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7月31日,在第90个“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召开复转军人座谈会,向复转军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座谈会围绕着复转军人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对新形势下研究所改革发展、一流研究所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等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指出,广大复转军人退役前为军队建设、强军强国立下了卓越功勋,退役后为研究所改革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如今,郑州综合利用所正在按照所党委确定的发展目标,加快建设一流研究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广大复转军人的辛勤付出和奉献,希望复转军人充分发挥不怕苦的战斗精神,一如既往地为研究所发展建言献策,推动一流研究所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郑州综合所鼓励广大复转军人一是要继续发扬军人的优良作风,积极投身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为项目组做好安全管理、后勤保障和物资采购等工作;二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和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研究所各项工作,为研究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复转军人座谈会

    郑州综合利用所召开复转军人座谈会

    1月23日下午,地调局环境监测院院长马军来到该院精神文明城乡共建活动联系点---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老君堂村看望慰问。春节将至,年味渐浓,村民们笑逐颜开,都在忙碌着办年货、挂灯笼、贴春联,一幅幸福和谐的喜人景象。

    老君堂村四面环山,生态环境良好,村民以种植、养殖业为主要产业。漫步在老君堂村,如今的村民住房墙面统一整洁,路面全部实现硬化,村容村貌与村民精神风貌得到了同步提升。

    “在咱们老君堂村,如今村民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发展尜枣等特色种植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老君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关卫利对马军院长说。在关卫利等村干部的陪同下,马军先后来到87岁的王朝翠老人和79岁的宋全江老人家中。二位老人都是复转军人,曾经为保家卫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都尽享天伦之乐和安度幸福晚年。马军将慰问品送到老人手中,祝愿他们新春愉快,健康长寿。

    来到村后的一大片果园,关卫利说:“2016年,在环境监测院的资助下,村里完成了果园灌溉管道铺设工程,使200多户种植村民受益,当年提高尜枣、柿子、杏的产量30-40%,90多户村民实现了脱贫。”望着果园一个个灌溉用的水龙头,关卫利也坦言,灌溉设施修建好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提高了,但随着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灌溉水源却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现在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打一眼地下水井,如能如愿,明年将动员村民将尜枣、柿子和杏树更换成苹果树,苹果既能解决存储难题,又能大幅提高村民收入。听了这番话,马军十分赞同,他希望村委会把资助资金用在刀刃上,适当调整果树种植结构,规范管护机制,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帮扶、村民努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而真正造福山区百姓。

    在村委会,马军院长将10万元资助金交给关卫利主任,并签署了城乡精神文明共建协议书。

    据了解,从2009年环境监测院与老君堂村开展精神文明城乡共建活动以来,已累计提供100余万元帮扶资金,完成了老君堂村公共卫生设施改建、果园采摘路面硬化、村民饮用水供水管道及分水器维修、村里监控系统安装等基础建设,捐赠的10多台套计算机设备、500多册图书,提高了村委会办公自动化水平,丰富了文化生活。与此同时,环境监测院还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地质灾害调查和农业地质调查,设立了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牌,安装了自动雨量计,及时给村民提供降雨讯息和地质灾害险情警示。完成的村域用地分类图和土地质量评价报告,为规划果园经济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8年的不懈努力,城乡共建结出了丰硕成果,老君堂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改善。2016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以上,较以前有显著提升。老君堂村荣获“北京市生态文明村”、“昌平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昌平区农村典型示范社区”、“昌平区环境达标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环境监测院也作为先进典型,先后两次在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办工作会议上交流汇报,国土资源部在老君堂村举办了城乡共建工作现场会,推广其创建活动经验。2015年,环境监测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签署城乡精神文明共建协议书

     

    慰问老人

     

     10万元资助金

    老君堂的新变化

    2021年7月30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四周年联欢会,中心相关负责人和在职及退休复转军人齐聚一堂,追忆难忘岁月,共话初心使命,凝聚奋进力量。

    联欢会上,水环中心相关负责人代表中心党委向全体复转军人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对大家多年来为中心建设发展做出的默默奉献和辛勤付出表达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大家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魂、转岗不移志,把在部队中锤炼出的政治品格和优良作风带到新的工作岗位和人生舞台,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努力作表率、树标杆,争取更加辉煌的成绩,书写更加出彩的人生。

    联欢会在舞蹈《人间第一情》中拉开帷幕,随后独唱《骏马奔驰保边疆》、朗诵《战友颂》、萨克斯军歌联奏《军中绿花》《当兵的人》《强军战歌》、小提琴独奏《红星歌》、单口快板《欢迎您到保定来》等16个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相继上演,大屏幕还展示了水环中心退役军人在部队期间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展现了他们无悔的军旅生涯和坚毅的青春模样。精彩的表演,华丽的舞美,赢得现场观众掌声阵阵。特别是由老侦察兵厉新民带来的武术表演,动作连贯,招招精彩,让在场观众看得热血沸腾。中心相关领导和小朋友们朗诵的诗歌《八一颂》更是将联欢会推向了高潮。

    此次联欢会既是对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四周年的热烈庆祝,也是对全体复转军人的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老兵们”纷纷表示,曾经作为军人,感到非常光荣自豪,如今走到新的工作岗位要继续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远听党指挥,把坚定信念、顽强精神融入到工作中,为中心转型升级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艺表演

    合影留念

    水环中心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四周年联欢...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8月1日下午,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组织召开了军转干部座谈会,党委书记温国勇、6名在职军转干部以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会上,温国勇同志以最近上映的影片《建军大业》为切入口,追忆过去,回顾历史,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九十年来的披荆斩棘,分享了自己的切身感悟。同时,对军转干部多年来的敬业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弘扬优秀军人服从命令、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做到军转干部退伍不褪色。二是传承优秀军人铁的纪律和品质,扎实做好当前工作,贡献应有的力量。三是不断强化大局观念,拓宽政治视野,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中心上下“一盘棋”理念,保持军人的优良作风。

    参加座谈会的复转人员畅所欲言,深情怀念曾经的军旅生涯、光辉历程和部队情谊,并对中心党委的关怀表示感谢。军转干部们纷纷表示,一定会继续发扬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续保持军人的优秀本色,做到“打硬仗”的精神不改变,听党指挥绝对服从的精神不改变,感恩的心不改变,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为航遥事业贡献力量。

     

     
     
     
    爱国拥军 砥砺前行

    7月31日,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在宜昌基地举行“八一”建军节座谈会,向各位复转军人和军属送上了节日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并通报了武汉地调中心和宜昌基地情况。

    与会人员踊跃发言。他们共忆当年光辉战斗历程,畅谈祖国发展变化,展望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他们说,昨天我们都观看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心情特别激动,一种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彭湘芝说,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喜讯很多,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和南方页岩气调查重大突破,使人振奋!“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保卫和平是人民军队之责。”作为曾经的军人,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把我党、我军的好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武汉地调中心复转军人能吃苦、能战斗,不论在哪个岗位始终保持军人本色,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极强的奉献精神。武汉地调中心要求在岗复转军人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军队优良传统,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勤奋敬业,自强不息,立足本职岗位作奉献;离退休老同志发扬优良传统,发挥自身余热,积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为武汉地调中心和宜昌基地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武汉地调中心复转军人、军属及宜昌基地各离退休党支部委员参加了座谈会。

    武汉地调中心召开庆祝建军节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