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7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全面了解“两重一主”工作执行情况全力推进局党组决策部署,安排下半年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于2015年76日组织召开了半年工作会议

    会议总结汇报了成都中心的“重中之重”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一是四川盆地页岩气调查提出2处重点勘探目标认为川中隆起龙马溪组(含五峰组)米仓山-大巴山前缘筇竹寺组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前景;二是羌塘油气调查已确定了3个重点勘探目标区,优化了地震、钻探等重点工作部署,并陆续开展野外工作;三是在西藏扎西康整装勘查区外围通过物探异常地质研究、钻孔施工,发现铅直厚度13.14米、平均品位+11.64%的厚大高品位矿体;四是西南山区地质灾害调查总结了雅砻江、大渡河、海河流域山区地质灾害孕灾规律,深入推进了大渡河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基地建设,派出专家赴乌蒙山普格县、大关县进行防灾减灾培训此外,乌蒙山扶贫、科技平台和学科建设等均在积极推进。

    会议强调:一是要深刻理解局党组有关“两重”工作的内涵,通过抓业务、带队伍,促进出成果、出人才;二是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制度建设和阳光中心建设,形成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的良好氛围;三是抓好凝聚力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好与广大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努力建设“国家级文明单位”。

    参加会议的有成都中心领导班子、副总工程师、工程和项目负责人、各部门正副负责人。

    成都中心召开半年工作会议

    2020年5月12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到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调研。先后参观了遵义贵萤新材料有限公司、务川中联矿业有限公司,深入了解了由成都综合利用所提供技术服务的两座新建萤石选矿厂目前的建设情况,前往涪洋镇双河萤石矿区进行了现场踏勘。

    调研座谈会上,务川县委副书记、县长肖扬介绍了该县萤石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等工作情况。双方初步达成两点意见:一是采取“政、产、研、用”的合作方式,以务川为核心,围绕遵义以北地区,力争打造成全国新的萤石资源勘查开发基地;二是通过引进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将务川萤石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助力地区脱贫攻坚。

    据了解,务川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是中国两个以仡佬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 该县属于首批国家级贫困县和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也是贵州省扶贫攻坚示范县。务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庭宾,李炳周,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田伟,县政府党组成员、县政府办主任田敬,县自然资源局、县经贸局、工业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和部分企业代表参加座谈。

    微信图片_20200514084822

    野外实地踏勘

    成都综合利用所赴贵州务川调研萤石勘查开发利用工作

    摘要:充分利用已有成果资料,编制了《长江经济带国土资源与重大地质问题图集》,从城镇与基 础设施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布局、耕地保护和质量管理、国土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海岸带开发与保护5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为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提供了基础信息和重要支撑服务。

    1.项目概况

    为支撑长江经济带科学规划建设,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主要任务是查明重点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三线” 划定、国土规划、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规划及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基础支撑。为加快服务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地质调查成果转化应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近30个单位200余人利用已获取的土地、矿产、能源、海洋、地下水、环境、灾害防治等方面成果,提取对规划建设有直接影响的地质资源环 境要素,开展了《长江经济带国土资源与重大地质问题图集》编制。

    2.成果简介

    《长江经济带国土资源与重大地质问题图集》从城镇与基础设施规划需要关注的重大地质问题、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需要考虑的能源与资源潜力、耕地保护和管理需要重视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背景、国土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重视的资源环境状况和海岸带地区国土资源 与环境条件5个方面编图35件,为长江经济带规划建设及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提供了基础信息和重要支撑服务。

    (1)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程度、国土开发强度及岩溶塌陷、地面沉降、 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特征和区域地壳稳定性,提出了城镇 与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地质适宜性建议。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呈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东部上海市接近90%,中部皖赣 湘鄂约51%,西部贵州仅有35%。经济带土地资源开发强度高,2013年长江经济带平均国土开发强度为6.9%,是全国的 1.7倍,但区域差异较大。上游云贵川渝 4省市崩塌、滑坡、泥石流点多面广、高发频发,局部地壳稳定性差,活动断裂发育;中游皖赣湘鄂4省岩溶塌陷问题突出;下游苏浙沪3省市地面沉降、地裂缝问题较严重。从地质安全考虑,经济带城镇与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不适宜区为地震活跃、活动断裂发育区及采空塌陷区,适宜性较差区为崩滑流、岩溶塌陷、地裂缝高易发区及部分活动断裂带两侧,应采取防控措施区为崩滑流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地面沉降高易发区(图1)。

    (2)分析了长江经济带能源、金属、非金属、地热、地下水等矿产资源 分布特征,为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提供服务。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丰富,稀土、钛等占全国的80%以上,铜、钨等占全国的50%,铁、金等占全国的30%;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10%,石油探明储量占 全国2%,天然气资源潜力很大,探明储量占全国28%,在四川盆地涪陵地区发现我国最大的页岩气田占全国总产量的73.3%。现有矿山4.8万个,包括江西德兴铜矿等重要大型资源产业基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矿产资源具有良好的开采潜力,现已形成7处矿产资源潜力区,新形成4处矿产资源潜力区,还存在9处可开发利用潜力区。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苏北、江汉和四川盆地、滇西隆滑高原及断隆山地、川西滇东和东南沿海,地温1000m深度平均为40~45°C、2000m深度平均为60~80°C、3000m深 平均为90~110°C,地下热水可采资源量约160903.7万m3/a。地下水资源总量 为3497.75亿m3/a,占全国地下水资源 总量的37.8%。

    (3 )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土壤类型、耕地、土地有益元素等分布特征,评价了土地环境质量和绿色农产品产地适宜性,为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提供服务。长江经济带土壤类型有22种,其中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地水田主要分布于湘鄂东部、皖中、苏南地区,旱田分布在川中、苏院鄂北部。在已调查平原区,土地有益元素丰富区面积34.43万km2,占54.87%,主要分布于四川阿坝、成都盆地、环洞 庭湖、环鄱阳湖、安徽沿江、苏北沿海和杭嘉湖平原;土地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一级以上清洁级面积34.84万km2,占58.51%,分布于苏北、江淮、江汉平原、成都平原等;绿色农产品种植最适宜区一适宜区面积41.27万km2,占63.31%, 主要分布于环太湖、里下河平原、江淮、环鄱阳湖、江汉平原、成都平原和云南玉溪地区。

    (4)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地貌、生态用地及生态敏感区分布特征,评价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适宜性,提出了国土分类保护区划、生态功能区划、重要湖泊湿地保护建议,为国土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服务。长江经济带地貌上跨越高原、盆地和丘陵平原三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生态用地中,林地在全区分布最广,是最主要的生态用地类型。生态敏感区有自然保护区1076处,其中,国家级123处,省级26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2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62处,世界级地质公园10处。长江经济带沉积盆地总面积约65.1万km2,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总潜力达902.89亿t,适宜一较适宜储存面积占24%, —般适宜面积占57.1%。国土保护区划分为优质耕地、重要生态 功能、水资源安全和人居生态环境4类保护区(图2),优质耕地保护区主要在四川盆地、鄱阳湖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东部沿海湿地、沿江主要河流湿地、中东部湖泊湿地、川西沼泽湿地及重要水库区人工湿地需要加强保护和修复。

    (5)分析了长三角海岸带滩涂资源、矿产资源、滨海湿地和近海水深地形特征,为沿海开发提供服务。长三角沿海后备土地资源丰富。滨海湿地总面积约13230km2,滩涂在平均高潮线以上面积460km2,海岸线至最大平均低潮线潮间带面积3024km2,低潮线以外至5m水深浅海海域面积2080km2。近海水下地形总体平缓,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地形变化急剧,江苏辐射沙脊群发育(图3 )。南黄海盆地、东海陆架盆地石油和天然气资 源丰富。

    3. 成果意义

    《长江经济带国土资源与重大地质问 题图集》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在内涵展现、主题编排和结构形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反映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国土资源分布特征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开发政策制定、开发强度控制、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土整治具重要意义。该图集近期已上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118册、国土资源部40册。(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姜月华 葛伟亚 周权平供稿)


    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多方位支撑长江经济带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