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7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5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地调局北京探工所干部职工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2015年8月1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组织干部职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了“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

    展览以“中国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日军暴行”、“东方主战场”、“得道多助”、“伟大胜利”、“铭记历史”共八个篇章展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穷凶极恶的累累罪行和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也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铭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9月3日,我们即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家纷纷表示,展览使人深受震撼,历史给人深刻启迪。在日本右翼势力又有抬头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居安思危,大力弘扬抗战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为实现民族复兴、祖国富强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an>
    地调局北京探工所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物化探所开展了“慰问抗日老战士,听他们讲述抗战故事”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在88岁的抗日离休老干部田玉俭家中,田老以亲身经历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给家人、家乡和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回顾了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他跟随八路军在冀东根据地开展敌后斗争的经历,畅谈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抗战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重要原因。

      在走访慰问活动结束后,物化探所党委书记甘行平指出,要铭记历史,要把老同志们的经历、感想和体会书写出来在全所范围内进行宣传教育,我们要把老一辈的抗战精神和革命传统传承下来更好地投入到今天的工作中去,为所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慰问抗日老战士,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地质资料是人类探索地球的认识积累和客观记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数据资源。

    记者从8月30日国土资源部召开的全国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与服务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已完成34.7万档上千万件历史形成的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工作,数字化率超过99%。目前,我国数字化程度已经超过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世界地质大国中首屈一指。

    全国重要地质钻孔分布图

    “十二五”以来数字地质资料总量增长示意图

    “十二五”以来数字地质资料服务总量增长示意图

     

    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同志在回答中国矿业报社记者提问时称,从2002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93号),从制度上保证了新汇交的地质资料全部实现数字化,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现已进入常态。我国已建立了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和分级管理制度,国家重点实施项目地质资料汇交率达到100%。

    我国已积累海量权威地质资料

    众所周知,地质资料广泛应用于地质调查、地球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国土空间开发、城乡规划建设等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司长鞠建华表示,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既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工作,节约资金和时间,提高地勘工作效率,降低矿产勘查风险,又可以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地质工作成果,吸收社会资金投资矿业,更好地为我国矿业发展创造条件,对我国矿业权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还可以为推动深地探测等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宝贵的资料。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积累了海量权威的地质资料。”据鞠建华介绍,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馆藏成果地质资料共计50.22万档(1506万件),其中基础地质调查资料31064档、海洋地质调查资料463档、矿产勘查资料274401档、水工环地质勘查资料97876档、物化遥勘查资料32193档、地质科学研究资料46198档、技术方法研究资料4357档等;原始地质资料共计147.45万件,其中基础地质调查和非油气等矿产勘查的原始地质资料77.6万件,委托保管油气、海洋原始地质资料69.85万件;包括委托保管在内的我国馆藏实物地质资料有岩(矿)芯约103万米,标本约11万块,光薄片约14万片,样品约144万袋。

    数字化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当然,地质资料具有获取成本高、难以重复获取、再利用价值高的特点。由于新的地质工作业务领域大大扩展,地质资料的内容和信息组织形式也更加复杂。这给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通过对破损和模糊纸质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可以极大地延长馆藏珍贵地质资料的保管和使用寿命。记者了解到,我国历史上形成的纯纸质地质资料达35.03万档(1051万件),需要全面数字化,便于更好地保管和共享利用。从“十一五”开始,我国加快了历史形成的地质资料数字化进程,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地质资料数字资源积累快速增长,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全面实现以纸介质为主向以数字化为主的跨越。

    “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已完成34.7万档(1041万件)历史形成的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工作,数字化率超过99%。”鞠建华说,2002年以来各级馆藏机构已接收数字化地质资料15.19万档(456万件),目前我国地质资料数字化程度已经超过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据悉,除了河南、安徽、广西、西藏、甘肃等几个省份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地质资料数字化率均已达到100%。

    此外,我国还建成了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为实现地质钻孔资料永久、安全保管,提供更直观明了、关联性强、可重复利用的数字化钻孔地质资料服务,国土资源部于2013年组织开展地质钻孔资料数字化工作。目前,已建成包含有90万个钻孔(累计进尺2.4亿米)的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其中包括数字化钻孔柱状图93万张、勘探线剖面图37万张、工程布置图6万张和样品分析结果表144万张。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汇聚了我国重要成矿带、重大经济区、主要城市群、生态脆弱区等区域的重要地质钻孔数字化资料,为更方便、更快捷、更充分利用我国钻孔地质资料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创地质资料服务的新局面

    地质资料的数字化提供了便捷的社会化服务,提高了地质资料保护水平和服务效率。

    据介绍,2011年~2016年,全国数字地质资料服务量持续增长,2016年度服务量为2011年度服务量的3倍多,同时纸质地质资料提供利用频次逐年降低。地质资料数字化使网络服务成为最主要的服务方式,2016年全国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到馆服务量2.4万人次,网站服务量187万次,占年度服务总量的99%。

    依托数字化成果,可以实现地质资料在线浏览和信息查询,大大缩短了服务等待时间。鞠建华介绍,对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时间从3天缩短为2个小时,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地震和四川茂县山体垮塌等重大灾害发生时,均及时快速地提供了应急数字化地质资料包服务。

    “特别是前不久在四川九寨沟县7.0级地震发生后仅35分钟,就快速提取超过300档震区地质资料,在互联网发布了地质资料专项服务,为震后救援、灾情预测、重建等提供应急支持和辅助决策,同时根据现场需求及时进行其他地质资料数据处理,全力支撑应急搜救工作。我们的应急响应速度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鞠建华表示。

    此外,地质资料的数字化还丰富了地质资料服务产品。为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需求,我国建设了1∶5万等系列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20万等系列水文地质图数据库、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库等各类数据库服务产品,开发了格尔木-库尔勒铁路、“西南三江”重要成矿带等专题服务产品;制作了1∶5万区域地质图、1∶20万区域地质图等系列公开版服务产品;深入分析挖掘数字地质资料历史和档案价值,制作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地质矿产史料展、中国首批地质学生毕业百年实习报告展等展览展示服务产品,社会反响强烈,地质资料工作得到广泛宣传。

    记者了解到,全国地质资料馆目前还提供定制服务,如为库格线铁路选线集成了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等资料,为国家地下水水质监测工程提供了黄河、淮河、海河、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集成水文地质数据信息,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保障民生等重大工程提供了数据支撑。

    我国地质资料管理全面步入数字化时代

    近期,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组织干部职工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

    期间,广大干部职工参观了包括序厅、“正义担当 决策出兵”“运动歼敌 稳定战线”“以打促谈 越战越强”“实现停战 胜利归国”“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历史贡献”、结束语等7个部分的展览内容;聆听了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观看了模拟真实场景的视频和大量实物资料。一块块展板,一段段视频,一件件文物,一篇篇文献,吸引大家驻足良久,仔细观看,认真思考,把大家拉回到70年前的今天,全面回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创造的英雄壮举和壮丽史诗。深刻感受了“最可爱的人”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深切体会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以及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广大干部职工表示,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今天要以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动力,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敢于斗争、勇于开拓,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以恪尽职守、勤勉工作的实际行动,为实现年度目标任务、推动中心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贡献智慧和力量,切实实现高质量发展,把地学文献中心建设成为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管理工作的重要知识服务中心。

     

    地学文献中心组织参观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2020年9月2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分别带队,走访慰问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工作的赵明山、任庆生、马青梅3位离休干部,向他们传递部局党组的亲切关怀和所党委的亲切问候。

    在老同志家中,所领导与老同志促膝长谈,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饮食起居情况,与他们共同追忆革命往事,并向他们介绍了地质力学创新发展的新成果,感谢他们为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和力学所的建设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并祝愿他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人事教育处、党委办公室相关同志一并参加了走访慰问活动,并为老同志发放了慰问金。

    向赵明山老同志介绍力学所新发展

    与马青梅老同志追忆战争革命往事

    地质力学所走访慰问抗日战争胜利前参加工作离休干部

    2020年9月4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到来之际,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相关负责人看望慰问了参加过抗日战争的离休干部李贵祥同志。

    慰问组代表中心党委向李贵祥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感谢他为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和航遥中心建设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祝福他健康长寿,安享幸福晚年。同时,还向老同志发放了慰问金,表达了中心党委对抗战老战士的敬意和问候。

    人事处、离退休中心负责同志参加了慰问活动。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领导看望慰问抗战时期参加革命工作...

    “老人家,祝您生日快乐,健康长寿!”2019年8月23日上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相关负责人与相关职能部门同志一起带着生日蛋糕和慰问金,前往离休老红军、原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坚壁同志家中,为刘坚壁老人庆贺百岁生日。

    交谈中,刘坚壁同志感谢党组织对他的关心和慰问并,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老红军的革命本色。慰问组详细询问了老人的生活情况、身体状况,嘱咐其要注意饮食、保重身体。

    刘坚壁,1920年8月出生,河北省无极县人,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5月,接受党组织派遣到东北军109师从事地下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随东北军先后转战江苏、山东、安徽、湖北、武汉和河南等地,历经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等重大战役。1939年7月,赴延安参加抗大、陕公和鲁艺等校广大师生组成的青年纵队,前往山西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0年11月,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1945年参加包绥战役,荣获集体一等功1次。1949年青海解放后,由部队转入地方工作。历任青海省化隆县县长、青海省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处长、青海省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青海省石油勘探局党委书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兼政法党组书记、青海省地质局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等职。1977年12月,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党委书记,1983年12月,于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离休。2011年,经中组部批准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16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授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金质纪念章。

    天津地调中心为百岁老红军庆祝生日

    为老同志提供优质服务、丰富生活的同时,让老同志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余热,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该中心离退休干部处成员的共同心愿。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今年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将“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作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和管理工作。该中心为了将上级领导精神吃透摸准,及时编印学习材料,加强了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

    离退休干部活动现场

    机制健全

    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关键是对老干部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多年来,该中心始终把老干部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各职能处室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安排专人负责老干部管理工作,每逢过年过节,走访慰问离退休人员,召开座谈会倾听他们的的意见与建议,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每年不定期召开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学习上级有关精神,研究老干部工作中的难点,制订了《发展研究中心离退休职工工作的规定》、《发展研究中心离退休党支部工作实施方案》、《发展研究中心离退休干部慰问探视工作流程》、《发展研究中心离退休干部治丧工作流程》,为做好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思想政治工作是离退休干部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坚持每季度组织离退休人员进行集中学习,而每次学习前都进行认真准备,如提前根据学习内容分主题准备学习材料、PPT,制作大字版的一图读懂“两会”、“全会报告”等,确保了学习的针对性,受到了离退休人员的欢迎。

    据悉,为使离退休干部强化党员意识,每年“七一”期间,该中心都会组织离退休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带领离退休党员高唱国际歌,重温入党誓词,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成长过程,进一步增强了老党员对党的感情,坚定了他们的理想与信念。

    除此之外,该中心还积极开展知识问答题活动,编印了“庆祝建党93周年党建知识问答卷”、“学《党章》知识问答题”、“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有奖知识问答”等,以竞猜的方式鼓励老干部参与学习。对于因病、年龄偏大不能参加集体学习的老党员,该中心将答卷邮寄到他们的家中或以其他形式确保他们参与进来,确保了学习的成效。

    在开展好党的学习与教育活动之外,该中心没有忘记让离退休干部时刻关心国家、集体的动态。该中心全面改版了离退休干部活动通讯,新增了各类专栏15个,包括中心工作动态、文件学习、两会专题、两学一做专栏、学习园地、交流园地、健康讲堂、安全知识、健康新概念、消息树等,使其成了离退休干部了解当前政策的窗口。

    发挥余热

    广大老干部受党教育多年,有着强烈的爱党忧党、为党护党情怀,为充分发挥他们的政治智慧和工作经验,该中心组织召开离退休干部座谈会,畅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部局及中心新变化、新面貌,虚心倾听老干部对未来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该中心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在离退休老同志中积极开展“畅谈展望”、“建言十九大”、“我的美好生活”等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时,该中心还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2017年离退休干部工作持续开展正能量活动的通知》,制订了2017年离退休职工中持续开展正能量活动方案,在离退休人员中广泛征求意见,通过组织座谈会、征文活动、书面撰写建言建议等多种形式,为他们提供为党建言献策、贡献力量的平台,受到了老同志们的好评。

    据了解,该中心以“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重点,将“畅谈展望”活动纳入其中,以“工匠精神”为主题进行征文。离退休老同志纷纷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并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安度晚年

    为了让老同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该中心离退休干部处结合实际,主动谋划,以丰富的活动为抓手,不断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积极为他们发挥正能量搭台唱戏,努力为他们搭建学习交流平台,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中凝聚正能量,传递好声音。

    近年来,该中心成功举办了以“笔墨传真情,共筑中国梦”、“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活在希望里乐于追求中”、“我的美好生活”为主题的书画展,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圆中国梦”——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一张老照片,一生地质情”、“翰墨书丹心,喜迎十九大”为主题的摄影展,在2016年纪念地调百年举办的老照片回顾展中引起很大反响,为2017年国土资源部“翰墨书丹心,喜迎十九大”书画摄影展推送的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全部获奖。

    同时,该中心还开展了以“寻找最美家庭——家风活动”、“讲自己的故事,传递正能量”、“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在国土资源系统引起了很大反响;组建了读书小组、闲读诗社,精心选定报刊,建成了老年书屋;在老党员、老同志中开展了“读一本好书,谈人生体悟”的读书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离退休人员的学习积极性;积极组织开展各项趣味益智活动,如象棋、围棋、跳棋、投沙包、套圈、夹球、扑克牌等比赛活动,大大丰富了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让他们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该中心离退休干部处始终坚持以让老干部满意作为衡量工作优劣的标准,始终秉承“敬老责任重,关键在行动”的信条,摒弃世俗偏见,把任务当责任,把工作当事业,做到了让老同志离岗不离党,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余热。

     

    让激情永远燃烧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矿业博览会于今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正式开幕。本次报道将向大家展示由全国地质资料馆独立承办的“资料服务展区”中关于“数字资料馆建设”方面的成果。

    近年来,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数据量已达140TB,新进馆馆藏地质资料的电子数据量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目前已达到每年10TB的数据增量。这些数据来源广泛,数据形式复杂,数据格式多样,具有典型的海量、异构特征。大量数据资源没有形成结构化的数据组织与管理体系,缺乏描述和关联,没有覆盖地质资料核心业务的应用系统,以及各类相应的支撑系统。在此背景下,建设数字地质资料馆势在必行。建设数字地质资料馆即是在现有的数字化资源的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作流程,汇聚全国地质数字资源、集各学科各专业地质数据之大成,为适应社会与技术的发展提供公益权威、开放稳定、持续发展的地质信息服务。目前,全国地质资料馆已基本完成了数字地质资料馆的建设工作(数字地质资料馆网址:http://www.ngac.org.cn/)。

    数字地质资料馆在建设过程中,完成了地质资料数据管理参考模型和标准体系的研究,建立了地质数据收集与服务交换等服务机制、地质资料应急支撑机制;根据地质资料数据在收、管、用三大环节的不同状态形成了原始、馆藏、服务三个信息库,同时基于多元异构数据的发现、组织和管理的需求设计了元数据库,基于统一的数据库标准,进行了数据的集成整合、封装发布等工作,形成了海量数字资源信息库;研发了针对地质资料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与服务支撑系统;此外还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在线数据服务及资料发布平台。

    数字地质资料馆是以馆藏数字化地质资料为基础、采用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向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地质资料服务的地球科学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涵盖专业广(20多个大类专业)、集成数据多(近14万种、400多万件)、专题类数据全(互联网发布达近4000个地图服务与馆藏资料服务专题)、开放尺度大(全国性数据比例尺达到1:20万,部分点上数据比例尺达到1:2000)、服务形式最丰富(提供目录检索、资料综合浏览、数据下载、服务接口访问、应用程序互动、订单专题服务等)。

    数字地质资料馆网站提供地质资料速览、地质报告在线浏览、地质图库查询、地质图在线浏览、服务调用、最新资料总体概况、数据分布情况、互联互查系统以及各类专题应用。目前数字地质资料馆的专题应用包含:公众关心的热点专题,例如公开版城市环境地质报告专题、全国生态环境地质资料专题等;活动纪念专题,例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4.22世界地球日专题等;地质图库类专题,例如全国矿产地数据库、全国1:20万地质图系列等;应急服务专题,例如新疆和田皮山县地震、2014年抗旱打井专题地质资料等;以及行业聚焦专题,如全国地质资料元数据互联互查系统、OneGeology等五大专题应用。

    数字地质资料馆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地质资料对外服务的速度与水平,同时也方便用户在线查询浏览各类公开版地质资料。数字地质资料馆在线服务这种方式受众面更广、影响面更大,加快提升了地质资料的推广应用,以便为社会为公众提供服务。

     

       
    数字地质资料馆网站

     

     
    数字地质资料馆专题应用

    矿业大会资料服务展区数字地质资料馆展板

    矿业大会地质资料服务现场报道之—数字地质资料馆基...

    近日,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这个光辉的节日,做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地调局发展中心信息化党支部、地质资料数据党支部联合组织60多名党员群众来到中国保利剧院,观赏由中国东方歌舞团打造的大型环球经典音乐会《东方之声》,回顾中国共产党的95载风雨兼程、95载艰苦奋斗。

    《东方之声》创作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代背景下,为建党95周年的时代精神再度唱响,带领人们走进历史的回溯之旅,直面世界人民为和平无畏拼搏的奋斗历程,感受闪耀夺目的人性光辉。

    音乐会包含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音乐,从战争发生前世界各地一片欢乐祥和切入,控诉战争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摧残,歌颂各国人民团结一心、奋起反抗,展现最终冲破黑暗、取得胜利的宏伟历史画面。《幸福的微笑》、《难忘的岁月》、《民族的脊梁》三个篇章渐次展开。第一篇章中《波兰圆舞曲》等连奏表演唱给观众以目不暇接之感,展现出和平年代欢快气氛,与之后战争爆发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造成极大反差。第二篇章,一组经典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啊,朋友再见》迅疾将观众带入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壮丽场面。《卡萨布兰卡》《喀秋莎》《孤独的手风琴》《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前苏联二战时期的经典歌曲把观众的思绪带到了远方。第三篇章,《小路》《大刀进行曲》《长城谣》《南泥湾》等著名曲目仿佛再现了我党率领的军队艰苦卓绝、浴血奋战。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

    整场音乐会,大家都沉浸在歌曲中,仿佛感受到了那从枪林弹雨里走来、经历了无数血与火洗礼的光辉历程。文艺工作者们用动情的歌声、精湛的演奏和表演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无限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这种热情感染了到场的所有党员。

    此次活动是发展研究中心两个党支部开拓“两学一做”的新学习方式,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党员的爱国主义教育,观赏高雅艺术,陶冶情操,提升党性和个人修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信息化党支部和地质资料数据党支部一定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演出结束,大家自发起立并为所有演员献上了饱含敬意的掌声,更表达了我们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

      

      

    发展中心两党支部联合组织观看《东方之声》音乐会

    近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离退休老同志书画展”。 


        本次书画作品展共展出14位老同志创作的32幅书画作品。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主要从不同侧面警示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另有部分作品表现反腐倡廉主题,充分展示了地调局武汉中心老同志热爱和平、奉献夕阳、关心时事、积极参与的可贵品质。 


          老同志纷纷表示,举办这样的展览意义重大,既唤醒人们的爱国情怀,又丰富了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

     

    离退休老同志参观书画展

     

    离退休老同志参观书画展、交流创作心得

     

    地调局武汉中心举办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老同志书画...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8月28日上午,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离退休管理处精心组织了一场旨在激发全所职工爱国热情,深刻牢记历史的演唱会,歌声嘹亮,意气风发,唱出了老同志们的精气神。纪委书记张民福、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离退休老同志观看演出。

    演唱会以难忘岁月为主题,采用合唱形式,演绎多首经典曲目,带领大家回首往昔中华儿女抗击日寇侵略和夺取抗战伟大胜利的辉煌历史。

    老同志们纷纷表示,演唱会不仅传递了抗战时期中华儿女坚强不屈、奋发自强的精神,更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铭记历史,继承先烈遗志,珍惜现在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还展现了当前水环所老年同志们“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诠释了老年同志们“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高尚情怀。

     

    水环所举办离退休职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