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8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2017年12月24日至26日,地调局实物资料中心组织人员前往河南南阳对南阳独山玉矿有限公司承担的独山玉矿系列标本采集工作进行了野外验收。验收组由地调局实物资料中心、河南第一地质勘查院和南阳独山玉矿有限公司有关人员组成。

    对照标本采集工作方案,验收组检查了采集的标本数量、尺寸以及标本描述内容等,对采硐内标本采集位置结合采硐CAD图逐一进行了核对。此次独山玉系列标本采集选择出露岩性较全的巷道测制了剖面图,剖面贯穿了主要矿带,采集了正常围岩、蚀变围岩、不同品位矿石等不同类型的岩石标本共32块,大型标本2块。标本的尺寸、数量,测制的剖面以及相关资料符合设计要求,完成了设计的工作量。由于是在硐内及掌子面直接采集,标本表面新鲜,代表性强。

    独山玉以其“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称号而闻名于世界。通过对河南南阳独山玉原生矿系统地采集岩石标本,一方面可以作为独山玉矿成因的科普实物资料,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地质科学家开展独山玉矿床及物质成分、物理化学状态等特征研究的需求。此次野外验收结束后,南阳独山玉矿有限公司将采集好的标本进行包装,不日将标本连同采样登记表、标本采样位置平面图和采集报告等相关资料运抵国家实物资料库。

    河南独山玉矿系列标本采集野外验收顺利完成

    5月24日,自然资源部派驻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五云镇夏潭村第一书记李兆宜一行4人专程来到武汉,感谢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在夏潭村实施“夏潭饮水示范工程”,实现了夏潭村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安全饮用自来水的愿望。

    座谈会上,武汉地调中心党委书记代表党委班子及干部职工对江西客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向客人介绍了单位基本情况、优势学科和人才队伍情况以及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果,对在“夏潭饮水示范工程”建设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赣州市赣县区、五云镇、夏潭村各级组织表示感谢,并感谢4位潜心扎根农村基层一线、为实现夏潭村整体脱贫默默奉献所作出的贡献。

    李兆宜介绍了夏潭村的历史、人口、主要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情况,指出夏潭村致贫的主要原因是缺水,特别是缺乏干净卫生的饮用水。他代表夏潭村全体村民感谢武汉地调中心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号召,组织精干力量实施“夏潭饮水示范工程”,实现了整村“一户一表一龙头”的供水模式,办成了夏潭村过去想做没有做成的大事,解决了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他转达了夏潭村全体村民的感激之情,盛赞“夏潭饮水示范工程”将惠及村民子孙后代,并当场咏颂村民赋诗一首:“国土部门好作风,找水打井见真功,精耕细作建水池,好水送到我家中”。随后,李兆宜一行先后将绣有“民生地质结硕果,安全饮水解民忧”的锦旗、夏潭村一乡贤挥毫书写的“饮水思源”匾牌、凝聚饮水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组科技人员心血和汗水的“夏潭饮水示范工程平面布置图”赠送给武汉地调中心。

    李兆宜欣慰地表示,有了方便、干净卫生的水,制约夏潭村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夏潭村将在2018年内实现整村脱贫,彻底甩掉贫困的帽子。武汉地调中心祝贺夏潭村将于今年内实现整体脱贫、迈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车道,并表示将主动与夏潭村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夏潭村的发展,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夏潭村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赠送锦旗

    赠送匾牌

    赠送饮水示范工程平面图

    武汉地调中心“夏潭饮水示范工程”获赠锦旗
      近日,中国地调局水环中心组织专家对泾河流域地质灾害调查评价2014年度野外工作进行了检查。

      检查组听取了项目组野外工作汇报,对项目提交的野外工作阶段成果报告、质量控制文件记录、野外原始记录、阶段性成果图件等进行了审阅和检查。具体审阅内容包括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野外工作总结报告、遥感解译工作报告、物探勘查工作报告,自检表、互检表,地质灾害调查手图、地质灾害调查实际材料图、地质灾害分布图、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图、实测工程地质剖面图、地质灾害点调查记录表、综合工程地质点调查表、野外记录簿,工程地质钻探勘查班报表、岩心记录表、施工进行表、钻孔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勘查点实际材料图、勘查点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等各项原始资料和单项成果资料。

      检查组充分肯定了项目组扎实细致的野外工作成果,认为中心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培育出了一批新的地质灾害调查技术人员。孙晓明副主任要求项目组各专业要密切合作,以提升我们地质调查技术手段,抓住并解决科学问题。同时,专家组对野外调查成果资料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项目组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将进行补充完善,为下一步开展内业综合图件编制和综合研究打好基础。


    泾河流域地质灾害项目进行野外工作质量检查

    2020年12月2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带队赴天津市东丽区对“物化探所天津基地建设”项目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检查组听取了物化探所基建项目组、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关于项目施工进展和安全生产工作汇报,检查了施工现场的消防设施、用电安全、人员防护、特种机械、疫情防控等安全措施,查阅了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档案资料。检查组认为现场安全措施、安全防护及安全管理较规范有序,同时也指出了现场安全管理方案、责任落实不够细化,隐患整改闭环不及时和无现场安全平面图等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检查组与相关单位进行了问题分析、交流与沟通,提出了整改意见与建议。

    检查组强调:一是安全工作要以防为主,思想上一刻都不能放松。坚守安全生产底线,思想上时刻绷紧弦,将防控的力度和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切实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落实安全责任,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安全制度和保障措施,将安全工作落实到项目参与的相关方和每个人;三是安全工作要有“较真”精神,敢于碰硬、抓落实,做到安全隐患整改见实效;四是规范管理,以打造天津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为目标,提高全员安全素质;五是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参建各方人员要团结协作,多沟通,原则问题不能让步,高质量的实现既定目标;六是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物化探所开展天津基地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关于部署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救灾主动战,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渭河中上游城镇灾害地质调查”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孙萍研究员团队在陕西省宝鸡市开展野外地质灾害详查工作期间,就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需求及汛期地质灾害应对措施多次开展需求精准对接、现场隐患排查、重大滑坡监测及防灾减灾科普等活动。

    宝鸡市金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需求对接及隐患点排查

    应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国土资源局邀请,项目组多次与地方政府就宝鸡市金台区及周边地质灾害发育现状深入研讨,重点对(局部)复活的罗家塄滑坡、中岩山滑坡及千北公路(高家湾至荔家山段)基岩崩塌等地质灾害进行隐患排查,并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提出了建设性的防治意见。同时,为响应和推动部局关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普适型仪器设备示范试用,支撑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工作,丰富宝鸡科学观测基地监测对象,项目组与宝鸡市金台区自然资源局多次对接,针对处于蠕滑阶段的中岩山滑坡开展变形监测预警工作。项目组在宝鸡市开展的地质灾害详查、汛期隐患排查及防灾减灾支撑工作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及赞许。

    罗家塄滑坡平面图及失稳蠕滑局部特征

    2020年8月6日,随着宝鸡市汛期来临及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形势加剧,为坚决贯彻落实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政府组织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汛防滑专业知识培训。受金台区自然资源局及硖石镇人民政府邀请,项目组代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深入群众积极向基层组织宣传地质灾害前兆识别与临灾避险等相关知识,并结合野外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对宝鸡市金台区地质灾害孕灾背景、诱发因素、发育规律及失稳机制作了详细的讲解。此次地质灾害、防汛防滑专业知识培训会得到了金台区国土局郭红军主任、硖石镇潘永刚镇长及硖石镇26个行政村50余名基层干部的赞赏,各级政府部门纷纷表示在接下来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深入交流与需求对接,共同深化金台区防灾减灾合作事宜。

    宝鸡市金台区硖石镇地质灾害、防汛防滑专业知识培训会会场

     
     
    精准对接需求,支撑汛期排查,助力地方减灾

    昭觉县金曲乡火龙果试种基地

    昭觉县甘多洛古乡富锶地下水出口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收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人民政府发来的感谢信,对岩溶所开展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精准服务昭觉县脱贫攻坚表示肯定和感谢,并送上了“地质调查解民忧,精准扶贫惠民生”的锦旗。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是全国彝族人口第一大县,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这里虽然土地、生物、矿产、森林和水利资源丰富,但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数量大、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根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安排,201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乌蒙山地区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在四川昭觉部署开展工作,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年初,项目组先后两次赴昭觉县就扶贫需求与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情况给项目组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立足昭觉现有的旅游资源,为昭觉打造喀斯特旅游区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二是加强重点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为移民集中搬迁点、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等严重缺水地区提供水资源保障。

    瞄准脱贫需求,乌蒙山项目组发挥地质调查专业优势,部署了查明昭觉县水文地质条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技术条件,实施探采结合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开展生态农业扶贫等一系列工作。

    3月20日,由23人组成的野外工作组赶赴昭觉县,正式开始野外调查工作。截至目前,工作组完成了昭觉县域2700平方千米的水资源综合调查,以及地表、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评价,重点开展了昭觉幅和松林坪幅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实施了金曲乡引泉供水和特色生态农业等综合示范工程,完成了昭觉县大型岩溶洞穴与景观资源调查等工作,精准服务当地脱贫攻坚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发现富锶地下水。

    项目组在昭觉县域开展水资源调查,经取样测试分析,发现9处富锶地下水点。通过对富锶水点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项目组初步认为,三叠系嘉陵江组地层是富锶含水层,含水层分布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地下水偶测总流量达33523吨/天,具备大规模开发潜力;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Ⅱ类水质标准;锶含量为0.220~0.397毫克/升,平均值0.297毫克/升,达到锶型矿泉水命名标准。

    这一发现,为昭觉县发展健康饮用水产业、打造大凉山特色水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打井找水为重点扶贫产业提供水源。

    洒拉地坡万亩玫瑰谷项目是昭觉县2016年通过招商引资重点引进的脱贫攻坚项目。但在玫瑰花预开花关键的4~5月份,该地区正值枯水期,灌溉用水水源严重不足。应昭觉县人民政府请求,项目组为玫瑰谷寻找水源。

    通过实地详细调查,结合地球物理勘探,项目组实施的首个探采结合孔成功出水,且为自流井,涌水量为321吨/天,可有效解决洒拉地坡万亩玫瑰谷的1500余亩玫瑰花灌溉用水不足的问题。此外,项目组还为昭觉县洒拉地坡乡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成功实施另一口探采结合孔,也为自流井,涌水量为590.90吨/天;可为农业育苗基地及其周围农业种植基地共计约3000余亩土地提供灌溉用水。

    ——引泉供水解决2000余人饮水困难问题。

    昭觉县域非岩溶区面积占到近90%,主要为碎屑岩和岩浆岩,地下水以泉水出露地表为主,受季节性变化影响较大。在枯水期,部分泉点流量变小甚至干涸,严重影响村民日常生活用水,尤其是金曲乡烈火村、呷朵村、日各社、瓦普村、舍等村和城北乡洼古村缺水严重。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项目组通过实施引泉供水工程,为村民解决用水难题。目前,已完成引水管铺设约16千米,修建了总容积288立方米的玻璃钢蓄水池和750立方米的混凝土蓄水池,直接解决了2500余人的饮水困难,并为当地1000余亩耕地提供了灌溉用水保障。

    ——红心火龙果引种示范支持特色农业多元化发展。

    昭觉县是传统农业种植县,全县主要农作物为马铃薯,农产品结构单一,经济价值低。结合昭觉县农业产业结构、土壤、气候等特点,项目组本着生态农业扶贫的思路,在金曲乡里火呷妥村开展了红心火龙果试种。

    尽管昭觉县属高海拔地区,年均气温偏低,但可通过温室大棚种植。项目组在金曲乡烈火村建立了280平方米的红心火龙果试种基地,采用温室大棚滴灌技术,引种“桂红龙”火龙果487株。目前,试种的火龙果全部成活长新芽,部分已经开花结果。项目组还邀请火龙果种植专家到现场为村民们进行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红心火龙果经济价值高,如成功推广可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助推金曲乡早日实现脱贫。

    ——岩溶洞穴探测与景观资源调查助力旅游开发。

    结合昭觉县旅游发展规划,项目组岩溶所洞穴探测专业队伍对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的丙底地下河、悬崖村岩洞和特布洛地下河等洞穴管道进行了详实探测。

    通过调查,项目组掌握了洞道空间结构、规模大小、洞穴沉积物、洞内景观等特征,绘制了地下河管道结构平面图和剖面图,对洞穴资源价值进行了定量、定性评价。调查认为,位于古里大峡谷南端甘多洛古乡的丙底地下河,洞道变化莫测,曲径通幽,洞穴系统规模大,发育一定数量的次生化学沉积物,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项目组建议,该洞穴可与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整体申报省级地质公园。

    地质调查解民忧 精准扶贫惠民生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收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人民政府发来的感谢信,对岩溶所在四川昭觉县开展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精准服务昭觉县脱贫攻坚表示肯定和感谢,并送上了“地质调查解民忧患、精准扶贫惠民生”的锦旗。 

    昭觉县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国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岩溶所承担的“乌蒙山地区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的主要工作区。今年以来,乌蒙山项目组发挥地质调查专业优势,立足贫困区实际,精准对接需求,全力支撑服务昭觉县脱贫攻坚,取得了系列阶段性成果。

    一是发现富锶地下水。发现有9处富锶地下水点,含水层分布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地下水偶测总流量达33523吨/天,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Ⅱ类水质标准;锶含量价值介于0.220-0.397毫克/升,平均值为0.297毫克/升,达到锶型矿泉水命名标准,且具备大规模开发潜力。富锶矿泉水的发现为昭觉县发展健康饮用水产业、打造大凉山特色水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引泉供水和打井找水有效解决缺水群众饮水安全。项目组在取水困难的金曲乡和城北乡实施了7处引泉供水示范工程,直接解决2600余人的引水困难,并为金银花、花椒等生态农业基地1000余亩农田提供了灌溉用水保障。同时,项目组通过调查论证,在洒拉地坡乡万亩玫瑰园区内成功打出两口地下水自流井,涌水量达921吨/天,有效解决了玫瑰谷近4000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困难。

    三是岩溶洞穴探测与洞穴景观资源调查助力旅游开发。项目组结合昭觉县旅游发展规划,对昭觉县委高度关注的几处洞穴管道进行了详实探测。掌握了洞道空间结构、规模大小、洞穴沉积物、洞内景观等特征,绘制了地下河道结构平面图和剖面图,对洞穴资源价值做了定量、定性评价。调查认为位于古里大峡谷南端甘多洛谷乡的“丙底地下河”洞道变化莫测、曲径通幽、洞穴系统规模大,发育一定数量的次生化学沉积物,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该洞穴可与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整体申报省级地质公园。

    四是建成红心火龙果引种示范支持特色农业多元化发展。昭觉县是传统农业种植县,但农产品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项目组结合该县土壤、气候等特点,在金曲乡烈火村建立红心火龙果试种与技术培训基地,引种“桂红龙”火龙果487株,并邀请火龙果种植专家开展现场指导与技术培训。目前火龙果长势良好,部分植株已开花结果。火龙果引种与培训基地的建设为该县生态农业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昭觉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战还需持续进行。岩溶所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对昭觉县脱贫攻坚的地质调查工作力度,以项目支撑,以技术帮扶,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多的支持!

     

     
     
    地质调查精准服务四川昭觉脱贫攻坚获肯定

    截至2018年6月底,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所承担的二级项目“滇黔桂岩溶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下属子项目“贵州丹寨汞矿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完成了丹寨汞矿山1:5万地质环境调查50平方公里,完成矿道测量1公里,采集地表地下水样43件、土壤样品66件、岩石样品50件、植被样品43件,并初步核实了丹寨汞矿矿业、矿产遗迹内容,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初步查明丹寨汞矿山地质灾害问题现状。矿区及其影响带内未发现大型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研究区内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矿区属深切割岩溶峡谷地貌,于公路高陡边坡处常发生小型滑坡及崩塌,但其危害程度较小,未发生人员伤亡情况。现已圈定地质灾害隐患点范围,为矿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对策建议。

    二是基本查明矿区含水层破坏情况。汞矿集中开采区已形成一定程度的采空区,现采空区面积约2.1平方公里,较上世纪90年代采空区面积有所减少,矿区内水位明显恢复,岩溶泉流量恢复约0.15升/秒。

    三是查明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破坏情况。丹寨汞矿为废弃矿山,于上世纪90年代全面停采,现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良好,植被葱郁,对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破坏较小。

    四是基本划定矿山公园范围,初步统计了矿业遗迹内容。丹寨汞矿是贵州省著名的汞矿,也是中国乃至亚洲规模较大的汞矿之一。矿区内苏式风格建筑、近现代工业建筑及工业设施保存完好。据初步统计,近现代工业建筑遗址有18处、典型矿洞遗址6处、工业设施上百件。

    下一步,项目组将对矿产地质遗迹、矿山生产活动遗迹等进行详细核查统计,编制国家矿山公园申报书,支撑丹寨汞矿矿山公园申报,助力丹寨县精准脱贫。          

    丹寨汞矿鸟瞰图 

    丹寨汞矿工业建筑遗址群平面图 

    岩溶所滇黔桂岩溶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取得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