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1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6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第35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2016年8月27日-9月4日在南非召开。8月1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京召开行前动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出席会议并讲话,局科外部主任吴珍汉主持会议。

    李金发从参会参展任务、会议总结报告、外事纪律、安全教育和组织保障等5个方面对局系统参加35届国际地质大会有关人员提出要求。他指出,一要积极参加会议,出色完成参会参展任务;二要做好会议总结工作,编写《现代地质科学进展报告》;三要严格遵守国家外事纪律、保密规定和南非法律法规;四要确保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信息安全;五要做好组织保障,团长、分团长、组长和各单位负责人,按照分工各负其责,确保事事安全,人人安全。

    地质学会副会长、地科院常务副院长朱立新介绍了中国地质代表团参会筹备情况,局科外部国际合作处处长舒思齐介绍了参会注意事项。

    此次局系统共有13家单位139名代表参加第35届国际地质大会。其中,口头报告91人,专题会议召集人7人,执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3人,国际组织任职10人(含地科联秘书处8人),参会参展团(政府团)成员17人。

    本次动员会为视频会议,局机关设主会场,直属单位设分会场。局系统在京直属单位外事管理人员和从事国际合作科研人员在主会场参加会议,京外直属单位相关人员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局召开参加第35届国际地质大会行前动员会

    近日,由商务部主办、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 “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质矿产管理官员研修班”、“2016年发展中国家地球化学填图与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技术培训班”、“2016年阿富汗矿产开发与管理研修班”、“2016年尼日尔矿产资源开发和工业发展经验研修班”在北京分别举行开班典礼。此次援外培训达到了历史最大规模,有来自尼泊尔、波黑、肯尼亚、尼日尔、古巴、巴拿马等29个国家的128名学员参加了培训。物化探所、成都地调中心、武汉地调中心协助完成了部分培训内容的执行,广州海洋局、天津地调中心、南京地调中心等多个单位在学员中转等方面给予了支持与帮助。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王小烈,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主任吴珍汉,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施俊法,尼日尔驻华大使依努萨·穆斯塔法(INOUSSA MOUSTAPHA)、阿富汗驻华一等秘书默罕默德·埃格巴尔·白瑞克载(Mohammed Eqbal Maten Barekzai) 等人分别参加了各个研修班的开班典礼。

    姜建军在致辞中代表国土资源部,向来自斯里兰卡、蒙古、苏里南等发展中国家的各位同行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边关系发展顺利,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传统友好基础得到巩固,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展开,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直以来,中国十分珍视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传统友谊。我们将一如既往,“真诚平等相待、增进团结互信、共谋包容发展、创新务实合作”,不断拓展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双边合作。

    王小烈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是矿产资源大国,也是地质工作大国,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在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利用和矿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我们愿与发展中国家的同行朋友们进行系统、深入的业务交流,分享我们成功的经验,探讨双方今后的合作。我们相信本次研修班是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地质矿产领域合作的开端,通过本次合作,除增进相互了解、增强双方友谊,交流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开发、管理的技术和经验之外,还能够为今后双方建立双边合作关系、探讨实施合作项目奠定基础。

    尼日尔驻华大使依努萨·穆斯塔法(INOUSSA MOUSTAPHA) 先生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在工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深深地给予我们发展中国家以希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创新发展的一面镜子,作为目前的国际大国之一,中国也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的先导者。中国的文化是开放和包容的,感谢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分享成功经验。

    阿富汗驻华一等秘书默罕默德·埃格巴尔·白瑞克载(Mohammed Eqbal Maten Barekzai)先生在讲话中指出,阿富汗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资源包括铜、铁、黄金、锂以及无数的宝石与半宝石,还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等等资源。目前阿富汗全国仍有40%的人口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本次研修班的举办,就是我们的朋友加兄弟的中国人民对阿富汗在矿产领域的最好资助,希望中阿在地质矿产领域能够进行更进一步的合作。

    本次研修班为期21天,课程内容翔实。除安排专题讲座之外,还将组织学员参加2016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近二十名学员将在“中国-非洲矿业投资合作伙伴论坛”、“赞比亚矿业投资论坛”、“埃塞俄比亚矿业投资论坛”、“尼日尔矿业投资论坛”、“国际地质调查局长论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学合作论坛”等论坛上发言并与中国的地质矿业专家进行交流。此外学员还将赴福建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攀枝花钢铁集团进行实地考察,促进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攀枝花市的合作;参观访问地科院物化探所、地调局航遥中心、地调局实物资料中心等单位;通过培训、交流和考察,不仅能让学员加深对中国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开发、中国矿业管理等方面经验与技术的了解,还将增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地矿专家们间的相互交流。

    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质矿产管理官员研修班...

    8月19日下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王小烈,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会见了由中非共和国总统府农业和乡村发展部顾问科亚拉女士带队的中非共和国部长培训班的5位部长和部长办公室自然资源顾问等6人一行。双方就共同推进中非国家地质调查项目、提高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和地质调查能力以及促进矿业投资等交换了意见,同时,就共同推动援中非共和国国家地质调查计划达成一致。

    王小烈就双边矿业领域合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立双方合作交流机制,保持经常性沟通,促进矿业领域合作。两国矿业部门可以探讨签署矿业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国地质调查局之间也可以探讨签署两局之间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二是共同推动实施“中非共和国国家矿业发展规划”和“中非共和国国家地质调查计划”,提高地质工作程度,摸清资源家底,吸引国外矿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并有助于提高地质调查能力和提高地球科学研究水平。三是加强技术和人员交流,提高中非共和国地质调查能力。如举办短期地质调查管理和技术培训班,以及双方地质人员通过共同实施合作项目、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地质调查能力。

    科亚拉部长表示中非共和国战乱之后百废待兴,由于包括矿产资源、森林、水资源、地质公园在内的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丰富,已经发现矿床和矿点矿化点470多处,应该为国家经济发展发挥作用。但受限于地质工作程度低,整个国家的资源潜力不是很清楚,难以吸引国外矿业投资。加之中非共和国地质调查局人员偏少,地质调查能力低等因素,此次来华,主要来寻求中国在地质领域的帮助,帮助中非共和国开展地质调查,摸清资源家底,吸引矿业投资。并表示双方要互利共赢合作,可以提供部分矿权优先中国矿业公司登记。科亚拉部长完全同意中方的三点建议。

    王小烈最后简单介绍了即将举办的2016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并邀请中非共和国矿业部门官员来华参会,出席中国-非盟矿业投资伙伴论坛、国际地质调查局长论坛等。双方确定了联络人,保持经常性沟通,促进地质调查领域务实合作。

    会上,境外地质处处长刘大文概要介绍中国地质调查局概况。会见后,王小烈陪同参观了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展室,中心主任韩子夜为中非共和国代表团详细介绍了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的能力和取得的成就。

    中非共和国代表团除科亚拉部长外,还有畜牧业和卫生部部长芒吉奥先生,法语国家艺术、文化及旅游部 部长帕娜女士,总统府经济顾问比罗先生,班吉市临时议会主席/市长那孔博先生和总统自然资源顾问贝尔杜谷先生。中方参加会见的有局科技外事部主任吴珍汉、境外地质处处长刘大文;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任韩子夜、副总工陈斌和科外部副处长葛晓立等人。

     

    王小烈与中非共和国部长代表团合影 

     

    会谈现场 

     

    王小烈陪同参观航遥中心展室 

    王小烈会见中非共和国科亚拉5位部长一行

    2016年9月24日下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阿富汗矿产与石油部主办的阿富汗矿业投资论坛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顺利召开,论坛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主任吴珍汉主持。

    论坛上,吴珍汉主任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对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中国与阿富汗陆地接壤,古代丝绸之路的北线经过阿富汗,中阿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贸易往来。近20年来,我国在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地质领域先进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丰硕的成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质资料。阿富汗矿业投资论坛建立中-阿之间的联系,为下一步开展实质性合作打下良好基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调中心主任助理谢渊博士作“中国-南亚东南亚地学研究地学合作现状及中阿合作展望”报告,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地学合作成果,并提出中国-阿富汗在地学领域的合作建议。阿富汗矿产与石油部约瑟飞·娜自法女士系统介绍了阿富汗国家的基本情况、阿富汗油气资源的分布及开发情况;哈什米·瑟伊德·哈什姆介绍阿富汗相关矿业投资政策;瓦黑德介绍了阿富汗主要矿产资源、矿权部门情况及其主要职能、阿富汗主要矿业投资项目等情况。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双方代表团一致好评。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主任吴珍汉主持论坛

    成都地调中心主任助理谢渊博士作“中国-南亚东南亚地学研究地学合作现状及中阿合作展望”报告

    阿富汗矿产与石油部约素妃·娜兹法(YOUSOFI NAZIFA)作“阿富汗矿产与石油部简介及油气资源”报告

    阿富汗矿产与石油部哈什米·瑟伊德·哈什姆(HASHIMI SAYED HASHIM)作“阿富汗矿业政策”报告

    阿富汗矿产与石油部瓦黑德·阿布多·瓦黑德(WAHEED ABDUL WAHEED)作“阿富汗矿业权及矿业合同”报告

     

     

    阿富汗矿业投资论坛在津召开

    2016年6月29日,国土资源部属单位参加国际组织工作交流会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主任吴珍汉主持会议。


          王小烈简要介绍了我局在国际合作顶层设计、主办国际会议、参加国际组织、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地质科技合作、境外地质调查工作、人才培养和外事管理等八个领域取得的成绩。他指出,我局将加大力度深化国际合作:一是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二是服务科技创新;三是加强成果转化与应用;四是注重人才培养;五是加强外事管理。他强调,国际合作要做到“出成果、出人才、不出问题”。


          姜建军对我局国际合作工作表示肯定,对国土资源部系统参加国际组织及相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一是深度参与国际组织活动;二是打造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三是加强国际合作人才引进;四是强化大局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五是加强国际合作战略研究。


          六家单位代表汇报交流了参与国际组织经验:地调局物化探所代表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研究中心运行情况,地调局岩溶所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中心运行情况,地调局南京地调中心介绍了参与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经验,地调局环境监测院介绍了参与国际滑坡协会工作情况,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介绍了参与国际测量师协会工作情况,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介绍了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矿业工作组会议情况。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和局相关直属单位等15家单位5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国土资源部属单位参加国际组织工作交流会在我局召开

    12月15日,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5届年会暨地质公园建立20周年纪念会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举行,旨在回顾我国地质公园建设20年的成长历程,交流旅游地学理论与实践取得的新成就。

    原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为会议发来贺信;中国地震局原局长宋瑞祥,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孟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中国工程院院士裴荣富、赵文津、卢耀如,原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吴珍汉主持。

    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安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

    吴珍汉表示,35年来,旅游地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旅游地学理论得到了长足进步;20年来,我国地质公园事业实现了飞速发展。这两件大事在中国地学发展史上、在中国园林建设史上、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秘书长王艳君宣读了原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发来的贺信。孙文盛在信中表示,地质公园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既保护了地质遗产和自然环境,又普及了地球科学知识。他认为,在纪念地质公园建立20周年之际,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是非常必要的,中国创立地质公园值得国人引以为荣。

    随后,与会嘉宾从旅游地学理论的建立到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他们一致认为,此次会议是对地质公园建设的一次系统梳理,对地质公园今后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的发展中,希望地质公园建设能够与爱国、爱家乡的情怀紧密结合;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理解地质、懂得地质。

    在学术报告环节,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陈安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绪教,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首席专家、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张忠慧等15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交流了旅游地学理论与实践所取得的成就及地质公园建立20年的发展历程。

    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承办,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办公室协办。

    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的发展中

    2016年9月22日下午,201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分论坛“矿业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学合作论坛”在天津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主持论坛。该论坛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地质矿产、矿业投资机会、地学领域合作设想,以及中国与中亚、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地学合作进展与展望等主题展开。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主任吴珍汉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地质调查工作的进展,并对矿业投资前景进行了展望。来自沿线各国的官员和学者积极向与会嘉宾推荐沿线国家地学领域合作机遇。

    尼泊尔地质调查局地质师古玛•卡哈德卡说,实施系统化的地质调查和矿产开发活动对刺激尼泊尔经济增长、促进沿线国 家经济走廊建设意义重大,尼泊尔需要现代地质调查技术、遥感影像等各方面的支持。在她看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紧密相连,地质构造、成矿地质背景 和区域成矿规律等极为相似,彼此合作非常重要,因而必须抓住这个机遇。

    塞尔维亚地质调查局国际合作处官员亚里沙德拉•古兰做《“一带一路”框架内塞尔维亚地调局的角色》主题发言时说:“我们已经为相互间的合作交流做好了准备!”

    亚美尼亚、伊朗、波黑、埃及等国的官员学者则一边介绍本国地质和矿产资源开发情况,一边极力“吆喝”地学领域合作 投资机遇。蒙古国国立大学地质及地球物理系主任巴特尔•鲍尔德还精心准备了一段视频,从蒙古国矿产资源开发历史,到当前的发展情况,再到相关的投资合作前景,在会场赢得了阵阵掌声。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地矿委信息中心主任舒克赫拉特•米尔哈基耶夫发言的主题是“进一步刺激投资积极性以及在地质领域提供投资项目服务”。她说:“乌兹别克斯坦采取了系列措施,为地质矿产领域投资开发提供法律保障以及人力资源支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希望取得共赢合作。”

    一名与会专家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丰富,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以中国为例,其紧缺的铜、镉、镍等矿产资源,恰好是“一带一路”沿线其他一些国家的优势资源;而不少资源丰富的国家,勘探开发开采能力相对较弱,因而与中国合作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一带一路’将为沿线各国的地质和矿产领域发展提供新的平台,为多学科、多方对话创造机会,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矿产总监乔纳森•霍布斯在发言时坦言。

     

    王小烈主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学合作论坛

     

    论坛现场1

     

    论坛现场2

     

    国际矿业大会点燃“一带一路”地学热

    近日,地调局发展中心副主任齐亚彬同志主持召开专家咨询座谈会,就如何将《中国地质》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期刊,征询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研究员、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李裕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所沈镭研究员以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赵越研究员的意见与建议。地调局总工室主任、地调局发展中心主任严光生研究员,局科外部吴珍汉主任,局总工室邢丽霞处长,地调局发展中心部署室、情报室负责人,期刊编辑室及相关处(室)人员参加了会议。

    严光生同志向与会专家说明了召开此次座谈会的背景,介绍了地调局2016年十八项地质科技创新举措,解读了地调局党组关于创办国内一流期刊的目的意义。他认为,地调局每年都有大量地调成果,我们拥有了办好刊物的基础,具备了打造中国地质高端期刊品牌的条件,这也是顺应改革形势、增强创新意识、推动地调成果转化、打造地学期刊标志性平台的有力之举与有效抓手。齐亚彬同志介绍了近期所做的工作,以及推进工作计划与阶段安排,希望各位专家进一步予以关心支持,积极献言献策,全力助推《中国地质》上台阶。

    与会专家结合自己多年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和在国内期刊的任职经历,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形成许多共识:一是定位问题,要明确,包括学科定位和报道方式定位,要办出特色,选题要有国际视野;二是稿源问题,是关键。要通过与国外学者合作、举办国际会议等多种方式,组织国际、国内优秀稿件,要像重视生命一样抓稿件质量;三是编委会问题,要改组。组建有爱心、有能力、有威望的学术性编委,立足国际,公开透明,坚持组稿、撰稿、审稿等环节的国际化标准。关于办英文期刊,与会专家有不同观点。

    总之,专家咨询座谈会效果很好,提振了办刊信心,启发了工作思路,明确了重点方向。下一步工作要进一步总结办刊经验,汇集各方建议,充实前期调研的内容,尽快形成可行方案,提交局审定。与会专家提出的建议,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地质》上台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问计高端筑平台 力促《中国地质》再提升

    盐津县地处云南省和四川省交界处,自古有“滇川锁钥”之称,是昭通地区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县域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也是云南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之一。2014年,中国地质科学院与盐津县建立对口扶贫关系,开展了各项科技减灾扶贫工作。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安排,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发挥专业优势,在盐津县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落实扶贫工作。

    2015年,孙炜锋博士带领项目组先后8人次开展野外调查,详在2014年工作基础上,开展了重点地质灾害-庙坝滑坡风险评估和钻探工程,并实施了盐津县重点城镇人口密集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估工作。在汛期来临之前,孙炜锋博士带队跑遍了盐津县10个乡镇,开展了各乡镇国土员、群测群防员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培训,普及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为期10天,累计400余人次,培训内容做到了理论结合实际,提高了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受到了广大基层国土工作人员和群测群防员的热烈欢迎。

    项目组在野外工作期间,受盐津县国土资源局邀请,对豆沙镇牛圈沟水库北坡库岸稳定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对盐井镇仁和村大竹林组堆积体稳定性进行了现场调查,提出了科学的治理建议,为当地国土部门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2015年地科院王小烈书记、朱立新副院长、吴珍汉副院长先后带队赴盐津县进行项目检查工作,听取了项目组对盐津县地质灾害调查的成果汇报,并与盐津县主要领导班子举行座谈,对盐津项目组的工作给予极大肯定和支持。力学所侯春堂副所长也带领相关专业人员深入盐津县野外工作一线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听取项目组汇报,给予了项目组极大的鼓励和支持。盐津项目组的工作也得到了盐津县政府和盐津县国土资源局的认可和肯定,2015年12月,在项目组即将结束野外工作之际,盐津县政府和国土资源局分别给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和地质力学研究所赠送锦旗,予以感谢。

    项目组下一阶段将进一步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做好盐津县地质灾害防治需求对接,建立和完善盐津县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实时智能管理系统,并在盐津县建立川滇活动构造区地质灾害野外实验基地,进一步开展川滇强震区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研究和川滇山区覆盖层滑坡气象预警研究,同时,适时启动县域矿产潜力摸底调查工作,将科研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各乡镇培训会场

    项目组在牛圈沟水库和仁和村现场考察

    地科院领导赴盐津检查工作

    盐津县政府和盐津县国土资源局赠送的锦旗

    力学所在云南省盐津县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落实扶贫工作

    2015年10月10日,由商务部主办,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协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承办的“2015年巴基斯坦地质矿产调查与管理研修班”,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开班典礼。来自巴基斯坦石油与自然资源部的23位学员出席了开班仪式。开班典礼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向运川副总工程师主持。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主任吴珍汉、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齐亚彬、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馆科技参赞泽米尔·阿万参赞以及来自俾路支省矿山和矿产部门的副秘书长Khan Muhammad Bilal (可汗·穆罕默德·比拉尔)先生分别在典礼上致辞。

    吴珍汉主任在致辞中代表国土资源部科技合作司、中国地质调查局,向来自巴基斯坦石油与自然资源部的23位同行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中国与巴基斯坦友谊源远流长。作为矿产资源大国,中方愿与巴基斯坦的同行朋友们在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矿业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业务交流,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双方今后的合作。本次研修班的举办能为中巴搭起更牢固的友谊之桥,提升两国之间合作的水平,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

    齐亚彬副主任首次出席了援外培训班开班仪式,并在致辞中指出,发展研究中心已经承办过二十三期地矿官员研修班,具有丰富的办班经验。本次研修班将组织21位来自于中国地质矿产资源管理部门的政府官员和相关学术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为学员授课,并将在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开发、水工环与地质灾害和科学技术领域,以及矿业政策与管理领域开展经验交流和学习,继续扩大和深化中巴在地质调查领域的合作。

    泽米尔·阿万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尽管国际和国内局势在变化,但中巴之间全天候的友谊永远不会改变。中巴双方在过去的合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巴方将继续利用好“一带一路”的有利背景,发挥好自身独特的优势,为两国的合作带来更多的红利。泽米尔·阿万先生同时还表示,希望学员们能好好珍惜在华培训的机会,为两国今后在地质矿业能源领域的合作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可汗·穆罕默德·比拉尔先生表示,中巴双方具有牢固的友谊,尽管双方在国家意识形态有所不同,但这并不妨碍双方睦邻友好的关系;中巴之间的友谊已成为区域乃至世界稳定与和平的重要因素。此次研修班的举办,将有力展示双方深厚的友谊。

    本次研修班为期28天,课程内容翔实。除安排专题讲座之外,还将组织学员参加“201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赴甘肃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访问地科院物化探所、地调局航遥中心、地调局实物资料中心、中国地质博物馆等单位;通过培训、交流和考察,不仅能让学员加深对中国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国矿业管理等方面经验与技术的了解,还将增进中国与巴基斯坦地矿专家们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2015年巴基斯坦地质矿产调查与管理研修班举行开班典...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联合地调局环境监测院、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资源学院周仰效教授,在北京举办了水文地质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培训班。培训受到相关单位的热烈响应,来自地调局水环中心、地调局监测院、北京市环境监测总站、地调局天津中心、地调局沈阳中心、地调局南京中心、地调局成都中心、地调局西安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北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等十多家单位60名野外一线的地质调查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得到了地调局和相关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地调局科外部吴珍汉主任、地调局监测院郝爱兵副院长、地调局水环中心李文鹏主任出席了培训开班仪式并进行了讲话,对培训的内容、形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向学员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要求。

    本次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应用地质统计方法分析刻画监测数据的特征、应用相关分析建立变量之间的关系、应用统计检验探测变量的趋势变化、应用变差函数分析变量的空间变异性、应用克里金方法绘制等值线图等内容,旨在提升水文地质填图、水化学调查监测评价等项目承担人员调查与监测数据分析的技术能力,提高地质调查成果水平。

    培训采取讲、练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周仰效教授带领大家通过实例对数据分析的方法、步骤、要求、结果逐步进行解析和示范,学员同步进行演练,并学以致用,用提前准备好的地质调查数据分组进行应用练习;同时,周仰效教授就水文地质含水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构建以及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重点关注问题进行了讲解,并与学员就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难点进行了交流、答疑;最后,通过分组汇报的方式对本次培训结果进行了考核。60位学员均通过了本次培训考核,并获得培训证书。

    本次培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培训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培训方式灵活互动,老师讲的生动、具体,学员们学的认真、主动。通过引进国际高端学术专家,开展针对性、实战性的技术人才培训,使学员在较短时间内熟悉掌握了实用性的工作技术方法,了解了国际前沿的地学动态,开拓了工作思路和视野,对地质调查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和地质调查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都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开班仪式  

    培训现场

     

    颁发证书

     

    水文地质调查数据统计应用培训班圆满结束

    近日,由商务部主办、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协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承办的“2015发展中国家地球化学填图与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培训班”和“2015年非洲国家地质矿产管理部门官员研修班”,在北京举行开班典礼。此次援外培训达到了历史最大规模,有来自斯里兰卡、塞尔维亚、摩洛哥、古巴等20多个国家的70多名学员出席了开班仪式。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白星碧副司长、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吴珍汉主任、地调局发展中心蔡纲副主任出席了开班典礼。开班典礼由地调局发展中心向运川副总工程师主持。白星碧副司长与来自乍得工业、旅游业、能源矿产部的恩伊巴·毛利斯(Maurice Ndziba)先生、塞尔维亚地质调查局的亚历山德拉·古兰(Aleksandra Gulan)女士分别在典礼上致辞。

    白星碧副司长在致辞中代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向来自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各位同行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发展中国家是世界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十分珍视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并将一如既往,“真诚平等相待、增进团结互信、共谋包容发展、创新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作为矿产资源大国,中国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在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矿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中方愿与发展中国家的同行朋友们进行系统、深入的业务交流,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双方今后的合作。白星碧副司长表示,60多年来,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给予了很多支持,中国政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展望未来,我们对深化和扩大合作充满信心。国家之间的合作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往来和沟通。我们期待着,今天这样的培训班能为我们搭起更牢固的友谊之桥。我们也希望,通过双方在本专业本行业的共同努力,提升我们国家之间合作的水平,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

    恩伊巴·毛利斯先生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本次研讨会给中国地质专家与非洲地质矿产部门的技术人员提供了一次特殊的合作与交流。但这次研讨会更重要的是提供培训,是提高他们在地质矿产研究领域内人员的技术和业务能力。同时,本次研修班还安排参观一些中国的名胜古迹,通过这些举世闻名的古迹,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伟大的中国。亚历山德拉·古兰女士在讲话中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塞尔维亚地质调查局成立时间、机构组成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并表示此次研讨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和世界范围内的同仁进行交流的宝贵机会。她同时指出,塞尔维亚地质调查局早在2013年就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双方之间的合作将成为他们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可以和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加强此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本次研修班为期21天,课程内容翔实。除安排专题讲座之外,还将组织学员赴福建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访问地科院物化探所、地调局航遥中心、地调局实物资料中心、中国地质博物馆等单位;通过培训、交流和考察,不仅能让学员加深对中国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开发、中国矿业管理等方面经验与技术的了解,还将增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地矿专家们间的相互交流与。

    地调局发展中心2015援外培训班举行开班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