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7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4月26日,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吴伟教授到地质力学研究所开展了学术访问与交流。

    访问交流期间,吴伟教授作了题为“滑坡和泥石流模拟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展示了地质力学现象分析、实验分析、数值解释与理论公式推导的完整研究路线,分析了有限单元法、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离散单元法及混合方法等数值计算手段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总结了滑坡和泥石流大变形数值模拟研究循序渐进进步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吴伟教授就团队提出的一种可以统一描述颗粒材料固态和流态以及相变过程的本构模型展开了重点讲解,分别从理论推导、数值实现及试验验证等角度分享了该模型在滑坡和泥石流模拟中的前沿进展与潜在问题。

    吴伟教授的报告内容与岩土、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学科领域前沿关联紧密,激发了与会科研人员、学者的强烈兴趣和热烈讨论。在后续的提问与开发性讨论环节,吴伟教授与现场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就高速远程碎屑流的运动过程模拟、滑坡内部剪切面的形成和发育、滑动面厚度确定、黄土滑坡稳定性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报告结束后,吴伟教授及团队先后参观了活动构造与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的多个岩土力学实验单元,了解了岩土力学测试分析研究的重点。在ICL-2 高速环剪实验室,吴伟教授详细询问了仪器可以模拟的剪切速率与控制系统,对高速剪切过程中的力学机理进行了饶有兴趣的探讨。

    本次学术活动由自然资源部陕西宝鸡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活动构造与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组织。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及地质力学研究所的50多名从事岩土力学、地质灾害机理与风险防控的科研人员参加了学术交流活动。 

     

    吴伟教授简介:

    吴伟教授(Univ.Prof. Dr.Ing. Wei WU),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终身教授、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奥地利4位岩土工程教授之一,欧洲华人十大科技领军人才,奥地利维也纳奥拓•普雷格尔(Otto Pregl)岩土工程研究基金委员会主席。吴教授现担任欧盟第六框架、欧盟第七框架、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等多个大型欧洲共同体项目的负责人,是国际岩土工程领域影响力最高的SCI学术期刊之一《Acta Geotechnica》的创始人及主编,创立了“Springer岩土力学和岩土工程系列丛书”并担任主编,同时担任《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的副主编。吴教授是土体亚塑性本构模型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在SCI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吴伟教授来地质力学研...

    摘要:英国地质调查局和英国著名学府赫瑞瓦特大学联合组建莱伊尔中心,这是一个“开创性”的国家级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地球与海洋科学问题,并且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英国政府对莱伊尔研究中心的总投资为2100万英镑,联合投资方还包括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NERC,英国地质调查局的上级单位)、苏格兰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SFC)和赫瑞瓦特大学,其中苏格兰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将提供350万英镑经费支持。该中心位于苏格兰爱丁堡的赫瑞瓦特大学校园内,汇集了英国地质调查局的专业知识和大学的学术创新,可以确保后代研究者应对“世界面临的全球性科学和技术挑战”。目前,莱伊尔中心正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研究气候变化问题,研究深海采矿的方案,以及研究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赫瑞瓦特大学与英国地质调查局的这次联姻,在研究型实验室创建了英国唯一的深海底钻探设施和英国最先进的研究型水族馆。莱伊尔中心将通过倡导创新、协作和企业精神,致力于以可持续的方式解决自然资源和能源供应与安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致力于培养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新一代优秀科研人才。在国际顶尖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莱伊尔中心正在由世界领先的学者和科学家解决重大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案:从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到如何依靠内陆水系解决未来水需求问题;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到寻求不会危机全球环境的深海采矿解决方案。

    莱伊尔中心的研究主题集中在两个主要方面:应用地球科学和生态科学。该中心将面临科学大挑战(见图1),其第一战略阶段,所确定的4大研究主题包括:

    (1)气候、生命及地表环境;

    (2)水以及地下环境中的生命;

    (3)地球能源资源;

    (4)风险、灾害及不确定性。

    图1 莱伊尔中心面临的科学大挑战

    莱伊尔中心目前已经涵盖非常广泛的综合研究领域,包括:

    • 海洋生态系统变异性的生物地球化学驱动力;

    • 海底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从热带海岸到深海的模式与作用过程;

    • 水母爆发对深海生态系统的生态影响;

    • 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 支撑海洋空间规划(MSP);

    • 能源:生物地球科学中的一个统一原则;

    • 河流和沿海地区是全球碳和营养素循环的“热点”;

    • 北极生态系统和全球变化;

    • 缺氧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热点和极端气候模式;

    • 表层和深部环境中的地质微生物学;

    • 碳酸盐岩储层;

    • 与CO2储存和非常规天然气生产相关的潜力和风险。

    莱伊尔中心旨在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国际性研究机构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巩固和拓展这些核心优势,包括:

    • 能源:包括地震技术、碳捕获和储存、页岩气、清洁煤和非常规天然气、地热能、地下储气库;

    • 气候变化:包括土壤中的碳、土壤可持续性、海岸带污染、海岸线变迁、古气候、环境响应;

    • 海洋地球科学:包括大陆边缘、海洋地质灾害、油气勘探远景区、海洋钻探研究;

    • 土地利用/开发:包括浅层地质灾害、地球物理作用过程、城市地质(开发/土地利用的地下相互作用过程);

    • 水:包括水资源、水质和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流域过程、洪水;

    • 矿产和废物:包括资源可供性、废弃矿山和受污染的土地、放射性废物;

    • 地球科学技术:包括地球和行星观测和填图、摄影、数学建模、数字建模与可视化系统;

    • 地球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和地磁;

    • 信息学:包括传感器开发和部署、数据创新、大数据、遥测。

    莱伊尔中心的科学创新精神体现在:(1)激发超越传统界限的、新的和变革性思想;(2)鼓励新的科学文化素质;(3)为新一代学术带头人、初级和高级研究人员以及学生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家园;(4)成为内外部专家参与的平台和交流的焦点,为非学术利益相关者、政策制定者和社会提供知识交流和建议的窗口。

    背 景:

    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NERC)作为英国环境科学的最重要资助者,正在通过获得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BEIS,这是2016年7月才由英国几个部合并组建的一个部,可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部”)的资助来支持英国地质调查局和莱伊尔中心。NERC在英国是一个非部门公共机构,每年来自BEIS的经费大约为3.3亿英镑。

    赫瑞瓦特大学是一个全球性机构,学生超过30000名,专注于科学、技术、工程、商业和设计,特别专注于对发展至关重要的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如气候变化和能源。成立于1821年,大学校园在爱丁堡、迪拜和马来西亚也有专门的校区。该大学在思想和解决方案方面是公认的全球领导者。该大学在苏格兰排名第一,在英国排名前十,82%的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是一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校。在学科排名中,矿业与采矿工程位居全球第34名。

    英国地质调查局是NERC的一个组成机构,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地质调查局,是国家客观、公正和最新地质知识与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供政府、商业界和个人用户进行决策。地质调查局的主要职能是维持和发展国家对其地质情况的了解,以改进决策,提高国民财富和降低风险。也与国家和国际科学界合作在战略领域开展研究,包括能源和自然资源,环境变化和灾害的脆弱性,以及对地球系统的一般知识。

    英国地质调查局和赫瑞瓦特大学在此前已经开展过多方面的合作,成功的项目数不胜数,其中的一些旗舰项目包括:(1)创新型研究生教学和研究计划(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博士生培养研究中心);(2)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评估(地平线2020计划:跨大西洋评估和基于深水生态系统的欧洲空间管理计划);(3)深时科学钻探(IODP);(4)全球领先的水资源和能源管理系统。其中的一些合作项目包括但不限于:(1)苏格兰碳捕获和储存(SCCS);(2)与政府机构其他极具影响力的合作伙伴关系如海上苏格兰、苏格兰国家遗产(SNH)、联合自然保护委员会(JNCC)、农业食品与生物科学研究所(AFBI)、英国海道测量局(UKHO)、海事和海岸警卫局(MCA)和国家环保总局(SEPA);(3)石油工业(石油和天然气管理局OGA以及二十一世纪勘探路线图古生代项目)。

    (摘自《国外地质调查管理》2017年第18期(总第55期))

     

    英国政府成立莱伊尔研究中心

    在喜迎国庆之际,李四光纪念馆来到上海市第四中学开展“弘扬李四光精神,发扬砥德砺行”巡展活动。邹宗平女士以“李四光的求学之路”为题,为该校师生带来了“2018学年启明大讲堂”开堂之讲,全校三大校区、七个年级、2000余名学生共同聆听讲座。

    通过互动提问,同学们对李四光先生爱国精神及其执着进取的品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表示向李四光先生学习,用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怀抱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心,砥砺奋进。

    讲座结束后,李四光纪念馆向学校捐赠了《天文地质古生物》、《穿越地平线》、《走进李四光纪念馆》科普读物。

    李四光纪念馆还为学校带去了“李四光——我国科技界的一面光辉旗帜”宣传展板,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展览,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李四光先生的光辉一生。

     

     
     
    弘扬李四光精神 献礼祖国69岁华诞

    秋高气爽的九月开学季,李四光纪念馆与中国科协联合,在内蒙古包头和呼和浩特市举办了“李四光地质科普走进内蒙古”中学、高校研学宣传活动。本次活动借助新生开学伊始,在高中生和大学生中开展李四光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精神宣传,帮助同学们了解科学名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李四光纪念馆和中国科协科普宣传中心将青年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及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机融合的创新尝试,让李四光纪念馆“走出去”,成为活动的“乌兰牧骑”。 

    李四光纪念馆高级顾问、李四光外孙女邹宗平分别在包头市第九中学和呼和浩特市师大附中,以《李四光的故事》为题,为中学生讲述李四光求学的故事。在内蒙科技大学和内蒙古大学为大学生及新入学的研究生讲述李四光的科学人生。讲座中对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中国第四纪冰川、微体古生物䗴、石油、核工业、地热和地震等知识进行科普宣传。作为活动主办方,李四光纪念馆鼓励同学们“用创造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求人生的出路”。讲座后,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从学习成长及人生方向等诸多方面提出问题、抒发感悟。本次活动在内蒙科协和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为高中和高校新生上了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李四光纪念馆还向学校赠送了地质科普图书《天文地质古生物》、《走进李四光纪念馆》、《穿越地平线》等书籍。

     

     

    李四光纪念馆举行“李四光地质科普走进内蒙古”中学...

    我是一个专一且长情的人,但这一次,我和“你”,谈了一场只有四十天的恋爱。

    提前六个月就知道我要和你在一起40天,我每天都在倒计时和你见面的日子,有时候还会偷偷的想,你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从没出过海的我会不会被你嫌弃呢?就这样,在紧张兴奋伴着点小惊喜的心情中度过了这几个月。履行完各种手续证件,终于在关岛码头揭开了你的面纱。

    初次见面,你静静地优美地躺在码头的怀抱里,看起来是那么威武高大,充满了科技感。庞然大物般的你矗立在海面上,和你比起来我就像只小蚂蚁。你可不要嫌弃我呀,伴随着这样的心理,我开始了和你的这一场40天的爱情之旅。

    刚在一起的我战战兢兢,对你不了解,对船上的工作十分陌生,我像刚在一起的小情侣一样,害怕做错事惹你生气,害怕做的不好让你不高兴。果然我们还是闹矛盾了,我没能适应你的生活环境,这样一天二十四小时摇晃的生活是我在陆地上没有经历过的,刚开始的一星期我都没怎么吃下去饭,有时候被晃的难受到吐。我很难过,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我们不合适,或许有更适合你的人和你在一起?

    但是熬过了这个刚在一起时的磨合期,我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开始慢慢喜欢在海上飘荡的日子,我们热恋了。每当我站在船舷边,吹着海风,静静的看着你徜徉在大洋里,那么温柔但又强劲有力。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望着远处的地平线,恍若隔世。我想了解你的所有,因为是第一次上船,后甲板的工作内容、地质室的样品处理、水文室的样品分析以及驾驶台的航行知识我都是从零开始接收,当前辈给我讲解如何操作时,我都恨不得把这些内容全部装进我的脑袋里。

    和你在一起我创造了很多我的“第一次”,第一次喜欢上吃馒头,第一次看日出,第一次坐下来听前辈讲两小时出海经历也不觉得枯燥……我见过日初时你慢慢清晰的身影,也见过日落时逐渐陷入黑暗中的你。我以后也要骄傲的和别人说起我们在一起的这段日子,就像前辈曾对我说过的那样。但仿佛有只无形的手把时间调快了一样,一个月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我还没来得及和你好好欣赏这专属太平洋的美丽风光就要和你说再见了。

    据说再见的日子越来越近,我没事就会望着平静的海面发呆,贪婪的享受着这一切,怎么看也看不够。我多希望我的眼睛是照相机可以记录下这一切,我的大脑是无限容量的硬盘,能够把这40天以来的点点滴滴都刻录下来,把这属于你和我的回忆封存起来。

    终于,说再见的日子到了。我很矛盾,我将要回到陆地上去,而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每天晚上我都不舍得睡,总觉得只要我不睡这一天就还没过完,然后等天还没亮就爬起来,仿佛这样我就可以靠着主观意志把一天拉长。可不管我怎么努力,时间还是溜走了,一点反应时间都不给我。

    我还想再和你看日出日落,还想和你再看一次月圆之夜。后悔之前闹矛盾晕船浪费了时间,下次你不许这么调皮了。想再听组长弹一首老男孩,想再吃一次船长削的苹果,想再听邓首席伴着爽朗的笑声对我说“晕船都是心理作用啦”,可人生总有很多无奈、遗憾,或许正是因为有这些遗憾才会让我们更加珍惜所拥有的吧。

    这四十天有苦有甜还带着点涩,仿佛初恋。我只是你无数中的其中一个,而你却是我的唯一。带着这沉甸甸的四十天回忆靠港,我们又回到了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关岛,而不同的是,这次我要走了。希望你以后为海洋科研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再见,海洋六号,我的“恋人”。

     

    海六留影

     

    看日落

     

    我是大家庭的一分子

    一场四十天的恋爱

    地科院力学所开展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4月22日的北京,春和景明,风和日丽。来自国土资源系统、地质相关院校以及社会媒体的120余位专家、学者、青年学生齐聚地科院力学所,共同见证由国土资源部宣教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和地科院力学所联合举办的李四光纪念馆开放日暨《温家宝地质笔记》赠送仪式。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彭齐鸣出席了活动。

    活动首先由国土资源部相关领导向老、中、青地质科技工作者代表及专业大学生代表赠送《温家宝地质笔记》。地质出版社社长顾晓华介绍了《温家宝地质笔记》从组稿、校稿到出稿的全过程,《温家宝地质笔记》既是一本系统而珍贵的地质历史资料,更是一本励志读物,广大地质科研工作者要以前辈为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以乐观饱满的激情去面对单调枯燥的环境,要怀揣着对事业的信仰和热爱在工作中不断锤炼,积极投身于地质事业的发展。

    部科技司司长姜建军和宣教中心桂梅分别宣读了2016年国土资源部优秀科普图书获奖名单和“我的地球科学梦”科普故事获奖名单,并为2016年国土资源部优秀科普图书获奖代表、“我的地球科学梦”科普故事征集活动获奖代表、离退休地质科技工作者代表和李四光中队少先队员赠送科普图书《穿过地平线》。

    赠书仪式结束后,开放日活动正式开展。地质力学研究所以“你所知与未知的南极”为主题,举办了南极地质科学考察图片展、“在地球最南端的故事”的科普示范讲座和播放南极地质考察宣传片。图片展览收集了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参加32人次13次参加南极科考所拍摄的照片和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通过大量生动、详实、有趣的科考资料及摄影图片,普及了地球科学知识,传播了地质文化,唤起了我们要热爱地球,保护这块唯一没有被污染的大陆。展览吸引了李四光中队、地质科技工作者、各相关单位和社会人员驻足观看。

    “在地球最南端的故事”科普示范讲座,介绍南极的基本知识、探索历史和中国开展南极科学考察的现状以及我所科研人员自身经历南极科考的趣事、险事,特别鼓励在座李四光中队的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早日成才,在各行各业发挥自己的才华,更欢迎大家投身于地质事业,为国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贡献力量。

    4月18-23日,力学所紧紧围绕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倡导绿色简约生活”,开展了李四光纪念馆开放、科普示范讲座、南极科考图片展等系列宣传活。世界地球日活动周期间,来自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校、北京地勘单位、国土资源系统、离退休地质科技工作者和社会人员共310人参观了李四光纪念馆,通过“光辉足迹、卓越贡献、事业传承和精神永存”四部分内容,学习了李四光生平事迹,在创新地学理论、开拓地质力学、发展教育事业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对“矢志不移的爱国情怀、坚持真理的科学品格、强烈执着的创新意识、诲人不倦的师表风范、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的李四光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IMG_6257.JPG

    主会现场

    IMG_6303.JPG

    为“李四光中队”赠送图书

    IMG_6281.JPG

    为获奖代表赠送图书

    IMG_7078.JPG

    部、局、院领导观看南极科考图片展

    IMG_6411.JPG

    曹卫星副部长参观李四光纪念馆

    IMG_7338.JPG

    参观古地磁实验室

    IMG_7379.JPG

    参观地应力测量实验室

    IMG_7299.JPG

    科普示范讲座

    IMG_3671.JPG

    学生观看南极科考图片展

    IMG_6933.JPG




    展览路小学“李四光中队”参观李四光纪念馆

    地质力学研究所开展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系列活动

    来源:地科院力学所作者:严春华

    为迎接第47个世界地球日的到来,展览路小学李四光中队80余名师生参观了李四光纪念馆及地应力实验室,由此,地质力学研究所第47个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此次活动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和地质力学研究所及展览路小学联合举办,活动紧紧围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的主题。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处处长张辉旭就地球日主题活动做了简短的介绍,李四光纪念馆高级顾问邹宗平女士对李四光中队的学生们提出了“爱学习、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殷切希望。在义务讲解员张重远的引领下,孩子们参观了李四光纪念馆。在地应力实验室,地质力学所的科研人员马秀敏为孩子们进行了地应力实验的科普讲解。随后,在李四光旧居门前举行了赠书仪式。整个活动活泼生动,孩子们提出各种科普问题,既增长了知识又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聆听邹宗平女士讲课

    李四光中队在雕像前合影

    讲解员进行讲解

    参观实验室


    赠送书籍




    李四光纪念馆科普基地和重点实验室科技平台开放

    本报讯 4月22日,李四光纪念馆开放日暨《温家宝地质笔记》赠送仪式在京举行。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彭齐鸣出席了活动。

     

    活动首先由国土资源部相关领导向老、中、青地质科技工作者代表及专业大学生代表赠送《温家宝地质笔记》,之后发布了2016年国土资源部优秀科普图书获奖名单和“我的地球科学梦”科普故事获奖名单,并为2016年国土资源部优秀科普图书获奖代表、“我的地球科学梦”科普故事征集活动获奖代表、离退休地质科技工作者代表和李四光中队少先队员赠送科普图书《穿过地平线》。

     

    赠书仪式结束后,开放日活动正式开展。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以“你所知与未知的南极”为主题,举办了南极地质科学考察图片展、“在地球最南端的故事”的科普示范讲座和播放南极地质考察宣传片。(图为李四光中队少先队员接受赠书活动现场)

    李四光纪念馆开放日暨《温家宝地质笔记》赠送仪式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