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9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4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813-15日,湖南省、江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试点工作总结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会议总结了湖南省金矿、萤石矿和江西省铜矿、煤矿及稀土矿的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果,研讨解决试点工作及调查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据悉,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试点工作,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2017-2018年全国共选取7个试点省(区)和11个矿种开展试点。截至目前,作为其中的两个试点省,湖南省9座萤石矿山、30座金矿山,江西省20座铜矿山、46座煤矿山和29座稀土矿山的实地核查工作和评估工作已全面完成。

    会上,湖南省、江西省及其技术支撑单位表示,一定仅仅围绕目标任务认真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协助自然资源部在年底完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办法。

    湖南省江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试点工作...

    近日,为了进一步提高地质调查资料提交质量和规范地质调查资料管理,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公室开展2017年度中南地区地质资料质量评比与表彰,共对37个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提交的123个地质调查项目的134档资料进行了检查评比,评选出一批资料提交先进单位、优秀项目和先进个人。

    评选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和湖南省地质调查院等3家单位为“地质调查资料提交先进单位”。

    评选“湖北白河-茅塔地区矿产地质调查”(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广西龙州—扶绥地区矿产地质调查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湖南1∶5万官地坪镇、人潮溪、瑞塔铺、三官寺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湖南省地质调查院)、“珠三角地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调查”(广东省地质调查院)、“海南岛1∶5万翁田市幅、文昌县幅、冠南圩幅、崖县幅环境地质调查”(海南省地质调查院)、“广西1∶5万印茶幅、向都幅、东平幅、天等县幅、大新幅区域地质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鄂城-灵乡地区铁铜多金属矿调查评价”(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地质勘查院)等7个项目为“地质调查资料提交优秀项目”。

    评选上述7个项目资料的责任人王璐(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曹淑芳(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陈友峰(湖南省地质调查院)、田莉莉(广东省地质调查院)、易慧明(海南省地质调查院)、陈丽菲(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孙芳(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地质勘查院)为“地质调查资料提交先进个人”。

    本次受表彰的3家单位在地质调查项目资料提交工作中,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到位,圆满完成了年度地质调查资料的提交管理工作。受到表彰的7个优秀项目,提交地质调查资料及时、完整,电子文档数据正确,纸质资料规范,符合相关标准与规范。

    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一定珍惜荣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再接再励,在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提交工作中继续起到表率作用,为新时代地质调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南项目办开展2017年度地质资料质量评比与表彰活动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江西赣县五云镇夏潭饮水示范工程成功实现试供水,解决了夏潭村1000余人的安全饮水,实现了夏潭村群众期盼已久的喝上安全自来水的愿望,为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上了一份厚礼!

    夏潭饮水示范工程是国土资源部在江西省赣州市精准扶贫定点帮扶村实施的惠民措施之一,是武汉地调中心在支撑服务赣州扶贫攻坚中落实姜大明部长用“非常之策落实非常之举”指示精神、中国地质调查局打通支撑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要求的体现。该工程于2016年10月开始实施,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困扰夏潭村几代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现了“一户一表一龙头”的目标任务,打造了国土资源部地质扶贫安全饮水的样板工程。

    试供水仪式上,武汉地调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了夏潭饮水示范工程设计与施工、供水水量与水质、高质量供水管材与品牌智能水表、无线自动供水控制系统等情况,并对参与、支持示范工程建设的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表示感谢。定点扶贫驻村单位赣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五云镇镇长高度赞扬了夏潭饮水示范工程给夏潭村群众带来的实惠,并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及参与工程建设的有关单位表示感谢。会后,参会领导、专家与夏潭村党员群众一起品尝甘甜的井水自来水。

    夏潭饮水示范工程试供水仪式

    品尝甘甜的自来水

    村民用上自来水

    夏潭饮水示范工程成功实现试供水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总体部署和要求,为总结交流平原区地质填图技术方法,提升解决关键地质科技问题的能力,推进成果转化,地调局基础部与江南陆块及周缘地质矿产调查工程联合于2017年9月27日-29日在江苏省南通市举办了覆盖区填图方法培训和野外现场交流会。

    会议以“覆盖区地质矿产调查”为主题,采取交流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学术报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胡健民研究员专题解读了《1:50000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顾延生教授作了题为“江汉平原东部区域地质调查及成果转化应用”的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花卫华教授讲解了第四系三维建模的思路与方法;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王强研究员系统梳理了中国东部平原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李向前教授级高工交流了泰州地区覆盖区填图工作方法及成果表达方式;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宗开红教授级高工介绍了苏北平原基础地质问题的一些实例;南京地调中心“长三角覆盖区填图试点”二级项目负责人蒋仁和“1:50000乌镇等三幅区调”子项目曾剑威两位同志分别就华东平原区第四纪地质问题和杭嘉湖平原填图方法及成果进展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讲解。第二部分为野外现场交流。与会代表们考察了南通地层小区和东台地层小区2个第四纪地质钻孔岩芯和范公堤两侧浅表槽型钻操作与岩芯对比,参观了南通市盐碱地改良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并就全国各地不同沉积区的地层划分、层理识别、沉积相辨别、第四纪底界、成果转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第三部分为华东平原区重大基础问题、覆盖区填图工作方法、经验与成果的交流与研讨。首先项目组成员和相关单位交流了覆盖区填图野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行之有效的野外工作方法和经验,研讨了华东平原区重大基础问题;然后专家回复了项目组提出的问题、指出了工作中要注意的地方;最后各相关单位汇报了近年来覆盖区填图取得的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邱士东作了会议总结。

    华东地区从覆盖区填图的野外调查、成果总结以及综合集成水平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从覆盖区填图方法技术到成果转化应用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为中国其它地区的覆盖区填图提供了标杆,为修改完善《1:50000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规范》、全面推进全国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起到促进作用。会后各单位表示要以《1:50000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规范》为纲,着力做好需求对接,创新工作方法和成果表达,尽快形成一批创新性成果;要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推进覆盖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南通市国土资源局、华东有色金属局等单位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各大区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江苏地质调查研究院、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安徽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省地质勘查研究院、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等二十余家单位,共计80余人参加了培训。

    覆盖区填图方法培训和野外现场交流会在江苏南通顺利...

    2017年9月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南方页岩气调查科技攻坚战宜昌地区现场联合攻坚指挥部、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一行组成的专家组,对中石化地球物理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承担的“中扬子古生界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二维地震数据采集项目”进行野外验收。

    验收会上,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野外工作任务完成和项目监理跟踪监察情况汇报,并进行质询和讨论。随后,专家组对二维地震的部分炮点和原始记录进行检查,认为项目组的野外工作扎实、记录完整,一致同意通过野外验收。

    专家组对江汉油田分公司在宜昌地区二维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解释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该项目是宜昌现场联合攻坚指挥部所属项目中率先优质、高效、按期完成野外工作的项目,代表宜昌现场联合攻坚指挥部向委托业务承担单位表示感谢。勉励“中扬子地区古生界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组,要多向与会专家学习,做好二维地震部署,提升委托业务管理水平。

    专家组评述汇报内容

    专家组检查野外炮点

    宜昌地区二维地震数据采集通过野外验收
      3月2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船大修改造工程完工并正式交付使用。经过大修改造,已有30多年船龄的“海洋四号”船全面提升了海洋地质调查能力,即将远航执行新的国家调查任务。

      交付仪式在海洋地质码头举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党委书记温宁出席仪式并讲话。他代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对“海洋四号”船大修改造成功重返海洋表示祝贺,对参与改造项目的设计、建造、监理等有关单位表示衷心感谢。温宁指出,“海洋四号”是一艘功勋卓著的英雄科考船,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乃至中国海洋科考领域一艘久负盛名的科学考察船。从1980年服役至今,其足迹遍及中国海、太平洋,并远赴南极洲,承担过我国海洋基础地质、油气资源、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等一系列国家重要任务,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服务海洋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温宁强调,“海洋四号”船大修改造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需要,其成功改造,对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提升海洋地质调查能力、实现 “装备一流”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海洋四号”船以此为新起点,重振雄风、焕发青春,出色完成国家任务,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据了解,“海洋四号”船于1978年建造,1980年交付使用,满载排水量3300吨,曾为适应调查项目的需要进行过多次改造。此次大修改造项目将“海洋四号”船接近船长三分之一长度的艉部整体换新,并进行了轴系重新定位、单舵改双襟翼舵、后甲板设备调整布置、光纤绞车埋舱、水下定位船底安装等工程,顺利完成了切割、合拢、轴系安装等关键工艺改造,大幅减少了船舶总体震动,基本解决了后甲板作业面积狭窄、舵效性能差、调查手段单一、船舶稳定性较差等一系列问题。该项目实施得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于2013年底启动,2014年9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批复了改造方案,2015年6月开工,历经近两年半时间完成。经过海试,船舶各项技术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达到了预期目标。该改造项目设计单位为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改造单位为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交付仪式前,出席仪式的领导嘉宾听取了 “海洋四号”船大修改造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并登船参观。

      中国地质调查局装备部副处长王小华、基础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沙志彬,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光学、李国胜、局长助理王建桥,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峰以及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上海佳船工程监理发展有限公司等领导和有关负责人出席了交付仪式。

    仪式现场

    仪式现场

    大修改造后的“海洋四号”船

    “海洋四号”船完成大修改造交付使用

    2021年4月2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围绕“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开展第52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在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举办,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参加。天津大学地科院、天津地调中心、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等单位领导,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金若时等出席活动。

    科普活动由金若时团队作“全球铀矿资源形势和砂岩型铀矿”、“中国铀资源分布及研究现状”科普讲座,各单位科研人员作“黑土地演化与可持续利用”、“沧桑巨变—渤海湾2万年以来的海陆演化过程”、“渤海湾西岸的贝壳堤”报告。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介绍和播放了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宣传片。借助本次世界地球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呼吁公众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受到天津大学师生的欢迎和好评。活动最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学院建设和地质仪器设备。

    通过本次科普宣传活动,各家单位表示将继续对接研究领域契合点,加强合作协同攻关关键地质科技问题,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需要,服务人类可持续发展。

    天津地调中心联合多家单位成功开展第52个世界地球日...

    中国地质调查局“慧磁”高精度中靶技术在世界最大天然碱矿—卡赞碱矿的矿山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前半年打通矿山所有采矿通道。投产仪式于2018年1月15日在土耳其卡赞举行盛大开幕式,土耳其总统厄尔多安、能源自然资源部部长阿贝纳特、安卡拉省省长多帕贾、安卡拉市市长图拉等政要及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郁红阳等出席了仪式,承接了其全部对接井工程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专家成员受邀参加开幕式剪彩仪式。

    勘探技术研究所凭借“慧磁”中靶技术,于2011年了承接了土耳其卡赞碱矿试采井项目。“慧磁定向钻进高精度中靶技术”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调成果,使我国成为全球仅有的两家具有该技术的国家之一,该技术具有钻头距离靶点越近,测量精度越高的优点,精度可达50cm的靶区内,能实现一次中靶。2017年该项目提前合同工期半年完成了合同任务,依赖于“慧磁”中靶技术在生产中的高稳定性和高精确性,使这最大的天然碱矿形成了采矿通道,大大提高了矿产采效率,此次项目的所有任务全部实现一次对接成功,受到业主高度好评;目前已与世界最大天然碱矿卡赞碱矿续签了卡赞二期工程合同。

    土耳其总统厄尔多安在投产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演讲。他讲到,土耳其卡赞碱矿总投资15亿美元,正式投产后可接纳就业人员2200人,能供应世界纯碱市场需求的1/10,欧洲市场的一半;卡赞碱矿的投产使土耳其上升到世界天然碱制碱业的领导地位。同时,他特别对参与卡赞碱矿建设的中国金融机构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工程施工单位表示了感谢和祝贺。

    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定向钻探研究室副主任兼聚力公司土耳其分公司经理胡汉月、勘探技术研究所土耳其卡赞项目部项目经理刘海翔应邀作为嘉宾出席了投产仪式。

    Snap551

    卡赞矿区一览

    中国地质调查局高精度钻井对接技术助力全球最大规模...

    10月28日、10月30日,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两艘综合物探调查船和1艘综合地质调查船分别在上海和广东东莞两地正式开工建造。这意味着,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的3艘调查船全部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学龙出席两地开工建造仪式,并讲话。

    开工仪式上,王学龙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对综合物探调查船、地质调查船建造开工表示热烈祝贺,对参与海洋地质调查船舶设计、建造、监理、项目管理等有关单位表示衷心感谢。他在讲话中指出,海保装备配套项目作为国家重大工程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调查计划的关键支撑项目,三条调查船的建造实施,不仅对落实国家船舶规划,建立和完善我国船舶体系,展示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调查船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中国地调局统筹部署海洋地质调查工作,调整海洋地质调查队伍布局,大幅提升我国基础性海洋油气及矿产资源调查能力,实现中国地调局海洋装备一流建设具有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王学龙对调查船下一步建设工作提出三点要求和希望,一是要求局有关部门,要按照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做好项目协调与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船舶建造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按期竣工。二是希望各参建单位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科学管理,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船舶建造工程各项任务,努力打造“精品工程”。三是要求大家共同努力,早日实现调查船舶下水,进一步提升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调查能力,全力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为服务建设海洋强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包括3艘调查船、3架航空调查飞机的建设。其中,中国地调局广州海洋局负责一艘综合物探调查船、一艘综合地质调查船的建设,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负责一艘综合物探调查船的建设,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负责3架飞机的采购。

    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地调局有关部室、地调局广州海洋局局长、地调局青岛海地所、地调局航探中心,以及调查船舶设计、建造、监理、项目管理等单位负责人等出席开工仪式。

     

    王学龙出席海保项目调查船开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