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2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月21日,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召开2025年度工作部署会。

    本次会议旨在全面落实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会议和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工作会议各项部署,做好2025年度工作谋划,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全年工作落地见效。

    会议期间,各部门负责人以贯彻落实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2024年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围绕2025年度所长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目标,汇报部门年度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和预期成果。所领导结合工作实际,对分管工作逐一进行分析点评。

    会议总结指出,全所上下要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着力破解矛盾困难,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各项工作。一是要充分认识海洋地质工作面临形势,全体干部职工要站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去思考找准定位。二是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在海洋地质工作中全面落实。三是要始终坚持“三性”定位,准确把握海洋地质工作正确发展方向。加强海洋基础地质和深海地质调查,开展海洋能源矿产调查,持续推进海洋自然资源与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评价。四是要不断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加强海洋探测监测能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数据处理技术,构建水、土、气、生、矿全方位综合实验测试能力,大力提升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水平。五是要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条件保障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强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推动“梦想”号北部码头竣工验收,加快建设开放口岸。六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擎作用。赋予科技人员更多自主权,力争在科研项目申报和科技成果转化中获得更大突破。七是要持续构建现代化地质调查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行政、财务、人事、装备、纪检等领域治理体系建设,构建“8+6+1”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八是要持续推进国内外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大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开展中越海洋低敏感领域合作,拓展中缅合作,深化中巴海洋地学合作。

    会议期间,所领导与分管部门签订部门目标责任书。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召开2025年度工作部署会

    受崇左市扶绥县国土资源局委托,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编制完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科学保护与特色利用专题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日前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研究》符合地质遗迹科学保护要求,突出了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科普了古生物地学知识,改善了化石产地周边社会经济面貌,对实现古生物化石产地科学研究、文化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能够有效服务地方政府对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保护与利用的需求。

    广西扶绥县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产地之一,境内有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特别是恐龙化石闻名全国,2015年被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授予“中国恐龙之乡”称号。扶绥县山圩镇那派盆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属中生代断陷盆地,是广西早白垩纪古生物化石最丰富的产地之一,也是全国乃至亚洲地区为数不多的早白垩纪恐龙动物群化石地点之一。

    环境监测院历时两年,在系统收集扶绥国家级重点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研究成果、保护规划以及扶绥县“十三五”相关规划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古生物化石产地开展了全面的野外踏勘、现场调研、无人机航拍等工作,编制了此专题研究报告,较为详细的掌握了化石产地的保护现状、发掘研究进度、社会经济发展等情况。

    《研究》提出建议:扶绥县应以恐龙文化研学教育基地为核心,采用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在符合地区发展战略的同时,合理地设置不同主体功能的综合利用分区,要与附近“龙谷湾”等其他旅游休闲区域相结合,形成发展战略和格局上的互补,通过不同类型发展思路的相互支撑、优势共存,最终形成以科教为主题的游览、学习型研学基地。

    航拍古生物化石产地
    环境监测院为广西扶绥县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与利用提...

    龙门山位于四川盆地西缘,素有地质博物馆和地质公园美称,不仅地质现象丰富,而且风光优美,广为国内外学者和游人关注。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与来蓉研学行的北京市166中学师生联合开展了龙门山构造带青城后山地质科普考察活动。这次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开阔眼界,并对地质知识与山川河海、地震的形成发展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成都地调中心选派了6名地质专家陪同北京市166中学250余名师生,沿五龙沟考察了侏罗系五龙沟组砾岩。地质专家们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向166中学师生讲解了龙门山构造带与四川盆地前世今生、五龙沟组砾岩砾石成份及成因、叠瓦状构造反映流水方向、砾岩夹砂岩反映流水环境变化等地质现象,还手把手教同学们使用罗盘测量层理、节理产状。北京市166中学师生对参观、讲解的内容展现了非常浓厚的兴趣,通过问、触、观等不同方式进行了体验。考察期间,166中学师生徒步从飞仙沟上行,五龙沟下行,虽已浑身疲惫,但一提起考察内容又兴致勃勃,纷纷感叹一个小小的地质露头竟能蕴藏如此丰富的信息——大到解释“沧海桑田”,小到如警察破案所需的“蛛丝马迹”,还有不少学生表示愿意学习地质知识继续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这次地质科普考察活动不仅让青年学生与地质现象零距离接触,增加了对地质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好奇心,激发对地质科学的兴趣,而且让地质工作者认识到在地质科普中融入更多的探索性、趣味性和文化性是做好地质科普工作的有效手段。

    为迎接这次地质科普考察活动,成都地调中心6名地质专家还提前一周到青城后山五龙沟精心备课,完成了踏勘、定点、记录、编写考察手册等工作,确保了本次考察活动圆满完成。

     

     

     

     

     
    成都地调中心与北京市166中学联合地质科普考察成功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