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支撑服务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地质调查工作的先行先决作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组织编制了《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综合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8年4月15日,岩溶所组织召开研讨会,向相关主管部门和广西地勘单位征求意见。

    研讨会上,岩溶所详细介绍了总体方案的背景和内容。与会专家立足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针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瓶颈问题,围绕漓江水土保持与污染调查、深度贫困村水资源调查、古运河地质遗迹调查、城镇浅层地温能资源调查、活动构造与地震关系调查、生态功能区划、主体工程区划与示范区基础地质调查结合、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等方面的工作部署和技术路线,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下一步,岩溶所将对专家意见进行充分梳理和调研,并继续与相关部门沟通,确保总体方案切实可行。

    岩溶所相关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研讨会。

    岩溶所组织召开地质调查工作支撑服务桂林市国家可持...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湿地水资源调控与综合管理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专题组查明了广西桂林会仙湿地示范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湖泊河流水资源转化关系,确定了会仙湿地示范区水资源调控方案。

    会仙湿地示范区位于会仙湿地典型区域内,是由岩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3个示范区之一。湿地处桂江-柳江分水岭地带,是漓江流域最大的岩溶湖泊型湿地,属岩溶峰林平原地貌,风景秀丽,景观价值高。史料记载,宋朝以前,会仙湿地面积约65平方千米,目前湿地面积萎缩到不足6平方千米。人们在湿地内挖塘养鱼,疏水造田,河岸养殖,导致湿地水位持续下降,水面急剧减少,水质不断恶化。湿地生态需水量供给明显不足,不仅导致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也严重影响了湿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专题组与课题负责单位桂林理工大学重点调查了睦洞河、桂柳古运河、会仙河坝、八仙湖等地,受制于湿地岩溶水文地质和构造条件,湿地补给范围有限,湿地核心区至河流的水位差小,水循环缓慢,加之湿地内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严峻。为解决示范区水量和水质的问题,专题组确定了如下水资源调控方案。首先在睦洞湖出口处、八仙湖出口处修建水坝,增加会仙河原坝高程,以适当抬高示范区河流和湖泊水位,增加湿地水量供给,缓解枯季干旱的影响,同时也不影响周边农田的生产耕作。下一步,专题组将进一步确定蓄水方案,坝址选址和地表、地下水监测等具体措施。

    岩溶所确定会仙湿地示范区水资源调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