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8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进一步强化职工野外作业安全意识,提升应对突发状况和规避潜在风险的能力,保障野外地质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于近期组织召开了野外应急技能培训会,业务处室干部职工80余人参加会议。

    应急管理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的资深讲师围绕“掌握野外环境下的生存技能,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保障生命安全”主题,通过案例分析、理论讲解与模拟演示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了营地选址,自然灾害、动植物威胁等野外常见安全危险要素的识别与规避,以及外伤处理、中毒咬伤应急处置、求救信号制作、绳索技巧等关键自救互救技能。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有效增强了职工的野外安全风险意识和实战应对能力,为野外工作做好充分的安全准备。

    会上强调,野外安全工作是地质工作的生命线,全体职工必须深刻认识其极端重要性。一是要坚决贯彻落实部、局关于野外安全生产的各项指示精神和规章制度,将安全责任层层压实。特别是各项目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好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开展全面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确保安全保障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应急预案到位。二是每一位野外工作人员都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在野外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关注天气和地质环境变化,加强车辆、通信等设备的安全检查与维护,熟练使用应急装备,遇到紧急情况要沉着应对,按程序及时报告。三是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举一反三,将学到的应急知识和技能真正运用到实践中,持续提升个人安全素养和团队应急处置能力,共同筑牢野外地质工作的安全防线,确保“人身、行车、资料”三个安全,圆满完成各项野外调查任务。

     

    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成功举办野外应急技能培训

    11月是第八个全国消防宣传月。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职工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确保在突发火灾事故中能快速、有效地进行疏散与自救,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成都中心”)于11月11日组织开展了消防培训及演练活动,共计185人参加。

    本次培训特邀专家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为主题,普及了2024年全国消防宣传月的主题及指导思想;解读了新修订的《四川省消防条例》;通过中心基地防火门、防火面罩、灭火器、消防疏散示意图,详细讲解了人员密集的办公场所消防安全日常管理要求、火灾预防措施、火灾应对方式及逃生方法、现场救护等内容;剖析了近期几起典型的火灾案例。同时,现场演示了防火毯、防火面罩、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提升中心职工心肺复苏、外伤包扎、人工呼吸等实用技能。

    现场培训结束后,随着急促的哨声响起,“以学促干”的消防演练正式开始。培训模拟大型会议室因设备短路突发火灾,伴随滚滚浓烟,参会人员在应急引导员指引下,迅速按照疏散路线,规范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本次演练应急总指挥对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肯定了参加演练人员的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第八个全国消防宣传月,成都中心还充分利用展板、横幅、办公群等媒介广泛传播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火灾预防措施,营造“消防安全无小事,时刻紧绷安全弦。”的消防宣传氛围。

    下一步,成都中心将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确保单位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消防面罩使用

    灭火演练讲解

    消防灭火演练合影

    宣讲实战双结合共筑消防“防火墙”——成都地调中心...

    根据中心安委会、保委会年度工作部署,结合局《关于加强野外项目组安全培训的通知》的要求,4月25日,成都地调中心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了2024年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三个一”系列培训。

    培训会上,中心领导领学了近期部局关于野外作业的相关要求举办了一场专项知识技能讲座。相关行业领域专家结合身边的案例,针对野外作业中可能发生的失温、高原缺氧、外伤、蛇虫咬伤等情况传授了预防及应急救护知识,对野外作业北斗终端的使用、安全生产保障系统的运行、保密工作应知应会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技能传授。通过现场一次“急救演练”,应急救护专家向广大地质工作者传授了CPR和海姆立克救援的全过程。会后,组织了一次“应知应会考试”,面向全员开展了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中的法律法规及操作规程等方面的考核。

    通过此次培训,中心深化落实了部、局关于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确保人人受教育、人人守岗位、人人尽责任,全面提升了全员安全防范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强化了保密责任和管理。

     

     

    增技强能,守牢岗位——成都地调中心组织安全生产和...

    关于劳动防护用品,你会正确使用吗?如果还没有完全掌握,快来学习吧!

    劳动防护用品是为了保护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发放给劳动者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用于防护有灼伤、烫伤或者容易发生机械外伤等危险的操作;用于防护在强烈辐射或者低温条件下的操作;用于防护散放毒性、刺激性、感染性物质或者大量粉尘的操作等。

    劳动防护用品按照防护部位分为以下九类:

    掌握劳动防护用品知识,职业安全有保障

    关于劳动防护用品,你会正确使用吗?如果还没有完全掌握,快来学习吧!

    劳动防护用品是为了保护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发放给劳动者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用于防护有灼伤、烫伤或者容易发生机械外伤等危险的操作;用于防护在强烈辐射或者低温条件下的操作;用于防护散放毒性、刺激性、感染性物质或者大量粉尘的操作等。

    劳动防护用品按照防护部位分为以下九类:

    掌握劳动防护用品知识,职业安全有保障

    3月1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组织开展安全急救知识培训。培训邀请到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专家主讲。

    首先,邓锦锋主治医师就烧烫伤、外物刺伤、蜂蛰伤、骨折、异物入眼、外伤出血包扎等常见外科急救知识进行了重点讲解;张丽副主任医师根据多年来从事内科急救的实践经验,结合自身工作中多起抢救案例,详细讲解了中暑、脑卒中、电击伤、猫狗宠物咬伤、气道异物、心肺复苏等常见自救、互救知识。随后,省直三院急诊科的几位专家医生还现场模拟演练了心肺复苏、外伤止血包扎、骨折、气道异物等急救操作方法;参加培训的人员根据医生的讲解和演练,纷纷进行了模拟实际操作,专家现场进行了指导。郑州综合利用所始终高度重视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一直将野外项目组出队安全培训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此次培训是郑州综合利用所首次邀请急救专家开展安全急救知识讲座。大家一致认为培训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效果很好,通过培训学到了自救、互救知识,也进一步提高了个人的安全急救意识,希望单位今后多组织类似培训,既能促进工作需求,又能丰富生活知识。

    郑州综合利用所领导、项目组人员及各部门安全员80余人参加了培训。

    张丽副主任医师讲解急救知识

    急救模拟实际演练

    急救模拟实际演练

    郑州综合利用所组织开展急救知识暨野外出队安全培训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办发电〔2014〕50号)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土资电发〔2015〕3号)精神,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2015年1月21日,中国地调局武汉中心举办了野外急救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活动。

      一是邀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医院副主任医师黄黎明作了“野外常见急救知识”专题讲座。向大家详细讲述了表皮外伤、扭伤、机械伤害、中暑、冻伤、溺水、烧伤、动物咬伤及食物中毒、气(食)道堵塞、晕厥等野外常见突发病的病情判断、处置措施和注意事项;重点阐述了野外应急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病人的基本知识;利用人体模型现场示范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规范标准及动作要领。

      二是邀请湖北省消防协会培训中心教官欧阳宾作了“关注消防,珍爱生命”专题讲座。利用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火灾事故案例,从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事故原因、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火灾事故对国家、社会、单位和家庭造成的危害。重点介绍了预防火灾的措施、引发火灾的因素、初期火灾扑救的意义、火场逃生技能、电气安全使用、消防器材使用及维护等相关知识。他真诚告诫大家在开展防火工作中切忌存在侥幸心理,要做到关爱生命,注意细节,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本次培训授课专家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讲课过程中还与听众进行互动,形象生动,广大职工受益匪浅,充分认识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无疑将对广大职工增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安全理念起到促进作用,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心副主任张旺驰及干部职工近100人参加培训活动。


    现场演示心肺复苏动作要领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武汉中心举办野外急救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活动
      在完成野外物资的准备工作之后,29号上午,我们开始进行安全培训和检查工作,包括通讯、宿营、取火、户外自救等方面。首先对我们的通讯设备进行了检查,看其是否运行正常,这包括卫星电话、对讲机、GPS、罗盘等,并且将所有的卫星电话与站上的联系电话进行试通话,以确保畅通。

      由于两个野外考察组的路线不同,而且相对距离较远,我们把对讲机换成了大功率的,以保证联系通畅。澳方对我们野外宿营也进行了培训,包括搭建帐篷和生火。最让我们不可思议的是,后勤保障人员必须要对手持GPS和罗盘进行检查和指导,虽然对我们这些老地质队员来说这是很简单也是出发前必须准备好的事情,但是澳方人员还是认真地对每个人携带的设备进行检测试验,这让我们由衷的感到佩服。

      医疗培训则是在医生的办公室进行的,站区医生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她为我们准备的野外急救包。急救包内含有针对扭伤、骨折、冻伤、晒伤、烧伤等各种外伤以及其他严重疾病的急救药品,虽然东西很多,指导医生还是逐一解释了它们的用途,并进行演示。随后,我们又到天气预报办公室,了解简单的气象图像和如何在工作区获取未来几天天气情况。因为在南极工作期间,最担心是遇到暴风雪,暴风雪瞬时风速常常超过12级,而且能见度不足数米,持续数天。在南极科考的历史中,国外考察队曾经多次发生过暴风雪导致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

      晚上与站长及相关人员进一步确定野外考察和飞行计划,重点是针对本次考察的工作重心和难点还需要的哪些后勤保障,包括直升机飞行,以保障这次考察能够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的目标。站长再次强调了通讯安全,要求我们每天必须准时向考察站汇报,否则就将派直升机把我们接回来。我们这次北查尔斯王子山地质考察项目同样也是戴维斯站的科考项目,站长表示他们将全力支持和保障我们完成本次科学考察。

    野外帐篷搭建演示与培训

      12月30日原定前往北查尔斯王子山工作区的飞行计划因为天气原因被迫取消,我们便更改为野外培训。按照澳方要求,我们需要随身携带睡袋、食品、水、通讯设备、地质工具等,每人足足装了一个大背包,前往站区附近山区进行培训。在野外培训过程中,我们也对站区附近的地质情况进行踏勘,以便于我们后期野外工作的开展。


      澳方人员进行野外工作安全培训(刘健摄)


      野外地质踏勘与露头追索(刘健摄)

      我们在戴维斯站工作只有短短的3天的时间,但是体会却很深。澳方对于我们这次国际合作非常认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后勤保障体系,同时澳方人员的专业性、责任心、安全和环保意识,以及明确的分工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对安全和环保两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在野外物资运走之前的整个晚上,负责后勤保障的澳方人员一直在思考是否有遗漏的地方,这在国内很难做到,这之间的差距可能不仅仅是工作态度的问题,而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真正在思想和行为上得到体现。

      通过物资准备和相关培训工作,我们了解到,澳大利亚南极考察的所有后勤保障事务都是由专业的后勤人员负责的,而不是由科研人员自己准备。相比而言,我国南极考察缺乏这样细致的分工,科研人员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准备这些后勤物资,而且效果并不理想。2014年是中国南极考察30周年,仅仅通过这几天在物资准备等方面工作,就能深切的体会到我们与先进发达国家在工作理念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我们需要改进的还有很多。

      谋划了很长时间的北查尔斯王子山考察即将成行了,希望这次南极考察在我国南极地质研究方面做出新的贡献,同时对我国未来南极考察建设等方面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借鉴意义。
    南极北查尔斯王子山考察系列报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