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离开塔希提已经十天了,而我的内心仍久久不能平息。这个在法国人认为“人间天堂”的地方,风景如画,让人如痴如醉-——可对“海洋六号”船轮机部的兄弟们来说,只是过往云烟!

    故障就是命令

    经过长途的航行,就在靠泊塔希提港的前一天,3月12日凌晨将近3点,我接到值班管轮耿强林的电话:“出大事了,柴油机出问题了”,赶紧下集控室,与及时赶到的轮机长覃海杰和电机员郑正大一起查看。原来是三台主发电柴油机在联机高速运行中3号柴油机第四缸的缸头螺栓断了一根,引起冷却水泄漏,导致冷却水高温应急停车,其负荷瞬间全部转移到1号和2号机上,超高负荷冲击把1号主柴油机也搞坏了。三台机一下子坏了两台,这是轮机工作中最怕出现的“瘫机”,倘若不及时恢复,一台柴油机很难满足第二天进港的要求,甚至会影响后续返航的安全。

    轮机长当机立断,下令关掉3号机所有进出水阀,由易到难,首先排查1号机加不上负荷的故障原因。我立即抽调人员从凌晨四点开始撸起袖子干,从外到内逐一排查,检查缸头螺栓等固定件、运动件、进排气系统和燃油系统,启动柴油机测量压缩压力和爆炸压力,终于在并车运行后发现,当负荷慢慢增加到500KW以上后增压器开始逐渐听到有脉动的“哄哄”声,柴油机各缸排温急剧升高——增压器喘振!最不希望出现的情况还是出现了,增压器故障!增压器是柴油机的精密部件,结构复杂,维修难度很大,一般都是由专业的修理厂家修理,船上没有维修条件(没检测仪器),从没修理过,备件也不足。

    为了不耽误时间,我带领兄弟们马不停蹄立即转战3号机。吊缸头,更换损坏的螺栓和密封胶圈。整个过程要小心翼翼,取出断裂的螺栓,可和仓库找来备件对比,备件号没错,可螺栓不对。再次确认没有这个备件后,立即将此情况报告轮机长。轮机长一边指示先从暂时难以修复的1号机拆两条螺栓过来,尽快恢复3号机;一边向船长汇报,将情况立即报告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请求后方支援。后方马上行动,启动相关程序着手备件采购。说干就干,经过持续15个小时的奋斗,晚上九点缸头装复完毕,兄弟们满是疲惫,有的都瘫坐在地上了。3号机终于可以试车了,我的心都快到嗓子眼了,生怕其它部件再出什么差池。幸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试车成功。拥有了两台主机提供动力,进出港的动力要求满足了,船长、轮机长和我的压力都减轻了。

    守住最后的防线

    13日早上,船舶顺利靠泊法属塔希提港PAPEETE码头。轮机部按照计划组织部门人员立即完成燃油的补给工作。1号柴油机增压器的拆检修理工作是头等大事,广州海洋局收到船上的故障报告后,十分重视,局长叶建良亲自主持召开主机故障讨论会,为船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局领导重视,增强了我们修好所有设备的信心!船上临时党委统筹安排,要求各部门随时提供支持。轮机部兄弟们责无旁贷!虽然船已靠港,可没有一个兄弟提出要上岸去欣赏异国风情,每天都自觉穿好工作服汇聚在机舱进行设备检查保养,尤其是对三台柴油机的全面检查。轮机长明确要求,确保2号、3号机安全正常运行,在此基础上全力修复1号主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经请示局里同意,通过代理寻找当地船厂技术支持。可与代理找来的当地两位“专业人员”一起工作后,发现他们并不是专业的增压器维修人员,也没有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检测设备。在外方人员协助下把增压器拆卸下来后,我和轮机长一致决定,自己动手修理。

    迎难而上,绝不放弃

    20日中午,备件一送到船,部门就立即兵分两路---我带人安装增压器,二管带人安装螺栓。增压器转速高(正常航行1分钟30000多转),工作温度高,安装精度和清洁度要求都很高。大部分运动件不是铝合金就是铜,一个轻轻的刮碰都能造成变形,一块小小的铁屑残留都能打坏高速旋转的零部件。我多次翻看说明书,在说明书也没有安装指导的情况下,自己慢慢摸索,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没事,死马当活马医,哪怕修好能用来发电也好,万一成功了呢?”老轨给我鼓劲。有了定心丸,就大胆干!高级机工沈衍栋、莫峻辉和梁安林帮了我大忙,动手能力强悍的他们协助我顺利完成了一个个零部件的安装。尤其在总装整个转子组件时,因转子组笨重(重达200斤),安装位置较高,空间狭窄,站不了几个人,可起吊和安装不能碰到任何东西,同时需要各方位定位精确,任何一个部位有小小偏差都不行。我们足足花了2个小时反复摸索安装,几次都没成功。我都恨不得自己力大无穷,直接抱起来安装进去。轮机长看到我们累得实在不行,爬上机头,亲自动手协助大家对孔定位,终于搞定了。

    晚上十点半,增压器安装完毕,终于可以试车了。试车过程非常谨慎,起动-空车运行-加负荷,每一步都仔细检查各参数,在确认各方面都正常后才会执行下一步程序。经过1个多小时的试车,确认增压器修理取得成功。至此,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护航海六,奔向祖国

    这次故障看似偶然,但也有其必然性。我船拥有动力定位功能,在作业时船舶自动运行保持在某一位置或特定状态,而动力定位的位置是靠DGPS来确定的,多次作业中发现DGPS的信号输入错误,时常出现较大的错误偏移,这就导致船舶突然大幅度移动,提供动力的柴油机会出现瞬间较大负荷,甚至是超负荷运行。加上一周前,2号机无征兆频繁跳闸,负荷转移对1、3号机造成超负荷冲击,而电站的功率限制保护没起作用,多种因素的叠加最终导致故障。

    回想过去抢修的日日夜夜,感慨颇多。这次设备故障的解决,离不开船上临时党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后方家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船上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轮机部兄弟们的辛勤付出。在困难面前,轮机部的兄弟们放弃休息,自觉到机舱参加抢修,一干十几个小时毫无怨言,让我十分感动,我要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

    21日,我船在三台主机熟悉的轰鸣声中离开了塔希提港,踏上了漫长的回国航程!为确保安全返航,防止柴油机再次出现超负荷冲击而产生其它变故,老轨和船长商量决定,选用经济航速,选择三台机并联的最佳负荷运行,既安全又经济。

    如今,“海洋六号”船历经艰辛后正劈波斩浪勇往直行,兄弟们用汗水汇集成的浪花在船边翻滚,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得异常夺目。漫漫回家路,我们坚信,只要有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不怕苦的意志,“海洋六号”船定能乘风破浪无障碍,直挂云帆回中国!

     修复1号机 

    安装增压器 

     短暂休息 

     全面检修三台机

    “天堂”坎坷路

    在含油气地层钻进,泥浆循环罐内液面高、低的临界变化,直接反映井喷、井涌、井漏等井况变化。在罐内安装液位报警器,根据设置的高、低界面实时进行声、光报警,对现场迅速采取技术措施,控制井内压力异常、保证井场安全、降低泥浆成本等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含油气地层钻进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定。 


        由于“松科二井”钻井工程使用的“地壳1号”钻机,进入现场时未配备液位报警器,而现场需要配备8台,经调研报警器市场价格每台均在5000元以上。遵照中国地质调查局“松科二井”应建设“三个平台”的精神,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松科二井工程现场指挥部总工程师朱永宜的大力倡导下,指挥部决定自行研制同类型液位报警器。


        经过努力,基于超声波测距仪和LM339电压比较器原理的超声液位报警器研制成功,并成功应用于“松科二井”工程。该报警器具有高、低位双向报警功能以及当前液位和高、低限位显示功能。报警器双向液面限位分别通过两旋钮调节,简单易学,便于现场工人操作,报警灵敏度为1cm(液位变动超1cm即可开始预警),预警范围可调,测距精度为毫米级,适用泥浆罐(池)深度不大于5m,工作温度范围为-35℃至80℃。


        该报警器可单台独立工作,也可多台联机预警,不仅可对科学钻探、油气和地热资源钻井、地质勘探过程中井涌(井喷)、井漏等危险情况及时报警,同时也可应用于其它行业液位、物位的监测和预警,研制成本大大低于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泥浆罐超声液位报警器成功应用于松科二井工程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依托地质调查项目“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技术研发与示范”,研制开发的地质灾害次声采集传输仪可实时采集泥石流灾害发生时产生的次声信息,通过FFT算法进行时频变换,计算出波形的主频,与预置的报警主频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在报警范围内,将进一步比较预置的报警波形能量阈值,超过阈值,现场进行报警,同时通过GPRS网络将波形数据和计算结果上传到服务器,如果没有GPRS网络,通过北斗短报文将计算结果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软件利用功率谱软件计算能量阈值,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提取信号的时间-频率-能量的分布特征,以保证更准确的发出预警信息。

    据了解,该仪器可完成的采样点数为512个,采样频率为50赫兹;该仪器具有5种传输组合:GPRS、CDMA、北斗、GPRS&北斗、CDMA与北斗;该仪器为实时传输模式,传输模块永久实时在线,仪器实时响应快;该仪器可实现自动预警;该仪器的工作温度范围较大,为-20°~50°。

    地质灾害次声采集传输仪“监听泥石流的顺风耳”

    摘要:西藏措美县古堆高温地热显示区地热钻探进展喜人,230m深度温度达195°C,是目前我国地热勘探中同深度温度最高钻井,初步评价其发电潜力可达110MW,地热资源潜力有望超过羊八井。

    1.项目概况

    2012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开展了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高温地热资源调查”项目,由西藏地质勘查局地热地质大队承担。通过3年努力,完成了区域地热地质调查和典型地热异常查证,在措美县古堆勘查钻孔230m深度揭露195°C高温蒸汽。基本掌握了区域地热资源赋存分布条件及其水化学特征,初步分析了地热流体成因机制,计算评价了深部高温地热资源量及发电潜力,为该区地热资源的商业化勘查开发提供了依据。

    2.成果简介

    (1)查明了青藏铁路沿线地热地质条件,提出了地热成因模式,指导了地热资源勘查。通过地热地质、水文地质填图,基本查清了青藏铁路沿线深部热储分布特征与成因机制。工作区主要出露三叠系、侏罗系和第四系,侵人岩主要为闪长岩分布于工作区的南部,其岩性为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工作区热成因机制受3组断裂控制,以东西向断裂为主,北东及北西为次级断裂并提供了地热的通道。

    (2)通过深部地球物理勘查,查明措美谷堆地热田基本结构,高温钻探取得重大突破。通过详细的物探工作,查清了地热显示区主要断裂构造特征、规模及与地热流体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布置了3个钻孔,均打出了高温地热流体。其中ZK251孔井口工作温度151°C、井底最高温度163°C、汽水总流量63.54t/h; ZK301孔井底最高温度159°C、间隙性井喷;ZK303孔井口工作温度178°C、井底最高温度195°C(向下增温趋势明显)、井口工作压力8.1kg/cm2、汽水总流量 93.17t/h。

    3.成果意义

    完成措美县古堆高温地热显示区地热资源区域赋存分布条件调查,弥补了我国青藏铁路沿线高温地热资源调查空白,为后期高温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230m深度温度达195°C,是目前我国地热勘探中同深度温度最高钻井。初步评价古堆地区地热发电潜力可达110MW,资源潜力有望超过羊八井。该项目的突破性进展,将为我国高温地热发电提供新的契机。(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王贵玲 王婉丽;西藏地质勘查局地热地质大队 胡先才供稿)

    青藏铁路沿线地热勘查钻获195°C高温地热蒸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