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9月8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主办,中共焉耆回族自治县委员会、焉耆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巴州富硒产业协会承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协办的“新疆焉耆县富硒土地资源开发暨富硒产业发展经验交流会”在焉耆县顺利召开。

    会上,西安地调中心相关负责人代表单位向焉耆县人民政府移交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其中包括“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报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图集”、“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富硒等特色资源分布图”。

    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西安地调中心组织实施的“西北五省耕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二级项目,在新疆区取得重要进展(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具体完成)。首次在新疆巴州焉耆盆地以0.3mg/kg圈定绿色富硒土地资源2490.4平方千米,其中焉耆县540.6平方千米,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实施“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工程”以来在西北地区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2016-201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以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为总体目标,立足于西北五省耕地区土地资源保护与粮食安全以及民生建设,围绕西北国家重要经济区带粮食主产区和国家重点扶贫区,在新疆巴州焉耆盆地累计完成绿洲农业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4500平方千米(其中焉耆县925平方千米),系统采集和分析了土壤中54项元素指标、同时对大宗农作物进行了测试分析,获得了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摸清了焉耆县绿洲农业区土壤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家底”,查明了土壤元素的分布特征。2018年优选焉耆县北大渠乡部署完成了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120平方千米(18万亩),同时配套开展系统的农作物样品调查。未来三年(2019-2021年)将协同部署水土气生综合地质调查工作,进一步为焉耆县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及富硒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焉耆盆地发现的富硒土地资源在巴州北四县(焉耆、和硕、和静、博湖)均有大面积分布,以焉耆县最为集中,分布最广泛。焉耆县绿色富硒土地540.6平方千米,包括绿色富硒耕地335.6平方千米(50.34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59.4万亩)的84.75%,富硒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大渠乡、四十里城子镇、五号渠乡、包尔海乡,部分耕地还富含硼、锌等有益元素。其中,北大渠乡圈定AA级绿色富硒食品Ⅰ级产地7.50万亩,占全乡域面积的39.96%,集中分布在的中部和南部,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同时为后期绿色、富硒、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奠定了科学基础。

    焉耆县富硒土壤硒含量0.30-0.99mg/kg,平均含量0.42mg/kg。富硒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均不超标,为绿色土壤,且具有集中连片、有效硒含量高及利于开发的突出优势。新发现了红枣、番茄、辣椒、水稻等4种绿色富硒作物,属于天然富硒作物。初步调查表明焉耆盆地富硒土壤以潮土为主,成土母质为湖相、河流相沉积物。

    焉耆县素有“中国小茴香之乡”、“中国工业番茄之乡”、“全国有机农业(酿酒葡萄)示范基地”之称,是发展番茄、小茴香、葡萄酒等特色农业产业的一张“金名片”。所拥有的富硒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对整个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影响重大,并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为此在进一步摸清富硒土壤资源分布的基础上,焉耆县政府将与西安地调中心、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共同筹建现代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基地(绿色富硒产业科技创新研发基地),把最有开发价值、开发潜力、开发条件的,并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特色生物产业作为开发重点,做好面积规划与品种布局,充分发挥富硒资源优势,引进富硒开发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硒域焉耆”富硒产业品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有效推动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国内富硒产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地质勘查单位、行业协会负责人、富硒地区领导,疆内从事商贸流通和富硒产业的企业家,巴州相关部门和北四县人民政府领导,巴州各大商会、商超、批发市场负责人,以及焉耆县全体在家县领导、各乡镇场、各部门负责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共计240余人参加了会议。

      

     

     
     
    新疆焉耆县富硒土地资源开发暨富硒产业发展经验交流...

    面对当前石家庄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的亲切关怀下,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党委、所领导班子把做好疫情防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及时启动了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压实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责任,多措并举,确保全所职工及家属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按照河北省要求,水环所石家庄和正定基地大院实行封闭管理。封闭的只是有形的大门,敞开的是无形的牵挂。水环所成立了以青年为主力军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积极投入、精诚合作、甘于奉献,为石家庄疫情防控和两个基地大院安全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大门能锁住的只是脚步,但锁不住青年志愿服务队的激情,时刻准备以饱满的热情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疫情形势严峻且不明朗的情况下,石家庄市已组织全市人民进行了全员核酸检测。水环所石家庄基地大院有近300人、正定基地大院有近400人,数量众多且有不少行动不便的离退休老同志,为全员核酸检测带来了较大困难。此时,志愿者们身先士卒,冒着风险冲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前面。有的维持排队秩序,不辞辛劳的劝导着人群;有的登记人员信息,哪怕手指已经僵硬;有的为医务人员拆解检测棉签,哪怕更加危险;有的搀扶着年迈的老同志,小心的送回住处。每一个瞬间都是温馨的,犹如冬天里的阳光让人暖暖的。当然,在这些默默奉献的人群后面更让人敬佩的是入户检测志愿人员,走门串户十多家,带领医务人员一并为行动不便的老同志上门检测。小区封闭管理过程中,居住在水环所基地大院的人员存储的食物日渐减少,吃饭成了大问题。积极联系所属居委会、商超,为两个基地大院居民日常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此时,青年志愿队又一次站出来,不畏辛苦地帮忙搬运菜品,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同志,志愿服务队送货上门,这送的不仅仅是菜品,更是爱心,也是对老同志为水环所奉献的敬仰,志愿服务队用实际行动传承和践行了正定大院精神。

    我们相信,在正定大院精神的引领和感召下,全所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一定能够战胜本轮疫情。

     

     

     

     

     

     

     

    用实际行动传承与践行正定大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