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3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2024年度中国国际前寒武纪研究中心(IPRCC)国际讲座“地质历史时期的花岗岩”于10月11-13日成功在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实验举办。本次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地学界同仁免费开放。

    本次讲座特邀请两位国际著名地质学家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William (Bill) Collins教授、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的Fernando Bea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吴福元院士和南京大学葛荣峰教授担任主讲。William (Bill) Collins教授对花岗岩的研究进展做了全面介绍,包括部分熔融过程中的分异以及水的作用、岛弧系统岩石学面临的困境以及解决方法、元古宙AMCG岩套的野外、镜下及地球化学元素特征、非造山作用花岗岩以及科迪勒拉花岗岩。Fernando Bea教授对花岗岩的基本类型及分类方法做了详细的讲解,此外还讲解了花岗岩中副矿物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花岗岩岩浆房中的结晶分异过程、与花岗岩相关的两种特殊岩石类型、欧洲西部华力西碰撞型花岗岩的特征和意义、地壳深熔过程中锆石的异常行为以及年代学数据解读。吴福元院士对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分布、成因以及相关的成矿作用做了详细的解读。葛荣峰教授对地球早期TTG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因以及构造环境进行了讲解,并解探索了太古宙之后TTG不再广泛产出的原因,最后还介绍了目前中国已经发现的TTG岩石特征和时空分布以及地球化学特征。中国国际前寒武纪研究中心核心成员Simon Wilde教授、万渝生研究员、魏春景教授和贺振宇教授等也参加了此次讲座并讨论答疑。

    三天讲座过程中,共有超过2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在校学生、年轻地质学家和老一辈地质学家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加了本次讲座,并与主讲专家就地质历史时期的花岗岩相关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时,知名地学新媒体平台--“地学之家”视频号对本次讲座进行实时转播,日最高访问量超过2000人次。

    IPRCC国际学术讲座最早始于2010年,迄今已举办了16次,其目的是让中国的年轻地质人才和致力于地质学研究的学生更好地了解现代地质学研究中,特别是前寒武纪地质学领域的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同时也为中外地质学家进一步加深国际合作提供良好的契机。该系列讲座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学术讲座品牌,吸引着众多在校学生以及年轻地质学家。

    讲座现场

    William Collins教授授课

    Fernando Bea教授授课

    吴福元院士授课

    葛荣峰教授授课

    讲座讨论答疑环节

    参加讲座的师生合影

     
     
    中国国际前寒武纪研究中心(IPRCC)2024年度国际学术...

    2020年12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陈懋弘研究员等编写的《广西大瑶山地区多期次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专著正式出版。该书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地调项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联合资助。

    该书通过系统的高精度年代学研究,初步构建了大瑶山地区成岩成矿年代学格架,将大瑶山地区花岗质岩浆岩和相关矿床划分为加里东期、华力西-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等四期。基本查明了不同时代岩浆岩及相关矿床的特征,划分了成矿系列。特别提出大瑶山地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强度、范围和成矿作用可与燕山期媲美,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是今后大瑶山地区寻找斑岩-矽卡岩型钨钼金银铜铅锌矿床的主攻方向之一。据此认识新发现了广西苍梧县玉坡大型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床等一批矿床(点),并圈定了下一步的找矿远景区。该认识表明华南加里东期岩浆岩也能形成矿集区规模的矿产地,对进一步认识华南地区加里东期构造岩浆演化和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广西大瑶山地区多期次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正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