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27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加快推进新一轮《灾害地质调查规范》修订和成果图件的编制,2017年7月19至21日,环境监测院“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在湖南省吉首市举办了“山区城镇地质灾害调查技术交流和成果图件编制研讨会”。

    会上,多个二级项目汇报了本轮调查成果图件的编制进展,并就《灾害地质调查规范》(初稿)进行了讨论。会议邀请专家围绕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与会人员还前往两处典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就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进行了现场交流。

    通过会议,进一步梳理了下一阶段本工程各项工作任务,要求现阶段工作要以“孕灾、成灾、控灾”为核心,突出成果服务和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工程首席、工程所属二级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以及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湘西州国土资源局等单位有关领导专家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场

     

    讨论

     
    “山区城镇地质灾害调查技术交流和成果图件编制研讨...

    2018年4月10日-12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要求,保障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环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在湖北武汉召开了“2018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趋势会商”会议。

    本次会商充分结合2018年三峡库区的气候预测成果、地震形式及预测趋势、三峡工程水库调度计划,综合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分析与预测成果,吸收管理部门要求和三峡库区内区、县防治经验与意见,集多方信息和众人智慧,研讨形成2018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结论。通过这次会商,将对库区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发挥重要作用,为切实做好今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来自自然资源部、国务院三峡办、交通部长江航务局、三峡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重庆地灾防治中心、湖北国土厅地灾应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环境监测院、三峡库区地灾防治重点区(县)国土局及地质环境监测站、库区地灾主要技术支撑单位等35家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商,应邀参加会议的地质灾害防治、气象、地震、水库管理等方面的专家提出了有益建议。

    2018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趋势会商会议成功召开

    近日,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暨地质云1.0发布会”工作部署,以总结提炼“地质云”建设技术成果、全面推进地质调查信息技术发展为目的,国土资源部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在云南昆明成功组织召开了第四届地质信息技术发展论坛。中科院钟大赉院士莅临指导,中国地质调查局办公室副主任周绪辉、云南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刘红雨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总工、国土资源部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谭永杰主持。

    本次论坛分三部分进行。首先邀请全国地质信息化领域、大数据、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专家作学术报告,开阔与会者视野、拓展思路,为地质信息化建设献言献策;接着,“地质云1.0”建设团队及相关节点单位从各方面做了相关技术报告,较为全面和系统地总结提炼了“地质云1.0”建设技术成果。

    谭永杰总工首先作了题为地质云总体框架与技术体系建设的报告,系统论述了地质云总体框架、技术体系和实现的功能等。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主任金宝轩重点介绍了云环境下的国土空间信息服务研究与实践,来自于国家北斗办的吴海玲为我们分享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与应用,国家互联网安全应急中心的林星辰对打造整体防护体系,迎接网络安全挑战,为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为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来自于高性能实验室的王珏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郑晓东则为我们分析了高性能计算在地学中的应用及数据驱动的非线性智能地震储层预测研究及其应用等。

    论坛第二部分主要是围绕地质云建设进行了广泛交流,地质云建设团队及相关节点单位主要从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地质云平台架构与技术实现、数据资源建设与共享、信息产品、业务管理、运行机制、云环境下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模式智能化转变、人工智能在地学中的研究实践、深度机器学习在岩石矿物识别中探索应用、地质资料大数据管理与利用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和系统性的技术总结报告。

    会议为了让与会者有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此次论坛精心组织了四个专题分论坛,分别为地质云平台及集成分论坛,地质云数据及产品分论坛,智能地质调查和业务管理安全应用分论坛,地质大数据技术研究与应用分论坛。每个分论坛都分别设置了相关专题报告和讨论两个环节,参会专家和代表围绕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和下一步的工作进行更加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与会者从四面八方齐聚昆明,不辞辛劳, 第一天的报告、讨论长达9个小时,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参会代表说每个报告都很精彩,都很值得好好学习,每个报告都代表了国内地质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和领域。大家一致认为此次论坛为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展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这个论坛未来会越来越好。

    本次论坛由国土资源部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国土资源信息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质信息中心协办。中国地调局系统、地勘行业单位、中科院、国家网络安全部门、中国地质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合作信息技术公司代表参加本次论坛,可谓高朋满座高手云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来自地质信息化产、学、研、用等单位的180余名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论坛。此次论坛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面貌,把学术报告和交流研讨、开拓思维与总结提炼相结合,把地质信息技术发展论坛这一技术交流品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四届地质信息技术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今年入汛以来,临夏州遭遇多次集中强降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应临夏州国土资源局邀请,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洮河流域下游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唐王川幅子项目工作组协助临夏州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对州内20余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了汛期调查排查工作。

    调查排查工作结束后,项目组建议当地政府从三个方面抓好8月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认清形势,强化责任。各县(市)、乡镇、村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和群测群防员要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工作责任意识。二是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基层监测水平。要加强对群测群防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切实发挥应急避险的“桥头堡”作用。三是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灾意识。要高度重视科普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发放“明白卡”、设立警示标语、组织专题学习等方式,提高当地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项目组向临夏州国土资源局提交了调查排查工作技术报告,并表示将全力支持国土局开展上述工作。今后,项目组将继续坚持需求导向,扎实开展野外各项工作,积极做好“三对接”,努力为地方政府提供技术支撑与最优质的服务。

      
     现场调查黑台焦家崖段滑坡
     
      室内检查重大隐患点日常监测资料
    环境监测院协助甘肃临夏州开展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汛...

    2017年7月19-21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召开了“山区城镇地质灾害调查野外现场技术交流暨灾害地质调查规范编制研讨会”。

    会议旨在交流与研讨“武陵山区湘西北城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近年来的工作进展与取得的成果,并对《灾害地质调查规范(1∶50000)》及标准图幅编制进行研讨,同时邀请地质灾害识别、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与会人员还深入古丈县古阳镇实地开展典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现场调查工作。

    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中心、成都地调中心、南京地调中心、西安地调中心和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湘西州国土资源局、湖南地勘局402队、湖南地勘局405队、湖南有色245队等单位的40余名领导、专家及项目人员参加了会议。

    野外考察

    研讨会现场 

     

    山区城镇地质灾害调查野外现场技术交流暨灾害地质调...

    针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为加强三峡库区2017年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高专业监测质量和监测预警水平,5月8-10日,地调局环境监测院在重庆市开州区成功召开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年度总结技术交流会。来自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中心、重庆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以及三峡库区10个地质灾害重点区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和11家专业监测单位的代表齐聚开州,总结过去经验与教训,共商2017年专业监测工作。

    交流会上,专业监测单位就监测预警建设和运行、自动化监测数据处理分析、专业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监测预警经验教训、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案例等方面开展了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与会代表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做好2017年专业监测预警工作等积极讨论,交流经验,分享教训,共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会议邀请成都理工大学汤明高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汪洋副教授、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余粮教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黄学斌教授等专家,分别就三峡水库滑坡蓄水变形响应规律及机理、山区河道型滑坡涌浪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关键技术问题与工作建议等方面开展了专题研讨,生动展示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研究最新成果,进一步明确了专业监测工作核心任务,提出了如何创新性地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具体建议,提高了专业监测人员的地质灾害认识水平和预警预报能力,进一步夯实了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工作技术基础,服务和支撑库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保障三峡工程正常运行。

    此次会议得到了开州区人民政府、开州区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专业监测技术交流会议现场
    特邀专家给参会代表做专题讲座
     
    专业监测预警技术交流与研讨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年度总结技术交流会在重庆...

    为贯彻落实2017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南方地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技术队伍应急技术水平,有力做好2017年度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工作。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于5月4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2017年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技术研讨会(南方地区)。

    会上,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介绍了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概况。国土资源部应急办对应急专家们长期以来在我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中做出的积极贡献予以充分肯定,并鼓励专家要本着“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不畏艰辛、勇于担当,依靠科学、追求真理”的工作理念,继续做好汛期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相关负责人强调,要加强经验总结,提高调查评价与应急处置的结合度,扎实推进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逐步实现由被动救灾向主动防灾的模式转变和对风险管控的目标。

    来自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三峡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武警黄金部队及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的专家代表结合技术工作经验,分别以《湖北省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现状与展望》、《近年来我国岩溶塌陷发育特点与应急调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应急专业监测和调查》、《武警黄金部队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和《做一名优秀地质灾害应急值班员的基本素质》为题作了报告。

    与会专家代表围绕会议主题,结合我国南方地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积极的交流与研讨,最终形成以下结论建议: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尊重客观事实,科学开展应急工作。二是牢记职责,明确责任,多部门联合。三是加强应急处置体系建设,从应急装备、设备、人员、经费等方面打造顺畅的应急处置机制。四是加强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推广与应用,提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监测效率和灾害早期识别技术水平。五是加强业务指导,加大舆情公关、应急工作指南、应急调查技术等系列规范与标准的培训力度。

    汛期将至,此次会议的召开是一次精神传达,也是一次工作动员。对提高我国南方地区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水平和做好本年度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国土资源部应急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武警黄金指挥部、国土资源部应急中心、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及我国南方地区的专家代表共40人参加了会议。

     
    2017年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技术研讨会(南方地区)在长...
          2016年10月21日,全国地质环境图系项目组由徐慧珍带队,曾青石、任鹰、尹春荣、高萌萌及天津地调院张像源、陈文杰等一行7人赴江西省开展图系交流研讨工作。江西省国土厅原地环处处长黄德彭、巢志众,地环处副处长何振林、江西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总工彭金星及编图人员参加了交流研讨。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编制项目负责人徐慧珍介绍了全国图系编制进展情况,江西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编图人员先后介绍了江西省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图、江西省崩塌滑坡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图、江西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图、江西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划图、江西省矿区地面塌陷分布图、江西省岩溶塌陷分布及易发程度分区图、江西省典型岩溶盆地地面塌陷易发程度分区图、赣南稀土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图等8张图件成果,与会人员对8张图件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修改建议。同时,数据库建设负责人员,对以上 8张图件空间数据库进行了检查和指导,及时解决了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江西省高度重视图系编制和数据库建设工作,按照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编制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省实际需要,在省级 7张基本图件的基础上,增加了江西省图件10张、环鄱阳湖地区和赣南等地区性图件5张。这次交流研讨及时了解并解答了江西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在图件编制和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快推进江西省地质环境图系编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编制项目组赴江西省开展图系交流研...

    航拍默戎镇受灾情况本报资料室供图

     

    大暴雨、大暴雨……7月17日上午,湖南省古丈县默戎镇龙鼻村降下了罕见的大暴雨。

     

    数据显示,暴雨从7月17日9时开始,降雨量最大时段为11时~12时,一个小时降雨量达到104.9毫米,截止到15时雨停,默戎镇降雨量达到203.5毫米。

     

    地处排几楼自然寨的龙鼻村第9组,后面是几百米的高山,随着大暴雨的降临,从山顶向下发生了巨大的垮塌。第9组的7栋木屋,全部被泥石流淹没。

     

    群测群防员的生死救援

     

    12时5分,默戎镇龙鼻村排几楼组发生坡面泥石流,方量约1万方,损毁房屋5栋14间,未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发生40多分钟前,龙鼻村村主任、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石远忠发现险情,紧急撤离了坡体下方的5户26人,避免了一场灾难。

     

    石远忠告诉记者,17日10时20分,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向古丈县发送短时预警信息,并电话告知古丈县国土资源局注意防范短时降雨引发突发性地质灾害。

     

    接到预警信息后,石远忠立即展开巡查,提醒寨子里的村民们注意塌方,同时紧急疏散那些依靠山体居住的村民们。

     

    “大概11时左右我走到排几楼组,看到村子后面的山开始冒水,感觉要出事,我赶紧到寨子里把他们都喊出来了。”石远忠回忆,自己在那处山脚下转移了5户共26人。而就在40多分钟后,泥石流从山上翻滚而下,瞬间冲毁了多栋民居。

     

    石远忠表示,至当天11时50分,他们共疏散受影响区群众500余人,安置在当地的一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内。

     

    25岁的苗族青年石招发告诉记者,石远忠和组长龙文烟要求第9组所有村民全都撤出来,到沟对面地势平坦、相对安全的第10组避险。

     

    第10组的龙本亮家,紧挨着公路,开了一个小超市。避险的人都聚集到了这里,并时时观察着第9组后的大山,并议论着哪些人出来了,哪些人没出来……

     

    11时左右,石招发突然想起80岁的施乔花老人,两年前因病瘫痪在床。她儿子出远门打工,儿媳一个人带着3个小孩。

     

    待石招发赶到施乔花家时,果然,施乔花老人还睡在床上。石招发简单说明情况后把老人背了起来。

     

    “刚走到河边的田坎上,就听到垮山时的巨大响声。好险呀!”石招发感叹道。

     

    “我当时什么都没想,只想到要去救人。这是应该的。”说话时,石招发还很腼腆。

     

    “现在的村组干部们要得”

     

    75岁的石清亮与第9组受灾的村民们,被临时安置在默戎镇中心幼儿园。

     

    在大家急忙转移时,患有严重风湿关节炎的石清亮还坦然地坐在家里。当时他想:祖祖辈辈这山都没垮,未必这次就垮了。

     

    当堂屋里水越来越深时,村长也喊、组长也喊,已转移的老伴也喊,于是石清亮就开始往对面的第10组转移。第9组和第10组间,是一条小溪沟。石清亮刚跨上溪沟对面的田坎,山就垮了。

     

    巨大的响声,巨大的泥浪,75岁的石清亮从未见过。

     

    “当时,我心里就打抖,太害怕了。”石清亮介绍说。坐在一旁的70岁的龙文潭也述说着同样的感受。

     

    “现在的村组干部们要得,很负责,早早地就催大家转移。如果不是他们一催再催,我今天就没了。”石清亮感慨道。

     

    65岁的石泽凤老人,也发出同样的感慨。当时她的两个孙女正在家里睡午觉,石远忠和龙文烟一家一户地清点。看谁家全部转移了,谁家还有老人和小孩没转移……

     

    “我们的屋子虽然没被压着,但我是用木梯下到邻居家的园圃里才转移出来的。”石泽凤对村组干部竖起了大拇指。

     

    应急专家组深夜赶赴现场

     

    灾情发生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尹学朗召集厅地环处、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专职副干部召开应急调度会。

     

    会上迅速调度了湘西自治州国土资源局、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5队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调查、排查工作。同时,湖南省第三测绘院携带无人机等装备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航拍工作。

     

    临近的湘西自治州国土资源部门和405队第一时间进入龙鼻村第9组的地灾现场进行应急处置。

     

    在现场,根据受灾情况和各部门意见,湘西自治州州长郭建群召开紧急会议并指挥调度应急抢险工作。按专家建议,对可能受威胁区域的村民进行撤离安置并在受威胁区域设置警戒线和警示标识。落实专人对危险区域实行24小时监测巡查,及时掌握灾害点动态。妥善安置受威胁搬迁户群众的生活,按政策实行临时救助。目前受灾群众情绪稳定。

     

    次日凌晨1时,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派出的应急增援组全部抵达古丈,在听取古丈县国土资源局的简要汇报后,计划7时赶往现场。

     

    如何避免次生灾害伤害?在雨季尚未结束前,如何巩固已有成果,应对可能再度发生的地质灾害?这些也许将成为应急增援组重点考虑的问题。

    生死时速

    2021年1月2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接到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关于三峡库区秭归县接江坡库岸出现变形情况询问后,立即行动,迅速组织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导中心技术人员于当天赶赴现场,与秭归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起开展了现场调查,编制了调查报告并函告了长江航务管理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等有关单位,同时通过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综合监测子系统报送了专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综合监测子系统地质灾害监测站工作要求,武汉地调中心组织编制了接江坡滑坡普适型应急监测工程设计方案,与秭归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合作开展群专结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2月2日,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等单位有关专家,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开展了滑坡应急监测预警方案审查和会商。会商认为,接江坡滑坡距离大坝较近,滑坡变形可能危及危化品船舶锚地及船只,位置重要,影响较大,要按照国家和三峡库区关于地质灾害防治有关要求,尽快建立滑坡监测预警系统;滑坡监测预警要以秭归县“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采取地表裂缝位移监测、GNSS地面变形监测、雨量监测等措施,对滑坡开展普适性监测预警。

    下一步,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将按照专家审查和会商意见,春节前抓紧完成接江坡滑坡监测网布设,实现与秭归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享监测数据;安排技术力量加强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滑坡监测变形情况,及时向相关单位和部门报送滑坡监测分析成果,通报滑坡变形信息和工作动态;联合长江航务管理局、三峡集团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秭归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有关单位建立地质灾害会商与信息共享机制,共同做好滑坡防范工作。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开展滑坡现场调查

    武汉地调中心积极应对三峡库区秭归县接江坡滑坡险情

    2019年8月16-18日,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要求,提高地质灾害调查精度和监测预警水平,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承办的“南方山地丘陵地质灾害调查工程技术交流会”在江西赣州顺利召开。会议聚焦新一轮地质灾害调查的示范性及应用性服务成效,旨在为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因削坡建房而诱发的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及管控提出科学建议,有效支撑服务国土空间规划。

    会议采用野外现场调研及室内汇报的方式进行。在对武汉地调中心建设的于都县罗坳镇钟屋组滑坡监测预警示范点及谢坑饮水示范工程、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建设的兴国县东村乡师木组滑坡监测预警示范点开展野外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相关二级项目介绍了在赣州地区部署实施的地质灾害、水文地质及生态地质调查工作进展与成果。与会代表重点围绕质灾害快速高精度调查、多元化调查技术方法、监测预警示范、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控、国土空间规划服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纷纷建献言献策。

    会上,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相关同志对赣州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紧密结合地方需求给予充分肯定,强调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要重点围绕地质灾害机理与早期识别方法、新技术方法应用、监测预警示范、风险管控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切实解决地方需求和制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中的卡脖子问题。南方山地丘陵地质灾害调查工程首席专家结合工程目标任务,对赣州地区切坡建房诱发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研究及风险评价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提出力争早日形成南方丘陵地区《切坡建房技术指南》,为地方地质灾害灾害风险管控及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支撑。

    此次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为工程及各二级项目后续工作指明了方向,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水环中心、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和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地矿局、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地质调查研究院,赣州市自然资源局,萍乡市地质灾害应急中心,赣南地质调查大队等单位共计40多位专家代表、相关二级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了此会交流会。

    室内研讨

     

    考察监测预警示范点

    南方山地丘陵地质灾害调查工程技术交流会在江西赣州...

        8月7日23时左右,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突降暴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国土资源部已启动一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应急中心全员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院刘传正副总工程师、陈红旗主任已随部应急工作组抵达现场,截止9日10时,部、省、州、县专家共150人已在现场展开工作。应急中心有关部门及人员坚守应急岗位,加强监测预警、应急值守和前后方联系,按照应急预案,全力做好相应应急支撑与保障工作,重要情况随时续报。

    环境监测院:“8.8”甘肃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