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4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在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在荆棘遍布的深山老林,矗立着一座座孤独寂寞的钻塔,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简称“长沙中心”)钻探人用沾满泥浆的臂膀,抱起一根根沉甸甸的钻杆,将钻取的岩心小心翼翼地放入岩心箱。这些日常工作的缩影,彰显着他们对平凡岗位的执着和坚守。他们与大山为伍、与密林为伴,爬冰卧雪、翻山越岭,足迹遍布祖国大地。三尺机台是他们踏梦出征、书写忠诚的舞台。他们用青春探寻地层的繁华,用岁月镌刻资源的画轴。

    这支钻探团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沐浴着改革的春风,与原黄金部队偕行,是金矿勘查获取地下实物资料的重要力量。团队在原部队时期主要从事小口径矿产地质岩心钻探施工任务,四十余年来,累计进尺10万余米,用实际行动践行“地质报国”的赤诚初心;2018年转制改革后,他们由传统地质找矿拓展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调查。为适应业务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他们胸怀“国之大者”,锚定“为国找大矿、找好矿”目标,按照“进军中深部、拓展多领域”总体思路,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组建水文、地热、深部油气等钻探队伍,以培训实操为抓手,以项目实施为平台,钻探综合技术水平和支撑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党建引领  凝心聚力谋发展

    团队组建之初,钻探骨干流失严重,人员结构不合理、人才力量薄弱的问题十分突出,加之任务转型拓展,需要熟悉新装备,提升新能力。团队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遇到重大事项和急难险重任务,就会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群策群力、集智攻关,全力攻克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难关。为解决人员思想不稳定的问题,党支部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疏通思想“症结”,化压力为动力,并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及时解难帮困,让团队干工作没有后顾之忧。为加快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团队发挥党员领头雁作用,组建以专业技术干部、机长为主体的授课交流团队,加大钻探基础理论与实操训练频度,并积极开展“师带徒”“结对子”帮扶,浓厚团队学习氛围,团队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一大批钻探班员顺利成长为钻探机长和班长。为加强先进典型引领,党支部努力培塑“学习强能、担当作为、求实创新、敬业奉献”的团队文化,将榜样力量转化为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团队所在党支部被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评为“四强”党支部,1人被中心评为“最具学习力”先锋人物。

    攻坚克难  转型拓展求突破

    2021年,团队首次承担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找水打井任务。面对全新业务领域,他们毫无头绪、压力巨大,团队负责人鼓励大家说:“革命老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瓶颈’,作为地质勘探的‘国家队’‘中央军’,我们责无旁贷。只要我们发挥好自身专业优势,宁都的老百姓用水难题将迎刃而解。”团队开始翻阅大量调查报告和文献,总结研究先进施工工艺方法,以找红层区地层隐伏破碎构造和不同地层接触构造形成导水、储水含水层为靶向,因地制宜采用空气潜孔锤快速钻进工艺及复杂破碎地层跟管钻进技术,在旱垴、南必蔬菜基地实施水文水井5口,孔孔出水,总出水量近1600吨/天,解决了当地1650亩蔬菜灌溉用水和1200余名村民饮用水需求,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支撑赣州市宁都县革命老区乡村振兴。5口水井移交当地政府的竣工仪式上,长沙中心向南必村党支部书记询问出水、用水情况,书记激动地说道:“感谢长沙中心酷暑天气给咱老区人民找水,甘甜的井水,喝在嘴里,甜在心里。这是促进我村产业发展的‘经济之水’,也是带领村民奔小康的‘致富之水’”。

    在水文水井成功实施的基础上,钻探团队成员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以浙南诸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为依托,建立了一套从钻探成井、测井、洗井、抽水试验、水样采集、保护装置安装、井口高程点建设到自动化监测系统安装及调试完整的地下水监测井监测体系,先后在浙南地区实施地下水监测井28口,有效保障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实施,为浙南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监测地下水污染、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以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3年,长沙中心承担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地热钻探项目,工作区地层为胶结性差、水敏性强的红砂层。针对其红砂层易引发孔底压力剧增、钻具磨损严重等问题,钻探团队不断加强地层研究,创新工作方法,采用钻井液离心固控技术、空气潜孔锤钻进扩孔和胶塞固井技术,有效减少废浆排放,降低环境影响,提高钻进效率和固井质量。项目历时65天顺利竣工,终孔孔深1500.8米,实现地热钻井施工新领域零的突破。

    攀过一山,再登一峰。鄂鹤页3井,是该中心组建深部油气钻井队伍实施的第一口页岩气参数井,设计井深2300米,旨在初步查明鄂西鹤峰地区二叠系页岩气储层发育情况,助力鄂西地区页岩气开发。受领任务之初,面对全新的业务领域以及更加突出的安全风险隐患,团队发扬湖湘子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立即组建以钻探业务骨干、机长为主的技术攻关小组,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因地制宜优化完善钻井施工设计。项目启动后,团队建立起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机制,落实工程进度“一日一报、一周一会”制度,做好保障工作,全面提升钻探施工效率。面对井内漏失、坍塌掉块、易跑斜等复杂情况,项目技术骨干反复研究地质资料,集中研讨,制定科学对策。团队众志成城、团结协作,历时65天,成功钻至目的层二叠系栖霞组并成功点火,终孔深度2326米,标志着该中心在深部油气钻井领域初步形成战斗力和生产力,实现了从传统矿产地质钻探向水文地质钻探、工程地质钻探、地热钻探、大口径深部油气钻井等领域拓展转型。

    开拓创新  接续奋斗谱新篇

    创新是推动地质调查现代化的“驱动力”。团队着力发挥科技创新“引擎”作用,加强地质科技自主创新,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团队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批专利10余项(发明专利2项),为钻探施工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主战场”上,团队将始终保持着“冲锋”姿态,踔厉奋发、笃定前行,立足深部钻探重大需求,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三步走”“三级跳”战略目标,不断巩固拓展转型发展成果,建实建强深部钻探“国家队”,打造支撑地质找矿亮点名片,用青春热血致敬伟大的新时代,用一串串沉甸甸的成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献礼!

     
     
     
    三尺机台铸忠诚 提质强能谱新篇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鼓舞干劲,引领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担使命,接续奋斗向未来。3月2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简称“长沙中心”)隆重举办2023年度“三型”优秀团队和“五力”先锋人物颁奖典礼,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所、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等多家单位领导和长沙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及部分家属现场观看。

    颁奖典礼在开场乐队歌曲串烧中拉开帷幕,穿插舞蹈、情景剧、合唱等多个精彩文艺表演,多方位、多角度生动地展现了长沙中心干部职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昂扬风貌。晚会重点表彰了中心2023年度成长型团队--地下水统测队伍,攻坚型团队--矿产调查评价团队,效能型团队--生态保护修复团队3支团队;最具“学习力”先锋人物--张昭,最具“创新力”先锋人物——郭军,最具“坚韧力”先锋人物——李毅,最具“奉献力”先锋人物——田光胜,最具“凝聚力”先锋人物——廖驾5名同志。

     

    榜样力量催人奋进,先锋标杆激励前行。转制改革以来,长沙中心积极创建自主党建品牌,加强先进典型引领,大力宣传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努力培塑队伍“学习强能、担当作为、求实创新、敬业奉献”的团队文化,将榜样力量转化为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汇聚了推动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长沙中心成功举办“三型”优秀团队和“五力”先锋人...

    为全面贯彻落实局党组“人才强局”战略,在全局范围内营造“讲政治、学业务、比规范”的良好氛围,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受局委托举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片区)财务人员水平测试”。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地科院、成都综合所、地科院成都工艺所财务人员参与了测试。测试分A、B卷,各单位财务主管及以上人员参与A卷测试,其他人员参与B卷测试。

    测试在局机关设主考场,通过视频对各分考场监考情况进行部署与监控。局人教部副主任马成义、资源所副所长沈结苟、财务部主任助理黄龙等同志莅临成都考场指导工作。

    本次测试旨在督促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业务操作流程,规范、安全、高效办理各项会计业务,夯实会计工作基础,推进全局建立会计人员学习常态化机制,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通过本次业务知识测试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以提升会计人员学习力、实践力、创新力为重点,以发现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为目的,培养和造就一批全面通晓国家财经政策和熟悉财务预算管理流程的骨干队伍,为地质调查事业财务队伍做好人才储备。

    知识引领行动,使命决定未来。局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的独具地质调查特色的会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新格局,将引领财务人员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转变方式,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财务管理水平,推进建立起以预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和以资金管理为龙头的风险防控体系,全面增强财务人员“四个意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调局做好财务预算保障,以全新的业务面貌迈向十九大的开局年。

    无标题

    成都地调中心举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片区)财务...

    2016年7月19日-2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工作站、哈密工作点组成安全检查组对新疆包括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承担的“巴里坤盆地油气地质调查CEMP勘探工程”在内的7个项目进行了安全检查。重点对作业人员安全培训、驻地安全管理、车辆安全管理、作业人员配备劳动保护装备、通讯工具配备、应急药品、物资配备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经检查,油气调查中心承担的“巴里坤盆地油气地质调查CEMP勘探工程”项目组获得此次检查组的高度认可,一致认为该项目组安全工作开展全面到位、表现突出,主要体现在:一是项目组安全管理制度比较齐全,建立了项目野外安全管理制度、野外作业安全规定、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项目部劳动纪律、物资、卫生管理规定等;二是安全责任落实比较到位,逐级签订了安全责任书;三是安全培训教育及时,从5月12日出队至7月22日,举办了各类安全培训6次;四是制定了应急预案,于6月21日开展了防洪、反恐演练;五是通讯工具配备种类多,配备卫星电话2部,车载、手持对讲机16部,北斗手持、车载终端各4部,GPS定位8部,切实保障了野外通讯畅通。

    “巴里坤盆地油气地质调查CEMP勘探工程”由油气调查中心自建的首支地球物理勘探队伍承担。该物探队组建于2015年,当年即出色完成新疆伊犁盆地高精度重磁电勘查工程1200平方千米的重磁扫面测量和300千米的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经过一年快速建设,物探队现有人员达50余人,来自不同专业的主要技术及管理人员24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8人,引进V5-2000大地电磁仪25套,磁力仪10台,运载车辆9辆。目前,该队伍人员精干、装备精良、作风过硬,在油气调查中心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成立了野外临时党支部,充分将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延伸到野外地质工作一线,进一步建设成为具有学习力、凝聚力、战斗力、安全生产和廉洁自律的团队,为油气事业的不断发展贡献力量。

     

    巴里坤盆地油气地质调查CEMP勘探工程安全工作获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