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7月4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之际,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成都地调中心”)离休干部王叶同志迎来93岁生日。成都地调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率队进行走访慰问,为老干部送去组织的关怀和美好的祝愿。

    到达王叶家中,慰问组首先为王老带去了成都地调中心党委的慰问与祝福,诚挚地祝贺她生日快乐,福寿康宁,并关切询问老人的饮食起居和身体健康状况。王老虽是耄耋之年,但思维清晰,坚持读书看报,不仅关心国际时政和国家大事,更是心系单位。当慰问组为老人送上专门准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学习材料和新一期的《巴蜀桑榆情》内刊时,王老非常高兴,一再表示“这些都是我想要的”,当即就认真翻阅起来。

    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王老亲身见证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近代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繁荣富强,她说深感自豪并由衷满足于现在的幸福生活。一直以来,王老都坚持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坚强乐观的优秀革命精神影响着子女,并要求他们传承下去,不给国家、社会、单位添麻烦。大家都对王老这种言传身教树榜样,优良家风传后辈的举动与境界深表钦佩。

    王兆国感谢王老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贡献,希望她保重身体、身心愉悦、安享幸福晚年。王老对成都地调中心党委一直以来的关心关爱表示非常满意和衷心感谢。

    成都地调中心党办、离退休处相关人员一同参加慰问。

    慰问组向离休干部王叶赠送党纪学习资料

    愉快交谈

    耄耋之寿送祝福 共忆初心传党情——成都地调中心党委...

    “协同创新、融合创新”成为今年全国地调工作会议的新词。适应地调工作新常态,引领并推进矿产综合利用工作调整转型已成当务之急。这个春天,作为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中国地调局成都综合利用所正在加紧“吃透”“消化”会议精髓。近日,所班子一行带领全所精兵强将,深入科技型创新企业盛和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现场务虚会。通过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寻找合作,努力将地调科研成果朝市场转化产业链延伸。

    作为全国稀土行业领先企业和中国地调局直属单位控股的第一家上市公司,盛和资源2012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并上市。子公司乐山盛和稀土长期专注于四川氟碳铈稀土冶炼分离技术及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具备做大做强稀土产业的发展实力,成为四川稀土冶炼分离龙头企业。科研人员走进选矿车间、测试车间、冶炼车间,现代化的进口设备、先进的全自动流水化作业链映入眼帘。大家边看边问,与企业员工深入交谈的过程中不时碰撞出了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

    今年,成都综合利用所将以稀土为核心,以“三稀”资源为重点,兼顾锂、铀等其它能源资源矿产,围绕重点矿产资源领域、能源领域和地质环境领域开展综合地质调查和科技创新。盛和资源正是该所地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联系最紧密的最强转化产业大本营。

    “没有紧迫感,就无法激发创新的动力;不占领创新高地,我们将难以赢得未来。”这是所长胡泽松最近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放眼世界,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聚焦国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基本国情没有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总体趋势没有变,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没有变,地质工作的先行基础地位没有变。新常态下,我国地质调查工作依旧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深刻认识新常态下地质调查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的定位和思路,如何在引领支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服务地质调查工作?”……两场专题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学习领会工作精神的同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建言献策,气氛活跃。

    矿产综合利用工作怎么干?

    抓住转型发展新机遇

    新常态下,聚焦中央要求、部局部署,围绕全力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深化改革,推进创新,仍是当前地调科研与矿产综合利用在支撑服务国家工作中的首要着力点。

    作为一支从事公益性地调工作的“中央军”,成都综合利用所今年在工作部署中牢牢把握了三个结合:把握国家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重大需求,找准综合利用工作的着力点;把握地质调查的发展机遇,找准综合利用的发力点;把握服务国家矿产资源管理的重大机遇,找准综合利用的立足点。

    培育科技创新新动能

    新常态下,科技创新仍是地质调查工作首当其冲的突破口。按照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引领地质调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局的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的总体思路。今年,成都综合利用所重点安排了五项科技创新工作:一是以稀土为核心,以“三稀”资源为重点,兼顾其它能源资源矿产,围绕重要矿产资源领域、能源资源领域和地质环境领域开展综合地质调查和科技创新。二是发挥技术经济评价专业优势,推动建立与资源评价、环境承载力评价相适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体系。三是发挥地调评价、成果集成、成果转化的作用,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四是积极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启动“贵州毕节-六盘水地区能源三稀资源大型基地”建设,助推乌蒙山毕节地区脱贫攻坚。五是加快地质科技创新,精心服务和积极参与国土资源部“三深一土”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五大科技攻坚战”,发挥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引领作用。

    激发协同创新融合创新活力

    2017年全国地调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地质科技体制改革,促进调查与科研深度融合,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引领地质调查。新常态下,中央与地方地质调查工作要努力朝着协同创新、融合创新的方向发展,凝聚工作合力。同时,还要深化战略合作和协同配合,实现联动与融合。目前成都综合利用所已与四川省地矿局、贵州省地矿局、中核集团地质事业部、四川核工业地质局、四川煤田地质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盛康宁(上海)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积极对接,洽谈合作,抢抓机遇,强强联合,努力形成协同创新、融合创新的新格局。

    2017年的工作安排,着实让全所职工精神振奋。“形势明朗了,定位清晰了,工作更有方向、更有干劲了。”这是大家座谈后普遍反映的切身感受,也是全所每一位地质调查工作者迫切想要寻找的答案。

     

     

     

     

     

     

    成都综合利用所走进科技型创新企业现场务虚谋实事

    2018年11月2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党委书记带领离退休管理处一行三人给年满90岁的老寿星崔光中送去了生日祝福。

    崔光中老先生,1928年11月出生。多年从事有关岩溶水资源勘察、国家重点矿山建设及岩溶水矿床审查工作;首创我国地下河物理模拟装置,建立拟三维层管耦合物理—数学混合模拟模型,建立我国第二代由微机与微电子技术结合的岩溶管道水流物理模拟装置;在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上,首次提出“滨海区承压水开采压力场二次转换理论”,对湛江、北海防海水入侵提供防治对策,得到专家评审团的充分肯定;1983年获地质矿产部地质成果找矿一等奖一次,三等奖三次。1959年被地质部机关评为六好共产党员,1965年地质部关机五好职工,1987年被评为桂林市优秀共产党员,1989年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国务院授予的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慰问组一行与崔老促膝交谈,详细了解了崔老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等情况,祝崔老福寿康宁,再三叮嘱崔老要多保重身体,并介绍了岩溶所改革近况和主要工作。交谈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

    崔老表示,深切感受到了所党委对老同志一如既往的敬重、关心、关怀之情,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老年生活的幸福。

    岩溶所给90岁老寿星祝寿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增进离退休职工的身心健康, 2018年10月1日至31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组织了一系列“敬老月”活动。

    把“敬老月”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敬老月”期间,在岩溶所办公楼一楼大厅展出以“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的明天”为主题的宣传专刊,集中宣传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传统美德,集中宣传敬老爱老助老先进事迹,倡导在职人员关爱老人,献出爱心,共同传递社会正能量,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由岩溶所党委书记带队,离退休管理处人员陪同集中走访看望了居住在养老院、独居、空巢等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职工,加强精神慰藉。慰问组一行与老同志促膝交谈,详细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饮食、起居、保健等日常生活情况,祝福老人福寿康宁,再三叮嘱老人要多保重身体,要求离退休管理处工作人员更加细致地做好服务工作。

    10月18日,岩溶所组织离退休职工到桂林市临桂区水车湾郊游,活动吸引了近90位老同志参与。老人们在秋高气爽的天气里感受着秀丽风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大家在水车湾乘坐竹筏、打乒乓球,与这里的山水风光拍照留影,一路欢声笑语不断,心情非常愉快,身心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活动中,纪委书记代表岩溶所党委向全体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节日的诚挚问候,感谢老同志对岩溶所作出的贡献,同时希望老同志不忘初心,为岩溶所的和谐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10月19日,岩溶所离退休管理处组织共青团员和各类志愿者,走进空巢独居老人家中,帮助老人们收拾屋子、打扫卫生。进一步改善了老人的居家环境,也让老同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岩溶所党委的关怀和温暖。

    10月24日,组织退休职工举办了老年门球邀请赛,受邀的为兄弟单位----山水大酒店老年门球队。通过经常性的门球比赛,老同志们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增进了友谊。

    10月31日,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组织退休职工朱德浩研究员宣讲——《奇峰异洞度春秋 岩溶地貌景观与洞穴研究四十年》,岩溶所在职青年职工50余人听取报告。宣讲报告讲述了中国岩溶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回顾了岩溶所从1976年创建至今以及岩溶地貌和洞穴研究的四十年发展历程。

    此外,岩溶所以本次“敬老月”活动为契机,广泛发动离退休职工参与,通过人物专访,编制《岩溶所史话》第三辑,回顾离退休老同志为岩溶事业作出的贡献和光辉业绩,把他们宝贵的技术经验和美好的回忆作为财富留给岩溶所后人,促进岩溶所的团结、和谐发展。

    在“敬老月”期间,岩溶所开展的一系列尊老敬老助老的活动,让广大老同志切实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使岩溶所年轻职工感悟到老年职工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生活风貌,促进了离退休职工队伍的稳定、和谐;进一步宣传了关爱老人、传递爱心的传统,增强敬老意识,营造良好氛围,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全所上下蔚然成风。

    岩溶所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

    201881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发旺一行三人给岩溶所年满80岁的老寿星王春娟、刘东生送去生日祝福。

    二老同生于1938年,夫妻二人相伴多年,家庭和睦、教子有方、老有所为,虽已退休多年,仍心系所的发展,忆往昔、说发展、谈变化、献良策,积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了正能量。

    张发旺代表所党委送上了生日蛋糕,以及岩溶所党委对二老的关心和问候。二老对张发旺一行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表示,感谢岩溶所党组织给我们过生日。

    随后,张发旺一行与二老促膝交谈,详细了解了二老的身体状况、饮食、起居、保健等日常生活情况,张发旺同志祝二老福寿康宁,再三叮嘱二老要多保重身体,要求离退休管理处工作人员更加细致地做好服务工作,并介绍了所改革近况和主要工作,交谈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

    岩溶所目前已有80岁以上老同志57人,对年满80及以上逢十整数寿辰的老寿星,岩溶所党组织都会进行慰问并送上生日祝福,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对老同志的关心和爱护,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岩溶所祝寿老寿星 真情关怀暖人心

    围绕贯彻落实部局“三深一土”、“三大科技计划”、“四大科技攻坚战”、“六大服务领域”有关战略部署,寻找综合利用创新的结合点,发掘支撑点,建实着力点。11月2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综合利用所所长胡泽松一行,前往盛康宁(上海)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就共建稀土可利用信息平台、整合稀土新材料技术研发、开发境外稀土矿投融资项目合作进行工作对接。

    座谈会上,胡泽松传达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十三五”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工作的战略部署。双方围绕综合利用创新工作在地调新百年定位,拓展技术创新领域,适应新形势,新机遇等方面展开了交流讨论,并达成合作共识。

    一是整合信息,共建稀土可利用信息平台。依托盛康宁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全球稀土矿利用方面拥有的信息资源优势,共建以公益性为指导,引导商业性发展的稀土可利用信息平台。

    二是整合技术,加强稀土新材料技术研发。双方将在全球稀土信息库、选矿技术、稀土冶炼分离新技术新工艺、稀土石油裂化催化剂、稀土环保催化剂、稀土离子矿绿色地浸技术、稀土复合磁性材料研发、稀土派特单晶技术、稀土开发环保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三是整合力量,积极参与海外稀土资源收购。会议公布了一项海外矿山收购重大事项,成都综合利用所控股的企业乐山盛和稀土股份有限公司认购格陵兰矿物能源公司增发普通股事项获得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批准。至此,乐山盛和稀土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了格陵兰矿物能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的12.5%,成为单一最大股东。目前,格陵兰矿物能源公司拥有符合澳大利亚矿产储量联合委员会标准的稀土和铀矿资源量超过10亿吨,矿区范围80平方公里。

    成都综合利用所副所长陈炳炎、矿冶中心副主任熊文良和有关科研人员,盛康宁(上海)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田敬斌、总工程师顾连兴以及投资部、技术部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成都综合利用所与盛康宁开展稀土创新合作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