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3月7日晚,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同举办的“南沙海洋杯”设计大赛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举行颁奖活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党委书记温宁、高级顾问李国胜,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司聚民、院长孙一民等出席活动并为获奖作品代表颁奖。

    温宁在颁奖活动上讲话中指出,为宣传海洋文化,科普海洋知识,促进海洋地质元素与现代建筑的融合,营建人文自然相融合的建筑文化氛围,培育创新、创意、创业人才,将广州海洋局南沙科研基地打造成南沙区具有地标性意义的海洋地质科研基地,广州海洋局发起此次“南沙海洋杯”设计大赛。大赛得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师生的大力支持,提交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我们华工建筑学院在建筑设计领域的高超水平。他表示,要加强与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打造“产、学、研、用”的合作机制,提升海洋地质调查服务能力。

    据了解,大赛自2016年12月16日启动,得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师生的积极响应和涌跃参加。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我国海洋地质调查事业发展历程,熟悉广州海洋局南沙基地的情况,参赛师生还实地进行了调研与考察。经过一个月的精心设计,截止2017年1月16日,参赛者共提交了作品22个,参与师生达70余人。

    2017年1月21日,来自国土规划、建筑设计、交通港口等专业的十四位专家参加了“南沙海洋杯”设计大赛评审会,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孙一民院长、广东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朱雪梅院长分别担任评审专家组组长与副组长。评出金奖一名,银奖两名、铜奖三名、优秀奖八名及鼓励奖八名。专家们表示,本次大赛的作品,结合广州海洋局南沙科研基地的特点,充分考虑了构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既具有现代的设计理念又保证了构筑物的实用性,对后期基地的深化设计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是海洋大国,广东是海洋大省,海洋蕴藏着及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充满了无限的神奇色彩和魅力。通过本次大赛,不仅使学生们更进一步了解了我国海洋地质事业的光荣和责任,培养了学生们热爱海洋、献身海洋的高尚情操,而且也为师生构筑了一个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

    颁奖仪式上,广州海洋局颁发给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最佳合作奖”。广州海洋局高级顾问李国胜通报了“南沙海洋杯”设计大赛进展及评奖情况,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孙一民宣布获奖作品并现场点评。

    广州海洋局基建办、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提交作品的师生参加了颁奖活动。

     

    颁发最佳合作奖 

    合影 

    活动现场

    “南沙海洋杯”设计大赛颁奖活动在广州举行

    广州海洋局举办“走近可燃冰”海洋地质科普大讲堂宣传活动

    4月21日上午,广州海洋局在南岗基地举办了第47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走近可燃冰”海洋地质科普大讲堂活动,以科普讲座、海底视频、开放地质样品库、开展海洋地质成果宣传等生动、直观的方式,向市民、学生传播海洋地质科学知识,宣传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每年都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国土资源部是我国宣传“世界地球日”的重要部门之一。今年的4月22日为第47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确定了 “十三五”期间“世界地球日”的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为开展好世界地球日的宣传活动,广州海洋局结合工作特色,重点围绕未来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精心组织了“走近可燃冰”海洋地质科普大讲堂活动。

    广州海洋局局长叶建良出席活动并讲话,他对前来参加“‘走近可燃冰’海洋地质科普大讲堂”活动的嘉宾和学生表示欢迎。他指出,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过去近50年里全球环境状况持续恶化,“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他强调,广州海洋局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承担海域“可燃冰”调查研究工作,已初步圈定重点目标区,预测我国南海北部陆坡具有良好的资源远景,并于2007、2013、2015年钻获了“可燃冰”实物样品,圈定了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矿体,实现了我国“可燃冰”资源勘查的重大突破,使我国海域“可燃冰”资源调查评价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并牵头研发了4500米深海潜水器“海马”号等一批勘查关键技术,已逐步形成国际先进的“可燃冰”综合勘查高新技术体系。他希望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了解绿色能源——可燃冰,了解海洋,了解地质工作。

    活动由广州海洋局副局长张光学主持。活动现场,“李四光学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梁金强作“走近可燃冰”科普讲座,介绍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相关科学知识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调查研究成果;播放“海马号及海马冷泉”精彩海底视频,由全国十大海洋人物、“海马”号项目负责陶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进行现场解说;并精心选取最新采获的可燃冰样品,在科普大讲堂上进行展示,并现场点燃这一极为珍贵的样品,为大家揭开可燃冰神秘的面纱。这也是我国首次将可燃冰实物样品向社会民众开放展示,并点火,参加活动的观众可以一睹未来新能源——可燃冰的风采。同时,现场还安排了梁金强、陆敬安、刘坚、陶军、盛堰、梁前勇等组成的水合物专家团队,现场回答媒体、观众感兴趣的问题。为便于大家观看,现场还安排了摄像,进行同步播放。

    此外,现场设置了“海洋六号”船模、“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模型以及海底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及碳酸盐烟囱等地质样品展台;摆放了20多帧成果图片展板进行展示,内容涉及水合物研究与勘查、海洋油气地质、海洋基础地质调查、环境与工程地质调查、大洋科学考察、海洋高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并开放局成果展室和样品库供大家参观。

    本次活动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分会联合主办。邀请了黄埔区人大代表,以及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市第87中学的大、中学生,广州海洋局干部职工代表等约150人参加科普大讲堂活动。

    第47个世界地球日广海局宣传活动
      白雾散去,银色滤网上,一块5、6厘米见方的白色冰状物慢慢冒出气泡,这就是来自南海1000多米水深下的海底可燃冰,其神秘面容第一次呈现在社会公众的面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技术员举起火焰点火器,点火,冰块化成水、化成天然气被点燃。

      这是4月21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岗基地举办了第47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走进可燃冰”海洋地质科普大讲堂活动的一幕。全场180多位市民代表、学生及部分干部职工,凝神观看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

      社会民众走近可燃冰

      科普讲座、海底视频播放、可燃冰点火、地质样品库参观、海洋地质成果展览、海底样品、海洋设备模型展示,广州海洋局以丰富、生动、直观的海洋地质科普大讲堂,给社会民众和大中学生提供了一个走近可燃冰,了解中国可燃冰资源调查研究进展以及海洋地质工作的良好平台。以未来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

      广州海洋局局长叶建良在开场白说,“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希望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了解绿色能源—可燃冰,了解海洋,了解地质工作。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为科普大讲堂派出了强大的专家团队,中国地质调查局“李四光学者”、广州海洋局梁金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作的“走近可燃冰”科普讲座是第一课。他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相关科学知识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调查研究成果,用多媒体的形式向民众和学生们展示了可燃冰调查、研究的过程,以及海上工作的珍贵图片。尤其是展示了中国2007、2013、2015年钻获的块状、脉状、分散状等多种类型的可燃冰样品图片,吸引着大家的目光。据梁金强介绍,截止2015年底,在全球已直接或间接发现的水合物矿点已达232处,其中4个矿点开展了试开采工作。我国也将在2017年开展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试验。

      全国十大海洋人物、广州海洋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海马”号项目负责陶军做的“‘海马’号和‘海马冷泉’”视频讲座精彩纷呈。他制作的视频画面精彩,展示了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马”号在神秘的深海海底的工作视频,以及陶军现场生动的解说,吸引着全场观众和大中学生。在视频中,大家看到中国南海的深海底,第一次看到了南海“海马冷泉”,看到海底聚集的大白贝、双壳类生物群、甲烷生物化学礁、碳酸盐结壳、菌席,以及可燃冰冒出的气泡。当然,也有深海海参、鱿鱼、大红虾等,为大家演绎了一场生动的海底大片。

      可燃冰点火

      最精彩的环节莫过于可燃冰点火了。这是广州海洋局首次向社会民众展示可燃冰样品,并点火,为大家揭开了可燃冰神秘的面纱。亲眼看见海底可燃冰,别说市民、学生,广州海洋局的职工中见过这一珍贵样品的也屈指可数。

      全场眼光聚集在主席台的中央,身着白大褂的技术人员将可燃冰从液氮罐中用长钳夹出,零下196度的液氮冒着白雾,慢慢散去,“可燃冰”的真实面貌展现在现场市民、大中学生的面前,并通过主席台两侧的大LED显示屏,清晰地展示在全场观众的眼前,这就是可燃冰,点火,燃烧。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这一新能源将走进你我的生活。

      猛料、笋嘢丰富的课堂知识,视觉的盛宴

      科普讲堂设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南岗基地职工活动中心,约400平方的大厅里,布设了20块内容丰富的海洋地质成果展板,内容涵盖了广州海洋局在水合物研究与勘查、海洋油气地质、海洋基础地质调查、环境与工程地质调查、大洋科学考察、海洋高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取得的调查研究成果,现场还展示了“海洋六号”船模、“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模型以及海底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及碳酸盐烟囱等地质样品,主席台两侧布放的2个近3米宽的LED大液晶屏,将活动现场同步直播。此外,还开放了样品库、成果展览馆等供大家参观。

      活动备受关注,市民学生非常踊跃。黄埔区人大代表,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大学生,广州市第87中学的中学生参加了科普大讲堂,并和专家团队现场互动,梁金强、陆敬安、刘坚、陶军、盛堰、梁前勇、王宏斌等组成的水合物专家团队,回答了学生们提出的下一轮可燃冰试开采将采取什么方法、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可燃冰今后的应用方向等问题,现场气氛活跃,观众兴致很高。87中的一位中学生说,上周化学课刚好讲了可燃冰的内容,这次课堂真及时,进一步加深了对可燃冰这种实物的印象。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说,这是他第一次走进校外的实物资料馆,近距离观看海底实物样品,很难得。(陈惠玲、刘卫红、朱夏)


    活动现场

    科技人员点燃可燃冰

    大学生在向专家现场提问

    专家团队回答观众提问

    同学们围着海马号模型向专家请教

    科技人员给同学们讲解介绍样品

    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科普宣传展板

    同学们在展览室仔细地观看海底样品

    同学们在样品库听管理人员介绍实物样品

     

    揭开可燃冰神秘面纱

    4月21日上午,广州海洋局在南岗基地举办了第47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走近可燃冰”海洋地质科普大讲堂活动,以科普讲座、海底视频、开放地质样品库、开展海洋地质成果宣传等生动、直观的方式,向市民、学生传播海洋地质科学知识,宣传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每年都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国土资源部是我国宣传“世界地球日”的重要部门之一。今年的4月22日为第47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确定了 “十三五”期间“世界地球日”的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为开展好世界地球日的宣传活动,广州海洋局结合工作特色,重点围绕未来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精心组织了“走近可燃冰”海洋地质科普大讲堂活动。

    广州海洋局局长叶建良出席活动并讲话,他对前来参加“‘走近可燃冰’海洋地质科普大讲堂”活动的嘉宾和学生表示欢迎。他指出,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过去近50年里全球环境状况持续恶化,“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他强调,广州海洋局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承担海域“可燃冰”调查研究工作,已初步圈定重点目标区,预测我国南海北部陆坡具有良好的资源远景,并于2007、2013、2015年钻获了“可燃冰”实物样品,圈定了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矿体,实现了我国“可燃冰”资源勘查的重大突破,使我国海域“可燃冰”资源调查评价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并牵头研发了4500米深海潜水器“海马”号等一批勘查关键技术,已逐步形成国际先进的“可燃冰”综合勘查高新技术体系。他希望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了解绿色能源——可燃冰,了解海洋,了解地质工作。
    活动由广州海洋局副局长张光学主持。活动现场,“李四光学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梁金强作“走近可燃冰”科普讲座,介绍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相关科学知识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调查研究成果;播放“海马号及海马冷泉”精彩海底视频,由全国十大海洋人物、“海马”号项目负责陶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进行现场解说;并精心选取最新采获的可燃冰样品,在科普大讲堂上进行展示,并现场点燃这一极为珍贵的样品,为大家揭开可燃冰神秘的面纱。这也是我国首次将可燃冰实物样品向社会民众开放展示,并点火,参加活动的观众可以一睹未来新能源——可燃冰的风采。同时,现场还安排了梁金强、陆敬安、刘坚、陶军、盛堰、梁前勇等组成的水合物专家团队,现场回答媒体、观众感兴趣的问题。为便于大家观看,现场还安排了摄像,进行同步播放。

    此外,现场设置了“海洋六号”船模、“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模型以及海底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及碳酸盐烟囱等地质样品展台;摆放了20多帧成果图片展板进行展示,内容涉及水合物研究与勘查、海洋油气地质、海洋基础地质调查、环境与工程地质调查、大洋科学考察、海洋高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并开放局成果展室和样品库供大家参观。

    本次活动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分会联合主办。邀请了黄埔区人大代表,以及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市第87中学的大、中学生,广州海洋局干部职工代表等约150人参加科普大讲堂活动。

    广州海洋局举办“走近可燃冰”海洋地质科普大讲堂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