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9月14-16日,第44期鳌山论坛“全球变化与海岸带地质演化”在青岛举行,研讨全球变化背景下海岸带地区海陆相互作用,探索海岸带地质演化的过程与机制,促进沿海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论坛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和大陆架研究中心、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承办。青岛海洋所印萍研究员、刘健研究员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石学法研究员共同主持本期论坛。论坛同时邀请了8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主讲人,来自国内科研单位和高校的120余人参会。

    论坛上,青岛海洋所介绍了青岛海洋所近年来在海岸带地区开展的地质调查研究及应用服务。随后,8位专家分别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为参会学者提供了一场学术盛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Alessandro Amorosi教授介绍了层序地层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新进展、海岸带沉积地质学在解决工程和环境地质问题上的应用。日本岛根大学Yoshiki Saito教授介绍了晚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研究以及全球三角洲研究。日本岛根大学Marcello Gugliotta博士、Catherine Burns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程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高抒教授、王张华教授,浙江大学厉子龙教授分别作了精彩报告。每位专家在专题报告结束后与参会学者进行了交流互动。

    海岸带是一个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开放地带,海岸带地质学的发展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和新方法、新技术、新理论的支撑。在本期鳌山论坛上,专家们着重介绍了国际海岸带地质领域最新的调查研究进展,对参会学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会议开幕

    专家报告

    鳌山论坛“全球变化与海岸带地质演化”研讨会在青岛...

    颁奖现场

    2月2日上午,一片欢声笑语中,余小灿、吕凤琳等在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相继从中国地质科学院资源所非金属矿产研究室主任刘成林手中接过“弭力钾盐青年科技奖”获奖证书,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喜悦。他们知道,这沉甸甸的证书和祝福,不仅是对他们过去一年学习工作成果的肯定,更是以后继续从事地质工作的信心和动力源泉。

    然而,更值得大家铭记的是,“弭力钾盐青年科技奖”是由个人捐助设立的,代表一种希冀、一种精神的传承。

    “就把这些钱留在室里,奖励品学兼优的青年和学生吧。”这是2008年王弭力老师将手上的返聘费交给刘成林时说的话。当时,考虑到能让刘成林进一步放开手工作,王弭力坚决推辞了非金属室继续聘她为顾问的请求。但她表示,若研究室仍有继续保留科技奖的意愿,她愿每年个人拿出一定经费用于赞助。自此,地科院资源所非金属室利用王弭力返聘工资和非金属室职工捐助资金成立的内部青年科技奖“弭力钾盐青年科技奖”正式诞生。

    转眼间,“弭力钾盐青年科技奖”设立10年了,这也是刘成林第十次站在领奖台上为获奖学生颁发证书。10年来,已有数10位青年学术骨干和研究生先后获得了这一荣誉,并带着非金属矿产研究室这个大家庭的殷切希望,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开启了科研事业新征程。

    2011年获奖的王春连博士,随后获得国家奖学金,现已是非金属室华南项目组的中坚力量和“裂谷成钾”理论的践行者,参与完成了湖北江陵深层富钾卤水勘查和评价,取得了我国东部裂谷系钾盐找矿的重要突破。2013年获奖的孙小红,首次在国内开发出利用LA-MS-ICP 分析石盐单个流体包裹体组成的方法,为973项目海相成钾条件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其论文获得程裕淇优秀学位论文奖。2014年该荣誉的获得者张华博士,次年被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进修学习一年,也已成长为新疆罗布泊盐湖钾盐项目组的骨干,近期参与罗布泊深部富钾卤水找矿的重大发现,揭开了罗布泊深部找钾的新篇章。

    春去秋来,1996年秋天王弭力带领大伙挺进罗布泊、历年颁发科技奖的视频,已成为非金属室全体职工和学生每年年底重温的“必修课”。在这一幕的激励下,一批又一批青年俊才茁壮成长,展翅翱翔;在一次次观看陈旧模糊视频中,感受死亡之海找钾的辛酸与艰苦,领略第一代罗布泊找钾人战风沙、迎酷暑、斗严寒那份豪迈与激情。

    如今,一批又一批获奖者推进着他们的找钾征程。借助“弭力钾盐青年科技奖”,第一代罗布泊找钾人的精神——“诚实,奉献,勤奋,创新”也在非金属室延续。随着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这一精神也必将进一步发扬光大。

    “弭力钾盐青年科技奖”十年了
    所在单位: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完成人员:张能军、王敏德、严铁雄、魏保军、次旺多吉、曹林、张华平、孟民民、尼拉、巴登珠、江涛、益西次仁、曲杰、魏守才、黄浩、周中、将大志等
    项目来源: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计划项目
    起止时间:2012-2014年

    主要进展

      2012-2014年,依托老矿山深部与外围找矿计划项目,西藏罗布莎铬铁矿找矿实现了重大突破。项目主要是在全面分析和综合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中央含矿构造岩相带及矿体空间分布特征规律研究,结合物探工作和对已有物探资料的再开发,提出深部找矿远景地段,并开展工程验证。

      2013年在罗布莎矿段Ⅰ矿群南部发现了Cr-80、Cr-88、Cr-89等6个铬铁矿盲矿体,矿石类型主要为冶金级致密块状铬铁矿,铬铁矿品位40-55%,控制矿体长160m左右,初步估算可提交资源量(333+334)570959.6吨;在老矿山项目的找矿成果带动之下,当年矿山企业投入资金对新发现的部分矿体进行了更全面控制,提交铬铁矿石资源量(332+333)201.77万吨;其中Cr-80矿体115万吨,是目前国内发现单体规模最大的铬铁矿矿体。2013年度新探获的资源量是罗布莎岩体近60年内找矿提交铬铁矿资源量的1/3,可延长矿山开采服务年限近30年。目前针对新发现的找矿靶区仍在继续控制中,资源量有望继续扩大。

      2014年在香卡山矿段XIV矿群南部,新发现并初步控制了Cr-166、Cr-167、Cr-168、Cr-169等6个铬铁矿矿体,初步估算可交铬铁矿资源量(333+334)25.36万吨。新发现的矿体在走向、倾向上均未封闭,资源潜力巨大,证实了罗布莎岩体中央含矿构造带及其深部巨大的找矿潜力。香卡山矿段近30年内一直未能取得突破,一度让矿山企业陷入困境,本次老矿山找矿成果让香卡山矿段找矿重现曙光。

      铬铁矿是我国战略短缺矿种之一,而西藏罗布莎铬铁矿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铬铁矿床。本次老矿山深部与外围找矿项目在罗布莎铬铁矿取得的这一重大突破,对于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2 西藏自治区曲松县罗布莎铬铁矿区接替资源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