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4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18年10月24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组织开展由支委、团委、工会、纪检监察人员参加的2018年党务干部培训班。岩溶所相关负责人及支委成员、工会干部、团委干部、纪检监察干部48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采取专题授课和座谈研讨的形式进行。上午介绍了局纪委书记培训班整体情况,传达了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的讲话精神;全面传达深入学习贯彻新《条例》、结合《条例》实践运用“四种形态”、明确职责确保取得实效的要求;重点传达了下半年工作部署,结合岩溶所实际,进行了深入分析。

    会上,岩溶所党办为大家讲授了党务专题知识,指出面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党务人员要在观念上、认识上、能力上、方法上与时俱进,抓好“三会一课”、党员发展、党费收缴、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等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明确下半年党建工作安排部署,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律己修身、履职尽责,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监审处汇报了上半年纪检监察审计工作,指出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围绕定期检查、内部巡察、完善制度、加强学习培训等八个方面开展,要扎实做好监察审计监督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工会主席对上半年工会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存在问题,指出下半年要重点抓好职工之家建设、“四态”分析、工会文化阵地、送温暖活动等七方面工作,对工会干部提出了“树立服务职工意识”、“改进工作方法”等四点要求;团委书记从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开展活动三个方面对上半年团委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活动形式不够、组成有待调整、团干部全部是兼职、团员意识有待提升四个方面的问题;列出了下半年要重点开展好的12项具体工作。

    同时,还分别开展了党建组座谈研讨、纪检监察组座谈研讨和工会、团委组座谈研讨,对党建、纪检监察和工会团委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集思广益,大家在一起探讨研究,畅所欲言,热烈融洽。

    最后,岩溶所相关负责人带领大家学习了《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削弱和放弃党的领导的深刻教训》,并做了总结讲话。同时,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充分认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政治建设是统领,坚持把讲政治贯穿到岩溶所党的各项建设中。二是认真执行中央、部局部署要求,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好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群团各项工作。三是党支部、纪检和工会团委工作要在分工基础上进行协调合作,互相促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岩溶所党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岩溶所组织开展2018年党务干部培训班

    2015723日,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所就对接大兴安岭等地区多金属矿物化探勘查工作进行洽谈。

    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总经理郭晋宁介绍了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基本情况,表示在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公司对今后发展格局进行了调整,决定自投资金在多金属矿找矿方向发展,希望能在物化探工作部署、实施、资料解译等方面与地科院物化探所加强合作,合理运用方法技术来促进这些地区找矿工作实现突破;宋宗维副总经理详细介绍了公司在大兴安岭、巴彦淖尔等地区取得的十余项矿权和物化探勘查工作部署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技术问题。

    在介绍了所的基本情况后,彭轩明所长表示地科院物化探所作为国家公益性物化探专业科研机构,长期致力于能源资源找矿物化探方法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金属矿物化探方法技术种类齐全,具有较强的科研地调实力;当前,中国地调局明确要求所要全力为解决能源资源重大发现或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大技术研发和应用服务力度,面向找矿需求,加快建立与其他地质调查和地勘队伍的协调合作机制。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来所研讨对接工作,对我们也是一次深化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重要契机,我们将力所能及地提供方法技术支持,重点针对目前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围绕找矿需求,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副所长史长义、吕庆田介绍了所近年在大兴安岭等地区开展的矿区化探、原生晕研究、重磁电物探等方法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要实现找矿突破,必须根据区域地质、矿床成因、地球物理特征等做好顶层设计,聚焦找矿目标,科学部署找矿工作,特别强调要重视在大兴安岭覆盖区野外数据采集中方法技术的科学运用,取得高质量的数据资料,以保障找矿实现突破。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表示将尽快整理已有资料,今后双方专家团队再进一步对接,工作方案部署存在问题的,将根据专家建议适当调整,进一步加强对野外工作质量的控制。

        双方还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决定先开展技术合作,再根据情况实施项目合作,共同努力将方法技术创新研发和找矿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在大兴安岭等地区的找矿突破,为我国能源资源勘查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地科院物化探所与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对接大兴安岭等...

    为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和水资源调查职责,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按照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2019年至202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完成全国地下水位统一测量和全国地下水资源年度评价工作,查明了全国地下水年度变化量,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地面沉降防治与水资源合理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一是建立了覆盖全国主要平原盆地和部分生态脆弱区的地下水统测网,拓展了地下水监测范围,提升了测点密度。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20469个站点基础上,利用4.7万眼民用井,部署完成了2019年和2020年同期地下水位统一测量,测点总数达到6.7万个。监测面积由350万平方千米拓展到400万平方千米,填补了内蒙古高原中段、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罗布泊等地区地下水监测空白,重点监测区测点密度由每百平方千米0.6个提升至1.7个。其中,华北平原测点数量由3140个增加到10172个,测点密度由每百平方千米2.3个提升至7.3个。

    二是全国多数平原盆地地下水位稳中有升。2020年与2019年同期相比,全国17个主要平原盆地浅层地下水位多数稳中有升。江汉洞庭湖平原、长江三角洲、柴达木盆地等7个平原盆地浅层地下水位以上升为主。塔里木盆地、松嫩平原等7个平原盆地浅层地下水位基本稳定。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成效,京津冀主要城区地下水位止跌回升,广大农灌区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减缓。

    三是首次掌握全国地下水储存量年度变化。2020年全国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总储存量年度增加10.9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储存量年度增加28.4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储存量年度减少17.5亿立方米。三江平原、四川盆地等11个平原盆地地下水储存量年度整体增加。华北平原、黄淮平原等地下水储存量仍呈亏损状态。

    据了解,在自然资源部统筹部署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建立了覆盖全国主要平原盆地和部分生态脆弱区的地下水统测网络,初步构建了全国-流域-省级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区划的技术业务体系、组织结构体系、人才队伍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和协调合作新机制,按照统一技术标准,组织11家直属单位、31个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38家水资源调查专业单位,完成了连续两年全国地下水统一测量和全国地下水资源年度评价,有效推动了地质调查相关单位从水文地质调查填图向水资源调查评价转型发展。

    地下水位测量

    我局首次查明全国地下水年度变化量

    2017年9月26日,“粤港澳大湾区地质工作方案编制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对地调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初步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地质调查工作方案(2018-2030)》开展进一步研讨,明确工作内容,细化分工合作,为完善工作方案献计献策,加快完成工作方案的编制,早日提交中国地质调查局。

    会上,《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主编秦绪文简要介绍了《图集》服务湾区规划建设情况以及地调局领导对大湾区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阐述了大湾区地质调查工作的整体思路:立足形成“一带”、“三圈”、“多线”的调查格局,促进地热、地下水、地质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建立地质工作服务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构建地调局与地方政府更加紧密协调合作的新机制。与会领导专家就大湾区地质调查工作区域、工作内容、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就工作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指出此次调查工作要处理好与其它工程的关系,参考其他经济区地质调查工作的经验,为大湾区地质调查工作提供借鉴。会上,还进一步落实了工作项目设置和工作任务分工、进度安排等方面的事宜。

    今年,由广州海洋局牵头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快速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紧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打造一流湾区提供了有力的地质支撑,受到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东省政府等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通过此次会议,明确了各方任务分工,统一了总体工作思路,细化完善了工作领域,为完成粤港澳大湾区地质调查工作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局、武汉地调中心、航遥中心、力学所、岩溶所、水环中心以及广东省地质局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研讨会。

    粤港澳大湾区地质调查工作方案编制研讨会在穗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