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8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按照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援助云南省抗旱救灾物探找水工作于2012年2月1日在云南省丘北县双龙营镇大麦冲村启动。计划在2-3个月内,利用先进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为云南省文山、昭通等严重缺水地区勘测267口地下水探采深井井位。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查设计院、西南有色金属昆明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领导、专家、抗旱应急突击队员,以及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等政府领导和双龙营镇大麦冲村村民代表200余人参加了开工仪式。云南省委常委、文山州委书记李培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物探找水开工,中国地质调查局王学龙副局长、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李连举副厅长和文山州委副书记罗国权分别讲话。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土资源报、云南电视台、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开工仪式。

       王学龙副局长在讲话时指出,云南省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存,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低、开发利用潜力大。2010年国土资源部组织了规模浩大的西南抗旱打井行动,完成勘探钻孔2703眼,成井2348口,缓解了52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这次267口地下水探采深井的勘查施工,决定着云南省抗旱救灾地下水勘查开发的成败。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者,将充分发挥水文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装备优势,和云南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云南省抗旱救灾地下水勘查开发,为实现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饮水、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抗旱目标做出贡献。

       王学龙副局长强调,为了组织实施好这次抗旱找水行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了由汪民副部长任总指挥的支援云南应急抗旱找水指挥部,从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等直属单位抽调了50余名水文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查专家,组成第一批抗旱应急突击队分赴云南各地。根据抗旱救灾工作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将随时抽调更多专家,保证满足云南省抗旱应急技术支撑的需要。

       王学龙副局长表示,中国地质调查局将为建立抗旱应急长效机制做出扎实有效的工作。一是,加大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典型地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示范力度,着重解决干旱缺水区、西南岩溶区、地方病严重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群众吃水难问题。二是,强化全国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监督,实施国家主要含水层自动监测、系统分析、储存恢复和污染调查,在地表水不足的情况下,为干旱应急提供地下水源保障。三是,不断推进农村分散生活用水地下水保障工程,努力推动城市公共用水地下水、地表水“互备”度。

       1月30日至2月2日王学龙副局长在云南期间,还赴砚山等地考察旱情,到云南省地质调查局视察并研讨了云南省地质找矿与水工环地质工作发展战略问题。

    地调局援助云南抗旱救灾物探找水工作启动

    2016年4月18-20日,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工程首席专家、地科院物化探所成杭新研究员与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湖南省402地质队有关专家等共13人前往湖南省新田县,对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等地质调查工作成果支撑服务精准扶贫的效果和模式进行实地调研,为筹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精准支撑服务扶贫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场会,总结推广“新田模式”做准备。

    此次调研得到新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唐军安排专门时间了解此次调研的目的和任务,并表示新田县将全力支持在新田县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新田县委副书记荀志坚介绍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14年来在新田定点扶贫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学军、县扶贫办主任宋亚雄、富硒办主任乐国权等与调研组就现场会的筹备工作进行了对接。

    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并在新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新田县形成了“富硒土地+土地综合整治+土地流转”定点支撑精准扶贫和建设美丽乡村、“一般富硒农产品进农贸市场、中端富硒农产品进超市、高端富硒农产品配送家庭”的发展模式,将富硒资源与土地综合整治、流转制度改革等紧密结合,大力发展富硒产业,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调研组先后深入新屋场村东升富硒蔬菜基地、新田南部富硒地层剖面、新圩镇富硒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土地综合整治、扶贫找水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调研期间,调研组为县委、县政府及各级乡村领导强烈的生态环境、富硒土地资源保护意识深深感动,也深受教育;所到之处村领导、村民对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利用地质调查的技术优势,倾心尽力帮助新田发现大面积富硒土地资源和大量天然富硒农产品,使富硒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大幅增加了大家的收入,表示由衷的感激。

    考察结束后,调研组对办好经验交流会充满信心。

     

    调研组参观富硒农业蔬菜种植现场 

     

     

    调研组考察东升富硒蔬菜加工基地

    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工程组织调研组到新田县调研富硒土...

    2019年7月31日-8月1日,由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原主委曾华,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社会服务部部长徐国权,云南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云南省委专职副主委解丽平等组成的古生物化石调研组就罗平生物群开展专项调研。曲靖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张长英,曲靖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曲靖市委主委周智鸥,罗平县委书记吕品红等参加调研。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张启跃研究员、周长勇高级工程师、刘伟博士应邀参加。

    调研组先后考察了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化石采场、游客接待中心、罗平生物群野外基地标本陈列馆和展厅。在随后座谈会上,罗平县委副书记李四荣汇报了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及化石保护情况;张启跃研究员汇报了罗平生物群的研究成果及科学价值。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苏德辰研究员也应邀参会,他用“震撼”两个字表达他考察罗平生物群的感受,强烈呼吁加大罗平生物群的科普宣传工作。

    通过考察,调研组认为应加大罗平生物科普价值的挖掘,让更多人了解罗平生物群。曾华建议各方通力合作,把罗平生物群申报成世界地质公园。

     

    罗平生物群3号采场

     
     
    成都地调中心专家应邀参加罗平古生物化石群专项调研

    5月13-14日,河南省黄金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组织召开2019年度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研究通过了重点实验室部分学术委员会成员调整的建议,重点审议了实验室2017-2018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2020年度工作安排,并对重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方向、开放课题设置布局等内容进行了研讨和学术交流。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原学委会专家王云教授、张传福教授调整为王成彦教授、郭学益教授的提案,并为王成彦教授和郭学益教授发放学术委员会聘书。

    重点实验室主任彭国敏围绕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工作总体进展、重要科研成果介绍、学术交流与开放共享、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及公众开放等内容对2017-2018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实验室工作重点、开放课题设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运行管理等进行了安排部署。

    学术委员会对重点实验室2017-2018年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2019-2020年工作安排及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建议:一是围绕实验室研究方向、发展目标和考核评估要求梳理实验室工作;二是剖析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有机融合项目、成果与实验室建设,形成实验室长期优势;三是加强开放课题设置,从影响黄金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科学问题到企业在黄金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加强开放课题的梳理和发布实施;四是加强大型装备的自动化控制领域研究;五是加强评价方法和标准化研究,加强微量元素的测试和在生产系统中的跟踪;六是加强针对河南地区黄金冶炼过程产生的各种冶炼渣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安生就建设高水平、高影响力重点实验室提出具体意见,指出要围绕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总结工作,加强开放课题设置,强化实验室制度建设,加强实验室共建单位间人才交流和资源共享,加强国家层面项目的申报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实验室影响力。

    实验室主任彭国敏指出,下一步,实验室建设要根据学委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工作细化和研究方向凝练,加强国家层面项目申报、开放课题设置、制度建设、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提升重点实验室成果显著度和影响力,为建设更高水平重点实验室做好准备。

    学术交流环节,王成彦教授和王亲猛副教授分别以“冶金过程副产物中多元组分的分离及有害元素的低毒化处理”、“铜复杂资源清洁冶金与伴生元素综合利用研究”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学委会成员就目前黄金资源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及大型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进行了研讨并一致认为,任务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设备自动化控制是今后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研究领域。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安生、副主任赵国权,实验室主任彭国敏、副主任赵恒勤及学术委员会成员、实验室技术骨干20余人参加会议。

    河南省黄金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召开2019年学术委...
      经过精心组织和筹备,2014年12月,中国地调局地科院物化探所联合哈飞飞机设计所等单位共同研发的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Y12IV型专用飞机获颁特许飞行许可证并成功实现首飞,为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实用化研究和应用示范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12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东北审定处适航监察员任国权等一行2人来到哈尔滨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就物化探所、哈飞飞机设计所、航修公司、飞龙公司共同研发的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Y12IV型专用飞机(B-3855号)的特许飞行进行了审定。物化探所航空物探研究室李文杰副主任、哈飞飞机设计所宋洪兴总师、航修公司徐英哲副总经理、飞龙公司耿雪松副总经理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审定会议。

       李文杰副主任简要介绍了863计划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实用化课题的基本情况,宋洪兴总师着重就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改装设计、风洞试验、加改装、适航大纲编制等时间域专用飞机(B-3855)STC特许飞行准备情况做了介绍。

       任国权一行听取了课题情况、时间域飞机改装情况汇报,审查了飞机、加改装零部件履历等程序文件,并现场查验了时间域专用飞机(B-3855)的各加改装部件、航空物探设备情况。经质询和讨论,适航监察员认为,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Y12IV型专用飞机(B-3855号)的各项程序文件齐全,加改装工作符合民航有关技术标准要求,同意颁发STC特许飞行许可证。同时,考虑到时间域飞机改装在国内尚属首次,技术难度和复杂度巨大,建议课题组认真对待,科学、严格地按照民航适航试飞有关要求逐步开展适航试飞工作,确保安全。

       2014年12月25日上午,飞龙公司在哈飞本场召开试飞协调会,为首飞进行技术准备。飞机设计所宋洪兴总师、董振林研究员介绍了时间域飞机B-3855号改装后飞机技术状态及调整试飞、适航试飞大纲;试飞员就飞机状态、试飞大纲科目设置发表了意见;飞龙公司曲海波总经理要求飞龙公司做好机务保障、场站协调保障,确保飞行安全。25日中午,经过飞行、机务、地面指挥、场站等多方精心准备,试飞机长赵凤德、副机长赵仁波驾驶不带发射线圈的时间域专用飞机B-3855号,在哈飞本场跑道成功完成大速度滑跑、飘飞试验,试飞员对飞机各项状态给予积极肯定。26日中午,两位试飞员再次驾驶时间域专用飞机开展试飞试验,首飞共进行20余分钟,试飞员表示飞机飞行状态稳定,加改装发射线圈前后支架对飞机操纵影响不明显,对后适航试飞及续科研试飞充满信心,时间域专用飞机首飞试验圆满成功。

       时间域专用飞机获颁特许飞行许可证并成功完成首飞试验,为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实用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我所承担的863计划“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实用化”课题及地调专项“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系统实用化与示范”项目的研究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后续专用飞机调整试飞、适航试飞、时间域系统集成调试试飞、性能验证、应用示范等科研工作将陆续展开。


    时间域专用飞机B-3855号大速度滑跑飘飞试验


    时间域专用飞机B-3855号首飞成功
    固定翼时间域专用飞机获颁特许飞行许可证并成功首飞...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携手河北省地矿局、沧州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4月23日,在河北省沧州市就“中国沧州地面沉降监测预警与防治示范区联合共建框架协议”举行了隆重的签字仪式。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侯金武院长、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靳海河副局长和沧州市人民政府赵国权副市长分别代表各方在协议上签字。

        按照“共建框架协议”,各方可充分发挥技术、人才、设备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该示范区,开展地面沉降监测与预警网络建设、地面沉降监测与预警试验基地建设、地面沉降防治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以及地下水超采与均衡实验研究等工作。

        该示范区的建设,必将会促进我国地面沉降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将为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的实时监控提供了示范基地。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总工程师何庆成、科技处处长吴爱民、地下水室主任高存荣、技术装备处处长计芳参加了本次签字仪式。

        仪式前,各级领导和专家视察了在建的沧州市地面沉降监测预警与防治中心现场。



    院、局、市联合共建沧州地面沉降监测预警与防治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