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22年12月18日,“海洋地质二号”科考船在广州市南沙区龙穴岛科考码头入列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入列现场,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金发宣布“海洋地质二号”加入海洋地质科考船队。

    “海洋地质二号”总长85米,型宽22米,型深8米,排水量7224吨,航速12.5节,可载员150人,自持力35天,续航力12000海里,DP-2动力定位系统。配备了150吨主动深沉补偿海工吊、A型架、万米光纤绞车和地质绞车、海上水文环境测量等调查设备。

    “海洋地质二号”原为水下支持维护船,经过改造升级后,已成为一艘具备伴随大洋钻探船进行全球航行作业能力的多功能保障船,可提供物资补给、人员轮换、海上消防及救援等保障服务,还可完成环境评价、地质取样、物探调查、锚系作业、近海底地形调查等海洋科考调查作业。同时,具备承担海底电缆敷设、深水打捞、饱和潜水、风电工程勘察等海工作业的能力,是对我国现有科考船系列的补充,将大幅提升深海重装备探测能力。

    “海洋地质二号”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由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实施改造工程,中船708所负责改造设计,中国船级社实业公司承担监理工作。2020年9月交付改造目标船,2021年6月入厂启动改造,2022年5月完成综合航行试验。

    在移交船舶证书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海洋地质二号”,并听取了有关船舶情况汇报。自然资源部,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等有关单位,涉海科研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所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勘探技术研究所,以及项目参建单位等有关人员参加了入列活动。

     
    多功能新型科考船“海洋地质二号”入列

    2018年11月30日,为进一步加强地质调查工作需求、项目及成果三对接工作,推进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与地方实际需求有机衔接,促进国家与地方地质调查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有效运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主要负责人带队,到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开展业务需求调研对接和技术交流。

    会上,武汉地调中心介绍了近年来在广东省开展地质工作的情况,重点就粤港澳大湾区地质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部署作了详细介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充分肯定了武汉地调中心取得的成绩,介绍了近期广东省地质调查工作有关部署安排。指出广东省地质工作基础与现有经济发展不匹配,并希望在基础性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海岸带地质调查等方面得到武汉地调中心的关注与指导,同时要加强与香港、澳门在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面的对接与沟通。来自自然资源厅地勘处、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州市地质调查院等单位相关领导分别就项目需求对接、中央财政项目如何与地方财政更好对接、地质成果资料共享、信息平台建设、地质调查成果表达、科技创新等方面交换了意见。

    武汉地调中心主要负责人就新形势下地质调查工作如何开展、如何转型升级谈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表示要加强与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及相关地勘单位的合作,做好业务对接,畅通沟通管道,加强合作研究,提升地质调查成果,按照轻重缓急,统筹部署安排地质调查项目,突出重点,形成示范引领。

    期间,广州市地质调查院详细介绍了广州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总体工作方案编制进展情况,此项目为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广州市政府合作开展的城市地质调查示范项目。此次对接,为广东省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科学开展广州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指明了方向。

    武汉地调中心到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对接工作

    2022年12月18日,“海洋地质二号”多功能新型科考船缓缓抵靠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标志着我国首座深水科考码头,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科考专用码头正式启用,我国深海探测基地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该码头位于广州市南沙区龙穴岛东北角,占地约300亩,码头岸线1000米,建有5个科考船泊位,总长700米,陆域配套面积约12000平方米。码头通过支航道与广州港主航道相连,具备船舶停靠、备航补给、指挥调度、维修养护等功能,满足全球科考船停靠用水用电标准,同时具备200年一遇防洪能力,是我国开展大洋科考合作和深海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设施。

    科考码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与广州市南沙区政府共同建设,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和广东省航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总承包,广州港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监理,2020年10月开工建设,2022年11月主体通过交工验收。

    与会人员参观了科考码头,并观看了配套岩心自动仓储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演示。自然资源部,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等有关单位,涉海科研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所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勘探技术研究所,以及项目参建单位等有关人员参加了入列活动。

     

     

    我国首座深水科考专用码头正式启用

    12月18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面向深海万米钻探的超深水科考船——大洋钻探船在广州市南沙区实现主船体贯通,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领域重大装备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大洋钻探船隶属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设计排水量达4.2万吨,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和海域超过10000米的钻探能力,是我国首艘超深水科考钻探船。由中船集团第七○八研究所设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

    作为支撑海洋强国建设的“国之重器”,大洋钻探船的设计和建造,聚焦解决地球深部重大资源环境科学问题,形成了协同攻关、共同建设的大兵团作战局面和深海科技创新体系;经国内外150余家单位共同努力,通过集成创新和模块化设计,开展了56项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了水动力性能综合优化、作业系统模块布置等10余项关键技术,创新集成了两大控制系统、岩心采集等八类作业系统及30余个子系统组成的钻采系统;具有油气钻探和大洋科学钻探两大作业模式,兼具隔水管和无隔水管钻探作业方式。该钻探船拟配置10大类别先进的船载设备,形成涵盖海洋研究全领域的九大实验室,并首次配建国际一流标准的古地磁和超净实验室,总体装备和综合作业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大洋钻探船于2021年11月30日开工建造,历时一年,完成主船体结构制作、搭载,实现贯通。后续将开展上建区域搭载、设备安装调试、码头试验等工作,预计于2024年全面建成。建成后主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的大洋科学钻探任务,致力于打造国家深海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装备平台,推动深海科技再创高峰,全面提升认识、保护和开发海洋的能力,服务海洋强国建设。

    自然资源部,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等有关单位,涉海科研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所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勘探技术研究所,以及中国船舶集团等大洋钻探船参建单位等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出席活动。

     
    我国首艘超深水科考钻探船今日实现主船体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