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6月27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就“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举行第四次集体学习。

    江云华做主题发言时指出,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应加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强化党员宗旨意识。针对加强党性修养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强化学习是前提。要学习党史,学习党的政策,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各时期涌现出来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的优良传统和品质,打牢思想基础,始终沿着党指引的光辉道路奋勇前进。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基础。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我们要在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第三,强化宗旨意识是关键。我们个别干部职工把自己的岗位职责变成了权力,本该主动为群众办事变成群众求他办事,每一个党员都应该忘却:人民事党的根基、是党的生命之源,唯有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增强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

    丰成友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每一届领导都很关注的问题,从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七大提出的“三大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到习近平总书记为了密切联系群众在中共十八大后制定的中央八项规定,从十九大报告以“不忘初心”为开篇,为结尾,处处蕴含着。结合“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这个主题,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第一,我们要切实地解决职工反应强烈、关心、关切的实际问题,党员干部要干实事,不搞不求实效、脱离群众、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我们计划结合这次主题教育,把存在的问题解决好。第二,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委工作的方向。有利于加强党委、支部与职工的联系。怎样加强与群众的联络、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更好为群众服务,党委、党支部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党员同志要多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多跟群众交心,多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更好促进单位的发展。

    于飞认为,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离开人民就会一事无成。二是通过这次活动,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的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业务定位、收入分配、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工作等问题,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三是要注重单位的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单位生存发展的根本,有好的文化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干成事,要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重视职工群众的意见,给职工营造一个舒心的工作氛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车延岗、孙建华、袁明昕、王仕文、李恩如等同志作交流发言。

    勘探技术所党委书记对此次集中学习研讨作出总结并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第一,这次集中学习研讨的内容很丰富,除了安排中央和局党组要求的四个专题外,每天还观看有代表性的视频进行学习,内容丰富很有教育意义。第二,所班子成员、党委委员、处级干部对此次学习研讨高度重视,到会率高,主题发言均认真准备,遵守会议研讨纪律。第三,这次集中学习研讨,既有理论认识深度,又跟单位、个人岗位紧密结合,体现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研讨。第四,通过这次集中学习,把所里当前改革发展、业务转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讨,在思想认识上达成共识。达到了此次集中学习研讨的目的。下一步要按照主题教育工作方案,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核实问题和整改落实各项工作,8月底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针对整改工作,要做到边学、边查、边改。

     

     

    勘探技术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2016年4月26日上午,保定团市委考察组来到水环中心,对 “保定五四青年奖章”候选人王洪磊进行考察。考察组由团市委宣传部部长王涛、权益部朱光耀组成,水环中心党委书记、团委书记、王洪磊同志的领导及同事参加了考察座谈会。

    座谈会上,王涛首先介绍了保定市第九届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情况,对候选人考察的目的、意义和程序进行了说明。技术推广研究所所长孙建平介绍了单位的总体情况和王洪磊同志的现实表现,其他几位同事分别从项目管理、技术工作、部门事务、为人处事等方面详细介绍的王洪磊同志的事迹情况。最后中心团委书记简要汇报了中心团委近几年工作开展情况。

    经过此次座谈了解,团市委考察组认为王洪磊同志工作事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能够作为本行业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推广;同时对水环中心团委的工作做出了肯定,认为水环中心团委的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思想工作开展扎实,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志愿活动成绩显著。水环中心党委书记在会上要求,水环中心团委要与保定团市委加强联系,多请示、勤汇报,争取获得团市委更的大支持,更好的带领团员、青年开展好相关工作。

    “保定市五四青年奖章”,是保定团市委在全市范围内组织评出的最高荣誉,每年评选一次。由于评选范围大,涉及全市机关事业单位、驻保高校、各类企业,中心一直无缘该奖项。今年王洪磊同志荣获候选人提名,说明王洪磊同志事迹突出,代表性强;说明水环中心团的工作成绩卓越,得到保定团市委的认可;也说明水环中心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民生工程、扶贫攻坚等工作中成效显著,社会反映良好。我们要以此次评选为契机,学习先进、保持荣誉,在融入地方、服务社会的工作中争取更大的成绩。

    保定团市委就“保定五四青年奖章”候选人进行实地考...

    百年前,青年为了祖国的前途命运奔走呼喊,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伟大五四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的广大团员青年秉承先辈精神,立足平凡岗位,以青春之名,用奋斗之姿,续写着新时代的华章。

    在举国上下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刻、全团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之际,中心团委组织开展了第三届青年岗位标兵评选活动,共表彰青年岗位标兵5人、支撑服务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优秀青年13人、优秀地质青年12人。他们扎根地质调查一线,坚守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广大团员青年树立了可学可比的榜样。

     

    用行动践行千年大计——青年岗位标兵于俊杰

    该同志2005年入职至今多次荣获中心优秀职工、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被评为局首批填图科学家;主持完成了财政部、地调局、江苏省等多个地质调查及科研项目;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10篇,EI检索1篇,SCI检索2篇,初步建立了一支以青年为主的海岸带第四纪地质、军事地质和“双评价”研究团队;深入落实地质调查支撑福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省部合作协议,在宁德市“双评价”、福州新区污染排查等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有效实现成果转化,相关成果得到自然资源部部长、福建省委书记、省长,福州市委书记等领导批示肯定。

    图为于俊杰同志在第四纪地质钻探现场取样、编录

     

    水文地质青年助力赣南脱贫攻坚——青年岗位标兵刘林

    该同志长期坚守野外一线,2013年入职至今一直从事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作为项目副负责或技术骨干参与地调科研项目4项,完成成果报告10余份,其中7份成果报告获评优秀;在工作中勇于创新,获得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5项;公开发表论文9篇,其中中文核心6篇、EI检索1篇、SCI检索2篇,出版专著1部;负责完成了所在工程和项目的科普任务;负责赣州脱贫攻坚找水打井成效显著,获部局领导表扬批示3次。2020年,该同志还荣获局优秀青年称号。

    图为刘林同志给凌月明副部长汇报找水打井进展情况

     

    面对挑战,积极探索——青年岗位标兵张晓东

    该同志2009年入职至今先后承担或参与多个矿产地质调查及科研项目,其中有3个项目的成果报告获评优秀,公开发表论文5篇。2019年,结合岗位调整,该同志主动适应新形势,从地质调查转型升级发展的大局中准确寻找定位,精准对接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新需求,做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结合部省战略合作,参与完成的宁化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试点、长汀水土流失综合调查,获得部、局领导批示,得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及专家的肯定。

     

    图为张晓东同志在福建武夷山开展生态地质调查

     

    步丈天下,胸怀更古——青年岗位标兵孙建东

    该同志2012年入职以来,一直从事钦杭成矿带及周缘区域成矿规律、矿产预测及勘查工作;承担或参与了5个矿调项目,其中有4个项目的成果报告获评优秀,公开发表SCI检索论文1篇、EI检索论文1篇、核心3篇,出版专著1部;构建了成矿带矿床理论体系,带动了六百余万元横向和省地勘立项资金,促进了研究团队的成长;作为赣南脱贫攻坚矿产地质调查团队一员,该同志不怕苦、不怕累,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图为孙建东同志在江西赣县开展矿产地质专项填图工作

     

    青春不惑——青年岗位标兵朱筱婷

    该同志2006年入职至今,连续多年荣获中心优秀职工、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从做完、做细,到做好、做精,不断给自己树立新目标;工作中始终把讲政治、顾大局放在首位,勇于面对,善于思考,有效支撑服务了中心制度建设和“减负增效”工作;作为中心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服从命令听指挥,认真做好中心疫情防控信息收集、汇总、报告等工作,为中心“零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

    图为朱筱婷同志在办公室工作场景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心团委号召广大团员青年深刻把握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青春之花为推动新时代地质工作转型升级、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而绽放。

    南京地调中心表彰第三届青年岗位标兵及优秀青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赣南扶贫攻坚矿产突击队-孙建东同志野外记录。

    赣南扶贫攻坚矿产突击队孙建东在做野外记录

    为推动青年地质工作者广泛参与到地质工作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来,积极引导青年职工为新时代地质工作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建言献策,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团委于2018年8月7日-8日在多功能厅举办了第四届青年地学论坛。此次论坛作为南京地调中心深入开展新时代地质工作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大调研、大讨论、大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得到了科技处、党办和业务室等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为南京地调中心工作发挥了有效的支撑作用。

    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创新,推动新时代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设“创新探索组”和“成果汇报组”。共有28位青年职工进行了汇报展示,内容上不仅有对基础科学的探索和对管理工作的思考,也有对项目工作成果的梳理,专业上涵盖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城市地质、水文环境地质、灾害地质、非常规油气地质、仪器研发、土壤污染修复、地质信息等。论坛开幕式邀请了南京地调中心工程首席专家姜月华、徐敏成和科技处负责人作了“新时代地质工作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主题报告,专家们向与会青年职工系统介绍了新时代地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新时代地质工作如何开展进行了战略性思考,并具体探讨了新时代地质工作应如何全力支撑能源、矿产、水、粮食和其他战略资源保障,精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中心工作。

    经过两天紧张而精彩的汇报,经南京地调中心科技委专家评选,共评出优秀报告18个。其中,蔡逸涛的《安徽含金刚石母岩中超硅石榴石的发现》、吴涵宇的《关于南京地调中心信息化工作的思考》和孙强的《金川流域斜坡稳定性评价》获一等奖;褚平利、周延、舒徐洁、周墨、吴通5人的报告获二等奖;孙建东、常晓军、周道容、杨洋、高扬、杨国强、张炜、李海立、章诚诚、杨海10人的报告获三等奖。

    南京地调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总结中指出,本届论坛举办成功,体现了创新的主题,展示了南京地调中心年轻人的风采,对青年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发现了一批优秀的成果,为进一步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和地质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团委要继续创新工作方式,为青年人的成长搭建平台,凝聚青年人的青春智慧和力量,推动南京地调中心的业务工作更上一个台阶,用创新推动新时代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团委成功举办第四届青年地学论坛

    2020年9月19日,以“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启动。9月2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与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青岛市教育局、青岛水族馆联合举办了一场“走进可燃冰实验室”大型实景科普直播活动,活动通过青岛海洋科普联盟科普直播室、中国矿业报社Bilibili平台“矿世奇谈”直播间面向全网直播。

     

    活动当天,以自然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主任、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主任、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吴能友研究员为首的科研团队14名科研人员,带领观众走入9个天然气水合物子实验室,介绍前沿科学知识,带大家领略了科技的魅力。

     

    在两位主持人的引领下,观众们从“海洋地学之光”雕塑开始开启了认识可燃冰之旅。吴能友研究员首先介绍了自然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的定位、研究方向,以及“多学科结合、多尺度融合、直接面向应用”的特色,目前实验室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研究核心基地之一。吴能友研究员向观众们预告了科技人员将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揭秘可燃冰、展示来自我国海域真实的可燃冰样品、进行可燃冰点燃实验等参观内容,让观众对接下来的旅程充满期待。

    观众们跟随镜头最先进入的是水合物XRD(X射线粉晶衍射)和CT实验室,孟庆国老师首先通过形象的图片介绍了可燃冰微观晶体5种主要的笼形结构,这5种笼子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就形成了可燃冰I型、II型和H型三种典型的晶体结构类型。孟老师用科学小装置展示了光的衍射现象,每种晶体在X射线的照射下,都有形成专属于自己的衍射谱图,就像每个人的指纹一样。科学家就是用XRD仪器作为眼睛,去“观察”可燃冰的微观世界。接下来,李承峰老师用一张人手部的X射线透射光片介绍了医用CT探测人体内部构造的功能,实验室的X-CT也是一样的原理,它利用不同密度物质对X射线吸收能力的差异来探测可燃冰物质内部信息。李老师向观众展示了可燃冰在有孔虫腔体中、沉积物空隙中以及裂缝中分布的CT影像。

     

     

    纯有孔虫壳体介质中甲烷水合物生成前(a)和生成后(b)的微观分布图

     

    甲烷水合物在南海沉积物中生长过程微观分布的CT图像

    在NMR核磁共振实验室,孟庆国老师同样从医用核磁共振检测入手,介绍实验室利用核磁共振成像原理观察可燃冰分解过程。在声学和电学实验室,陈杰老师敲击岩心激发声波展示接收的波信号,赵金环博士用不同浓度的盐水点亮灯泡,这些简单而有趣的小实验帮助观众理解科学家应用超声波和电学成像法探测水合物的技术手段。

    做完声学与电学小实验,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李彦龙和孟庆国老师在低温实验室隆重地向大家展示了科学家们千辛万苦从海底采集的可燃冰样品,让大家见到了这位沉睡在海底的“神秘朋友”。除了展示自然条件形成的可燃冰样品,他们还介绍了实验室人工制备和保存可燃冰的方法,并在现场点燃了实验室特地为本次直播活动合成的可燃冰,熊熊火焰在“冰”上“跳舞”的奇观,让人叹为观止!李彦龙老师还用量筒中的沉积物做了水的渗流实验,生动直观地让观众认识到砂质沉积物和泥质沉积物不同的渗透能力,从而理解了在两种储层中开采可燃冰的难易程度。

    点火实验结束之后,主持人带大家来到激光拉曼实验室,郝锡荦博士从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讲起,介绍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子的瑞利散射现象,以及光的另一种特殊的散射现象-拉曼效应,正如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都有属于自己特征的拉曼光谱。正是利用这个原理,科学家用激光照射水合物样品,就可以鉴定水合物的类型。郝博士展示了南海和祁连山水合物样品的拉曼光谱,观众们也可以轻松地鉴别出二者的不同。

     

     

    在低温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孙建业博士向大家展示了低温扫描电镜在水合物实验测试中的应用。同学们熟悉的光学显微镜一般最高能将样品表面放大到几百倍,而扫描电镜则可以放大到几千至上万倍,让科学家细致观察物质的微观表面形貌。我们虽然用肉眼看不到南海岩心样品中的水合物,而在低温扫描电镜下,可燃冰就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低温扫描电镜下南海水合物微观形貌特征(分散型) 

    在黑暗的深海底部,没有阳光,却繁衍着大量的微生物,孕育着另一片生命的绿洲。在微生物实验室,李晶博士讲解了她培养和研究与甲烷关系密切的微生物-产甲烷菌和嗜甲烷菌的工作,原来研究这些细菌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水合物成藏机理的认识,对它们进行DNA解码还可以为海底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信息。

    参观到这里,可燃冰的微观探测体验就告一段落了。主持人带领观众来到了冷泉研究室,徐翠玲博士介绍了海底冷泉的概念,冷泉探测标志,如声学剖面上的气泡羽状流、特征生物群落等,向观众展示了海底机器人抓取到的冷泉碳酸盐岩实物样品,冷泉周围生长的巨蛤、贻贝、管状蠕虫、盲虾、毛瓷蟹等生物,主持人代表观众和徐博士探讨了巨蛤能不能吃、为什么海底白色的生物居多等有趣的话题。

    毛瓷蟹和贻贝

    巨蛤

    最后,观众随着镜头来到了地震数据处理中心,徐华宁主任用一段“海洋地质九号”实施地震测量的动画给观众介绍了如何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快速寻找海底可燃冰藏,他展示了经过处理的赋存可燃冰地层的地震剖面,漂亮的剖面展示了科技人员高超的处理水平,赢得了网上同行的称赞。徐主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水合物储层的反射特征,他热情地鼓励观众认真听讲,成为一名水合物地震勘探小专家。

    含水合物储层的BSR剖面

    帅气的陈强博士是从事水合物试开采技术研究的专家,他用动画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水合物开采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和破解方法,他自信的话语让我们对未来可燃冰的开发应用充满了信心。

    水平多分支井试采工艺示意图

    本次的“云上参观可燃冰实验室”让观众们行程满满,收获多多,大家走进各种各样的实验室,见识了各种各样先进的仪器设备,跟随科学家为可燃冰做了一个全面透彻的体检,了解了可燃冰是什么物质,可燃冰的结构、性质和形成条件,到哪里寻找可燃冰,用什么样的手段寻找以及怎样安全高效地开采可燃冰等科学知识。活动展示了我国海洋地质调查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展现了科学家风采,引发了网友对海洋科学、可燃冰的兴趣,让广大科技爱好者更加了解可燃冰这种新能源,唤起了大家关心海洋,保护海洋的责任感和意识,激发了大家参与探索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决心。

    本次活动中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首次在移动端开展移动场景大型科普直播,活动得到了青岛水族馆的大力支持,共吸引5万多观众在线收看,体现了青岛海洋科普联盟的组织力量,为联盟成员合作开拓海洋综合研学实践领域提供了优秀案例。

    青岛海洋所成功举办“走进可燃冰实验室”大型实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