人民政府与岩溶所取得联系,希望帮助查明酒海井地下河发育情况。岩溶所快速响应、积极部署野外探测及调查。

    岩溶所项目组在地下河入口至地下河出口段分别布置了15条近乎垂直地下河走向的物探测线,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大功率充电法、微动法及地质雷达法进行野外数据采集,通过对上述物探方法的综合分析和解译,基本查明了酒海井地下河管道的发育情况,为后续红军残骸的打捞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以纪念红军的长征精神,告慰九泉之下的烈士英魂。

     

    广西灌阳县给岩溶所送来感谢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