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19年1月18日,赣南兴国县矿泉水资源开发成果对接会在保定召开。兴国县委副书记、县长陈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

    兴国县是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和人民军工摇篮,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自然资源部定点支撑赣南脱贫攻坚四县区之一。按照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自2016年以来,水环中心立足老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采用突击队、常规项目组方式,紧扣兴国县脱贫攻坚痛点和难点,为兴国找水打井26口,解决了兴国县脱贫攻坚工作“两不愁,三保障”里面最关键的饮水不愁的问题,解决了兴国县结构性供水的突出问题,同时为兴国县经济发展献计献策。继2018年3月,水环中心将2016年度-2017年度地质调查成果及时移交地方政府后,本次移交的成果为兴国县22个乡镇72处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的矿泉水点开发提出了开发建议,助力兴国县打造矿泉水之乡。一是在兴国县22个乡镇发现84处矿泉水点,72处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其中包括稀有的锌偏硅酸型矿泉水2处、锂型矿泉水7处、天然纯水2处。二是针对锂型矿泉水、锌偏硅酸复合型矿泉水、锶型矿泉水、偏硅酸型矿泉水、天然纯水五种类型优质水源开展“资源优势、保护区设置条件、交通与厂房条件、备用水源、其他资源组合优势”五方面优劣分析,提出各类型优质水源优先开发顺序。三是研究总结了兴国县矿泉水开发虽然面临着“本土品牌识别度低、优质水资源勘查程度低、水文化建设程度低、产业规模小”的三低一小问题,但兴国区位优势明显,森林覆盖率高,原生态,且矿泉水类型多,有利于打造矿泉水高中端组合品牌,快速开拓市场。四是建议兴国县加强矿泉水资源勘查评估工作,采用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专业单位做技术支撑,整合资源,完成第一期优先发展矿泉水点的资源勘查评估工作,早日形成饮用矿泉水产业集团,推动饮用矿泉水产业规模化,打造“中国矿泉水之乡”,把地质调查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经济优势,助力县域可持续脱贫致富。

    陈黎表示,水环中心多年无私奉献,在赣南兴国县开展扶贫找水工作,充分体现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论述的高度政治自觉,在兴国县打造了脱贫攻坚惠民工程的生动实践,这些丰硕的成果为兴国县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兴国县下一阶段产业发展的后续动力和重点突破口,我们将抢抓成果转化工作进度,让百姓真正感受到这项成果带来的实惠。

    水环中心主要负责人表示,水环中心将继续全力支撑兴国县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继续发挥水源地勘查、深部地热探测、水质检测等优势力量为兴国县做好技术服务,助力老区人民脱贫,如期摘帽,用实际行动支持兴国县政府社会经济发展。

    会上,水环中心向兴国县移交了兴国县矿泉水资源开发建议报告,兴国县政府向水环中心赠送了“足迹印兴国,甘泉泽千秋”锦旗。

    兴国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大刚,兴国县矿管局主要负责人,水环中心相关负责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赣南扶贫找水项目成员参加活动。

     

     

     
     
    水环中心向赣南兴国移交地质调查成果

    2020年6月2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到赣州市兴国县茶园乡六科村四锡组滑坡监测预警示范点,现场检查指导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普适型仪器示范试用工作。 

    为贯彻陆昊部长关于加快地质灾害普适型监测预警装备试点工作的批示精神,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普适型仪器设备示范试用工作任务安排,武汉地调中心“大别-罗霄山区城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年内要建成5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普适性仪器设备示范试用点。在完成5处监测预警示范点选点、方案设计和基础施工的基础上,目前正在抓紧组织仪器安装,预计6月10日前后即可完成全部仪器的安装工作。

    检查组在进行滑坡致灾特征野外现场考察调研、监测仪器安装现场检查指导的基础上,对项目组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要求项目组再接再厉,精心组织推进,在保证质量和精度的前提下,加快5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点仪器安装工作,尽快投入监测运行。要结合赣南地区地质灾害成灾特点和监测滑坡点自身特征,科学设置滑坡监测预警阀值,确保实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目标。同时,要在地方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组织当地群众开展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和应急避险演练,有力支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赣州市兴国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大刚,兴国县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武汉地调中心党委办公室负责人及财务资产处、项目组成员参加了调研检查。

    GNSS基站检查指导 

    在设备安装现场

    在野外GNSS监测站检查指导

    武汉地调中心推进赣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普适型仪器示...

    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将支撑服务精准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部局党组工作要求,将赣州四县脱贫攻坚解决饮水安全摆在地质调查支撑服务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核心位置,精准对接地方党委和政府需求,聚焦找水打井重点工作任务,在项目、资金、人才、装备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加大力度、加快步伐、提高效率,全力支撑兴国县如期完成脱贫摘帽目标。

    精准对接,逐一摸排,锁定需求

    九月中旬,水环中心党委书记带队对兴国县缺水需求进行了调研,随即水环中心认真组织学习部局领导指示精神,本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老区人民的真挚情感,快速成立找水打井突击队,水环中心副主任任突击队队长,带队紧急奔赴兴国县开展需求对接和踏勘。突击队以解决贫困区群众缺水紧迫需求为己任,在兴国县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和扶贫办的协调下,逐一现场摸排,精准核查,锁定15处缺水需求强烈、地方反映找水难度大的贫困村。

    先急后缓,勠力攻坚,喜获甘泉

    突击队经过与当地政府充分沟通,对各缺水村组逐一实地走访核查,从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方面综合考虑,按照需求轻重缓急确定了施工顺序,急民之所急,加紧投入物探、钻探工作。

    梅窖镇寨脑村是本次工作确定的急中之急,该村是受缺水影响人数最多的村组,集中供水水源为地表河水,受持续干旱少雨影响,已出现供水安全问题,近6800人的安全饮水受到影响。据了解,当地水利部门已多次组织人员进行找水打井,均未取得成功,迫切希望找到清洁、稳定的饮用水源。

    突击队在掌握这一情况后,经组织分析认为该区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下水分布不均,具有勘查难度大、施工难度大的特点。面对已开展多次找水遗留下来“硬骨头”,突击队潜心勘探、勠力攻坚,运用水文地质理论和多种先进的技术方法,精心选定靶区,反复验证,通过2天的野外紧张工作,最终在距现有取水水源西北约450米的半山腰确定了井位。该孔已于10月21日终孔,深度100.9米,预估出水量大于1000立方米/天。

    10月20日下午,兴国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大刚同志专门到现场慰问,表示该井的成功实施解决了梅窖镇长期存在的安全饮水困局,感谢水环中心对兴国县脱贫攻坚工作作出的贡献,并希望尽快为兴国县其他缺水村组找到优质稳定地下水。

    不忘初心、继续奋斗解民需

    “统一思想,抓好落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言犹在耳。缺水群众对安全饮水的强烈渴盼激励我们继续前行,寨脑村找水成功只是开始,突击队将不忘初心,用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勇担重任的决心,快速推进分布在杰村乡、高兴镇等乡镇的一处处找水硬骨头,解决群众安全饮水的问题。

     

     

     

    找水打井助力脱贫攻坚 勠力攻坚解困缺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