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17年9月19日,地调局物化探所所属廊坊开元高技术开发公司6套XGY-1011型原子荧光光谱仪装运完毕,成功发往安哥拉,这是该公司与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安哥拉ICEO项目采购合同”中的部分合作内容。

    XGY-1011型原子荧光光谱仪成功运往安哥拉,是地调局物化探所与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在地质实验测试仪器、方法与技术培训整体合作领域的一部分,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为物化探所地调科研成果转化和输出积累可资借鉴的经验。

    地调局物化探所一贯重视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工作,积极转化推广测量仪器和方法技术。截至目前,本年度累积在廊坊、郑州、福州及珠海组织国际及全国技术培训4次,培训人数700余人;推广应用JW-6型地下电磁波CT系统5台套、XGY-1011型原子荧光光谱仪20台套,不仅取得了明显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也推动了相关领域行业技术进步。

     

    物化探所6套XGY-1011型原子荧光光谱仪发往安哥拉
      2015年2月5-6日,物化探所廊坊开元高技术开发公司举办原子荧光光谱仪用户研讨会,共有来自环境监测、质检、疾控、自来水、水文、地质、冶金等不同领域的26家单位实验室的7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物化探所中心实验室主任、开元高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张勤研究员为到会的分析工作者讲解了气体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仪)的原理及应用;公司销售与技术服务人员就原子荧光仪器的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做了详细讲解。与会人员就XGY-1011A型原子荧光光谱仪的使用、操作技术进行了交流座谈,参观了公司仪器生产线。

      在研讨会上,张勤研究员着重介绍了最新研发的“全自动间歇式气体发生——氢火焰双通道无色散原子荧光光谱仪”。该新型仪器特点是气体发生采用间歇式的反应模式,外供氢气新技术,系统实现双通道无色散全自动化;创新采用“间歇式反应气体液体自动加入控制系统”、“一种无排放大体积自动快速气体发生装置”、“一种用氢火焰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外供氢气控制与技术”等自主研发的十八项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仪器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降低了测定过程中酸的用量和还原剂用量,并实现了砷、锑等元素价态的直接分析。同时,通过过去两年的努力,公司可望在2015年实现对XGY系列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升级换代,推出拥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以新专利新技术为核心的“单通道半自动”、“单通道全自动”、“双通道半自动”、“双通道全自动”共四种型号的新产品,以满足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与会代表表示,此次研讨学习收获很大,对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新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有了更真切的了解;有的代表表示,廊坊开元高技术开发公司新仪器的研发和生产对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发展与应用将会开启一个新的局面。




    物化探所廊坊开元高技术开发公司举行原子荧光光谱仪应用...

    为进一步增强职工身体素质,丰富职工业余文体生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所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2016年1月25-30日,地科院物化探所利用岁末年初地调科研外业工作收队回所时期,在科技交流中心举办在职职工文体比赛活动。

    对这次文体活动,所领导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所工会制定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活动共设羽毛球团体赛、乒乓球团体赛、扑克牌双扣赛和象棋比赛等4个项目。羽毛球团体赛、乒乓球团体赛分别以联队(由机关分工会、后勤服务中心分工会、开元公司分工会联合组队)、物探分工会、化探分工会为单位组队参赛,乒乓球团体赛中,由于大家热情高涨,参加活动人数较多,3个参赛单位分别组建了2个参赛分队;扑克牌双扣赛和象棋比赛不分单位,以个人形式自愿组合参赛。

    根据赛事活动方案,这次比赛从2016年1月25日,每天晚上7:30开始,经过6个晚上激烈紧张的角逐,各项赛事尘埃落定:在乒乓球团体赛中,物探一队和化探一队分别获得冠、亚军;在羽毛球团体赛中,联队分工会获得冠军、物探分工会获得亚军;扑克牌双扣赛和象棋比赛个人项目也分别决出了冠、亚军。

    这次文体比赛活动各项赛程设计合理,时间安排紧凑,所属各分工会认真组织,广大职工积极踊跃参加,4项比赛活动近300人次报名,比赛过程精彩纷呈,其乐融融,吸引了众多职工观看,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文体活动的开展,让全所职工在繁重紧张的工作之余,身心得到了放松和休整,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体生活,让大家在尽情享受运动带来快乐的同时,加强了职工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了友谊和团结,进一步提升了所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展现了全所职工团结协作、昂扬向上、敢于拼搏、奋勇争先、永不服输的精神面貌,营造出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新春氛围。

    在新的一年中,广大职工纷纷表示要将这种精神发扬到地调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去,以更加充沛的精神状态、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所的地调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地科院物化探所举行在职职工文体比赛活动

      2013年11月19-20日,中德地学合作双年度会晤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会晤是落实国土资源部与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2011年度会晤协议,促进双方在优势领域和共同感兴趣主题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是中德地学合作双年度会晤机制确定的重要活动之一。受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调局委托,中国地调局发展中心与上海市地调院共同承办本次会议。中国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白星碧,德国经济技术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托马斯·盖克,上海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陈华文出席会议分别代表各方致辞;中国地调局科外部副巡视员柏琴,发展中心总工程师谭永杰出席会议。来自中国地调局科外部、基础部、水环部,德国联邦地学与自然资源研究院(BGR),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发展中心,中国地调局监测院,水环中心,地科院岩溶所,地科院力学所,上海市地调院等单位的4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处长马永正主持会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代表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代表2011年会谈纪要》中商定的合作项目,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国土资源部所属的五家单位: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调局监测院、水环中心、发展中心和地科院岩溶所与德国联邦地学与自然资源研究院(BGR)在环境地质、二氧化碳地质储藏、地质信息技术和空间基础设施研究以及矿产资源和能源数据交流等方面都开展了合作研究和交流互访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推动了双方在地学领域的合作与进步。会上,5家单位的代表分别就双方在以上领域的合作及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和交流,并对未来两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合作计划提出了展望。地调局基础部和水环部等应邀在会上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主题,如热干岩、特殊景观地质填图等主题也进行了介绍和交流。随后,双方就以上主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和意见交换,会议现场气氛热烈。随后又对“中德双年度地学会晤2013”纪要(草案)进行了充分讨论和完善,并进行了多轮严谨和细致的修改,形成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代表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代表2013年会谈纪要》(以下简称“纪要”)。“纪要”明确了下一步将要开展合作的目标和工作内容,指明了未来合作的方向,为今后取得更丰硕的成果打下了坚实基础。

      “纪要”签署后,中德双方代表考察和观摩了上海地面沉降展示馆和上海三维地质演示中心,德方代表了解了上海城市地质工作情况,对取得的成果大加赞赏。德方代表在中方谭永杰等陪同下,于20-21日赴浙江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与中国专家开展了更深入和广泛的交流,考察了新开元国家绿色矿山、西湖和西溪湿地公园,对中国的地质环境和生态建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浙江杭州期间,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王功逸会见了代表团一行。


      据悉,1979年6月19日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和中国国家地质总局(后来的地质矿产部、现在的国土资源部)签订了《地学领域科学技术合作协议》,从此拉开了中德两国地学合作的序幕。双方隔一年举行一次中德双年度地学合作会晤,正是在这种合作框架下,进一步密切了中国国土资源部和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的合作关系,有力推动了双方在地学和矿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共有包括部信息中心、监测院、水环中心、发展中心、地科院岩溶所等在内的5家单位与德国联邦地学与自然资源研究院在相关领域开展合作,自2011年起,还开辟了与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在实物地质资料方面合作的新领域。中德双方在地学方面的合作前景日益广阔。

     

    会晤全体人员合影

    2013年合作纪要签署仪式

    参观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

    参观上海市地调院三维地质演示中心

    参观新开元绿色矿山实时监测平台

    强强联合,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