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月8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力学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了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地质力学研究所主要负责同志、重点实验室科研骨干等88人参加会议。

    重点实验室主任作2024年度实验室建设情况和进展工作报告,从基本情况与目标定位、科研进展与突出贡献、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以及存在不足和下一步工作等方面向学术委员会委员做了总结汇报。实验室副主任、秘书、青年骨干分别就重点实验室古地磁与古环境研究、古大陆重建与再造、古构造变形分析与资源能源效应等研究方向作学术报告,同时特邀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作了题为“真极移限制下新元古代超大陆演化过程”的学术报告。

    地质力学所表示,其作为依托单位将继续在实验设备配置、实验用房、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确保重点实验室在实验设备和科研水平方面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工作讨论一致认为,2024年实验室科研工作定位明确,聚焦其研究方向取得了创新性、引领性成果,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增强了国际影响力。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一要加强多家古地磁实验室的联合,集成和凝练相关研究成果,积极申报国家级科研奖励;二要加强实验室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针对关键科学问题,组织国际学术会议,扩大实验室的影响力;三要注重多学科交叉和古地磁大数据分析,出大成果。

    本次学术年会,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室的发展方向,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创新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2024年学术...

    施斌,南京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监测与评价研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顾凯,南京大学副教授,长期从事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监测与评价研究。代施斌教授做报告。介绍了光纤监测技术原理,利用大地传感系统和传感工程,促进工程地质和防灾减灾技术的发展,减少各种自然灾害,实现社会科持续发展。

    议题:大地感知系统及工程应用

    在这春暖花开、暖风徐徐的4月,我们迎来了第51个世界地球日。为做好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同时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2020年4月24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水环中心”)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河北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等单位,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安排及雄安新区深部地热能调查工作部署,开展了“地热文化走进小学校园”主题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别开生面的网络课堂走进雄安新区段庄小学,为小学六年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地热科普教育课。

    雄安新区位于京津保三角腹地,拥有华北地区最丰富的地热资源,2006年雄县被评为中国温泉之乡,地热是大自然给予雄安新区的珍贵礼物。目前,雄县城区基本实现了地热集中供热全覆盖,成为我国第一个“无烟城”,成功打造了技术可复制、经验可推广的“雄县模式”。近年来,雄县地热资源已广泛用于生活取暖、养殖和观光疗养等领域,科学家们将用地热能等多种清洁能源助力雄安新区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生态城市,打造地热利用全球样板。

    本次网络课主要有三部分教学内容,一是水环中心技术人员通过动画、趣味图片等向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地热、地热的优点以及地热的勘查开发利用;二是河北地质大学副教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探秘地热能,介绍了地球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地热活动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三是地质科学院技术人员给小朋友们介绍了地热泉,并带领大家走进世界名泉,展示了腾冲热海地热景区的大滚锅地热泉、珍珠泉以及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彩色温泉等各种地热泉景观。

    本次科普活动深得同学们喜爱,激发了大家对地热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成功将爱护地球,珍惜身边环境,从我做起,努力做清洁环保和绿色低碳的小卫士,共建绿色宜居家园精神传递给小朋友。

    地热文化走进雄安新区小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