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7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日前,包钢矿山研究院一行7人到访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就包钢固废及尾矿的综合利用工作与郑州综合利用所科研人员进行了技术交流。

    期间,包钢矿山研究院就包钢冶金固体废弃物和尾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指出,包钢集团对于各种冶金渣及尾矿没有系统、详细的掌握和了解,对于冶金渣和尾矿中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缺少成熟技术,目前应用的技术工艺仍处在初级、低附加值阶段,且处理量小,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郑州综合利用所介绍了研究所近年来在冶金固体废弃物和尾矿调查及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优势,并表示,希望在以往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双方能在包钢冶金固体废弃物和尾矿调查和综合利用方面加强合作。

    会后,包钢矿山研究院一行参观了郑州综合利用所装备和实验室、车间等,与一线人员就相关课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包钢矿山研究院一行到访郑州综合利用所

    陈庆宣:地质力学家(1916.4.4—2005.10.2)。

    湖北黄陂人。194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首次在实验构造方面研究了扭裂隙的形成条件和过程以及长期应力作用下岩石非弹性变形。研究了东西向构造带形成的力学机制及其发生的优先纬度。为中国西南地区地震地质、重大工程选址,北京、深圳等城市地壳稳定性评价作出重要贡献。发现铜官山外围铁帽,扩大了铜官山铜矿储量;为包钢找到了优质耐火粘土;首次发现西康系中含三叠纪菊花石化石的海相复理石沉积,确定了地层时代;发现酒泉盆地早第三纪火烧沟组与白杨河组间不整合,重新厘定了第三系地层,为该区石油远景评价打下基础;首次发现祁连山震旦系,为该区区测找矿做出贡献。主要著作有《青海东部黄河上游地质》、《东西构造带形成机制和有关问题的探讨》等。

        附件《院士传记》之陈庆宣

     

    陈庆宣

    9月10日,第四届白云鄂博资源战略研讨会在包头召开。会议由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共同主办,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

    全国政协常委、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吴福元,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栓师,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江涛,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厅长孙俊青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一直关注稀土发展的李朋德,曾在全国政协第九期“委员讲堂”专题讲解“珍惜神奇稀土,探测地球资源”,引发各方热烈反响。他在致辞中表示,要研究怎样推动稀土资源更好地开发利用,让神奇的矿山永葆青春。世界形势正发生着剧烈变化,中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标准的城市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更多高科技材料,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稀土,离不开矿产资源。以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一些地方的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现在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各行业转变,矿山开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自然资源领域亦是如此。此次带领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一批技术专家到白云鄂博调研,旨在研究如何保障金属矿产、珍稀矿藏的可持续发展,怎样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科学探索、科技创新,期待能有更多更好的新成果出现。一是在科技创新上,通过科学探索进一步厘清矿藏成因及其储量。二是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尾矿提取更多有用的元素,实现资源的深度综合利用。在此,呼吁全国各行业加强合作,协同创新,学习发达国家先进做法,通过科研攻关,实现工程突破、工艺突破,充分用好每一个元素。三是在矿山开采上,彻底摒弃某些传统矿山“采富弃贫”的开采方式,深入研究提升矿山“三率”水平。四是关注研究国际形势,关注世界稀土资源的发展及其竞争与合作。五是深入研究政策。国家政策随着市场变化而调整,希望不仅有地质专家,还要有金融、市场方面的专家,共同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新思路,为矿山开采带来更好效益。

    同时他指出,以白云鄂博矿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矿山都已进入转型阶段,希望白云鄂博矿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研究新思路,创新发展,推动中国地质矿产业实现转型发展。

    魏栓师表示,白云鄂博矿是包钢的粮仓,更是国家的宝藏。包钢作为白云鄂博矿的开发利用主体,60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领域院士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推进白云鄂博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先后攻克了白云鄂博矿难选难冶的世界难题,开创了稀土资源利用的先河,构建了铌、钪、萤石等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框架。新发展阶段开发利用好白云鄂博资源,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责任,要不断重新认识白云鄂博资源,要深度综合利用白云鄂博资源,全力保护好白云鄂博资源。

    同时,他表示,包钢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着力提升资源转化增值能力,大力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确保资源科学勘探开发、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吴福元表示要深入开展白云鄂博矿的资源综合利用;赵江涛介绍了近年来包头市产业转型升级所取得的成果;孙俊青希望共同提高我国稀土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为内蒙古乃至中国稀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来自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包钢(集团)公司、南京大学、包头稀土研究院、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长沙矿冶研究院、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专家院士共做了11场学术报告,共同探讨了新时代白云鄂博资源开发利用新方向,探索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国家部委、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及主办方相关部门负责人,地质、矿产、冶金及稀土应用等领域的院士专家共2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探索资源高效利用 持续推动绿色开发

    2019年4月1日至4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一行7人,分别到内蒙古与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包钢集团”)、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就共同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进行调研。

    资源所和包钢集团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业务交叉及功能互补,通过建立联合科学研究基地,优化资源配置和合理利用合作双方的人才、技术、信息、机制等资源,进一步完善白云鄂博稀土-铌-铁矿床成矿理论,指导白云鄂博深部找矿;通过联合申请重大科研项目,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立产学研深度合作示范平台的目的,实现互利共赢。双方还就《联合建立白云鄂博科学研究基地的框架协议》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达成共识。近期,将积极推进该科学研究基地的相关建设工作。

    资源所与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将进一步加强项目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推进白云鄂博科学研究基地的建立,并将白云鄂博建成国家深部探测科研示范基地,以期取得找矿重大突破,加强二连盆地油气调查评价合作。

     

    资源所赴内蒙古开展矿产资源项目合作调研

    白云鄂博是世界上最大的轻稀土矿床,同时富集铁、铌、钍、钪、磷、钾、萤石多种矿产。2019年7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与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建立了白云鄂博科学研究基地,旨在创新完善白云鄂博铁-稀土-铌矿床成矿理论,开展多类资源赋存规律调查,破解综合利用技术难题,联合重大科研攻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立产学研深度合作示范平台。

    为顺利高效完成首批启动的 “白云鄂博矿集区成矿作用与深部找矿预测研究”和“包钢白云鄂博主东矿深深部矿体相关性探测”两个科研项目。资源所组织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三维建模的联合研究团队,从2019年7月至今,已完成1:5000专项地质填图12km2,1:1万面积性重磁测量1469个点,东矿两条精测重磁剖面319个点,跨越白云鄂博矿区及华北地台北缘36公里重磁联合剖面852个点。1:2.5万地球化学采样57km2,各类物性测量660余块。取得系列新的认识:

    一是通过大比例尺专项地质填图,厘定了赋矿碳酸岩成因及形成方式,解决了铁、稀土找矿基础性地质问题。查明了赋矿碳酸岩空间上成分变化规律,指示了碳酸岩浆-流体运移方向,为铁、稀土深部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是围绕生产实际需求,重点开展铁矿成矿规律研究。根据矿化蚀变分带(云母化带、霓石化带、闪石化带)、接触变质分带(云母角岩、长英质角岩)等空间分布规律,矿体产状、矿石矿物结构构造和矿物组合特征,提出了白云鄂博铁矿属于自交代类矽卡岩型铁矿,并建立了找矿勘查模型,初步确定铁矿深边部找矿方向。

    三是初步查明了白云鄂博稀土组分元素空间差异性富集规律,发现了白云鄂博矿区局部富集中-重稀土,对于重新理解白云鄂博稀土成矿作用及寻找更有价值的中-重稀土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白云鄂博取得找矿新认识

    2019年7月2日,白云鄂博科学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暨关键矿产资源战略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举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陈毓川院士、毛景文院士,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包钢(集团)公司、资源所领导,以及特邀专家出席会议。资源所主要负责人和包钢(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签订《白云鄂博科学基地框架协议》,并共同为科研基地揭牌。与会人员考察了白云鄂博科学研究基地及白云铁矿主、东矿采场。还有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包钢等直属相关部门代表近300余人参会。

    仪式上,包钢(集团)公司表示,资源所研究方向与包钢发展转型需求高度契合,双方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下一步,通过双方不断加强合作,必将在白云鄂博深部找矿、稀土资源调查评价及综合利用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为企业乃至国家提供重要的经济和战略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指出,资源所人财物的投入,将有助于提升自治区的矿产资源研究水平,攻克制约找矿突破关键问题。包钢要借此合作,全方面投入科研力量,做到产研深度合作,把科研基地打造成一个品牌,一个示范平台。双方要多措并举,在开展铁、稀土找矿的同时,重点查明铌、钍、钪、萤石等多种矿产资源赋存规律;要加大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科学研究攻关,共同维护好绿水青山;要从多渠道获取资金支持,建实建强科研基地,基金管理中心等厅直属单位在项目经费上将予以支持。

    资源所主要负责人带领与会来宾回顾了资源所几代科学家在白云鄂博矿区地质找矿的学术贡献,传递了成立科研基地的初衷与发展理念。他表示,科研基地将秉承“开放、合作、共享”的运行机制,重视基础地质与矿业开发齐头并进,为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提供优质服务,为白云铁矿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持和带动作用。资源所与包钢要继续加强产学研用结合,推动更多优秀创新成果在基地落地生根。力争把基地建设成为科学创新的研究基地、开放合作的研究基地、服务型的研究基地、锻造和储备人才的研究基地。

    学术研讨会上,陈毓川院士、毛景文院士分别就关键矿产勘查中存在问题与建议、成矿理论与找矿技术研究新进展、科研基地建设等方面作了发言。王安建教授从国家资源安全角度,介绍了关键战略矿产勘查的国内外研究背景,厘定了我国关键战略矿产目录。黄凡副研究员介绍了全球稀土资源概况与分布规律、开发利用趋势。李以科高级工程师代表白云鄂博项目组团队,介绍了白云鄂博专题地质填图新进展与找矿方向。与会专家就摸清白云鄂博深部及外围资源家底、查明白云鄂博矿床成因与成矿规律以及物质组成成分与赋存状态、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建设绿色矿山及建实建强科研基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基地成立仪式                                  资源所主要负责人致辞

     

    签约仪式                                                 揭牌仪式    

     

       研讨会现场                                         白云鄂博铁矿东矿采场考察

    白云鄂博科学研究基地合影

     

     

    白云鄂博科学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暨关键矿产资源战略研...

    陈庆宣:地质力学家(1916.4.4—2005.10.2)。

    湖北黄陂人。194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首次在实验构造方面研究了扭裂隙的形成条件和过程以及长期应力作用下岩石非弹性变形。研究了东西向构造带形成的力学机制及其发生的优先纬度。为中国西南地区地震地质、重大工程选址,北京、深圳等城市地壳稳定性评价作出重要贡献。发现铜官山外围铁帽,扩大了铜官山铜矿储量;为包钢找到了优质耐火粘土;首次发现西康系中含三叠纪菊花石化石的海相复理石沉积,确定了地层时代;发现酒泉盆地早第三纪火烧沟组与白杨河组间不整合,重新厘定了第三系地层,为该区石油远景评价打下基础;首次发现祁连山震旦系,为该区区测找矿做出贡献。主要著作有《青海东部黄河上游地质》、《东西构造带形成机制和有关问题的探讨》等。

        附件《院士传记》之陈庆宣

     

    陈庆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