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消防应急演练

    当前地勘施工进入“黄金期”,人员思想进入“厌倦期”,机械设备进入“疲劳期”,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恰逢其时。为确保第22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顺利开展,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乌鲁木齐中心)坚持“高起点谋划、多维度宣教、高标准落实”工作思路,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活动主题,认真抓好规定动作落实,确保活动高质量开展。

    一、高起点谋划,确保活动走深走实

    活动方案操作性强。乌鲁木齐中心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年初将“安全生产月”活动列入年度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在蹲点调查的基础上列出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四个问题:外聘人员安全意识差、人员难集中教育难开展、地勘作业风险隐患多、流动分散安全难监管。针对问题,乌鲁木齐中心制定了《2023年乌鲁木齐中心“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绘制了路线图,制定了时间表,确保活动高效开展。

    启动仪式鼓舞人心。在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完成动员部署的基础上,乌鲁木齐中心召开“安全生产月”动员部署会,全体员工参加了启动仪式。会议宣布了活动实施方案,机关代表、野外代表表明了决心,领导提出了殷切希望,最后全员开展了以“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单位安全我尽责”为主题的承诺签字活动。通过“安全生产月”仪式激励,干部员工参与“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积极性有了大大提高。

    党建引领启迪思想。促进党建和安全生产工作深度融合,利用党团活动日时机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强调安全生产工作。以“我身边的安全隐患”为题组织讨论,所有党员“亮身份、查隐患、表承诺”,查找潜在的安全隐患,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人人参与,事故预防人人有责。

    二、多维度宣教,确保教育深入人心

    营造氛围学。乌鲁木齐中心积极营造“重安全、学安全、会应急”的良好氛围。利用办公区LED屏幕滚动播放相关宣传视频,营区广播播放安全生产应知应会,在营区道路两侧布设展板海报、横幅标语,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抢占员工手机网络教育阵地,充分利用“自媒体”“指尖课堂”,推送安全教育短片、微视频、动漫作品、电子简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作品,不断圈粉。广大员工普遍反映:“网络教育紧跟时代,形式新颖,从根本上解决了地勘作业人员难集中,教育难入心的问题。”

    课堂灌输学。乌鲁木齐中心主任以“安全生产护航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为题讲授公开课,重点阐述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地勘作业安全管理重点;以“抢出来的危险,让出来的文明”为主题,观看了近些年国内车辆事故案例;邀请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科医护人员围绕“创伤的包扎与救治”开展自救互救演练。多渠道宣教活动,增强了员工防范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结合工作学。一是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密结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摘编》,深刻理解安全生产精神要义,增强行动自觉。二是瞄准安全管理难点和痛点组织学习。印发《野外地质调查安全生产应急避险手册》《野外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管理实用指南》教材共200余册。结合近年兄弟单位事故多发领域,紧盯驾驶人员、钻探施工人员、特种设备操作、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开展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有效避免机械伤人事故发生。三是落实“五进”活动要求,携手新疆燃气集团开展“6·16”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解答等方式,向群众宣传燃气使用规范、厨房火灾扑救等知识,增强干部员工安全意识。

    三、多要素演练,确保险情高效处置

    结合活动主题,乌鲁木齐中心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针对人员变动、任务转换、季节更替等,重新修订完善野外安全综合预案。机关片区通过沙盘模型开展桌面推演、实战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以及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确保预案贴合实际。 6月15日,机关片区着眼基地大院火灾隐患,组织消防应急演练。演练以“初期火灾扑灭、消防设施使用、人员逃生避险”三个科目组织展开,通过综合评估、查摆问题,优化完善预案,为提升火灾扑救能力奠定基础。南疆柯柯牙项目与驻地草原林业部门开展了森林防火演练,塔河兵团项目组针对钻探施工开展了机械伤人救治演练,其余项目组结合季节性事故预防,组织了相应应急演练。演练让广大员工明确了任务分工,熟练处理流程,确保遇有险情高效处置。

    四、拉网式排查,确保隐患无处遁形

    将安全生产的落脚点放在解决生产现场问题上,增强工作的靶向性。乌鲁木齐中心重点围绕车辆管理、工程作业、营区消防、季节性事故防范、危险化学品5个方面重点问题,开展专项安全检查、抽查。

    一是现场检查。乌鲁木齐中心成立2个专项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中心7个野外项目,12个西部地区工作小组进行全面检查,重点围绕责任制落实、教育组织、经费投入、外委工程监管、应急演练、“三违”行为、特殊作业是否持证上岗等情况进行检查。

    二是网络抽查。安全管理人员通过视频连线、电话调度方式对野外项目组20余人进行抽查。重点检查近期通知是否知晓、上级指示要求是否落实、安全防护设施是否佩戴等情况,全面掌握基层安全生产情况。

    三是重拳整治。在“安全生产月”简报开设“曝光台”专栏,对于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曝光。对于检查发现的8个问题实施台账管理,定责任人、定整改要求,定时间线,目前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毕。对于整改不力单位严肃问责,严格执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检查结果与履职评定、职务晋升、单位评优、年度绩效挂钩,真正“让纪律长牙,法纪生威”。

    下一步,乌鲁木齐中心将深化“安全生产月”活动成果,结合安全生产工作重点,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结合主题教育,在“重实践,建新功”上展现作为,为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保驾护航。

    钻井平台应急演练

     
    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奏响“安全生产月”...

    9月14日,国土资源卫星业务应用推广及应用培训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会议对“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和国土资源卫星应用体系建设等内容进行了解读,就国土资源卫星应用创新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聚焦国土资源卫星技术发展前沿,就国土资源卫星应用与发展开展专题研讨。

    我国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资源一号”02C卫星送入太空。

    技术日新月异

    会上,来自上海技术物理所、浙江大学、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围绕月球与深空探测光电遥感技术与应用、基于国产卫星的浙江省精准农业普查、基于国土资源卫星的钢铁煤炭去产能以及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等内容作了专题报告。

    自资源一号02B卫星发射起,国土资源部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国土资源卫星的观测能力。2016年,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提出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土地科技创新“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深空对地观测成为国土资源系统高度关注的、最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之一。

    围绕国土资源卫星应用发展规划、卫星观测平台建设、卫星指标综合论证、卫星应用系统建设、卫星业务化应用及研究、卫星信息产品推广等一系列开拓性工作的相继开展,国土资源卫星事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全方位的进步,成为国产卫星应用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依托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等卫星应用研究单位,国土资源部研发形成了具备接收、处理、解译、应用等功能的全过程、专业化的技术体系。卫星影像自适应匹配技术、航空高光谱数据快速几何校正技术、多航带二向性反射校正技术、基于角反射器的子带干涉测量技术、基于局域互协方差函数的偏移跟踪技术等5项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还有7项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卫星应用技术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国土资源卫星应用能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飞速发展。

    应用效益显著

    自2016年起,国土资源卫星数据对同类国外卫星数据的替代率超过80%。02C卫星和高分一号、高分二号等国产自主卫星可以直接、快速地掌握国内外的遥感信息,极大拓宽了数据获取的范围,显著提高了信息获取的速度和质量。国土资源卫星提供的宝贵数据资源,使国土资源卫星遥感应用工作摆脱了对国外卫星数据的依赖,使凭借自主创新的力量实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变为现实。

    利用国土资源卫星数据资源优势,国土资源部“一部三局”实现了最大程度的数据资源共享,形成了数据需求提交与统筹、数据任务规划与数据接收、数据处理、数据统一分发与服务、数据应用、成果与问题反馈的闭环模式,卫星资源的使用效能达到了最大化释放。

    目前,国土资源卫星数据、产品应用已经在自然资源调查、矿产资源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直接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实施,支撑雄安新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发展前景广阔

    谈到国土资源卫星事业发展前景,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国产卫星应用的春天已经到来,现有应用领域将得到进一步开拓与深化,大量新的应用业务应运而生,国土资源卫星事业将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期。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任韩子夜指出,到2020年,作为主用户的国土资源在轨运行卫星数量预计可达到10颗,卫星数据获取能力、处理能力将会得到质的提高,各类型卫星数据产品会极大丰富,国土资源卫星的服务用户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

    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副主任赵文波认为,“未来卫星事业发展的凯歌,要奏在应用上”。随着国土资源卫星数据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期由重大卫星工程带动的国产卫星事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平在讲话中指出,国土资源卫星应用发展迅速,卫星遥感成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在部分领域已经成为支柱型技术甚至是常规性武器。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国土资源卫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土资源卫星应用发展要从国家需求出发,发挥卫星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开创卫星应用发展的新篇章,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一是组织实施好卫星工程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卫星事业发展的硬实力;二是加强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建设,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体系;三是务实推动应用机制创新,发挥合力、统筹协调,将国土资源卫星应用推向新的时代。

    国土资源卫星应用迎来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