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17628日上午,调查船舶设计与建造的最新成果,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地质十号”综合地质调查船在广东东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顺利出坞下水。这意味着,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中的3艘调查船已全部出坞下水,这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地质调查和科考船舶平台,整体提高海洋地质调查精度,全面提升海洋地质调查能力,也标志着我国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叶建良为“海洋地质十号”船出坞下水敲香槟。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叶建良为“海洋地质十号”船...
      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三艘调查船舶在上海和东莞两地分别开工建造。2015年10月28日,综合物探调查船A船和B船在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开工。10月30日,综合地质调查船在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开工。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学龙出席开工仪式并致辞。

      开工点火前,船厂、监理以及设计单位相关代表分别进行了船舶建造前期准备工作、监理计划以及图纸送审等开工准备工作情况汇报。

      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局相关部室、青岛海洋所、广州海洋局、航遥中心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开工仪式。







    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调查船舶全面开工建造

    “海洋地质十号”综合地质调查船。新华网发

    6月28日上午,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地质十号”综合地质调查船在广东东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出坞下水。这意味着,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中的3艘调查船已全部出坞下水。“海洋地质十号”投入使用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形成9船探海的新格局。

    据介绍,“海洋地质十号”是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水文环境等多功能调查手段为一体的综合地质调查船。船总长75.8米,宽15.4米,深7.6米,结构吃水5.2米,排水量约3400吨,续航力8000海里,定员58人。调查船可实现在全球无限航区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

    调查船下水后将进入舾装和设备海试阶段,预计在今年年底,将与“海洋地质八号”、“海洋地质九号”调查船一起入列投入使用。届时,将与现有的“海洋六号”、“海洋四号”、“探宝号”、“奋斗四号”、“奋斗五号”、“业治铮号”调查船一起,构成中国地质调查局覆盖浅水、深水及大洋等全海域海洋地质调查船舶及技术装备探测体系。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是“海洋地质十号”船建造项目单位。该船由中船工业第七〇一研究所于2014年开始设计,2015年10月,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点火开工建造。

    新华网:海洋地质调查又添利器 “海洋地质十号”综合...

    “海洋地质十号”总长75.8米,宽15.4米,深7.6米,排水量约3400吨。

    昨天上午,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综合地质调查船“海洋地质十号”,在珠江口东莞市麻涌镇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正式启动下水程序。这是继今年成功下水的中国“海洋地质八号”“海洋地质九号”之后的第三艘综合地质调查船。至此,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中的3艘调查船已全部下水,这将整体提高海洋地质调查精度,全面提升海洋地质调查能力,标志着中国全新一代高精度、多种类型调查船共同组成的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船船舶体系基本成型,中国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能力正跻身世界前列。

    续航力8000海里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叶建良介绍,“海洋地质十号”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是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水文环境等多类型调查手段为一体的综合地质调查船。总长75.8米、宽15.4米、深7.6米、结构吃水5.2米、排水量约3400吨,续航力8000海里,定员58人,调查船采用电力推进全回转舵桨、二级动力定位等世界先进航行及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在全球无限航区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

    广州日报:海洋地质十号昨下水可全球无限航区游弋

    2017年6月28日上午,调查船舶设计与建造的最新成果,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地质十号”综合地质调查船在广东东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顺利出坞下水。这意味着,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中的3艘调查船已全部出坞下水,这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地质调查和科考船舶平台,整体提高海洋地质调查精度,全面提升海洋地质调查能力,也标志着我国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海洋地质十号”船顺利下水
      3月2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船大修改造工程完工并正式交付使用。经过大修改造,已有30多年船龄的“海洋四号”船全面提升了海洋地质调查能力,即将远航执行新的国家调查任务。

      交付仪式在海洋地质码头举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党委书记温宁出席仪式并讲话。他代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对“海洋四号”船大修改造成功重返海洋表示祝贺,对参与改造项目的设计、建造、监理等有关单位表示衷心感谢。温宁指出,“海洋四号”是一艘功勋卓著的英雄科考船,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乃至中国海洋科考领域一艘久负盛名的科学考察船。从1980年服役至今,其足迹遍及中国海、太平洋,并远赴南极洲,承担过我国海洋基础地质、油气资源、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等一系列国家重要任务,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服务海洋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温宁强调,“海洋四号”船大修改造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需要,其成功改造,对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提升海洋地质调查能力、实现 “装备一流”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海洋四号”船以此为新起点,重振雄风、焕发青春,出色完成国家任务,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据了解,“海洋四号”船于1978年建造,1980年交付使用,满载排水量3300吨,曾为适应调查项目的需要进行过多次改造。此次大修改造项目将“海洋四号”船接近船长三分之一长度的艉部整体换新,并进行了轴系重新定位、单舵改双襟翼舵、后甲板设备调整布置、光纤绞车埋舱、水下定位船底安装等工程,顺利完成了切割、合拢、轴系安装等关键工艺改造,大幅减少了船舶总体震动,基本解决了后甲板作业面积狭窄、舵效性能差、调查手段单一、船舶稳定性较差等一系列问题。该项目实施得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于2013年底启动,2014年9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批复了改造方案,2015年6月开工,历经近两年半时间完成。经过海试,船舶各项技术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达到了预期目标。该改造项目设计单位为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改造单位为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交付仪式前,出席仪式的领导嘉宾听取了 “海洋四号”船大修改造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并登船参观。

      中国地质调查局装备部副处长王小华、基础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沙志彬,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光学、李国胜、局长助理王建桥,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峰以及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上海佳船工程监理发展有限公司等领导和有关负责人出席了交付仪式。

    仪式现场

    仪式现场

    大修改造后的“海洋四号”船

    “海洋四号”船完成大修改造交付使用