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7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2021年6月3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报告会,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以“知史爱党 当好‘三个表率’,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研究所创新转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题为全体党员干部讲专题党课。

    党课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党史,生动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和精神力量。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不负先辈、不负后人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全党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提供了科学指引。

    党课强调,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带着信仰、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做到知史爱党、当好“三个表率”,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推动研究所创新转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和力量,以昂首阔步的姿态、以铿锵有力的步伐,努力开创研究所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党课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准确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努力当好“三个表率”。一是要坚持学史明理,夯实思想根基,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作表率,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要坚持学史增信,坚定理想信念,在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要坚持学史崇德,自觉弘扬伟大革命精神,始终保持砥砺奋进的昂扬精神,从党史和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营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四是要坚持学史力行,努力攻坚克难,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作表率,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地质工作提出的新需求,按照局党组关于新时代地质调查事业“三个转变”要求,结合自身技术优势服务于国家战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十四五”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成效。

    党课强调,党史是一座宝贵的红色基因的“富矿”,蕴含着丰厚的政治营养和引领我们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全体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激发见贤思齐攻坚克难的勇气,胸怀两个大局,国之大者,把握党和国家事业的重大需求,立足事业改革发展新阶段,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发展,努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

    局党史学习教育第四巡回督导组有关人员、郑州综合利用所班子成员、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了此次党课活动。

    郑州综合利用所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活动

    7月4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党委办公室、第四纪-信息党支部组织的纪念建党95周年建所60周年暨道德讲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系列党课活动在8楼会议室召开,特别邀请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李庆辰研究员到所讲了一堂集政治学习与学术报告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别开生面的党课,在所党员、科研人员和研究生90余人聆听报告。

    李庆辰研究员作了题为《太行山地理特征与山区经济发展》的报告,围绕河北省地势特征、太行山自然地理、太行山林业与绿化、太行山旅游资源等几个方面,特别是太行山区的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地位,深入浅出的给全所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和研究生开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报告。李庆辰研究员长期从事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旅游地学及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报告中,他讲述了河北省地势特征、河北地貌圈层、河北海岸特征以及太行八陉和太行山主要地层等知识;太行山障石岩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太行山的旅游资源、特别是红色旅游圣地等等。结合水环所特点,他提出了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期望,勉励每个地质人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能够日常行动要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机时刻能担当的真正的共产党员,处处体现自身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太行山区的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做出贡献。

    会后,李庆辰研究员参观了正定基地实验室和岩芯样品库,与实验室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就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问题、结合树立正确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进行了座谈,对实验室工作、岩芯保存以及第四纪学科的发展和科研团队组建提出了宝贵意见。

    水环所邀请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李庆辰研究员...

    6月1日国际儿童节,受萍乡市政府邀请,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地学文献中心、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单位来到萍乡莲花县高滩村,参加“传承红色基因,守护绿色家园——感恩奋进,我是小小追梦人”丹勋红领巾营地主题活动,为红色老区的留守儿童带去系列科普活动,受到基层政府、老区村民和青少年的广泛好评。 

    红领巾丹勋营地·莲花高滩站,是由萍乡政府和丹勋基金会联合建立,以“红色基因、绿色崛起、文化传承”为主旨,以服务老区留守儿童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科普综合示范点,设置有研学旅行、课外活动、图书阅览等功能,达到拓展视野、增强能力和传承红色基因的综合教育目标。

    在传承了800年历史的高滩村祠堂里,近50名留守儿童、部分村民和地方政府有关同志参加了系列科普活动。活动中,地学文献中心向红领巾营地捐献了科普书籍、科普视频和矿物标本,丰富了学生的图书馆、教学课堂;科协首席科普传播专家王章俊研究员做“生命起源”科普报告;郑州综合所长江中游黄石-萍乡-德兴矿山集中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刘玉林做了矿山环境科普报告,并组织科普答题;青岛所数字海洋项目组王诏做了海底世界科普报告,并开展海洋VR互动体验等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活动,现场气氛活跃。最后,三家单位还向营地的留守儿童赠送了文具、科普图书等儿童节礼物,让学生们度过了一个充满知识、梦想和红色记忆的快乐节日。

    活动结束后,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科普办公室(地学文献中心)与萍乡市、莲花县的负责同志就红领域营地后期建设进行了对接,探讨红领巾营地建设合作、留守儿童科普研学等具体内容。地质科普服务革命老区等科普扶贫活动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办公室探索地质科普模式的重要内容,不仅在红色革命老区传播了地质科学的种子,更促进了启智扶贫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地质调查事业的社会影响力。

    学生们认真听科普报告

    为留守儿童赠送儿童节礼物

    萍乡市政府领导为本次活动支持单位授予锦旗

     
    地质科普助力传承红色基因

    2011年6月25日,南岭于都银坑科学钻探开钻。 资料图片

    绵亘起伏的南岭,巍峨壮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自古便有开采矿石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不懈探索,在南岭地区找到了钨、锡、金、银、铜、稀土等国家急需的矿产资源。

    共和国从来没有忘记曾经为革命付出巨大牺牲的赣南老区。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无限热忱,在赣南矿业扶贫的征途上竭尽全力,善作善成,谱写了一曲攻坚克难、精准扶贫的壮歌。

    红土地上“锡”生辉

    在中国革命史册上,江西省会昌县是一个红色的县城,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

    会昌岩背锡矿矿区毗邻广东省和福建省,位于武夷山脉与南岭山脉的交汇处和江西会昌、安远、寻乌三县交界处。这是一座有着30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山,追溯它的发现与勘探,江西地矿人可谓立下了不朽功勋。

    1981年,物化探队701分队在赣南地区化探扫面时,在锡坑迳地区圈出锡异常区,原地质矿产部将其立项为《江西省会昌县岩背矿区锡矿普查》。为了探明其产状,由909大队负责钻探施工,在矿区东西向各打了一个300多米深的钻孔,却没有收获。时任江西地质科学研究所所长的吴永乐与总工程师李崇佑、分队长朱焱龄等人组织大家探讨研究,决定在露头上打一个钻孔。这一打,就是80多米厚的矿体,拉开200多米距离后再打一个孔,又见到了100多米厚的矿体,而且品位很高,这让在场的人振奋不已。

    最后探明储量锡10.1万吨左右,伴生银100多吨,是一座斑岩型大型锡矿。

    当时江西地质科学研究所有个中英合作的科研项目,英国人辛普森随项目组来到矿区考察,看到如此罕见的重大发现,惊叹道:“找到这么大的矿,你们队员可以拿到多少钱?”

    “我们有工资啊。”队员的回答令辛普森百思不解,他啧啧地感叹:“我们要是找到了这样的矿,每个人至少要拿5万英镑。”

    为了支援老区,原国土资源部把岩背锡矿作为重点扶贫项目,将多年积累的地质勘查资料无偿移交给赣州市进行开发,岩背锡矿成了县里最赚钱的企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惠及老区乡亲。

    但地质人没有止步,继续投入资金开展详细勘探,这是赣南地区实现边探边采的最早案例,也是矿业扶贫的重要标志。

    春风又绿老矿山

    铁山垅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南部,全国九大钨矿之一——铁山垅钨矿就坐落于此。

    离镇不远的地方,就是当年红军挖钨砂的露天采场。如今,采场前的山峰已被削去大半,对面是一片低矮的泥砖青瓦房,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大多已破烂不堪,残亘断壁随处可见。唯有一栋砖瓦结构的新房伫立在这片荒舍之间,显得格外醒目。

    沿着泥泞的小路,走近这座建筑,记者发现正门墙面上挂着一牌匾,上面写着“中华钨矿公司旧址”。据说,这是百年钨业庆典时,县里拨专款在原址上修建的。史料记载,1931年初,铁山垅钨矿成立,一年后,红军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华钨矿公司”。

    站在“中华钨矿公司”原址上极目远眺,烟雨朦胧中,群山袒露着褐色的胸膛,似乎在诉说那一段不寻常的历史。可以想见,当年在一片沸腾的山峦中,军民组成挖矿运矿队伍,穿过国民党严密的层层封索线,用钨砂换来红军急需的布匹、药材、粮食等物资,让革命的队伍得以生存与壮大。

    在这片旧居中,有一座特别的建筑,这是当年的红军医院。小院房屋虽旧,但柳枝吐绿,红梅绽放,还有一只尾巴长长漂亮的红嘴山雀在枝头啼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追溯铁山垅那承载着红色基因的历史,今天的她如何焕发青春更值得人们探寻。

    退休工程师刘洪禄回忆道:“以前国民党在民窿采矿时,就像打老鼠洞一样,采富弃贫,把巷道挖成了‘Z’字形。而现在用的是‘开天窗’方法。”据了解,在矿的上部没有民房设施,允许陷落的情况下,就可使用“开天窗”法,首先恢复原有的窿道,在外部打一个巷道,与原窿道相通,慢慢往上掏,靠矿的自重把矿挤出来,掏不动的时候,装炸药侧崩一下,孔也越掏越大。矿是破碎的,当天窗打开,应力释放,就达到了控制矿区地压,为下一步机械化开采创造了条件。在难采矿资源示范项目建设中,采用这种强制崩落围岩与诱导式出矿相结合的技术,取得了很好效果,受到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的好评。

    2013年10月27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合作(共建)协议签字仪式在京举行。江西赣南钨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被授牌,其共建时间为2011年~2015年。铁山垅便是江西赣南钨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在铁山垅实施的上坪矿区难采矿资源回收示范项目,每年可采矿12万吨,从2011年~2015年,共采矿80多万吨,盘活难采矿资源矿石量842万吨,钨金属量1.82万吨,伴生金属610吨,难采矿回采率达92.8%,潜在经济价值18亿元。

    数据证明,赣南无愧于“世界钨都”的美誉。据悉,赣州的黑钨矿资源保有储量占中国的30%左右,其销售收入占全国钨工业销售收入的35%。

    中国地质调查局通过实施钨矿调查评价及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项目,为赣州市新增3万吨接续资源。

    枯木逢春,旱苗得雨。盘古山钨矿、画眉坳钨矿、会昌岩背锡矿……一座座老矿山又迎来了它们的春天。

    情注“银”坑深千丈

    2011年6月25日,在赣南温馨的扶贫记忆里,创纪录的一页被掀开——孔深3000米的南岭于都银坑科学钻探开钻。这是原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在南岭重要成矿带组织实施的第一口资源科学钻探井,也是在全国范围内施工的7口2000米~3000米钻探预导孔之一。孔址的确定,经过地质、矿产、地球物理探测等前期准备和专家的反复论证,以陈毓川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作后盾,还有实力雄厚勘探队伍加盟,近3000万元国家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南岭科钻一开钻便令人瞩目。

    为什么会把科钻放在于都银坑?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总工程师曾载淋解释道:“一是于都—赣县矿集区,处于南岭和武夷山两个成矿带交汇部位,两个成矿带之间的关系值得探究。二是在钨的背景下,产出丰富的银铅锌金矿,值得探索。三是银坑—青塘地区区域性推覆构造发育,对成岩成矿有什么控制作用?四是银坑一直是大家重点关注的重要找矿远景区,没有实现大的找矿突破,是不是研究没到位,需要深部揭露?”

    2014年5月18日,一列来自中国地调局的“科技列车”,载着陈毓川院士率领的30多位专家教授驶进银坑,共同把脉会诊。专家们认为:勘查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目前区内已提交一个中型金矿、一个中型银矿、一个中型铅锌矿、一个大型滑石矿,地质找矿和成矿理论研究工作均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根据现有工作程度控制,完全有望实现3~4处大中型金银铅锌铜矿产地、2~3处可供开发的大型矿产地的预期目标,将为赣南多金属矿区地质找矿发挥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科技列车”满载的智慧和深情,灌溉出南岭金银铅锌铜的璀璨矿花!

    阳春三月,驰骋在春回大地的赣南,田野里油菜花黄灿灿一片,山坡上杜鹃花开得正艳,耳畔响起那曲熟悉的《映山红》,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红色的革命年代——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莽莽南岭深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