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2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专业化不足、研学课程开发得不到重视、研学导师人才缺乏、研学质量评价困难……” 7月20日,在全国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暨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课程研发高峰论坛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管学院地质旅游研究所所长许涛博士结合自身研究“地学旅游解说五层次模型”及“河北临城白云洞研学实践课程”,深刻指出目前限制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质量提高的几大痛点,顷刻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共鸣。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优良传统。在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学旅行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自然资源研学作为研学旅行的半壁江山,在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增进人地关系和谐认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会议现场 姬长玉 摄

    自然资源研学旅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我国的自然资源研学旅行开展晚,课程开发、研学导师培训、基地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标准不完善,普遍存在着“只旅不学”、“只学不旅”或者“学旅两张皮”现象。专家指出,其中,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课程的缺乏是制约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质量的最核心的要素。

    自然资源研学课程如何与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衔接?如何合作研发自然资源系列研学课程?如何解决市场痛点,推动我国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质量的提升?

    汇集产、学、研、用、政各界声音,碰撞思想,交流经验,共同研讨——本次论坛独具匠心、精心安排,特别邀请了12家地学类、旅游类高校教师,8家科研机构、3家专门研究研学旅行的教育机构、9家自然类公园负责人和21家专业从事研学旅行服务的企业负责人。据主办方透露,下一步还将编撰、出版一套针对各个自然类公园的《青少年综合实践暨自然资源研学旅行系列课程》。

    “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会上,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世云围绕《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国家政策与发展动向》的报告受到了广泛欢迎。此外,来自泰山、黄山、北京石花洞、武安市东太行、山东莱阳白垩纪地质公园、河北临城文旅委等景区负责人,高校代表、研学旅行运营等十几位专家、企业总经理们分别介绍了自身开展自然资源研学旅行方面的经验与困惑。

    “自然资源研学旅行市场广阔、意义重大。”在讨论环节,与会代表积极踊跃发言成为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大家一致认为,针对当前学校、自然公园、运营机构、研发机构等各自为战、缺乏专业化、标准化的情况下,“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暨自然资源研学旅行指导委员会”亟需成立,会上讨论了相关组成人员以及工作职能,决定先期把评定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课程作为重点任务。

    本次论坛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管学院院长安海忠教授主持、地质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顾晓华致开幕词。 中国地质学会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党组书记孟宪来,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创新发展处处长何凯涛,中国地质图书馆党委书记刘延明,《中国教师》杂志社社长曹巍,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遗迹调查评估室主任董颖,自然资源部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周艳,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王艳君,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山岳分会秘书长李杰,中国探险协会特种委员会主任唐长钟等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论坛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管学院地质旅游研究所、地质出版社联合举办。

     

    全国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暨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课程研发...

    为适应自然资源体制改革,落实局党组“由传统地质科学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变,由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向多门类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评价转变”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推进地质调查事业转型发展,全力支撑国家能源资源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精心服务自然资源中心工作,5月8日下午,中国地质调查局举办2018年第一次中国地质大讲堂,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为主题,邀请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中科院山地所邓伟研究员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海忠教授作专题报告。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严光生出席并主持大讲堂。

    蔡运龙教授以《自然资源综合观与动态观》为题,深刻阐释了自然资源的内涵,并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自然资源利用的综合性、自然资源管理的统一性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自然资源综合观,从自然资源的价值、数量和资源承载力等方面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动态观。

    邓伟研究员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山区空间发展及其管控》为题,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运用、山区国土空间特性的环境梯度和空间差异、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中国土空间功能重构等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我国山区的资源环境特点,并提出了山区国土空间功能优化的思路和做法。

    安海忠教授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与方法》为题,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历史脉络、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数据体系、应用体系等五个方面介绍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点研究问题。

    严光生指出,三位专家的报告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层次清晰、给人启迪,对地质工作更好服务支撑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有助于我们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制定落实举措。

    本次大讲堂采用视频形式,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在主会场参加大讲堂,各直属单位有关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业务人员在分会场参加大讲堂。

    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作专题报告

    中科院山地所邓伟研究员作专题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海忠教授作专题报告

    局举办2018年第一次中国地质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