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从9月12日起航算起,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科考船已经在西太平洋上持续作业一周。继海底摄像、“海马”号ROV投入作业之后,又一海底地质调查的主力军——深海浅钻设备登场亮相。在接下来近一个月的工期中,深海浅钻将承担获取海山区富钴结壳及基岩岩芯的重任。“深海浅钻作业是本航次的‘重头戏’,计划完成1.5米和6米两种共70余个测站的钻探任务,难度和压力不小。”航次首席科学家王海峰表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9月17日一大早,听说深海浅钻作业即将展开,记者赶忙抓起相机奔到后甲板作业区。前几日晴空万里的好天气不见了,连绵细雨伴随着阵阵海风,涌浪让船体的摇晃更加明显。后甲板上,四五名调查人员正围着黄色的钻机,为它进行入水前最后的全面“体检”。

    “浅钻设备外表粗旷,内部精密部件众多,由于已有几个月没有使用,水下照明系统、摄像头、液压系统、阀箱、钻具等关键部件涉及的油路和电路,必须经过仔细检查,否则很容易出现设备损坏甚至安全事故。”调查人员肖锐说。

    经过一上午的排查,调查人员发现阀箱有故障,需要替换备用阀箱。所谓阀箱,是一个长相类似路由器的方盒子,连接有控制钻具转速、钻进提钻动作以及钻机姿态调整的十几根线路。“可不能小看这不起眼的阀箱,钻机的一切动作全靠它,相当于钻机的神经中枢。”调查人员姜振军说。记者看到,调查人员在连接线路时格外小心谨慎,因为一旦连接错误,必将导致钻机无法完成调查人员发出的指令。“应该把线路连接的示意图做出来,以后照着图纸就不用担心出错了,效率还高。”姜振军一边操作一边总结着经验。

    16时许,钻机准备就绪。在绞车的牵引和调查人员拉紧的止荡绳的合力下,这个庞然大物终于平稳地进入水面,慢慢消失在深蓝的海水之中。调查人员稍作喘息,快步来到位于四楼的地质取样工作室,隔着屏幕操纵钻机的一举一动。

    精准操控精确取样

    记者看到,操控钻机的电脑屏幕上密布着控制按钮,各种参数和指针令人眼花缭乱。绞车操作员将操纵杆轻轻上推,缆绳的长度不断增加,钻机也随之不断下放。过了近1个小时,钻机即将着在2500米左右深的海底。调查人员任自强熟练地打开了照明系统和摄像头,大屏幕上立即显示出海底的影像。随着钻机的成功着底,他启动了3000伏的高压供电,并轻点“低速正钻”按钮。屏幕上立即腾起了黑色的烟尘。“这里肯定有结壳!”王海峰向记者介绍着经验,“黑色烟尘表明打到了金属结壳,如果烟尘是白色的,说明打到的是沉积物。”随着钻具的高速旋转,钻进深度的刻度尺不断下移,逐渐达到了一米以上。“可以了,收上来吧!”首席助理陈宗恒一声令下,调查人员关闭了高压供电,在发出提钻指令后,钻具缓缓从海底里拔出,随着揽绳的回收,离开了海底。

    在绞车收揽的过程中,深海浅钻项目负责人陈家旺向记者介绍了今年浅钻设备的不同之处。据介绍,“海洋六号”执行大洋科考任务以来,深海浅钻作业已经持续了9年,但以往的浅钻设备故障频发,作业效率和效果都大打折扣。“我们今年对设备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升级,改造了钻进液压系统和控制程序,设备将比以往更稳定、更便于控制。陈家旺说,”此外,钻机今年还新增了防扭推进机构,可以通过屏幕实时监测并控制设备姿态,有效防止钻机扭动造成光缆受损。”

    为地质资料库再添宝藏

    当绞车回收至200余米,调查人员已经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跑到后甲板等待钻机出水。钻机平稳地落在后甲板上后,调查队员将钻具取下,并小心地将样品从钻具中取出。记者看到,样品长69厘米,顶部有6厘米左右的黑色结壳,其余部分是白色的基岩。据王海峰介绍,白色基岩为生物礁灰岩,致密坚硬,中间还夹杂着贝壳等生物痕迹,对于研究富钴结壳资源评价及早期成矿背景颇具价值。

    或许是受到了外力作用,样品断裂成了五段,负责地质描述的黄慧耐心细致地将样品拼接好,拍照、测量长度、填写样品描述表,在完成一系列标准流程后,轻轻地用保鲜膜将样品包好,装入包装筒并贴好标签。至此,一件珍贵的海底岩芯样品完成了登记入库,为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增添了新的宝藏。“从钻机入水到登记入库,一次成功的浅钻取样需要耗费4~5个小时,‘海洋六号’的调查队员们采取三班轮换制,24小时连续奋战在工作现场,确保航次调查任务顺利完成。”技术负责胡波介绍。

    浅钻作业时间紧、任务重,钻机高负荷运行,故障随时可能出现。当进行到第7个站位时,钻机出现了电机故障无法正常作业。经过钻机保障组20个小时的紧急抢修,目前故障已经排除,钻机重新入水作业。

     

     
     
    摸底“深蓝”——“海洋六号”深海浅钻作业现场见闻

    2021年伊始,河北石家庄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夜之间按下暂停键。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的亲切关怀下,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党委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态度和决心,打出上下联动、群策群力的“组合拳”,绘就了勠力坚守、共抗疫情的“同心圆”。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哪里就有党员领导干部的冲锋在前。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水环所党委、所领导班子把做好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决贯彻落实部局党组以及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所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全部在岗,带领全所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1月5日,召开所长办公会和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认真学习国务院、部局和河北省直机关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精神,按照新三定调整后的部门,明确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其后,多次召开专题(视频)会,研究部署石家庄和正定基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成立了正定基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办公室和临时党支部,进一步压实了责任。

    水环所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以上率下、靠前指挥,做到亲自一线值守、亲自实地检查、亲自沟通协调、亲自解决问题,以践行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为全所职工群众树立标杆。所领导班子带头赴疫情防控一线,与职工群众并肩“战斗”,坚定了大家筑牢防线、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决心,为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疫情无情人有情,有一份热,便发一份光。

    疫情形势严峻,石家庄和正定基地工作人员紧缺、生活物资匮乏,水环所党委充分发挥党工团组织抗击疫情的积极作用,为安全有序做好两个基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疫情“封城”期间,正定基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临时党支部把党组织引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疫情防控一线,杨智利、刘利剑、郭风岐等多名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做表率,冲锋在抗疫一线,积极投身综合协调、登记服务、物资保障、应急值守、体温监测和打扫卫生等工作,以坚决的态度、高效的行动保障了正定基地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所工会、后勤中心及时联系居委会、超市供货商等,确保了两个基地大院的生活保障物资供应,用服务在疫情的寒冬中温暖了人心。所团委按照“党有所指、团有所向”的原则,召集在大院居住的单身青年成立青年先锋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任务,用青春的行动彰显青年的担当。广大党员、群众自发加入了党员突击队、志愿者服务队,自愿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不畏艰险、无私忘我,积极配合居委会、医务工作者有序地完成了石家庄基地大院586人次、正定基地大院922人次的两轮全员核酸检测及近400户居民生活物资采购等日常保障工作。

    “水之不涸,以其有源也;木之不拔,以其有本也。”这些默默无闻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党员、群众,以自己的荧荧之光,照亮他人,他们是凝心聚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大底气!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份付出就是一份力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党员干部充分展示了自身的优良品格,以个人的无私付出,为全所上下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凝聚了磅礴的力量。

    “疫情当前,绝不可粗心大意,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办公室范建勇同志作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大管家”,疫情发生以来,始终坚守岗位,用夙兴夜寐的工作和事无巨细的用心,确保了全所疫情防控的有序有效开展。

    “我最担心的就是单身职工们吃不上饭、住户家里断了粮”,工会主席杨利军同志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先锋本色,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始终把广大职工群众的生活放在首位,主动承担起石家庄基地大院住户的生活保障任务,建立物资订购群,每天不厌其烦地统计住户需求,热心为值班同志做饭送饭,积极安排青年志愿者为行走不便的老同志们送米送菜送爱心,把满满的温暖传递到了每家每户。

    “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发光,哪里有考验就在哪里挺进”,安全和保密处高学忠同志在紧急封闭、人手短缺的紧要关头,主动挑起担子,带领发动基地大院单身青年们立下请战书,一同踊跃投身全员核酸检测、生活物资配送等各项服务工作中,解了燃眉之急,在此期间认真组织检查基地大院的消防、用电和网络安全,为保障基地大院的安全稳定尽职尽责。

    “为了大院的安全、职工的平安,我无怨无悔”,后勤服务中心石照平同志以所为家、甘于奉献,自疫情发生以来连续15天夜以继日坚守在值班室,困了就和衣而卧,饿了仅靠方便面充饥,在圆满完成基地大院出入管理和消毒等工作的同时,克服人手短缺、天寒地冻等不利因素,协调各方力量,在短短2日内完成了石家庄基地供暖管道漏水抢修任务,保障了职工群众在“霸王级”寒潮的侵袭中度过“暖冬”。

    “冒着被传染的风险,我也绝不退缩”,装备基建处张辉同志在全城封闭、物资匮乏之际,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请缨,连夜奔走十多家药店购置了全员核酸检测必备的防疫物品,保证了核酸检测的顺利进行。

    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的党员先锋,不论岗位分工,不论职务高低,不惧严寒、坚守奉献,以实际行动展现了责任与担当,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当前石家庄疫情防疫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相信,在党中央、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地质文化和“正定大院”精神的指引感召下,在全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以崭新的面貌和奋进姿态,为水环所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青年志愿服务队配合核酸采集登记

    青年志愿者引导医务人员上门核酸检测

    组织正定基地居民采购生活物资

    组织石家庄基地居民采购生活物资

    正定基地临时党支部党员清扫大院

    为石家庄联盟街道办捐赠防疫物资

    与医务人员合影

    上下同心 共战疫情-水环所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2020年6月1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基础地质室基岩区调项目于在达茂旗黄花滩新村项目基地召开了安全会议,并对基地各项安全事项进行全面排查和检查活动。项目负责人、野外工作技术人员、外聘司机及勤杂人员等11人均参加了此次安全生产活动。该活动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了安全生产观念,增强了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技能,为今后安全生产、防止安全事件发生奠定了基础。

    会议指出,野外安全生产工作是头等大事,野外工作应该将提高安全意识作为开展工作的重点。在野外工作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要有一根安全生产的弦,小心谨慎、提前预判,杜绝任何麻痹大意的意识,把安全生产的意识贯穿在工作的每个节点,保证年度野外生产工作安全进行。会议强调,行车安全、基地安全、防疫工作、用火安全、野外安全作业等是野外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内容。各级项目负责应该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义务,强化组员安全生产意识和应对紧急事件发生的能力,坚决杜绝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提高安全事故的预判能力,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杜绝任何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苗头的事情发生。项目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具有直接的责任,要承担起督促项目组成员按照安全规范及相关制度开展工作的责任。野外司乘人员要承担起安全行车的主体和本位意识,认识到司乘人员对行车状况、行车速度、车辆操作等具有完全独立的决定权力,克服其他人员的干扰。行车过程中做到不疲劳驾驶、不酒驾、不超速行驶等,按照道路交通法律法规进行,保证行车安全。会议指出,6-7月是工作区的高温天气,要备足水份,极端天气不要进行野外作业。

    最后,项目组通过开展安全漏洞排查工作。组织司机对车辆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保养。检查野外基地的用电安全问题,对野外基地的用电线路老化、煤气使用情况、野外用车零部件状况等安全风险点进行了逐一排查。

    天津地调中心基础地质室基岩区调项目开展安全生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