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2025年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包片蹲点驻守工作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局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御支撑工作。在自然资源部的统一领导下,2025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支撑工作也于本周正式启动。

    中国地质调查局各有关单位派出专家团队分赴各省,全力以赴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包片蹲点驻守技术支撑,并协同各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央地协同防灾,指导开展地质灾害风险研判、监测预警和避险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以北京市为例,4月16日,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队伍,前往房山区金鸡台村进行了汛期前的地质灾害勘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正高级工程师陈红旗告诉记者,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石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从高处快速崩落,滚动或者翻滚下来,并堆积在坡脚或沟谷中的现象。滑坡是由于暴雨、地震等自然因素或者开挖山坡坡脚等人为活动影响,山坡上的土体或岩体沿着一定的柔软面或柔软带,整体顺坡而下滑动的现象。泥石流则是由于暴雨、冰雪融水或水塘溃决等丰富水量快速下泻,沿途带走山坡上或沟谷中的松散土石,并向下游快速流动,出沟口后因为地形开阔,动力减弱,泥石便堆积下来,这一流动过程中可携带巨大石块,冲撞力非常大,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此次专家勘查的金鸡台村正是一个地质灾害隐患较为发育的地区,区内山体呈北东—南西走向,属燕山区褶皱带,构造断裂发育。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地灾防治部主任南赟介绍,金鸡台村全村共有威胁居民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泥石流的情况都有,在汛期极有可能在暴雨的作用下对村民产生威胁。因此,有关部门对这里开展了地灾治理,新建了拦渣坝、挡土墙、排水渠等。

    记者看到,除了上述治理工程,地灾监测部门还在区内布设了雨量计、含水率仪、次声仪、泥水位计和雷视一体泥石流监测仪等设备。这些监测设备的数据可以实时在线传送到监测部门的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做出研判,通过对致灾体变形动态的监测,可以及时分析其稳定性,研判后立即预警。此外,金鸡台村设有群测群防员,在汛期每天都要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重点位置,如山坡、道路两侧等至少巡查一次。一旦发现危险情况,群测群防员就要迅速上报,政府相关人员根据灾情险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险村险户的避险转移,避免或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近年来,完成了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精细调查,通过汛期三查动态掌握隐患点风险底数,自2013年起通过两期工程建设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开展专业监测,正在开展监测系统提升工程,提升监测网覆盖范围和系统决策指挥功能,初步建成‘点线面、长短临’的预警模式,并成功应对‘23·7’和2024年多场强降雨过程,围绕突发地质灾害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有力支撑了地方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南赟介绍。

    对于地灾现场勘查,陈红旗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对地质现场的实地勘测,对这些地貌、岩性和构造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也要结合这里降雨、地表水等自然诱发因素和开挖坡脚等人为诱发因素,以及村民居住情况来进行综合研判,由此,才可以做好对这一地区的地灾隐患的勘查。”

    以上只是各省市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支撑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2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高效运行汛期常态驻守与机动防御工作机制,统筹协调24家局属单位派出专家,圆满完成春节雨雪冰冻天气、“五一”强降雨等47次敏感时段高风险地区部级地质灾害防御响应行动,有力支撑了云南镇雄“1.22”山体滑坡、广东梅大高速“5.1”塌方等15次重特大灾害事件应急救援任务,地质灾害防御支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挥国家队优势,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建设与运维,加快研发智能监测预警设备,提升隐患识别、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精准度,加强地质灾害成灾规律机理研究,提出防治对策建议,筑牢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的专家在进行地灾监测设备的检测。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供图
    2025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支撑工作启动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局党组及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安排,对各项防控要求“立即响应、马上就办”,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做到疫情防控和重点工作“两手抓,两促进”。

    近期,随着复工复产的陆续开展,逐渐增多的外部人员和车辆的进出带来了防控风险的增加。为巩固拓展防控成果,保障所各项重点工作及时推进,探矿工程所充分研判所部和基地“三地”疫情防控形势,加强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房山区良乡开发区等机构的沟通协作,联防联控,建立外来人员、车辆报告预约、审查制度。对拟进入“三地”办公区的外来车辆实行预约,提前对车上全体乘员的健康宝、14天内出京出国(境)史、体温等敏感情况等进行排查,经同意可以进入的,严格现场检查、登记,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有序开展。

    良乡基地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对外来人员进行体温监测
    周口店基地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对外来车辆进行情况排查登记
    探矿工程所加强外来人员车辆进出管理保障疫情防控期...

    2016年10月,地调局水环中心武选民书记率队一行5人赴北京门头沟、房山等太行山区检查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工程监测设备维护工作。两天行程往返近1000公里。检查了北京张坊镇、十渡镇、霞云岭乡、河北镇、南窖乡、潭柘寺镇、永定镇戒台寺、坨里镇多个泥石流沟监测点。检查涉及仪器包括一体化土壤含水率监测、一体化雨量预警监测、一体化次声监测、一体化地下水渗压监测、一体化地下水水位监测、一体化深部位移监测、一体化地表裂缝位移监测、一体化3G视频野外监测、一体化泥位地声监测仪器设备,检查仪器种类基本达到全覆盖。

    据了解,受检查的该批仪器是水环中心2013-2014年承担北京市门头沟区、房山区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工程,该工程共安装地质灾害监测各类仪器设备100余套,对10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专业监测,实现了对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和信息集成,为首都人民应对地质灾害做出突出贡献。 

     

     

    水环中心检查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维护工作

    2016年9月7日,地调局探矿工程所组织在职在岗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一行50余人参观了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探矿工程所党委书记李明祥、纪委书记宋志刚、副所长刘三意同志一同参加了参观活动。

    纪念馆位于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依山就势而建,共分三层,造型别致,风格独特。主题展览分为“历史回响 人民心声”、“深山里飞出不朽的歌”、“让心中的歌代代传唱”三个部分,共展出800幅历史图片,运用文字、摄影、绘画、浮雕、蜡像、幻影成像等艺术手段,不仅纪念了在平西抗日烽火中曹火星同志创作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全过程,更向世人昭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前进这一历史事实和客观真理。参观过程中,大家在解说员的引领下认真听讲,仔细观看,深入思考,入脑入心。参观结束后,大家来到广场硕大的党旗前,组织新党员进行入党宣誓,组织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最后,在党办主任王占林同志的指挥下,全体党员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嘹亮悦耳,在山谷中回荡。

    此次参观活动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隔着时代重新体会了那一段激昂荡漾、铿锵有力的革命历史,再一次受到革命洗礼。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把从教育中焕发出来的一腔热情投入到本职岗位工作中,刻苦努力,勤奋工作,积极进取,拼搏奉献,为地质调查事业和探工所建设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地调局探矿工程所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4月16日,中国地调局航遥中心积极响应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号召,由中心胡尚英副主任带领40余名干部职工前往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绿化区,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山区义务植树活动。经过大家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共植树200余株,义务植树活动即美化了山区,又享受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春天。

      中心一贯重视山区绿化工作,与房山区云居寺山区绿化指挥部签订了长期的山区绿化合同,并坚持每年号召职工到房山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实现绿色北京,保护生态贡献了一份力量。据了解,这项活动已经开展了20余年。





    航遥义务植树 为北京添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